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战争暴徒(八千字大章)
  朱瞻基把几个孩子轮流抱了抱,安排了奶娘抱下去喂奶才说道:“我先去看看太孙妃,母妃就安排备膳吧,孩儿饿了。”
  听到朱瞻基说饿,一帮人立即忙活了起来。嘉兴拿出了一块冰糖说道:“大哥,给你吃。”
  朱瞻基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大哥不吃,你也别喂小家伙们,他们现在还不会吃,等大一点,你就带他们玩好不好?”
  嘉兴犹豫了一下说道:“只要他们不哭,我就带他们玩……”
  一句话逗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太孙妃孙娴还没有出月子,在这个时代,没有出月子,是不能出门的。
  八月的气温还不算低,她将近一个越没有出门,没有洗澡,虽然房间里撒了不少香水,但是还有一股怪味。
  朱瞻基当做没有闻到这股味,嘘寒问暖了一番。她毕竟是自己的正妻,不谈两个人之间的多年感情,光凭她坐在这个位置上,也要给她应有的尊重。
  随后,朱瞻基又接见了几个正大着肚子的妻妾,搁在后世,这一个个都是初中生,高中生的年纪,现在却都要当母亲了。
  她们的脸上也没有了稚气,比后世十几岁的女孩子要稳重的多了。
  当朱瞻基在母亲的照顾下吃过了午饭,李亮他们押送着足足十余船的金银,才回到了宫内。
  这一批的金银上次更多,虽然有一部分是货款,要返还给內监进行商业运作,但是依旧要在承天门外展示几天。
  虽然经历了上次的展示,百姓们对于这么多的金银已经不再稀奇,但是对文武大臣来说,朝廷现在多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财富,不用担心会入不敷出,也不担心以后会遇到灾年了。
  清点金银的时候,刚在西殿大宴之后的不少群臣也来看了一会儿热闹,朱瞻基也见到了都知监大太监李谦。
  都知监掌宫廷各监行移、关知、勘合,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负责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前导警跸。
  也就是说,这个衙门是监管其他各监的职责,并且负责皇室成员出行安排,包括分配内监护卫。
  如此重要的职责,每一任的大太监都是皇帝最宠信的人。
  李谦乃是內监七大首领太监之一,从小被朱棣养大的,深受朱棣的信任。
  不过在前年北征之时,朱瞻基就跟李谦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他虽然不会违背朱棣的命令,但是给朱瞻基行一些方便,透露一些信息,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监管內监的宦官们装卸银子的时候,朱瞻基和李谦根本没有背着别人,就在皇宫小河的桥上,进行了一番对话。
  “太祖赶走了蒙元,陛下虽然北征了两次,但是只是打服了北元人,却没有取得太大的战绩。殿下今次直捣黄龙,抓获了倭国王室,这功绩可要比皇上立下的功绩要大的多。陛下一直忧虑文官们在历史上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心思难免多了一些。”
  朱瞻基嗯了一声问道:“那他有没有透露什么意向?”
  “殿下立下不世之功,陛下如今也有意效仿。只是朝鲜李氏如今对大明忠心耿耿,济州岛不仅没有问我大明再要回,殿下攻陷京都的消息传出,李氏立即又派出使节进献宝物和美女。
  北元的鞑靼一族如今内附我大明,郑亨在北明山开矿,大部分工人都是鞑靼提供的奴工,我大明也不好再对他们动手。瓦剌人如今势力大损,就连马哈木都被鞑靼部的阿鲁台抓获……”
  朱瞻基楞了一下,问道:“马哈木被抓住了?”
  “上个月被阿鲁台抓住的,阿鲁台将他与答里巴全部都抓住了,送与了我大明。郑亨也派人将他们押往京城,应该再过半月就能抵达京城。”
  朱瞻基沉吟了起来,朱棣这个人不说好大喜功吧,最少也要算个好战分子。
  但是他征战几十年,一个北元都没有灭亡过,南方的交趾也是打了十几年,才算勉强征服。
  如果没有朱瞻基直捣黄龙,逼死足利义持,抓获倭国王室这个功绩,他的功劳也不算小了。
  但是这些跟朱瞻基几个月就把东瀛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还获利千万两相比,他那些劳师动众,耗费巨资的征战,就显得一地鸡毛了。
  所以,这也是朱棣接受不了的。他可不想在历史上留下窝窝囊囊的名声,所以肯定也想找个目标出气。
  但是在北元已经臣服,朝鲜就像个哈巴狗的时候,亦力把里远在大西北,万里远征不现实,所以目标就只剩下了南方。
  可是南方的中南半岛上,交趾已经基本平复,占城,真腊,暹罗等国都对大明臣服,朱棣就是想灭掉一国,也找不到目标啊!
  沉吟了一会儿,朱瞻基问道:“那皇爷爷可有目标?”
  李谦摇了摇头说道:“陛下不曾明言,不过他曾说过勃固王朝和南掌当初竟然敢收留南陈余孽,该受惩罚。”
  勃固相当于是后世的缅甸,南掌相当于是后世的老挝。
  这就属于是故意找借口了。当初陈季扩的确是被张辅赶到了南掌一带,但是那是陈季扩势力太大,南掌那些地方根本没有势力能对付他,所以只能承受他的入侵。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对真腊和勃固动手,是不能服众的。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既然皇爷爷有此心结,我自当帮他解决。”
  朱瞻基要给朱棣找一个“立功”的目标,当然不能是真腊和勃固这种大军不好出征的地区。
  这个目标要大,还要大军容易出动,最好的目标当然是帖木儿王国。
  永乐初年,帖木儿还想东征大明,但是刚出家门不远就死了。
  他死了之后,他的子孙为了王位斗争不止,这个时候才释放了明朝使臣傅安、杨德文等人,并托他们带来了帖木儿帝国意在与大明修好的愿望。
  当时的陈诚在得知帖木儿帝国正陷入夺位内战时,立刻向明成祖朱棣建言“速派使节,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
  永乐六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郭骥为使节率团出使,带去朱棣的亲笔书信。在帖木儿帝国当地调解内战两派——哈里和沙哈鲁的纠纷。夺位成功的沙哈鲁最终将被囚禁的哈里释放,封伊刺黑为其封地,持续帖木儿帝国3年的内战终于“和解”。
  永乐七年,正式成为帖木儿国王的沙哈鲁派使团至南京朝见朱棣,送上豹子、狮子等礼品。双方重新恢复了朱元璋时代的“宗藩”关系。
  但是天高皇帝远,他们只是表面臣服,这些年始终只是最少说的好听,却没有一点诚意。
  而且他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印度的侵略,印度各王一直都在向大明求援,只是大明顾不上他们。
  印度这个名字这个时候是没有的,这个名字是后来英国殖民时期才起的名字。如今的印度半岛上,有几百个部落和藩王,他们的力量非常分散,甚至还经常自相残杀,根本抵抗不了帖木儿的大军。
  接到印度多个藩国的求援,朱棣也下旨斥责过沙哈鲁的使者,不过根本是一点用也没有。
  以前的帖木儿帝国天遥地远,大明拿他们毫无办法,但是现在,大明的舰队可以直接开到忽鲁谟斯,从海上就能直接攻打他们。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明火枪在解决了枪管问题之后,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飞跃,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生产几百万支枪,武装所有的军队和衙役,根本不是大问题。
  有了火枪,不管帖木儿王国是有骆驼军,还是有象兵,都不可能是大明的敌手。
  选择帖木儿帝国当做对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是沙漠和丘陵地带,没有瘴气。
  相比中南半岛的瘴气,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只要解决了水源问题,派个十万大军,就能直接攻打到他们的首都赫拉特去。
  而这样一个大国,也符合朱棣好大喜功的性格。
  当然,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今的火药短缺问题。
  跟李谦问答了一番,朱瞻基已经大概摸清楚了朱棣的真实想法,心里也有了相应的计划。
  让李亮赏了一把从东瀛王室抢来的精品折扇给李谦,两个人结束了对话。
  这种在公共场合的接触,虽然看似不隐秘,但是只要不被别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内容,反而不会受到朱棣的忌讳。朱瞻基和李谦都很清楚这一点,对了一下口风,然后才分开。
  回到了兴庆宫,一帮女人正在院子里看着李亮搬回来的一百多箱东瀛王室的古董和文物,当然还有一些精致的饰品。
  身为太孙,朱瞻基可以毫无顾虑地把这些东西据为己有,甚至还选那些好的拿。
  昭懿贵妃张氏也早就得到了消息,这个时候带着一批后妃来打秋风了。
  朱瞻基当然是早就给她们也准备好了礼物,将十几箱金银宝石饰品的清单分别给了两位张氏,让她们进行分配。
  除了他自己的嫔妃,还有朱棣的嫔妃,朱高炽的嫔妃,包括自己的弟弟妹妹,人人有份,一个人都不会漏掉。
  昭懿贵妃寻了个机会,与朱瞻基在兴庆宫大殿门口的台阶上,也进行了一番对话。
  从她这里,朱瞻基也证实了朱棣的想法,并且知道了朱棣有心御驾亲征,亲自前往中南讨伐勃固和南掌。
  不过因为那里的瘴气,他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
  张氏也有一件事求他,那就是火枪。
  如今的火枪除了神机营,就只配备了三千营,羽林卫这些京卫。因为生产的速度不快,甚至连京卫都还没有换装完毕,更别提边军和边卫了。
  张辅虽然贵为英国公,但是在军备方面,他也插不上手。
  何况如今的柳升已经彻底投靠了朱瞻基,在神机营和京卫都还没有换装完毕的时候,其他人想要火枪,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火枪的威力现在人人尽知,所以张辅就迂回地通过昭懿贵妃,求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他的胃口倒也不大,只要一千支枪,十石火药,五石枪子就满足了。
  一千支枪是小事,朱瞻基却不想直接答应他,因为他还要先摸清朱棣的想法,从大局综合考虑。
  何况,一千支枪配发张辅的私军,并不能说没有风险。这件事没有朱棣的允许,朱瞻基也不敢做这个主。
  与自己爷爷的妃子,朱瞻基当然不能接触太多,两人闲聊了几句,昭懿贵妃就安排内侍,将几箱礼物抬去了后宫。
  朱瞻基又让金阔安排了几个小太监,到奉天殿那边等消息,自己躺在一个摇椅上,跟一帮妻妾闲聊着,逗着自己的几个孩子。
  张氏分配完了那些礼物,进了大殿,众女纷纷起身行礼。
  张氏摆了摆手,坐在了朱瞻基的身边,攥住了自己儿子的手。“几个孩子,大的都满月了,现在都还没有个名字,你这当父亲的,也该操点心了。”
  朱瞻基笑道:“男孩子都是祈字辈,又要带金字旁的字,可以选的余地就不多,这个按族谱来就好了。反倒是几个女孩子,还有她们肚子里的那些,父王不知道有什么想法?”
  张氏笑道:“女孩命贱,太早起大名怕折了寿,还是先起个小名吧……”
  朱瞻基也不想纠正她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如今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人人都是这样想,朱瞻基就是天天宣扬男女平等,又能纠正几个人?
  “父王怎么说的?”
  “你父亲本来想要给她们以雨字命名,但是雨属水,怕克了你这土,所以想等你回来了再拿主意。”
  朱瞻基笑道:“太祖爷爷以五行为字辈,本就是相生相克,即便她们不以雨字命名,祁镇这金字旁的名,还不是克了皇爷爷的木字旁?哪有那么多忌讳!雨字旁不错,字多,名字也好起,就按这个来吧!”
  想了想,朱瞻基又说道:“让父亲写了字来,就让良娣她们自己挑吧,自己肚子生下来的,就让她们自己挑个字。”
  除了胡善祥已经出了月子,其他三女都还没有出月子,自然也不在此处。
  胡善祥闻言笑道:“殿下,这与礼不符。祖父定了字,总该是你这个父亲来选才对。不然,旁人还以为殿下你不心疼几个女儿了。”
  “雪,霜,雾,霞,露……这雨字旁的名字倒是多,这两女是我长女次女,就以雪,霜为名吧……”
  “殿下……”刘万快速地跑了过来,在门口禀报道:“殿下,陛下下旨,封了安远侯柳升安国公,田地万亩……”
  朱瞻基打断他的话问道:“是世袭罔替还是逐代递降?”
  “逐代递降。”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继续过去听着,一会儿一起回禀于我,不要封一个人就跑一趟。”
  从世袭罔替到逐代递降,这就是朱瞻基的影响。
  大明以前的封爵,受周代的影响极大,一般都是世袭罔替。
  这样的封赏看似与逐代递降相差不大,实际上影响却是极大。因为这种封爵只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沉重的财政负担,并且养活了一大帮蛀虫。
  逐代递降却不一样,为了重现祖上的荣光,就逼着这些贵族们不得不去奋斗。
  朱瞻基在跟朱棣的信里,就详细分析了两种不同封爵的好坏,除非立下不世之功,以后这种世袭罔替的封爵,还是少一点为好。
  当然,朱瞻基并不是让朱棣就直接摒弃了这种封赏,而是预备把这种封赏,用在大明以外的区域。
  比如纪纲这种在海外帮大明牵制东瀛的家族,就可以封个世袭罔替的伯爵,让他子子孙孙都为大明效力。
  还有像张辅这样以前已经封公的大臣,为了淡化他们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应该全部封到大明境外去。
  以后大明征略海外,那些蛮夷之地都可以这样处理,想要世袭罔替,就必须要去海外,大明境内,所有贵族都必须接受逐代递降的条件。
  在朱瞻基的心里,不仅仅是这些大臣,包括以前朱元璋时代还留下来的二十多个王爷,以后也该都发配到大明以外去开疆拓土。
  只不过这个想法有些太惊世骇俗了,朱瞻基现在还没有登上皇位,自然不会急着就暴露这个计划。
  那些人享福惯了,让他们离开大明这个花花世界,到海外去受苦,怕比杀了他们还要难。
  这个计划还是要慢慢筹谋,不能急。
  到了晚些时候,大朝会结束,关于这次的封赏也全部都出来了。
  除了柳升封了国公,这次封赏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大军的副帅郑和也因为这次的巨大战绩被封为滇国公。
  太监封爵在历史上一共有三次,第一个被封的太监宗爱,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的亲近宦官。他跟随皇帝出征,取得大胜,宗爱也因为受到皇帝的喜爱,被封为了秦郡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爵的宦官。
  这还没有结束,后来在夺嫡之争中,他帮助拓跋余登基为帝,爵位被提升为冯翊王!但是恃宠而骄,最终被诛杀!
  第二个封爵的太监是唐朝时期间谍头子李辅国,曾用名李静忠,为唐朝唐肃宗时期的宦官。他虽然长的奇丑无比,但是精通文字,阴险毒辣,因为掌控间谍机构逐渐地提升着自己的地位。
  因为在唐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他办事,深受唐肃宗喜欢,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封郕国公。
  第三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反派童贯了,他出身最基层,对人情世故非常了解。其运气也是很好,得到皇帝的宠爱有机会领军打仗。
  其五十岁左右才得到宋徽宗的重用!在镇压方腊起义的战争中,杀方腊军七万多人!并且跟西夏以及辽国的战争中也多有胜绩,最终因为收复全燕之境,被封为广阳郡王!
  至此,其成为历史上领兵时间最长、军权最大、爵位最高的宦官!
  跟他们相比,郑和立下的功劳一点也不弱,只是大明对宦官压制的比较厉害,朱元璋甚至根本不允许太监参政。
  但是郑和是朱棣养大的,深受朱棣信赖,这次又立下大功,所以朱棣封他为滇国公。
  不过,他这个国公与柳升的国公不同,柳升的爵位虽然逐代递降,但是毕竟还能继承。
  而郑和的爵位却不能继承,自他起,自他止。
  哪怕他收了自己大哥的儿子来继嗣,那个孩子也不能继承他的爵位,只能继承他的家产,这是世爵,一世之爵。
  即便是如此,这个封赏也让所有內监羡慕不已,这代表郑和已经彻底脱离內监,有了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而他们这些人,依旧只是皇室的家仆。
  郑和在大殿上再三推辞,但是都没有得到朱棣的允许,最后“勉强”接受了这个封赏。
  除了郑和与柳升,其他人就没有封公的了,最高的易信与朱真,也只是封了侯爵。
  而纪纲虽然在朝中一大批仇敌,但是在大殿上言明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加上他在东瀛的情报之功,被封石见伯,终生替大明守卫石见。
  一个小小的石见,在大明还没有一个大的县大。但是这可是实打实的伯国实封啊,让一大帮文武大臣嫉妒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一县之地的实封,就连大明的王爷也没有这个待遇,因为大明的王爷就是养猪,除了每年的俸禄与最多一万亩土地的收入,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做,一点权力也没有。
  但是纪纲如今却拥有石见一地,一万多人的统治权,这种封赏别人不嫉妒才出稀奇了。
  在点火之后,朱棣随后就又宣布,今后大明征略海外,所获得土地,将会以此为准,嘉赏众将。
  这一下可就不是点火了,而是放了一把熊熊烈火。
  文臣都认为此赏太过,武将们一个个却激动无比。
  一直到最后,朱棣明言不仅武将,就连文臣若在海外归化的过程中立功,也能得此封赏,这才平息了这场纷争。
  听着刘万描述朝堂上的纷争,朱瞻基开心地笑了起来。
  今日播下了一颗种子,这棵种子以后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啊!
  只要大明的精英分子们都将目光投向海外,这个世界就很快会被染黄。
  封建立国,这可是自秦皇统一天下后,就再也没有过的创举。
  能当一方土地的主宰,这可比位极人臣更要能吸引人。
  不仅仅是文武大臣,就连朱高炽也被震撼的不轻,到了下朝回来,依旧还有些魂不守舍。
  “此计可是你向你皇爷爷进言?”
  朱瞻基将他引到了世界地图前面,指着那美洲,澳洲,非洲问道:“父王,若不是以封建制度,我大明如何能有效统治这个天下?以东洲为例,船行半年,一年才能抵达,没有好处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那里?我大明想要管理那里,不实行分封又能如何管理?”
  朱高炽大呼道:“若不能管,我大明要之何益?”
  朱瞻基笑道:“那里有大片的金山,银山,难道父王不想要吗?”
  这一下朱高炽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只是叹道:“以利驱之,因利亡之啊!”
  朱瞻基当然跟他解释不通这个世界如果大明不去占有,以后那些欧洲人就会去占有。最后他们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就会来打大明。
  不管如何,大明先占据这些地方,大力移民。哪怕这些地方以后不再听大明的话,那里也都还是汉人,还是黄种人。
  这样几百年下来,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都给我老老实实窝在欧洲和非洲那旮旯里,别想翻了天。
  那个时候,即便是大明亡了,这个世界也是说中国话,写方块字的汉人做主。
  朱瞻基只能说道:“若父王不愿,当可以我朱姓王爷开始分封,文武大臣降封,这样不管如何,这个天下就还是我朱家的。”
  “陛下驾到……”
  朱瞻基父子顾不上说话,亲自迎了出去。不过他们还没有出门,朱棣就已经进了正殿。
  “你们父子在说些什么?”
  朱瞻基将父子两人的争执说了一遍,又说道:“外臣不得封王,而我朱家王爷与其留在王府圈禁,不如放他们到东洲,南洲。这中洲大地,就留我嫡系一支,今后子孙后代亦可如此照办。以后这个世界都是我朱家的,还可以手足相望,互为凭仗。”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此理倒是在理,但那些族裔不愿背井离乡又该如何处理?”
  “此事不便强求,我愿为先锋,携各王府兄弟手足一同去海外探路,然后再谋后事。万事开头难,只要在各地有了基础,还怕发展不起来,吸引不了人去吗?”
  朱高炽斥道:“身为太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却远渡重洋,置自己于险境,此举不妥。”
  朱瞻基心道:“这件事以前不是说好了吗?怎么又变卦了?”
  不过他毕竟是父亲,不能相争,朱瞻基只能说道:“郑太监四下西洋,也未出事,孩儿哪有那么娇贵!何况,孩儿想要去西洋看看,不仅仅只是为了此事,也是为了打探一下帖木儿国现如今的情况。他们一直不服王化,还曾经想要入侵我大明,如今虽然因为争夺王位内战不止,但是却还有余力侵占我西南藩国,这个仇不可不报。”
  朱棣眼睛一亮,问道:“那帖木儿国远隔万里,山高水长,如何报仇?”
  朱瞻基见他心动,随即笑道:“皇爷爷,如今我大明舰队已经两次抵达忽鲁谟斯,那忽鲁谟斯就是帖木儿国的藩国。从忽鲁谟斯到那帖木儿国的国都,只有不到两千里地,还无山水相隔,更无瘴气恶沼,大军可以长驱直下。”
  朱棣绕到了那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前面,看了看帖木儿国的位置,问道:“十万大军,行军半年,军粮如何解决?”
  朱瞻基指着印度位置笑道:“我大军只需少许军粮,到了交趾,暹罗,古里,沙里湾,祖法儿等地都可就地募集军粮。沙里湾,祖法儿等国一直受到帖木儿国的荼毒,如果我大军出征,他们自然要替我大军筹粮。”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明日中秋,后日我便召集这几国使者,为我大明筹粮。”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不必心急,待孙儿先去查探局势,筹备妥当,再出动大军也不晚。”
  朱棣狐疑地看了看朱瞻基一眼,问道:“为何突然想要攻打帖木儿国?”
  朱瞻基指着欧洲地图说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瓷器,铁器,茶叶,丝绸,布料应有尽有。那边的人跟蒙元人一样,以肉食为主,离不开茶叶,丝绸可换同等重量的黄金,但是贸易通道却被这个帖木儿国堵死。灭了帖木儿国,我大明的货物就能直接卖到那边去,赚回更多的金银。”
  朱棣也知道这个孙子格外重视贸易,这才没有怀疑他的居心了,认真考虑起了攻打帖木儿国的利弊。
  如今大明的火器发展迅速,无人能敌,这种战争模式的改变也让朱棣有了更加庞大的野心。
  他仔细看了看亚欧之间的陆地通道,这个帖木儿国可比他选的勃固,南掌要大的多,东瀛跟他们比起来也是个小国家而已了。
  如果自己能灭了这个国家,那可比灭几个小国家要强太多了。“此计可行,不过……”
  朱瞻基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开口,接话说道:“孙儿只是先探路,即便是开战,当然也是等皇爷爷亲自下令。”
  朱棣哈哈笑了起来,指着中亚的地图说道:“帖木儿国地势广阔,只是从海上攻击伤不了其根基。我认为应该一南一北,两方夹击,才能一举奏功。”
  后世的新疆大部分,如今还属于察哈台东汗国,也就是如今的奕力把里。大明只有一个哈密卫,那也是大明在西北最边缘的控制区。
  想要从陆路攻击中亚地区,这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现在有了火枪,朱瞻基其实并不担心,所以他故意凑趣说道:“那这个奕力把里……”
  朱棣哈哈笑道:“我大明军马五十万,火枪现在也有了六万支,只要火药充足,不管从哪里,都能打的他们落花流水,一个小小的奕力把里,要是不听话就把他灭了。”
  这种一点道理也不讲的蛮横,朱瞻基看在眼里却窃喜不已,有这样一个战争暴徒的爷爷,还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啊!
  想想他最少还能活六年,这个时间,足够他再威风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