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无言的误解
  辛兴宗被苏牧的推测吓出了一身冷汗来,他看着泥塘里满脸悲愤的弟兄们,看着愁云惨淡的悲壮画面,看着满身泥泞和血迹,仍旧在背着尸体的刘光世,突然沉默了。
  是大名府里头的活人重要,还是眼前这些为国殉命的弟兄们重要?
  若真如苏牧所料,叛军必定披星戴月,连夜兼程地赶往大名府,眼下距离大名县并不远,若大军不能及时出发,怕是真要赶不及,到时候叛军占领了大名府,整个大名府的百姓,可都如同这些弟兄们一般的下场了!
  辛兴宗看着苏牧,后者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穿越时空的阻隔,看到了大名府的危在旦夕!
  辛兴宗咬紧牙关,脖颈爆着青筋,用尽全力,近乎咆哮一般下令道:“都上岸!即刻行军!”
  静默肃穆的泥塘被这道军令彻底撕裂,军士们难以置信地往岸上看过来,只在辛兴宗的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便如同一柄柄利刃,集中在了苏牧的身上!
  一切都好好的,这苏牧一来,总管大人就下令丢下弟兄们的尸首,继续行军,难道你苏牧的心肠都是铁石打的不成!
  现在倒是想起要做好人,要追杀贼军了,怎么不让你侍卫司的人来追杀,却将我等替弟兄们收尸的时间都给剥夺了!
  作为大军统帅,辛兴宗不可能向每个人解释作战意图,这样会泄露军机,也没有这个必要。
  可这样一来,苏牧遭千夫所指,也只能在往后的战斗之中,才能够洗刷干净了。
  刘光世听得这消息,惊愕万分,他可不是寻常士兵,其实他早就注意到苏牧的到来,只是一来心中有愧,二来悲愤过度,并不想与苏牧打照面。
  可他完全没想到,苏牧竟然苛刻到了这等地步,这分明是在他刘光世那破残的心肝上割刀子啊!
  怒火淹没了理智,刘光世愤而冲到苏牧的面前,一拳就砸向了苏牧的面门!
  苏牧没有躲避,他的身子纹丝不动,但刘光世的拳头却没有落在他的身上,』③』③』③』③,m.≯.co☆m只有腥臭的泥子洒了他一脸。
  因为辛兴宗没有让刘光世打到苏牧,而是率先将刘光世撂倒在了地上!
  “即刻出发,不得延误,但有违抗者,斩!”
  刘光世从未见过辛兴宗如此暴怒,被辛兴宗打倒之后,他也冷静了下来,但对苏牧的怨气却并未消除。
  他一直被人嘲笑讥讽,他跟父亲刘延庆一般,犬父犬子,一样没出息,都是贪生怕死的软骨头。
  也正是因此,他才在北地战场上奋勇直起,不惜跟岳飞韩世忠等出身微末的青壮派一起,就为了能够真刀真枪干一仗,用军功来证明自己。
  要知道当时他可比岳飞和韩世忠等人高了好多级,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
  可也正是因为他的敢打敢拼,终于替自己和父亲赢回了一些名声,若北伐之前,他的官位都是承蒙父荫,那么北伐过后的封赏,他确实拿得理直气壮!
  这也是他能够与辛兴宗一道,被任命为副总管,领兵来平叛的原因。
  难得激起的血性,让他体会到了为将者的使命与艰辛,他真正融入到了军队之中,与这些粗鄙低贱的军士们打成了一片。
  他刚刚才转变观念,从高高在上的将台走下来,与诸多军士心脉相连,不想再如此冷血,因为他见过苏牧与麾下士兵是如何的融洽,他见过苏牧为了保护自己的军士,受过多么严重的伤势,他见过苏牧爱自己的军士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
  他虽然没有明,但苏牧一直是他军事路途上的导师,他从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口中,得知苏牧的一切事迹,他正在让自己努力变得跟苏牧一样。
  可现在,苏牧却又如此的冷血,如此的不近人情,这让他心中的某处彻底地坍塌下来,让他再也没办法坚信自己的信仰,那个曾经让他仰望的背影,在这一瞬间,彻底崩溃破碎了。
  辛兴宗伸出手来,想要将刘光世拉起,毕竟两人是军队的主副帅,当着军士们的面殴打副帅,会带来多么大的负面情绪,不消也该清楚。
  然而刘光世却并未领情,砸开辛兴宗的手,愤愤地往后走开了。
  这也使得辛兴宗没办法将苏牧的推测详细地告知刘光世,眼下刘光世情绪激动,怕是只能等到大名府城下,这个误会才能够消除了。
  诸军将士也并未见过辛兴宗如此果决暴怒,即便群情激愤,也只能草草掩盖了弟兄们的尸体,而后满怀怨气,开始了急行军。
  他们本就有着一肚子的火气,在泥塘子里头摸爬滚打,也消耗了不少力气,可辛兴宗却并未让他们歇息,一路上不断加速,直到大名府在望了,才让他们停下来稍作休整。
  毕竟大战在即,若真让他们以这样的状态投入战斗,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无法从后方袭杀叛军不,怕是要折在大名府城下。
  平叛大军本以为苏牧和辛兴宗会带着他们追杀到叛军的老巢,替死去的弟兄们报仇雪恨,所以一路上虽然怨气冲天,但也是卖力行军。
  可渐渐的他们发现不对劲了,因为他们正在赶往大名府!
  大名府是什么地方?
  那是帝国北面的重镇大城,漫数万叛军,便是数万辽人和女真人的大军,都不一定能够打下来!
  既然不是去报仇雪恨,反而到了安全无虞的大名府,军士们就更加暴躁了!
  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但也有人一直保持着冷静,最起码他们的斥候是一直保持着清醒的。
  这一路走来,斥候们早就发现了贼军的踪迹,十数万贼军带着暴民以及俘虏,各种牛马和物资,在路上留下的印记不是一般的明显。
  若这些士兵能够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大概也早已发现这一。
  可一个人烦躁之时,便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且先入为主,带着情绪看待问题,只能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苏牧这一路都在沉默,饱受冷眼甚至唾骂,但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因为他理解这些军士们的心情,做出这样的决定来,他也不好受。
  然而辛兴宗是知晓内情的,趁着休整的空当,便想向刘光世等主要指挥们传达一下内幕。
  可苏牧却及时制止了他,因为苏牧很清楚,这股怨气已经积攒到了极其恐怖的程度,便如同满溢的水库,只要堤坝打开,给了他们宣泄的出口,必定是怒海狂潮一般的威势!
  他要留着这股怨气,在面对叛军之时再爆发出来,如果现在解释清楚,这股怨气消除了,面对叛军之时的坚决,反而会大打折扣。
  当刘光世在内心深处打破对苏牧的崇拜之时,一向对苏牧只有敬佩而没有崇拜的辛兴宗,却渐渐建立起了对苏牧的崇拜。
  这种感觉,只有在他面对老种相公之时,才会拥有,即便他的主帅童贯,在辛兴宗的心里仍旧还不够格。
  他看着为了大局而隐忍的苏牧,仿佛看着一具年轻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沧桑的灵魂,苏牧这一路走来,饱受误会,便是领兵平叛出征的当日,还要受汴京城中那些文人士子的当街羞辱。
  然而他却仍旧保持着一个军人该有的铁血与大度,仍旧保持着冷静和理智,回想起来,这种坚韧和容忍,才是为将者最该拥有的品德和才能吧。
  经过了短暂的休整之后,辛兴宗下令再度出发,只是这一次却改变了行军的级别,进入了临战戒备状态!
  而当他们临近大名府之时,大名府的城头,早已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在另一个时空,李纲应该会成为东京保卫战之中的民族英雄,他会带领着全城百姓,英勇无畏地死守京师。
  在这个时空,苏牧改变了许多,撬动了历史的杠杆,使得历史轨迹发生了变化,女真大军再也无法南下,起码目前不会,所以也不会有东京保卫战。
  但李纲却又阴差阳错来到了大名府,在大名府的城头,完成了他享誉朝野的壮举!
  城下是被扒了个精光的四千多名大焱军士,或许叛军不断叫嚣着这些人都是大焱的禁军,也有人怀疑这些人根本就是叛军随便抓过来冒充的。
  但苏瑜和李纲还是一眼就看出了真相,这些俘虏真的是大焱的禁军!
  经历过北伐大战洗礼的禁军,与路边随便抓过来充数的流民都无法分清的话,他们也就不用再混下去了。
  即便这些人只是被抓来冒充的流民和饥民,苏瑜和李纲也不可能铁下心来枉顾他们的生死,而将他们连同攻城的叛军一同杀死。
  不得不叛军完全脱胎换骨了,他们非但会耍弄阴谋,还会玩弄人心,甚至还抓住了坐镇大名府的是苏瑜和李纲这样的文臣,而文臣通常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爱惜自己的声名更甚于生命。
  这也就决定了无论苏瑜还是李纲,都不可能狠下心来清扫这些俘虏。
  也就是,他们根本就没办法出城反击,甚至连主动防御都做不到,只能被动挨打!
  只要将这些俘虏驱赶到城下,城头上甚至连礌石滚木都不敢丢下来,漫天的箭雨更不可能随意泼洒。
  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叛军将云梯和钩索搭上城头,只能用守军在城头筑起人墙和防线,将攻上去的叛军击落!
  当然了,如果他们够胆,完全可以打开城门,让守军主动出击,绕过这些俘虏,攻击叛军的中军和后军。
  可他们敢吗?
  只要打开城门,这些俘虏就会潮水一般涌进去,到时候漫守军能不能出来,便是这城门能不能再度关上还是两,到时候叛军涌进去,大名府也就不用再守了。
  李纲和苏瑜从元城县匆匆赶回来,才发现原来叛军攻打大名府只是一个幌子,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却没想到十几天过后,叛军果真还是来了。
  此时的叛军之中,中军大旗之下,张迪高托山和杨天王等一干首领并辔而行,但他们都不敢冒头,因为在他们的身前,是一个有些苍老却又高大的身影,那是元泰。
  而元泰的身边,则是一身朴素老旧灰色袍子的大军师,沈青囊。
  一想起青枣儿泥塘里头那数千具尸首,这些人看向沈青囊的目光,就变得越发充满了敬畏。
  “继续给我往上堆!只要大名府打下来,准你们掳掠三日!”元泰如是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