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战协议
大宋京城,宋辽之间的和谈已经进行到第四轮,前三轮谈判,双方只达成了两个共识,一个交换人质,宋军用辽阳府俘获的数百名贵族大臣以及数千名战俘,换回辽国十年间掳去的全部宋民和宋军士兵。
另一个共识是交换土地,辽国同意用西京的东胜州还换回易州和觉华岛,易县城内汉民允许跟随宋军南撤。
但双方在岁币问题上却发生了严重分歧,辽国要求恢复澶渊之盟的岁币,每年给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但大宋却坚决要求取消岁币,就算达不成协议,宋朝也不会再给辽国一两银子的岁币。
一是辽国失去岁币,对其财政影响巨大,所以耶律洪基把恢复岁币作为签订盟约的基础,而宋朝却把岁币视为奇耻大辱,为了维护大国荣誉,年轻的皇帝赵顼更是坚决不同意恢复岁币,双方僵持住了。
鸿胪寺的贵客堂内,这里是宋辽双方第四轮的谈判场所,前三轮都是在门下省内举行,这一次辽国提出了更换地址,把谈判场所改在鸿胪寺,这也是辽国希望能提醒宋朝注意辽宋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但更换场所并没有意义,宋朝谈判主使,相国文渊博态度强硬,在岁币一事上寸步不让。
这也难怪,宋朝在军事上占据上风,是辽国主动求和,宋朝怎么可能在谈判中让步。
双方已经干坐了两个时辰,谁也没有说话,贵客堂内的气氛十分凝重,这时,文彦博叹了口气,“张相国觉得还有必要再谈第五轮吗?”
张孝杰也知道让对方改变立场答应岁币是不可能了,但自己同样也有天子严令,也不可能让步。
他有些沮丧道:“看样子岁币的共识是无法达成了,那么之前达成的共识又该怎么办?”
“张相国,不如我们先退一步吧!就之前我们达成的共识来签订一个协议。”
“协议?”
张孝杰冷笑道:“没有岁币条款的协议,不就是你们需要的吗?”
“张相国应该先问一问是什么样的协议。”
“文相公请说,我洗耳恭听。”
文彦博不慌不忙道:“现在我们双方正处于战争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宋军不可能从易州和觉华岛撤军,只有暂时停止战争状态,撤军、交换战俘,交换土地才可能实施,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先达成一个停止战争状态的协议,简称停战协议。”
“可是.....这和盟约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盟约签署后,双方就是友好的国家,会有正常贸易,有正常人员往来,而签署停战协议并没有改变双方的敌对状态,只是停止战争,让双方能做一些事情。”
张孝杰沉默不语,旁边副使耶律平辉冷冷道:“是不是交换战俘和土地后,双方在继续接着打。”
“这就看双方的意愿了,如果不想打,那可以确定一个停战期限,在这个期间内双方尽量停止战争,如果某一方做出了违背协议的事情,那停战协议随时可以撕毁,如果双方都不想打仗,那在停战期限内,双方可以相安无事。”
“这个停战期有多久?”张孝杰忽然问道。
他也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然没法达成盟约,又要让宋军撤军,交换战俘,那么签订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停止协议岂不是正和天子之意。
“这个双方可以协商,三个月,半年,一年,或者三年,我想无外乎就是这四种吧!”
“好吧!请容我请示天子。”
文彦博微微一笑,“没问题,我们有的是时间。”
.........
返回辽国馆路上,耶律平辉有些不满道:“很明显,宋朝根本就没有诚意达成盟约,这份停战协议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就是他们的目的,不是吗?”
张孝杰暗暗叹息,天子怎么会派这么一个愚蠢的人来当自己的副手?
他平静说道:“耶律同知,所有的谈判都会准备几套方案,宋朝事先准备好这份停战协议,也不足为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得到什么?”
“意思是,张相国对这份停战协议很满意?”
“是啊!”
张孝杰毫不否认道:“盟约达不成,易州怎么办?被宋军俘虏的东京贵族和大臣怎么办?耶律同知有别的办法吗?”
“这......”耶律平辉不知该怎么说。
张孝杰又淡淡道:“当然,这件事并不由我来决定,我会飞鹰传信给天子,让天子来决定是否签署停战协议?”
回到辽国馆,张孝杰随即写了两封短信,尽量简洁汇报这次谈判和最后的停战协议,随即将鹰信发给了幽州。
目前辽国天子耶律洪基就在幽州府大德寺内,数千人僧人正在举行盛大的水陆法会,超度辽军士兵亡魂。
这几个月的宋辽战争,辽国先后阵亡了九万余人,举行法会超度亡魂也是说得过去。
但为了这次法会,耶律洪基却耗费近十万两白银,南京道仓库的彩帛都被耗费殆尽,南京道连招募新兵的钱的没用,汉军军俸几个月都没有发了,耶律洪基却耗费巨资操办佛事,这就让人诟病了。
作为天子,耶律洪基从来不会考虑这种小事,也没有人敢向他劝谏,他之所以留在南京道,是因为他在等待张孝杰的谈判消息。
这天中午,信鹰终于送到了幽州。
南京行宫的一条走廊上,耶律乙辛步履匆匆地向天子的御书房走去。
他本该是两天前赶到南京,但和一笔收入丰厚的生意耽误了他的行程,五十两银子已经落入他囊中,让他尝到了极大的甜头,也让他无法自拔,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这笔生意他想继续做下去的话,他就得说服耶律洪基。
耶律乙辛快步来到御书房,他在门口等了片刻,一名宦官道:“相国请进!”
耶律乙辛走进御书房,只见天子耶律洪基负手站在窗前,目光有些阴沉。
耶律乙辛一阵心虚,半晌低声道:“陛下!”
耶律洪基回头看了他一眼,这才回过神,“相国来了,哎!张孝杰不让朕省心啊!”
耶律乙辛心中一松,原来是为了辽宋谈判之事,他思路立刻恢复了敏锐,小心翼翼问道:“陛下,是谈判不顺利吗?”
“宋朝怎么也不肯恢复岁币,结果他们搞出一个临时停战协议,把土地和人质交换了,说是可以随时撕毁,这是朕想要的吗?就算是盟约,朕想撕毁不是一样撕毁?停战协议和盟约在朕的眼里都是一回事,朕想要的是岁币,没有岁币,朕的军费谁来负担?那么多佛寺,朕怎么奉养?”
耶律乙辛眼珠一转,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陛下,微臣很了解张孝杰的能力,如果连他也没办法让宋朝退让,那么宋朝不肯付岁币是必然了,如果谈判拿不到岁币,那就只能从战场上拿回来。”
耶律洪基不得不承认耶律乙辛说得对,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也不能指望谈判桌上能拿到。
他犹豫片刻道:“但军队需要修整,一些造反者需要镇压下去,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开战。”
“陛下!就算两年后击败宋军,也要让他们连本带利,把今天欠的岁币也一并付清,我们不急这一时。”
耶律洪基负手走了几步,又对耶律乙辛道:“你是相国,你应该很清楚现在朝廷的财政情况,如果没有了岁币,朕担心财政会出大问题。”
耶律乙辛抓住这个机会道:“陛下知道臣为何要晚两天才赶到南京道?”
耶律洪基一怔,不解地望着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道:“有日本商人找到微臣,用十万贯钱买走了辽阳府库存的五十万斤生铁,这是我们当初和日本国签订的协议,有了这十万贯钱,陛下的东京行宫才能继续修建下去。”
耶律洪基眉头一皱,“日本国买走了生铁,那我们军队怎么备战?”
“陛下,辽阳府南面有巨大的铁矿,日本买走了生铁,我们就扩大开采冶炼,增加一倍矿工,二十万汉人矿工昼夜不停开采,我们的生铁就会源源不断出来,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也能大量供应日本国,使日本国有了对抗鲲州宋军的能力。”
“如果把汉人都弄去开矿,会不会......”
“陛下,汉人打仗确实不行,但他们好管理,服从性高,用他们来采矿和冶炼,微臣觉得很合适。”
耶律洪基并没有把汉人的死活太放在心上,他点点头,“这件事就交给相国去做,另外,朕想和日本国扩大贸易,看看能否从他们那里搞到战船,下次请日本使者务必来一趟上京。”
“微臣遵旨!”
耶律洪基负手走了两步,随即道:“给张孝杰传信,同意签署停战协议,同意宋朝的建议,期限就定为三年。”
提出停战三年虽然是宋朝一方提出的建议,但耶律洪基也接受了,他考虑用三年时间准备,辽军也该拥有一支水军,铁火雷也能大规模造出来。
另一个共识是交换土地,辽国同意用西京的东胜州还换回易州和觉华岛,易县城内汉民允许跟随宋军南撤。
但双方在岁币问题上却发生了严重分歧,辽国要求恢复澶渊之盟的岁币,每年给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但大宋却坚决要求取消岁币,就算达不成协议,宋朝也不会再给辽国一两银子的岁币。
一是辽国失去岁币,对其财政影响巨大,所以耶律洪基把恢复岁币作为签订盟约的基础,而宋朝却把岁币视为奇耻大辱,为了维护大国荣誉,年轻的皇帝赵顼更是坚决不同意恢复岁币,双方僵持住了。
鸿胪寺的贵客堂内,这里是宋辽双方第四轮的谈判场所,前三轮都是在门下省内举行,这一次辽国提出了更换地址,把谈判场所改在鸿胪寺,这也是辽国希望能提醒宋朝注意辽宋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但更换场所并没有意义,宋朝谈判主使,相国文渊博态度强硬,在岁币一事上寸步不让。
这也难怪,宋朝在军事上占据上风,是辽国主动求和,宋朝怎么可能在谈判中让步。
双方已经干坐了两个时辰,谁也没有说话,贵客堂内的气氛十分凝重,这时,文彦博叹了口气,“张相国觉得还有必要再谈第五轮吗?”
张孝杰也知道让对方改变立场答应岁币是不可能了,但自己同样也有天子严令,也不可能让步。
他有些沮丧道:“看样子岁币的共识是无法达成了,那么之前达成的共识又该怎么办?”
“张相国,不如我们先退一步吧!就之前我们达成的共识来签订一个协议。”
“协议?”
张孝杰冷笑道:“没有岁币条款的协议,不就是你们需要的吗?”
“张相国应该先问一问是什么样的协议。”
“文相公请说,我洗耳恭听。”
文彦博不慌不忙道:“现在我们双方正处于战争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宋军不可能从易州和觉华岛撤军,只有暂时停止战争状态,撤军、交换战俘,交换土地才可能实施,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先达成一个停止战争状态的协议,简称停战协议。”
“可是.....这和盟约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盟约签署后,双方就是友好的国家,会有正常贸易,有正常人员往来,而签署停战协议并没有改变双方的敌对状态,只是停止战争,让双方能做一些事情。”
张孝杰沉默不语,旁边副使耶律平辉冷冷道:“是不是交换战俘和土地后,双方在继续接着打。”
“这就看双方的意愿了,如果不想打,那可以确定一个停战期限,在这个期间内双方尽量停止战争,如果某一方做出了违背协议的事情,那停战协议随时可以撕毁,如果双方都不想打仗,那在停战期限内,双方可以相安无事。”
“这个停战期有多久?”张孝杰忽然问道。
他也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然没法达成盟约,又要让宋军撤军,交换战俘,那么签订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停止协议岂不是正和天子之意。
“这个双方可以协商,三个月,半年,一年,或者三年,我想无外乎就是这四种吧!”
“好吧!请容我请示天子。”
文彦博微微一笑,“没问题,我们有的是时间。”
.........
返回辽国馆路上,耶律平辉有些不满道:“很明显,宋朝根本就没有诚意达成盟约,这份停战协议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就是他们的目的,不是吗?”
张孝杰暗暗叹息,天子怎么会派这么一个愚蠢的人来当自己的副手?
他平静说道:“耶律同知,所有的谈判都会准备几套方案,宋朝事先准备好这份停战协议,也不足为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得到什么?”
“意思是,张相国对这份停战协议很满意?”
“是啊!”
张孝杰毫不否认道:“盟约达不成,易州怎么办?被宋军俘虏的东京贵族和大臣怎么办?耶律同知有别的办法吗?”
“这......”耶律平辉不知该怎么说。
张孝杰又淡淡道:“当然,这件事并不由我来决定,我会飞鹰传信给天子,让天子来决定是否签署停战协议?”
回到辽国馆,张孝杰随即写了两封短信,尽量简洁汇报这次谈判和最后的停战协议,随即将鹰信发给了幽州。
目前辽国天子耶律洪基就在幽州府大德寺内,数千人僧人正在举行盛大的水陆法会,超度辽军士兵亡魂。
这几个月的宋辽战争,辽国先后阵亡了九万余人,举行法会超度亡魂也是说得过去。
但为了这次法会,耶律洪基却耗费近十万两白银,南京道仓库的彩帛都被耗费殆尽,南京道连招募新兵的钱的没用,汉军军俸几个月都没有发了,耶律洪基却耗费巨资操办佛事,这就让人诟病了。
作为天子,耶律洪基从来不会考虑这种小事,也没有人敢向他劝谏,他之所以留在南京道,是因为他在等待张孝杰的谈判消息。
这天中午,信鹰终于送到了幽州。
南京行宫的一条走廊上,耶律乙辛步履匆匆地向天子的御书房走去。
他本该是两天前赶到南京,但和一笔收入丰厚的生意耽误了他的行程,五十两银子已经落入他囊中,让他尝到了极大的甜头,也让他无法自拔,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这笔生意他想继续做下去的话,他就得说服耶律洪基。
耶律乙辛快步来到御书房,他在门口等了片刻,一名宦官道:“相国请进!”
耶律乙辛走进御书房,只见天子耶律洪基负手站在窗前,目光有些阴沉。
耶律乙辛一阵心虚,半晌低声道:“陛下!”
耶律洪基回头看了他一眼,这才回过神,“相国来了,哎!张孝杰不让朕省心啊!”
耶律乙辛心中一松,原来是为了辽宋谈判之事,他思路立刻恢复了敏锐,小心翼翼问道:“陛下,是谈判不顺利吗?”
“宋朝怎么也不肯恢复岁币,结果他们搞出一个临时停战协议,把土地和人质交换了,说是可以随时撕毁,这是朕想要的吗?就算是盟约,朕想撕毁不是一样撕毁?停战协议和盟约在朕的眼里都是一回事,朕想要的是岁币,没有岁币,朕的军费谁来负担?那么多佛寺,朕怎么奉养?”
耶律乙辛眼珠一转,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陛下,微臣很了解张孝杰的能力,如果连他也没办法让宋朝退让,那么宋朝不肯付岁币是必然了,如果谈判拿不到岁币,那就只能从战场上拿回来。”
耶律洪基不得不承认耶律乙辛说得对,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也不能指望谈判桌上能拿到。
他犹豫片刻道:“但军队需要修整,一些造反者需要镇压下去,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开战。”
“陛下!就算两年后击败宋军,也要让他们连本带利,把今天欠的岁币也一并付清,我们不急这一时。”
耶律洪基负手走了几步,又对耶律乙辛道:“你是相国,你应该很清楚现在朝廷的财政情况,如果没有了岁币,朕担心财政会出大问题。”
耶律乙辛抓住这个机会道:“陛下知道臣为何要晚两天才赶到南京道?”
耶律洪基一怔,不解地望着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道:“有日本商人找到微臣,用十万贯钱买走了辽阳府库存的五十万斤生铁,这是我们当初和日本国签订的协议,有了这十万贯钱,陛下的东京行宫才能继续修建下去。”
耶律洪基眉头一皱,“日本国买走了生铁,那我们军队怎么备战?”
“陛下,辽阳府南面有巨大的铁矿,日本买走了生铁,我们就扩大开采冶炼,增加一倍矿工,二十万汉人矿工昼夜不停开采,我们的生铁就会源源不断出来,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也能大量供应日本国,使日本国有了对抗鲲州宋军的能力。”
“如果把汉人都弄去开矿,会不会......”
“陛下,汉人打仗确实不行,但他们好管理,服从性高,用他们来采矿和冶炼,微臣觉得很合适。”
耶律洪基并没有把汉人的死活太放在心上,他点点头,“这件事就交给相国去做,另外,朕想和日本国扩大贸易,看看能否从他们那里搞到战船,下次请日本使者务必来一趟上京。”
“微臣遵旨!”
耶律洪基负手走了两步,随即道:“给张孝杰传信,同意签署停战协议,同意宋朝的建议,期限就定为三年。”
提出停战三年虽然是宋朝一方提出的建议,但耶律洪基也接受了,他考虑用三年时间准备,辽军也该拥有一支水军,铁火雷也能大规模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