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打不起来
  表面上看,易储传位之事好像和攻宋没什么关系。但是,唐奕一说“易储”,赵祯马上就什么都懂了。
  其实,这里面的关系大了去了。
  这事儿,还得从耶律宗真年轻的时候说起。
  耶律宗真和赵祯挺像的,初登大宝之时都是太后把持朝政。区别就在于,赵祯很老实很听话,而耶律宗真却不让老妈萧褥斤省心。
  耶律宗真继位之时老想着临朝得政,萧褥斤看这孩子不懂事儿,就想废掉宗真,立其弟耶律重元为帝。
  但耶律重元这孩子可是老实,跟大哥比跟娘还亲,不但没跟着萧褥斤同流合污,反而是去大哥那里告发了母后萧褥斤。使得萧后阴谋未能得逞,耶律宗真也因此借势临朝。
  此次平定太后之乱,重元立了首功,耶律宗真也觉得自己这个弟弟够意思,皇帝都不当也要帮着大哥。那大哥也不能小气啊,以后我死了,皇帝也不传给儿子了,就给你!
  于是,耶律宗真立耶律重元为‘皇太弟’,为辽朝储君。
  当年不管是大辽,还是大宋,这哥俩兄弟义气的佳话着实被盛传了一段时间。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耶律宗真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长大....
  这货后悔了!
  皇位这个东西,当然是给自己儿子靠谱的多...
  于是,耶律宗真从几年前开始不停地给儿子耶律洪基加码,什么燕国王,总领中程司,南北两院枢密使,尚书令.....反正什么官大,就把什么往儿子脑袋顶上扣。
  呵呵,傻子也知道耶律宗真打的是什么主意,特么十岁的娃娃就已经把官坐到兵马大元帅、枢密使、尚书令这个地步了,再升下去,就只有一个帝位了。
  说了这么多,也只能说明,辽帝要易储,能说明他不敢对大宋用兵吗?
  能!
  而且理由十分的充分!
  这一切都是由辽国的兵制决定的,辽朝实行的是全民皆兵,藏兵于民的军事策略,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除了皇帝手中的‘皮室军’,在和平时期,不论是地方节度使,还是南北两院,又或是五京指挥使,手里是无兵无权的。
  这不但使军费开支大降,同时也保证了皇帝手中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威慑四方,防止造反。
  说白了,只要不打仗,只有辽帝耶律宗真这个皇帝手里有兵,他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就算把耶律洪基封了太上老君,也没人敢反对。
  所以,不打仗的话,耶律洪基接老子的班应该问题不大。
  那问题来了。
  耶律宗真想赶下皇储之位的耶律重元是什么身份?
  南院大王!
  天下兵马大元帅!
  只要不打仗,这两个职位就是个虚衔,屁用没有。
  但是,一但两国开战,辽国全境以民充兵,耶律重元摇身一变就是辽朝权力最大,兵权大握的巨擎。到时候,耶律宗真再想把儿子扶正....
  可能吗?
  这几年,耶律宗真为了让儿子接位,别说和大宋开战,就算打个西夏,他都不敢大规模地开战,只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因此,还时不时被党项人欺负欺负。
  ...
  “依大郎之言,辽朝频繁派使,并不是刺探我朝虚实?”
  其实仔细一想,赵祯也就明白了,以前很多问题好像都想反了。
  比如这次,贺岁的使团估计还没回到大定,新的辽使就已经进京了。这次辽使是以通报辽夏战况为由来的,公文之中介绍了一下辽国最新的战报,巨细无疑,连用了多少兵,发了多少粮,征了多少马匹民夫都有记载。
  赵祯看过之后,当时还觉得辽国太明显了,为了刺探我朝动向,连这种无用的理由都用上了。
  可是现在听唐奕这么一说,赵祯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辽帝估计这是生怕大宋疑其用兵的真正用意,所以连这种辛秘之事也一一报之。
  “所以,今春辽使陈情华联仓储于大定设铺之时,大郎不但不惧,反而极力促成,就是笃定宋辽不会开战?”
  “正是!”
  “大郎何以对辽朝之事了解得如此之深呢?”
  要知道,不论是政事堂,还是各馆阁学士,可没有一个人分析得这般有理有据。
  “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秘闻,朝廷的邸报之中或多或少都有提及。再加上对辽国朝制、军制的了解,分析出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什么难事。”
  “哦....”赵祯长出了一口气。
  经唐奕这么一分析,好像大辽此时还真的不足为患,赵祯一下子轻松不少,当然也不吝溢美之词地夸了唐奕几句。
  “朝中若有人也能如大郎这般忠心,朕也就不用为了两**事,日晚难寐了!”
  “这和人没有关系,主要还是两国芥蒂太深,再加上互通不足,难免出现误判。”
  “其实....”
  “其实什么?”
  “其实,依草民来看,辽朝如今受我天朝正统影响极深,辽国贵族崇尚汉学,尊儒、敬佛,也像汉人一样,吟诗唱词。早就失去了当年契丹狼族的野性,两国再起战端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赵祯白了唐奕一眼,“那你还弄出那个攻辽之策?搞的朕几天都不能睡个好觉!”
  “呃...我就弄着玩的,谁知道你们都当真了。”
  赵祯玩笑归玩笑,对唐奕的分析还是认可的。
  “那大郎可有良策,使两国更进一步的加深了解,避免这种误判呢?”赵祯纯就是看唐奕侃侃而谈,有心难为他。这个问题他要是能解决,也不用困扰两国几十年的时间了。
  “有!”
  “....”
  赵祯可没想到唐奕会说“有”。
  “把使团变为常设使官,常期互驻两国国都。在本朝设立专门对外交涉的官员,定期相互通报政令、军调等等重大事宜。并回答外使关于朝廷事务的疑问。”
  好吧,
  驻外使馆、大使,再加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
  大宋也不是没有对外使馆,更有驿官专门负责接待辽使。但这种馆驿与其说是官方机构,倒不如说是国宾馆。只负责接待信宿,还有陪吃陪玩。跟后世的大使馆的官方公用根本没法比。要不然,辽朝也不用一年派好几波使团来了。
  这个时代国与国间的外交,还停留在礼上往来的阶段。
  所以,唐奕直接就跟赵祯提意,也别来回跑浪费路费了,直接住下不就得了?有什么事儿直接叫到福宁殿去商量,那多省事儿?
  .......................
  ps:病了...让我缓两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