第五百五十八章 西夏入局
作为今次党项大军入西京的主帅,都统军李良辅的压力也不。
他是成名已久的老将,在大焱边境与种师道抗争了数十年,打仗是他需要担心的第一个问题,但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无需再刻意去担心。
真正让他刻意担心的,是此次为了与萧干谈判,李乾顺随军派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那就是太子李仁爱!
李仁爱乃是李乾顺后妃耶律南仙所生,听名字就已经知道,这位耶律南仙乃是契丹人,她也是辽和西夏政治联姻之时,辽国下嫁到西夏的成安公主。
李仁爱得以当成太子,其实更多的只是因为迫于辽国对西夏和李乾顺的压力,为了讨好辽国,才将之立为太子。
因为若论才干,二皇子李仁孝堪称文武双全,乃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可惜这些年李乾顺崇尚汉礼,甚至建立国学,专门学习汉人的知识和礼仪,将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文化都引入西夏,并大力推广,所谓长幼有序的礼法,他们不一定会遵守,但碍于辽国方面的压力,这一次终究还是将太子李仁爱派了过来。
如今西夏的兵权,大部分其实都掌控在晋王察哥的手中,这位晋王殿下乃是李乾顺的庶弟,素来勇武多谋,乃是西夏军中第一人。
李良辅已经是边陲老将,这一次不需劳动晋王,也就只有他这个老人出来主持大局了。
再者,种师道已经拿下居庸关,燕云十六州已经收复了一大半,也就只剩下西京大同府以南,雁门关以北的应州云州等地,若种师道往西面进兵,则需要李良辅坐镇大同府。
关于军事上的布置,李良辅心中早有定议,让他心忧的是,这位太子李仁爱。
耶律南仙并非辽国皇帝的亲生女儿,只不过是个宗室女,被辽国皇帝封为成安公主之前,据与萧干就素有私交,暧昧不清,当初还是萧干押着送亲队伍,亲自送来的西夏。
而耶律南仙也是水土不服,常常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李仁爱受其母影响,耳濡目染之下,对辽国也充满了向往。
这些年辽国的情势日益恶化,又不断遭遇强敌打击,耶律南仙就曾多次请求李乾顺出兵相助,李仁爱更是数次主动请缨,但李乾顺却没有答应。
也正因为李乾顺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以至于母子俩郁郁寡欢,太子李仁爱也只是隐忍不发,在西夏朝堂内没有太好的口碑。
然而李良辅很清楚,这位太子只不过是韬光养晦,他身上有契丹人的血统,从又不太受到兄弟姐妹的认同,于是暗自努力,文武韬略上甚至比李仁孝要深厚,可惜无人得知罢了。
也正是因为李仁爱的这种情感考虑,才让李良辅感到头疼,他们来西京大同府是势在必得,可李仁爱这样的姿态,实在让人有些担忧。
若他与萧干暗通款曲,或者冒着大不敬的风险一句,若耶律南仙与萧干有些什么私下的协议,将西夏大军拖进更深的战争泥沼,可就有些不太妙了。
不过眼下还没有见到萧干,李良辅也只是未雨绸缪而言,可自从踏入辽国境内之后,李仁爱整个人放开了许多,这些天主动与李良辅交流,话甚至比以往在西夏数年加起来还要多。
李良辅自然是有问必答,有答必精,但言语之间也不断地用西夏来对比,希望借此来提醒一下李仁爱。
若是别人,自然不敢如此放肆,但李良辅乃是边军第一人,又是李乾顺极其倚重的老资格,皇子们甚至对其执子侄后辈之礼,他这般提也不算太过分。
不过李仁爱显然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虽然他已经多次听母后过六军大王萧干的神奇事迹,但母后难掩溢美之词,而李良辅的叙述则要客观中肯很多,让他对萧干又多了一层更深的认识。
李仁爱彼时也才年方十六,正是热血激荡之时,可常年阴郁积压,造成了他性格有些极端,对李乾顺似乎颇有微词,李良辅也是苦口婆心。
好不容易才挨到了大同府境内,萧干为表示诚意,只是带着一千精骑出城迎接,不准党项铁骑入城,只许在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
李良辅作为武将,并不能直接与萧干商谈耶律淳和大同府的交割问题,李仁爱身份敏感,又正值年少,不堪重任,一切皆有李乾顺的特使来商议。
耶律淳就被保护在大军后方的步卒大营,眼下刚刚进入辽国境内,也为双方的商谈争取了不少的时间。
萧干急着返回上京争夺和侵吞辽国的势力,时间对他而言实在太过宝贵,所以西夏这边不紧不慢,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姿态,是你萧干有求于我西夏,谈判未开始之前便已立判高下。
萧干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人,虽然他比耶律大石要更加的深沉,可现在不是玩阴谋诡计的时刻。
他的军队已经在幽州和居庸关吃了大败仗,手底下人手严重不足,除了需要耶律淳来高举正统大旗之外,他还需要兵马人手。
否则空有耶律淳这个“废帝”,没有可战之兵,即便名声再端正再响亮,也没军队拿出去跟人家争夺地盘,更不用将老皇帝推下皇座。
所以除了耶律淳之外,他还需要党项发兵来助攻!
在他看来,辽国老皇帝其实早在之前就已经向西夏求援,但李乾顺爱惜羽毛,并不像掺和这场大战,这也使得耶律南仙郁郁寡欢,最近更是心病缠身,与李乾顺原本和谐美满的夫妻感情,也日渐冷淡。
今次允许太子李仁爱随行,便是李乾顺为了修复夫妻关系所做的努力。
而李乾顺之所以不发兵,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这个原因也只有李良辅和晋王察哥这样的高层才有资格知晓。
那就是金国的密使早早就已经进入西夏境内,并得到了西夏王李乾顺的秘密召见。
金国人可比辽国皇帝大方太多,他们曾经允诺,只要西夏出兵,攻击大辽后方,与金国首尾夹击,待得大局落定,辽国西北甚至西南的大片领土,都将归西夏所有,金国人公开承认,支持李乾顺称帝,与金国平起平坐,结成兄弟之国,一同瓜分南朝大焱的疆土!
这个提议实在让人心动万分,西夏与大焱的恩怨纠葛断断续续数十上百年。
别的暂且不,早在大德三年,李乾顺出兵占领大焱定边军与德靖军之后,时隔七八年,又占领了大焱的西宁州。
同年,大焱的西安州知州任德敬投降了西夏,他甚至将十七岁的女儿献给了李乾顺为妃子,封任德敬为静州都统军,他的女儿任妃也成为了任皇后,地位比耶律南仙还要高。
而二皇子李仁孝的生母曹贤妃同样也是汉人。
这就足以证明了李乾顺对大焱是多么的向往和忌惮,能够得到金国人的许诺,今后真正拥有征伐大焱的资格,对于他来,绝对是致命的诱惑。
李乾顺虽然比不上西夏老祖宗李继迁和李元昊,但同样也是西夏历史上有名的雄主,以及今后的李仁孝,都是能够在西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他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金国人,自然不会是为了顾及耶律南仙的感受,而是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
西夏乃是辽国的附属,耶律南仙下嫁之后,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俨然有了兄弟之邦的态势。
越是这样,他就越不能悍然对辽国出兵,做那趁火打劫的事情,古人其实重视名声,但其实更重视名声能够带来的利益和不好的影响。
为西夏王国开创了基业的李继迁和李元昊,功绩自然无可置疑,可他们的行事却为人所不齿。
李继迁为了保护西夏党项人的火种,以及区区的领地,数次背弃与大焱的合约,在大焱和辽国之间蛇鼠两端,堪称卑劣,但他是为了西夏人的基业,西夏人没有资格评判他的所作所为,可在大焱和其他国家的眼中,这种评判却一直存在着。
至于党项人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名声,也算是臭名远播,即便他李乾顺,也不敢太过恭维。
李乾顺想要将西夏打造成文明之国,想要国民脱离野蛮,开化而体面地生存下去,就必须顾及自己和西夏的名声,他要做一个不一样的皇帝,要让所有人改变自己对西夏的看法。
所以他并没有接下金国人跑过来的诱惑,可现在不同,萧干是打着耶律淳的正统帝号,师出有名,他将耶律淳藏在西夏国中,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如今有萧干出面,效果比他带着耶律淳回去,要更加的强烈和美满。
萧干正是看到了这一,所以才觉着自己的希望其实比想象之中要大。
也就是,他不仅仅用西京大同府来交换耶律淳,还要换走李良辅的党项铁骑,作为他前往上京争夺地盘的资本!
如果李乾顺不同意,那么他还有其他的筹码,如果他对西京大同府不满意,那么整个辽西的领土,都可以丢给他李乾顺!
反正他萧干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为耶律淳夺回皇帝的位置,他只是想借助耶律淳,为奚族人谋得一块能够建立奚王国的领土罢了。
大同府在雁门关以北,乃大焱、辽国和西夏三方接壤的要冲之地,漫在这样的地方建立奚王国,便是让萧干统治这里,他也不想陷入这片泥沼之中,反正又不是他的领地,也不是他想要的土地,丢再多给李乾顺,他一也不会心疼。
这位密使显然也得到了李乾顺的授意,在谈判的条件上已经早早设立了底限,萧干除了西京大同府之外,其他许诺其实都是画饼充饥,这饼子画得再大,也要能够吃到口才行。
当李良辅觉得这样的协议不可能达成之时,后方的步卒大军终于将耶律淳护送到了中军大营。
而密使那边也传来了让李良辅惊诧万分的命令,李乾顺承认了耶律淳的正统帝位,命党项骑兵护送耶律淳往北,回上京!
他是成名已久的老将,在大焱边境与种师道抗争了数十年,打仗是他需要担心的第一个问题,但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无需再刻意去担心。
真正让他刻意担心的,是此次为了与萧干谈判,李乾顺随军派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那就是太子李仁爱!
李仁爱乃是李乾顺后妃耶律南仙所生,听名字就已经知道,这位耶律南仙乃是契丹人,她也是辽和西夏政治联姻之时,辽国下嫁到西夏的成安公主。
李仁爱得以当成太子,其实更多的只是因为迫于辽国对西夏和李乾顺的压力,为了讨好辽国,才将之立为太子。
因为若论才干,二皇子李仁孝堪称文武双全,乃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可惜这些年李乾顺崇尚汉礼,甚至建立国学,专门学习汉人的知识和礼仪,将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文化都引入西夏,并大力推广,所谓长幼有序的礼法,他们不一定会遵守,但碍于辽国方面的压力,这一次终究还是将太子李仁爱派了过来。
如今西夏的兵权,大部分其实都掌控在晋王察哥的手中,这位晋王殿下乃是李乾顺的庶弟,素来勇武多谋,乃是西夏军中第一人。
李良辅已经是边陲老将,这一次不需劳动晋王,也就只有他这个老人出来主持大局了。
再者,种师道已经拿下居庸关,燕云十六州已经收复了一大半,也就只剩下西京大同府以南,雁门关以北的应州云州等地,若种师道往西面进兵,则需要李良辅坐镇大同府。
关于军事上的布置,李良辅心中早有定议,让他心忧的是,这位太子李仁爱。
耶律南仙并非辽国皇帝的亲生女儿,只不过是个宗室女,被辽国皇帝封为成安公主之前,据与萧干就素有私交,暧昧不清,当初还是萧干押着送亲队伍,亲自送来的西夏。
而耶律南仙也是水土不服,常常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李仁爱受其母影响,耳濡目染之下,对辽国也充满了向往。
这些年辽国的情势日益恶化,又不断遭遇强敌打击,耶律南仙就曾多次请求李乾顺出兵相助,李仁爱更是数次主动请缨,但李乾顺却没有答应。
也正因为李乾顺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以至于母子俩郁郁寡欢,太子李仁爱也只是隐忍不发,在西夏朝堂内没有太好的口碑。
然而李良辅很清楚,这位太子只不过是韬光养晦,他身上有契丹人的血统,从又不太受到兄弟姐妹的认同,于是暗自努力,文武韬略上甚至比李仁孝要深厚,可惜无人得知罢了。
也正是因为李仁爱的这种情感考虑,才让李良辅感到头疼,他们来西京大同府是势在必得,可李仁爱这样的姿态,实在让人有些担忧。
若他与萧干暗通款曲,或者冒着大不敬的风险一句,若耶律南仙与萧干有些什么私下的协议,将西夏大军拖进更深的战争泥沼,可就有些不太妙了。
不过眼下还没有见到萧干,李良辅也只是未雨绸缪而言,可自从踏入辽国境内之后,李仁爱整个人放开了许多,这些天主动与李良辅交流,话甚至比以往在西夏数年加起来还要多。
李良辅自然是有问必答,有答必精,但言语之间也不断地用西夏来对比,希望借此来提醒一下李仁爱。
若是别人,自然不敢如此放肆,但李良辅乃是边军第一人,又是李乾顺极其倚重的老资格,皇子们甚至对其执子侄后辈之礼,他这般提也不算太过分。
不过李仁爱显然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虽然他已经多次听母后过六军大王萧干的神奇事迹,但母后难掩溢美之词,而李良辅的叙述则要客观中肯很多,让他对萧干又多了一层更深的认识。
李仁爱彼时也才年方十六,正是热血激荡之时,可常年阴郁积压,造成了他性格有些极端,对李乾顺似乎颇有微词,李良辅也是苦口婆心。
好不容易才挨到了大同府境内,萧干为表示诚意,只是带着一千精骑出城迎接,不准党项铁骑入城,只许在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
李良辅作为武将,并不能直接与萧干商谈耶律淳和大同府的交割问题,李仁爱身份敏感,又正值年少,不堪重任,一切皆有李乾顺的特使来商议。
耶律淳就被保护在大军后方的步卒大营,眼下刚刚进入辽国境内,也为双方的商谈争取了不少的时间。
萧干急着返回上京争夺和侵吞辽国的势力,时间对他而言实在太过宝贵,所以西夏这边不紧不慢,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姿态,是你萧干有求于我西夏,谈判未开始之前便已立判高下。
萧干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人,虽然他比耶律大石要更加的深沉,可现在不是玩阴谋诡计的时刻。
他的军队已经在幽州和居庸关吃了大败仗,手底下人手严重不足,除了需要耶律淳来高举正统大旗之外,他还需要兵马人手。
否则空有耶律淳这个“废帝”,没有可战之兵,即便名声再端正再响亮,也没军队拿出去跟人家争夺地盘,更不用将老皇帝推下皇座。
所以除了耶律淳之外,他还需要党项发兵来助攻!
在他看来,辽国老皇帝其实早在之前就已经向西夏求援,但李乾顺爱惜羽毛,并不像掺和这场大战,这也使得耶律南仙郁郁寡欢,最近更是心病缠身,与李乾顺原本和谐美满的夫妻感情,也日渐冷淡。
今次允许太子李仁爱随行,便是李乾顺为了修复夫妻关系所做的努力。
而李乾顺之所以不发兵,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这个原因也只有李良辅和晋王察哥这样的高层才有资格知晓。
那就是金国的密使早早就已经进入西夏境内,并得到了西夏王李乾顺的秘密召见。
金国人可比辽国皇帝大方太多,他们曾经允诺,只要西夏出兵,攻击大辽后方,与金国首尾夹击,待得大局落定,辽国西北甚至西南的大片领土,都将归西夏所有,金国人公开承认,支持李乾顺称帝,与金国平起平坐,结成兄弟之国,一同瓜分南朝大焱的疆土!
这个提议实在让人心动万分,西夏与大焱的恩怨纠葛断断续续数十上百年。
别的暂且不,早在大德三年,李乾顺出兵占领大焱定边军与德靖军之后,时隔七八年,又占领了大焱的西宁州。
同年,大焱的西安州知州任德敬投降了西夏,他甚至将十七岁的女儿献给了李乾顺为妃子,封任德敬为静州都统军,他的女儿任妃也成为了任皇后,地位比耶律南仙还要高。
而二皇子李仁孝的生母曹贤妃同样也是汉人。
这就足以证明了李乾顺对大焱是多么的向往和忌惮,能够得到金国人的许诺,今后真正拥有征伐大焱的资格,对于他来,绝对是致命的诱惑。
李乾顺虽然比不上西夏老祖宗李继迁和李元昊,但同样也是西夏历史上有名的雄主,以及今后的李仁孝,都是能够在西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他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金国人,自然不会是为了顾及耶律南仙的感受,而是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
西夏乃是辽国的附属,耶律南仙下嫁之后,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俨然有了兄弟之邦的态势。
越是这样,他就越不能悍然对辽国出兵,做那趁火打劫的事情,古人其实重视名声,但其实更重视名声能够带来的利益和不好的影响。
为西夏王国开创了基业的李继迁和李元昊,功绩自然无可置疑,可他们的行事却为人所不齿。
李继迁为了保护西夏党项人的火种,以及区区的领地,数次背弃与大焱的合约,在大焱和辽国之间蛇鼠两端,堪称卑劣,但他是为了西夏人的基业,西夏人没有资格评判他的所作所为,可在大焱和其他国家的眼中,这种评判却一直存在着。
至于党项人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名声,也算是臭名远播,即便他李乾顺,也不敢太过恭维。
李乾顺想要将西夏打造成文明之国,想要国民脱离野蛮,开化而体面地生存下去,就必须顾及自己和西夏的名声,他要做一个不一样的皇帝,要让所有人改变自己对西夏的看法。
所以他并没有接下金国人跑过来的诱惑,可现在不同,萧干是打着耶律淳的正统帝号,师出有名,他将耶律淳藏在西夏国中,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如今有萧干出面,效果比他带着耶律淳回去,要更加的强烈和美满。
萧干正是看到了这一,所以才觉着自己的希望其实比想象之中要大。
也就是,他不仅仅用西京大同府来交换耶律淳,还要换走李良辅的党项铁骑,作为他前往上京争夺地盘的资本!
如果李乾顺不同意,那么他还有其他的筹码,如果他对西京大同府不满意,那么整个辽西的领土,都可以丢给他李乾顺!
反正他萧干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为耶律淳夺回皇帝的位置,他只是想借助耶律淳,为奚族人谋得一块能够建立奚王国的领土罢了。
大同府在雁门关以北,乃大焱、辽国和西夏三方接壤的要冲之地,漫在这样的地方建立奚王国,便是让萧干统治这里,他也不想陷入这片泥沼之中,反正又不是他的领地,也不是他想要的土地,丢再多给李乾顺,他一也不会心疼。
这位密使显然也得到了李乾顺的授意,在谈判的条件上已经早早设立了底限,萧干除了西京大同府之外,其他许诺其实都是画饼充饥,这饼子画得再大,也要能够吃到口才行。
当李良辅觉得这样的协议不可能达成之时,后方的步卒大军终于将耶律淳护送到了中军大营。
而密使那边也传来了让李良辅惊诧万分的命令,李乾顺承认了耶律淳的正统帝位,命党项骑兵护送耶律淳往北,回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