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无法实现的条件
好话人人爱听,像李晟这样的身份,说出如此好听的话,让张伯清非常受用。脸上带着几分笑意,端起杯子喝了口冒着热气的茶,也捡了句好听的话:
“唐国公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守边地几十年,令蕃军闻风丧胆。特别是在定秦堡一役,更是令世人莫敢不服。我们三万兵马来此也是情非得已,刘大帅连番求援,甚至拿出皇上来威胁。若是不从,只会落下不忠不义的罪名。”
终于说到正题,大家没想与张伯清再虚伪,李愿说:
“如今的形式张将军想来也清楚,伪秦的兵马只剩下十几万,除京畿几万主力,剩下的就是你们和刘延威、冯文范。京畿虽有蕃军相助,浩然在那里有近十万大军,消灭朱泚和土蕃的联合军绝非难事。就算我们灭不了你们和刘延威,一旦京畿主力被灭,浩然第一件事就是打通去河北的路,到时你平卢军何去何从?”
这些话张伯清就不太爽了,对方说的虽是事实,他没有认可:
“少将军将朔方忘了,如今土蕃在渭州一带聚集重兵,想来已经开始攻城了。一旦朔方被破,他们便可进兵长安。何浩然再不得了,我们和土蕃在京畿有十几万兵力,怎么也能撑到土蕃的援军前来。”
张伯清绝不是为自己而来,李晟已经肯定他来是代表李正己。辩白这些,不过是为李正己多增加些筹码。
“土蕃虽想攻打朔方,有西州、陇右的兵力支持,你们怕是等不到援军了。张将军,你可以去劝劝李大帅,现在投诚和以后不一样。现在归顺过来,保留官职应该没问题。要是走投无路时归顺,最多只能免其罪。”
见李晟将话挑明,张伯清说出来的目的:
“前方的战事并非你们想的那么不堪,那些我们暂时不谈。不瞒唐国公,我正是受大帅之托,来问问你。若是答应大帅三个条件,我们不但归顺大唐,还会与你们一道攻击刘延威,收复汾州。”
众将惊喜万分,这次出兵是他们自己的意思,但已经通知过卫州。现在无论谁私自出兵去攻打反贼,非但不会治罪,还会另加功劳,当然前提是要打赢。若是打输了,很有可能会被降职。
李晟知道何浩然现在抽不开身,为了帮女婿打通长安去河北的通道,才冒险出兵。他们要是能收得汾州,劝降石州,前方只虽对付韩镇东的一万余兵马,即可轻松打通大道。不说其它,这个功劳比打退几次敌军要大得多。
谁也没资格发话,只好看向李晟。李晟说得很老实:
“是什么条件说来听听,先说好,我只能答应一般在朝廷已认可的条件,超出这个范畴,那就没办法了。”
“只要唐国公答应,并写书承诺,我们就投过来。”
李正己也知道李晟只有那点权力,开始想派人去卫州,被张伯清说服。张伯清一点不怕这边答应,最后大唐朝廷不答应。李晟要是答应了,何浩然绝对不可能不管。
“第一个条件:我们是平卢军,自然应该回那里去,朝廷必须让我们去范阳,为大唐镇守边陲。”
李晟吸了口凉气,何浩然与李适父子商量,逐渐取消节度使领军之制,改由朝廷统管。现在渐渐开始这样实施了,虽派有当地守将,但并不叫什么节度使。比如李山河守潞州,实职是都知兵马使,官职比刺史还低些。
这件事李晟早就知道,何浩然在救太原时给他说了不少。像这种打压地方军阀之事,他非常赞成。现在有些人也猜到是何浩然的主意,只是何浩然太强势,又站在大局上考虑,谁也不敢将怒火发泄出来。
李晟没说赞不赞成,问出第二件事。
“朝廷曾答应封李怀光为国公,石州之地,论重要性绝不在朔方之下。我平卢军尚有甲兵四万、将领近百,要个国公不过分吧?”
李晟不急,另外十几个将领有些急了。张伯清说的这些条件,件件都是李晟无法答应得了的。不说国公,就算封个县子李晟也没那本事。
“说出你们的第三个条件吧!”
在军师级的人物中,张伯清并不是很聪明的那种。他以为李晟答应了,心里十分高兴。李正己本来想要个郡王,他觉得四万兵,现在大唐又过了最危险的时期,有些过了,劝对方只要个国公。见李晟如此干脆,说出第三个条件:
“大帅重新当上平卢节度使后,无论朝廷的政策如何改变,以后大帅的后代都要继承下去。”
三个条件听完,李晟在心里暗自叹了声,为了能早点打通去长安的路,他诚心劝道。
“这三个条件都已超出我的权限范围,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权限,只有皇上才能作主,但想来皇上也不会答应。你们想过没有,范阳如今是军事重地,由贾白二位将军在那里防守新罗的进攻。如此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让一个才归降过来的将领守?”
张伯清呆了呆,他们商量的很多,想的也很多,偏偏地理上的东西他们没考虑进去。李晟说得对,谁也不可能让一个才投降的将领,去守如此重要的地方。要是对方转身就投靠新罗,到时大唐君臣哭都哭不出来。
“我可以回去劝劝大帅,换到另外的地方去。”
“不只是地方的问题,”见张伯清还没听懂,李晟只好说明白一些:
“京畿和朔方那边有浩然负责,朝廷上下都放心。想来要不了多久,京畿的事就能解决。西州、陇右甚至朔方,都是些久经沙场的将士。并且运了几千神甲和一些炸药去,凭那些东西和数万大军,至少能守蕃军一年的时间。想来不用一年,土蕃已经不用再投兵力进攻朔方了。”
这下张伯清听懂了,何浩然手里现在有十万大军,他不怀疑对方吃不下那十几万联合军。他们的消息还停留在秦蕃大军从长安城外撤除,暂时不知逃去哪里。要是没有秦蕃大军的撤离,他们还不一定会向大唐讲条件。
土蕃攻朔方,出发点无论是想救人还是地盘,那时候已经没必要了。非但不会进攻,很有可能赶忙退回去防御,怕何浩然腾出手来攻他们。
一旦秦军的主力被灭,他们就如同被关住的狗。就算用最简单的断粮之计,也能将他们困死,哪会答应他们那些要求。
张伯清打了个冷颤,思想从最坏的结果中跳出来,脸色很快恢复正常:
“唐国公,照你的意思是何浩然就赢定了?蕃军攻不下朔方?现在新罗的大军已进入成德,怕是已经在攻城了。几面受敌,大唐有多少兵力去填?刚才提的三个条件,只有地方可以改,我们可以不要选在范阳,其它的不能少。要是唐国公不答应,我们就与刘延威兵合一处,看你们如何攻城。”
再劝也没作用,李晟站起来正要下逐客令,一个士兵跑来,递给李晟一个竹筒:
“大帅,卫州的飞鸽传信。”
他们与卫州的飞鸽传信早就搞好,卫州方面知道的重要事情,他们很快也能知道。竹筒是红色,属于第二种紧急传信。李晟打开一看,严肃的脸色为之一松,大方将纸条递给张伯清。见对方没接,他笑着说:
“秦蕃大军为了解除长安之围,损失二万多兵马后逃到凤翔。浩然已经将秦蕃的十一万大军围在凤翔,不日将会攻城。这个消息从长安那边传出已有好几天,不出所料,现在应该攻破凤翔。张将军,一旦浩然的兵马到来,即便接受你们投降,那时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纸条上写的是军情,张伯清开始没好意思接。现在他顾不得那么多了,一把将纸条拿过来,上面写的和李晟说的完全一样。有大唐朝廷的章印,一般来说不会有错。
他的脸色瞬间变白,手有些发抖。李愿没管那么多,将他手中的纸条拿过来。
“好好,浩然不打没把握的仗。他反围住敌军,说明已经有绝对把握能攻下城池。京畿之乱终于平息了,说不定现在朱泚和宗赞镇西已被他抓获。人和地盘都没了,土蕃哪还会再攻朔方。我们现在有的是时间和他们周旋,直到浩然带兵前来。”
张伯清看了一会场中众人,他们惊喜的样子绝非是装出来的,排除假情报的可能。他本就已经知道秦蕃大军从长安撤离,怕无法撤退,还送了两三万人给何浩然。按路线来看,将秦蕃大军追到凤翔很有可能。他不再怀疑,问李晟:
“要是现在投过来,能答应我们什么条件?”
“你们那些条件都不可能答应,”李晟说出他的条件:
“李大帅以前是三品将领,若是现在投过来,大家应该能保留以前的品级。言尽于此,听不听由你们决定。”
“唐国公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守边地几十年,令蕃军闻风丧胆。特别是在定秦堡一役,更是令世人莫敢不服。我们三万兵马来此也是情非得已,刘大帅连番求援,甚至拿出皇上来威胁。若是不从,只会落下不忠不义的罪名。”
终于说到正题,大家没想与张伯清再虚伪,李愿说:
“如今的形式张将军想来也清楚,伪秦的兵马只剩下十几万,除京畿几万主力,剩下的就是你们和刘延威、冯文范。京畿虽有蕃军相助,浩然在那里有近十万大军,消灭朱泚和土蕃的联合军绝非难事。就算我们灭不了你们和刘延威,一旦京畿主力被灭,浩然第一件事就是打通去河北的路,到时你平卢军何去何从?”
这些话张伯清就不太爽了,对方说的虽是事实,他没有认可:
“少将军将朔方忘了,如今土蕃在渭州一带聚集重兵,想来已经开始攻城了。一旦朔方被破,他们便可进兵长安。何浩然再不得了,我们和土蕃在京畿有十几万兵力,怎么也能撑到土蕃的援军前来。”
张伯清绝不是为自己而来,李晟已经肯定他来是代表李正己。辩白这些,不过是为李正己多增加些筹码。
“土蕃虽想攻打朔方,有西州、陇右的兵力支持,你们怕是等不到援军了。张将军,你可以去劝劝李大帅,现在投诚和以后不一样。现在归顺过来,保留官职应该没问题。要是走投无路时归顺,最多只能免其罪。”
见李晟将话挑明,张伯清说出来的目的:
“前方的战事并非你们想的那么不堪,那些我们暂时不谈。不瞒唐国公,我正是受大帅之托,来问问你。若是答应大帅三个条件,我们不但归顺大唐,还会与你们一道攻击刘延威,收复汾州。”
众将惊喜万分,这次出兵是他们自己的意思,但已经通知过卫州。现在无论谁私自出兵去攻打反贼,非但不会治罪,还会另加功劳,当然前提是要打赢。若是打输了,很有可能会被降职。
李晟知道何浩然现在抽不开身,为了帮女婿打通长安去河北的通道,才冒险出兵。他们要是能收得汾州,劝降石州,前方只虽对付韩镇东的一万余兵马,即可轻松打通大道。不说其它,这个功劳比打退几次敌军要大得多。
谁也没资格发话,只好看向李晟。李晟说得很老实:
“是什么条件说来听听,先说好,我只能答应一般在朝廷已认可的条件,超出这个范畴,那就没办法了。”
“只要唐国公答应,并写书承诺,我们就投过来。”
李正己也知道李晟只有那点权力,开始想派人去卫州,被张伯清说服。张伯清一点不怕这边答应,最后大唐朝廷不答应。李晟要是答应了,何浩然绝对不可能不管。
“第一个条件:我们是平卢军,自然应该回那里去,朝廷必须让我们去范阳,为大唐镇守边陲。”
李晟吸了口凉气,何浩然与李适父子商量,逐渐取消节度使领军之制,改由朝廷统管。现在渐渐开始这样实施了,虽派有当地守将,但并不叫什么节度使。比如李山河守潞州,实职是都知兵马使,官职比刺史还低些。
这件事李晟早就知道,何浩然在救太原时给他说了不少。像这种打压地方军阀之事,他非常赞成。现在有些人也猜到是何浩然的主意,只是何浩然太强势,又站在大局上考虑,谁也不敢将怒火发泄出来。
李晟没说赞不赞成,问出第二件事。
“朝廷曾答应封李怀光为国公,石州之地,论重要性绝不在朔方之下。我平卢军尚有甲兵四万、将领近百,要个国公不过分吧?”
李晟不急,另外十几个将领有些急了。张伯清说的这些条件,件件都是李晟无法答应得了的。不说国公,就算封个县子李晟也没那本事。
“说出你们的第三个条件吧!”
在军师级的人物中,张伯清并不是很聪明的那种。他以为李晟答应了,心里十分高兴。李正己本来想要个郡王,他觉得四万兵,现在大唐又过了最危险的时期,有些过了,劝对方只要个国公。见李晟如此干脆,说出第三个条件:
“大帅重新当上平卢节度使后,无论朝廷的政策如何改变,以后大帅的后代都要继承下去。”
三个条件听完,李晟在心里暗自叹了声,为了能早点打通去长安的路,他诚心劝道。
“这三个条件都已超出我的权限范围,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权限,只有皇上才能作主,但想来皇上也不会答应。你们想过没有,范阳如今是军事重地,由贾白二位将军在那里防守新罗的进攻。如此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让一个才归降过来的将领守?”
张伯清呆了呆,他们商量的很多,想的也很多,偏偏地理上的东西他们没考虑进去。李晟说得对,谁也不可能让一个才投降的将领,去守如此重要的地方。要是对方转身就投靠新罗,到时大唐君臣哭都哭不出来。
“我可以回去劝劝大帅,换到另外的地方去。”
“不只是地方的问题,”见张伯清还没听懂,李晟只好说明白一些:
“京畿和朔方那边有浩然负责,朝廷上下都放心。想来要不了多久,京畿的事就能解决。西州、陇右甚至朔方,都是些久经沙场的将士。并且运了几千神甲和一些炸药去,凭那些东西和数万大军,至少能守蕃军一年的时间。想来不用一年,土蕃已经不用再投兵力进攻朔方了。”
这下张伯清听懂了,何浩然手里现在有十万大军,他不怀疑对方吃不下那十几万联合军。他们的消息还停留在秦蕃大军从长安城外撤除,暂时不知逃去哪里。要是没有秦蕃大军的撤离,他们还不一定会向大唐讲条件。
土蕃攻朔方,出发点无论是想救人还是地盘,那时候已经没必要了。非但不会进攻,很有可能赶忙退回去防御,怕何浩然腾出手来攻他们。
一旦秦军的主力被灭,他们就如同被关住的狗。就算用最简单的断粮之计,也能将他们困死,哪会答应他们那些要求。
张伯清打了个冷颤,思想从最坏的结果中跳出来,脸色很快恢复正常:
“唐国公,照你的意思是何浩然就赢定了?蕃军攻不下朔方?现在新罗的大军已进入成德,怕是已经在攻城了。几面受敌,大唐有多少兵力去填?刚才提的三个条件,只有地方可以改,我们可以不要选在范阳,其它的不能少。要是唐国公不答应,我们就与刘延威兵合一处,看你们如何攻城。”
再劝也没作用,李晟站起来正要下逐客令,一个士兵跑来,递给李晟一个竹筒:
“大帅,卫州的飞鸽传信。”
他们与卫州的飞鸽传信早就搞好,卫州方面知道的重要事情,他们很快也能知道。竹筒是红色,属于第二种紧急传信。李晟打开一看,严肃的脸色为之一松,大方将纸条递给张伯清。见对方没接,他笑着说:
“秦蕃大军为了解除长安之围,损失二万多兵马后逃到凤翔。浩然已经将秦蕃的十一万大军围在凤翔,不日将会攻城。这个消息从长安那边传出已有好几天,不出所料,现在应该攻破凤翔。张将军,一旦浩然的兵马到来,即便接受你们投降,那时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纸条上写的是军情,张伯清开始没好意思接。现在他顾不得那么多了,一把将纸条拿过来,上面写的和李晟说的完全一样。有大唐朝廷的章印,一般来说不会有错。
他的脸色瞬间变白,手有些发抖。李愿没管那么多,将他手中的纸条拿过来。
“好好,浩然不打没把握的仗。他反围住敌军,说明已经有绝对把握能攻下城池。京畿之乱终于平息了,说不定现在朱泚和宗赞镇西已被他抓获。人和地盘都没了,土蕃哪还会再攻朔方。我们现在有的是时间和他们周旋,直到浩然带兵前来。”
张伯清看了一会场中众人,他们惊喜的样子绝非是装出来的,排除假情报的可能。他本就已经知道秦蕃大军从长安撤离,怕无法撤退,还送了两三万人给何浩然。按路线来看,将秦蕃大军追到凤翔很有可能。他不再怀疑,问李晟:
“要是现在投过来,能答应我们什么条件?”
“你们那些条件都不可能答应,”李晟说出他的条件:
“李大帅以前是三品将领,若是现在投过来,大家应该能保留以前的品级。言尽于此,听不听由你们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