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儿子
邯郸城,东门。
今天的东门,分外的热闹。上百辆华贵的马车一字排开,上面坐着的全部都是赵国的达官显贵,更有数千名赵国士兵在旁保证秩序。
在所有这些马车的最中央,那辆最为华贵、高档以及大气,周围还有许多宫廷卫士环绕的马车,当然就是身为赵国国君赵丹的座驾了。
此刻的赵丹华服高冕坐在马车之上,脸上满是笑容,看上去心情相当不错。
事实上赵丹的心情如此之好是有理由的,因为根据刚刚得到的回报,只需要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来自齐国方面的第一支运粮车队,就要抵达邯郸了!
齐国的运粮队到达,对于此时此刻的赵国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标志着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赵国君臣上下的粮食问题,至少在明年春天之前,也就是未来的半年时间内都不会再成为困扰了。
从军事上来说,有了这批粮草的到来,赵国就可以放心的让廉颇率军死守长平一线,不必冒险换上赵括主动出击。
鉴于此刻长平的战场地形对于守方赵军更加的有利,所以这个结果显然是赵丹希望看到的。
从外交上来说,赵国也完全可以利用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去施展自己的外交行动,争取到更多的盟友,摆脱目前单挑秦国的不利态势。
毕竟有了齐国这么一个好的例子在前,其他国家转变态度也并非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战国时代不就是这么今天我和你好明天我就和你翻脸吗,不然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哪来的?
从国家内政的角度来说,这批粮草的到来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粮价,让赵国国内粮价的上涨幅度不至于太过离谱,从而能够保证赵国国内的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要如此大张旗鼓,率领百官群臣出城来迎接这第一批齐国运粮车队的原因了。
老子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赵国,有饭吃了!
来来来,赵稷老儿(秦王稷)你给我听着,我赵丹就是要让赵国四十五万儿郎蹲在长平不挪窝,不种地,不回家,老子特么有的是粮!不服?不服你让你的白起来打我呀!
不知不觉间,赵丹嘴角的笑容更加的浓郁了。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赵丹决定找人聊聊天。
在赵国的诸重臣之中,相邦赵胜已经出使魏国,上卿虞信也去了楚国,蔺相如近来病情加重被赵丹特批在家中养病,所以如今有资格位列赵丹马车左右的就变成了平阳君赵豹和宦者令贤。
赵丹先是找赵豹这个叔叔随便的聊了几句,然后转头朝着另外一边的贤笑道:“卿,寡人前几日吩咐你之事,你办得如何了?”
一头花白头发的贤看上去并没有因为年纪的衰老而变得萎靡,整个人反而是神采奕奕的,闻言立刻笑道:“大王放心,那事老臣正在筹办之中。”
顿了一顿之后,贤又笑道:“至于今日之事,老臣也已经有所安排了。”
赵丹点了点头,同样:“既然如此,那寡人就放心了。”
这番在他人听起来似乎是打哑谜意味的对话,其实里面的意思是相当简单的,无非就是赵丹在询问贤关于前几天赵丹所说的那个监察卫以及胡衣卫的事情。
从贤的回答来看,很显然这两个秘密组织都已经是在紧锣密鼓的操办之中了。
事实上根据赵丹的意思,今天就是这两个组织第一次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今天在东门之外,可不只是赵丹和他的文武百官而已。人的天性就是喜欢看热闹,邯郸城之中的人自然也不例外,这么大的仪仗在东门附近摆开,早就吸引了数万名邯郸民众前来围观,城墙之上人头耸动,东门外面的道路两旁更是挤满了人群。
片刻之后,邯郸城东边的道路上烟尘滚滚,一条长长的马车队在数千名齐国士兵的护卫下,开始朝着邯郸城东门的人群而来。
“来了,来了!”伴随着马车队的出现,整个邯郸东门都开始热闹起来。
在人群之中的某个地方,开始有了如下对话。
路人甲:“哎哟喂,这人多的,是干嘛哈?”
路人乙:“听说咱们大王派使者去齐国买粮,今天齐国人把粮食给运来啦!”
路人甲:“哈?咱不是马上秋收了喃,还买个啥子粮哦。”
路人乙:“这就是你不懂了吧,你也不看看现在的邯郸街头,还有几个精壮的赵国汉子嘛,都去长平打仗了,没有汉子咋个秋收哦。听说那长平起码得打到明年去了,大王从齐国那买粮食回来,那就是为了咱们老百姓不饿肚子!”
路人甲:“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些道理啊,可你说说现在这粮食那么贵,都卖到差不多以前的两倍价格啦,听说还要接着涨,咱们平头百姓咋个有钱买得起哦。”
路人乙:“嘿,你不知道?我告诉你吧,我七大姑家的八大姨生的九儿子在邯郸府郡守老爷那伺候着,人家郡守老爷都说了,咱们大王已经发下命令,所有的粮食在七天后开始售卖,售价只比以前的价格高四成!”
“什么?”周围众多的赵国路人这一下彻底的不淡定了,纷纷追问刚才发出劲爆消息的路人乙:“你这消息是真的嘛?”“邯郸城里的粮商现在卖粮食至少都比以前高九成,官府怎么可能才卖四成嘛!”
那路人乙重重的哼了一声,道:“人家郡守大人可说了,这个叫平籴!那可是有文化的大官和大王才能操心的东西,你们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懂个甚?再说了,这官府卖粮的价格多少,那不是过几天就知道了嘛!”
众人闻言脸上的神情均是半信半疑,过了好几秒才有人道:“要是官府只卖高四成的价格,那咱们的这个大王,可真真是一个好大王啊!”
路人乙闻言又是一声冷笑:“咱们的大王还不是一个好大王?让咱告诉你一个消息吧,齐国人原先是不肯卖粮给咱们的,但是咱们的大王为了让大家伙在冬天的时候不饿肚子,那可是把和氏璧都拿去送了齐王,齐国这才把粮食卖给了咱们!”
“和氏璧!?”旁听赵国民众瞬间一片哗然:“就是那个秦王稷想要拿十五座城来换的和氏璧?”“那么好的宝贝,这就拿来送人了?”
“那当然还有假?”路人乙的头昂得高高的:“你们想想,这和氏璧可是值十五座城啊,那得多少人口,得多少土地?你说换哪个国家的大王不心动?可是咱们赵国的大王,为了咱们老百姓可是拿和氏璧去送人了,就为咱们老百姓不被那些大粮商盘剥!大家说说,咱们这位大王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大王?”
周围的赵国民众这下是服气了,纷纷点头赞叹:“你不说咱还真不知道,咱们这个大王,对咱赵国百姓是真好!”“咱们的赵国大王,强,无敌!”“有这样的大王,真是咱们赵国的福气啊!”
一时间,附近一片都是对赵丹的颂扬之声。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人对路人乙的话提出怀疑:“你这小子莫要胡诌,这等国家大事你能知道?我看你就是瞎扯淡嘛。”
“啥?”路人乙这一下就好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怒道:“你懂个甚,咱可是有情报渠道的人!咱这猛料多着呢,就怕咱敢说,你们家伙些不敢听!”
“哟哟哟,还跟这装上了?来来来,你给大家伙说道说道,谁不敢听谁是孙子!”
“嘿!”路人乙一声嗤笑,清了清嗓子,然后先摆了个pose,这才不急不忙的道:“这可是咱昨天用了半斤狗肉才从咱家七大姑家的八大姨生的九儿子嘴里套出来的哩,你们可都听好了啊,一会可别被吓得闪了腰啊。”
这番作态顿时让旁观的赵国群众心中痒痒,忍不住就有人催促道:“别跟那装了,赶紧的。”
路人乙哈哈一笑,突然放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对着身边的众人低声道:“咱听说呀,那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前阵子可是已经悄悄的到了长平啦!”
今天的东门,分外的热闹。上百辆华贵的马车一字排开,上面坐着的全部都是赵国的达官显贵,更有数千名赵国士兵在旁保证秩序。
在所有这些马车的最中央,那辆最为华贵、高档以及大气,周围还有许多宫廷卫士环绕的马车,当然就是身为赵国国君赵丹的座驾了。
此刻的赵丹华服高冕坐在马车之上,脸上满是笑容,看上去心情相当不错。
事实上赵丹的心情如此之好是有理由的,因为根据刚刚得到的回报,只需要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来自齐国方面的第一支运粮车队,就要抵达邯郸了!
齐国的运粮队到达,对于此时此刻的赵国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标志着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赵国君臣上下的粮食问题,至少在明年春天之前,也就是未来的半年时间内都不会再成为困扰了。
从军事上来说,有了这批粮草的到来,赵国就可以放心的让廉颇率军死守长平一线,不必冒险换上赵括主动出击。
鉴于此刻长平的战场地形对于守方赵军更加的有利,所以这个结果显然是赵丹希望看到的。
从外交上来说,赵国也完全可以利用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去施展自己的外交行动,争取到更多的盟友,摆脱目前单挑秦国的不利态势。
毕竟有了齐国这么一个好的例子在前,其他国家转变态度也并非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战国时代不就是这么今天我和你好明天我就和你翻脸吗,不然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哪来的?
从国家内政的角度来说,这批粮草的到来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粮价,让赵国国内粮价的上涨幅度不至于太过离谱,从而能够保证赵国国内的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要如此大张旗鼓,率领百官群臣出城来迎接这第一批齐国运粮车队的原因了。
老子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赵国,有饭吃了!
来来来,赵稷老儿(秦王稷)你给我听着,我赵丹就是要让赵国四十五万儿郎蹲在长平不挪窝,不种地,不回家,老子特么有的是粮!不服?不服你让你的白起来打我呀!
不知不觉间,赵丹嘴角的笑容更加的浓郁了。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赵丹决定找人聊聊天。
在赵国的诸重臣之中,相邦赵胜已经出使魏国,上卿虞信也去了楚国,蔺相如近来病情加重被赵丹特批在家中养病,所以如今有资格位列赵丹马车左右的就变成了平阳君赵豹和宦者令贤。
赵丹先是找赵豹这个叔叔随便的聊了几句,然后转头朝着另外一边的贤笑道:“卿,寡人前几日吩咐你之事,你办得如何了?”
一头花白头发的贤看上去并没有因为年纪的衰老而变得萎靡,整个人反而是神采奕奕的,闻言立刻笑道:“大王放心,那事老臣正在筹办之中。”
顿了一顿之后,贤又笑道:“至于今日之事,老臣也已经有所安排了。”
赵丹点了点头,同样:“既然如此,那寡人就放心了。”
这番在他人听起来似乎是打哑谜意味的对话,其实里面的意思是相当简单的,无非就是赵丹在询问贤关于前几天赵丹所说的那个监察卫以及胡衣卫的事情。
从贤的回答来看,很显然这两个秘密组织都已经是在紧锣密鼓的操办之中了。
事实上根据赵丹的意思,今天就是这两个组织第一次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今天在东门之外,可不只是赵丹和他的文武百官而已。人的天性就是喜欢看热闹,邯郸城之中的人自然也不例外,这么大的仪仗在东门附近摆开,早就吸引了数万名邯郸民众前来围观,城墙之上人头耸动,东门外面的道路两旁更是挤满了人群。
片刻之后,邯郸城东边的道路上烟尘滚滚,一条长长的马车队在数千名齐国士兵的护卫下,开始朝着邯郸城东门的人群而来。
“来了,来了!”伴随着马车队的出现,整个邯郸东门都开始热闹起来。
在人群之中的某个地方,开始有了如下对话。
路人甲:“哎哟喂,这人多的,是干嘛哈?”
路人乙:“听说咱们大王派使者去齐国买粮,今天齐国人把粮食给运来啦!”
路人甲:“哈?咱不是马上秋收了喃,还买个啥子粮哦。”
路人乙:“这就是你不懂了吧,你也不看看现在的邯郸街头,还有几个精壮的赵国汉子嘛,都去长平打仗了,没有汉子咋个秋收哦。听说那长平起码得打到明年去了,大王从齐国那买粮食回来,那就是为了咱们老百姓不饿肚子!”
路人甲:“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些道理啊,可你说说现在这粮食那么贵,都卖到差不多以前的两倍价格啦,听说还要接着涨,咱们平头百姓咋个有钱买得起哦。”
路人乙:“嘿,你不知道?我告诉你吧,我七大姑家的八大姨生的九儿子在邯郸府郡守老爷那伺候着,人家郡守老爷都说了,咱们大王已经发下命令,所有的粮食在七天后开始售卖,售价只比以前的价格高四成!”
“什么?”周围众多的赵国路人这一下彻底的不淡定了,纷纷追问刚才发出劲爆消息的路人乙:“你这消息是真的嘛?”“邯郸城里的粮商现在卖粮食至少都比以前高九成,官府怎么可能才卖四成嘛!”
那路人乙重重的哼了一声,道:“人家郡守大人可说了,这个叫平籴!那可是有文化的大官和大王才能操心的东西,你们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懂个甚?再说了,这官府卖粮的价格多少,那不是过几天就知道了嘛!”
众人闻言脸上的神情均是半信半疑,过了好几秒才有人道:“要是官府只卖高四成的价格,那咱们的这个大王,可真真是一个好大王啊!”
路人乙闻言又是一声冷笑:“咱们的大王还不是一个好大王?让咱告诉你一个消息吧,齐国人原先是不肯卖粮给咱们的,但是咱们的大王为了让大家伙在冬天的时候不饿肚子,那可是把和氏璧都拿去送了齐王,齐国这才把粮食卖给了咱们!”
“和氏璧!?”旁听赵国民众瞬间一片哗然:“就是那个秦王稷想要拿十五座城来换的和氏璧?”“那么好的宝贝,这就拿来送人了?”
“那当然还有假?”路人乙的头昂得高高的:“你们想想,这和氏璧可是值十五座城啊,那得多少人口,得多少土地?你说换哪个国家的大王不心动?可是咱们赵国的大王,为了咱们老百姓可是拿和氏璧去送人了,就为咱们老百姓不被那些大粮商盘剥!大家说说,咱们这位大王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大王?”
周围的赵国民众这下是服气了,纷纷点头赞叹:“你不说咱还真不知道,咱们这个大王,对咱赵国百姓是真好!”“咱们的赵国大王,强,无敌!”“有这样的大王,真是咱们赵国的福气啊!”
一时间,附近一片都是对赵丹的颂扬之声。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人对路人乙的话提出怀疑:“你这小子莫要胡诌,这等国家大事你能知道?我看你就是瞎扯淡嘛。”
“啥?”路人乙这一下就好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怒道:“你懂个甚,咱可是有情报渠道的人!咱这猛料多着呢,就怕咱敢说,你们家伙些不敢听!”
“哟哟哟,还跟这装上了?来来来,你给大家伙说道说道,谁不敢听谁是孙子!”
“嘿!”路人乙一声嗤笑,清了清嗓子,然后先摆了个pose,这才不急不忙的道:“这可是咱昨天用了半斤狗肉才从咱家七大姑家的八大姨生的九儿子嘴里套出来的哩,你们可都听好了啊,一会可别被吓得闪了腰啊。”
这番作态顿时让旁观的赵国群众心中痒痒,忍不住就有人催促道:“别跟那装了,赶紧的。”
路人乙哈哈一笑,突然放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对着身边的众人低声道:“咱听说呀,那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前阵子可是已经悄悄的到了长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