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0章 舌战群雄
那高冠中年贬低完辰凌,并没有停歇,继续褒扬法家的作用,信口开河道:“诸子百家,大多言而无实,经世致用者少,要治国强兵,非得法家不可,王道、霸道都不足以使某一国从战国中脱颖而出,魏国要强大,变法才是根本。”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沉思,特别是那些魏国的士子,有心在魏国仕途发展,谁不想出将入相,做国家栋梁之才,光宗耀祖,名传天下
法家固然能使一个弱国变得强大,但道路也最坎坷,从初秋时期管仲变法,到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每次变法都大动干戈,废除旧制,触动社会贵族阶层的利益,这样一来,变法之路自然充满了血腥,尤其是商鞅变法时期,动辄斩杀上百族人伏法,最后变法者几乎都没有善终。
论战堂除了法家的人,自然有修习儒家、墨家、纵横家、兵家的士子,对于这人只高抬法家的做法并不苟同,有一个人灰衣中年说道:“桑海儒家,天下翘首,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列国纷争,就是因为太多人充满了野心,企图由诸侯分裂出去,称霸诸侯,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列国崇尚儒术,清君侧,知人善用,从严、从简、从宽,重教化,知情礼,这样的诸侯国才能长治久安。”
这人说得虽然华丽严禁,但大而不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听儒家治国,就像听教书先生背课文一样,都觉得太教条了。
事实胜于雄辩,秦国的强大,众人更相信法家的权威。
这时辰凌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法家虽强势,但光靠法家,崛起快,覆亡更快,列位可以试想,一个国度只靠严厉的法令治国,动辄株连九族,苛政猛于虎狼,一旦这样诸侯国强大,横扫了六大战国,平定了天下,然后将会如何”
“自然会收天下之兵器,焚书坑儒,愚弄百姓,照样会民不聊生,压迫到极端,必然再度爆发,群雄割据,战火蔓延;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若要一统天下,绝不能只靠酷刑的法家,必须有一条更适合的治国之策,才能定国安邦,长治久安,否则就会出现法家兴国,法家亡国的现象”
辰凌的话说出,没有人喊好,也无人喝彩,而是全场哗然,当世所有人都再想那种治国之道更能强大一个诸侯国,称霸诸侯,至于平定天下,推翻周朝,很少有这般目光如炬的乾坤运筹之才,更别说平定天下之后,会是如何的景象
他的言论,无疑使在场很多名流士子们陷入惊讶和反思,这一句可谓拨开云雾,给世人一个重新思考治国之道的途径,以前大家都觉得法家也有不足,但都没这样想过,只觉他残暴、血腥,没有人从这一高度认识过法家致命之伤。
这当然,因为辰凌从课本上深知秦国的崛起、秦国的灭亡都跟法家息息相关。
这不是法家的错,但错就错在,这个历史时期,高度的中央集权和君王特权,事情很容易极端发展,试想一个昏君在位,很容易被佞臣影响,利用法家的残酷,剥削百姓,国家从而崩然倒塌。
那中年高冠者喝道:“我等在这讨论那一种治国策能使国家强大崛起,如今连强国之策都未找到,你竟然想到平定天下的事了,哈哈,就好比两个强盗打算去打劫一家商贾宅院,在未行动之前,两个人却因考虑事后的分成而大打出手,结果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足下真是杞人忧天,贻笑大方。”
场内不少人听了典故跟着哈哈大笑,也在嘲笑辰凌的话是杞人忧天,但也有一些人则未笑,仍在沉思,观望这青年如何回答
辰凌生长于古武家庭,自幼练武,修习国学,对于古代文化精粹翻阅不少典籍,这时与诸子百家的士子交流,仍没有语竭词穷,反而冷笑回去,侃侃而谈:“哈哈,足下之言,也让我想到了一个典故,一只鸴鸠,整日以低飞饱食自满,却取笑大鹏鸟聚粮三月而高飞南下的行动,真是目光短浅,井底之蛙,治国也如此,你光看点有利的一面,却忽视掉致命隐患,往往事情在要成功的时候也是失败的开始”
这个典故出自出庄子逍遥游里面的“鸴鸠笑鹏”,这庄周善用诡奇的寓言解说玄妙道理,环古铄今,乃是百家诸子之一,道家重要代表人物,当世高人之一,不但自成一派,文成诸子,而且武成剑圣,著作集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
他的庄子共有五十二篇,后世存三十三篇,分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在哲学上虚无之道,有时还赋予其某些物质性,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政治上时而主张绝对的无为,时而主张在上者无为而在下者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时而宣扬混世,时而赞成避世;在人生观上,时而提倡寡欲,时而鼓吹纵欲;只可惜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并未被后世教育所推崇。
在场的人听到辰凌用庄子的典故来反嘲笑对方,也跟着发笑,今日论辩,词锋激烈,争得面红耳赤,与往日论战有所不同,去让大家格外兴奋。
此刻一位淡黄衫的布衣士子忽然问道:“那请问这位公子,是否胸中已有定国之论,不防说与大家,也好为我等拨开云雾,聆听到比法制、儒家治国更理想的治国之策”
纷争之世,时世潮流的变化与每个人的归宿息息相关,人们自然是倍加关心,但有议论便想听个究竟。此刻见这个士子出语大是不同凡响,士子商贾吏员人等便纷纷聚拢而来,自然围成了一个大圈,翘首以盼。
清溪玉坊的侍女对此等情景习以为常,竟是从容的将一些客人的酒案就势转移,片刻间便形成了一个众人聚酒论战的氛围。
辰凌视而不见,几杯酒水下肚,酒力冲击脸泛红潮,颇为兴奋,想到当晚甘茂之言,引用过来,直抒胸臆道:“方今天下,战国争雄,诸侯图存,是为大势。争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争,却不思根本之争。是故争而难雄,雄而难霸,霸而难王,终未有大成之国也,这是时机未到。”
“等争雄时机的大潮席卷而来,终究有一国能在百年内吞噬掉天下所有的诸侯国,开元立国,革鼎人道,成为千古一帝,到时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文字和度量,连接各国长城阻挡胡人入侵,没有战乱之苦,在这个时机来临前,诸侯国都还有最后一次希望崛起,那就是变革,而非变法,因为变法多指法家治国,而我说得变革,是要结合法家、儒家、墨家甚至百家之学,以法制与德治结合,削减君王的绝对权力,民主自由,男女平等,和谐社会,这才是最强大的国度”话音未落,所有人都震惊呆滞了。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沉思,特别是那些魏国的士子,有心在魏国仕途发展,谁不想出将入相,做国家栋梁之才,光宗耀祖,名传天下
法家固然能使一个弱国变得强大,但道路也最坎坷,从初秋时期管仲变法,到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每次变法都大动干戈,废除旧制,触动社会贵族阶层的利益,这样一来,变法之路自然充满了血腥,尤其是商鞅变法时期,动辄斩杀上百族人伏法,最后变法者几乎都没有善终。
论战堂除了法家的人,自然有修习儒家、墨家、纵横家、兵家的士子,对于这人只高抬法家的做法并不苟同,有一个人灰衣中年说道:“桑海儒家,天下翘首,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列国纷争,就是因为太多人充满了野心,企图由诸侯分裂出去,称霸诸侯,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列国崇尚儒术,清君侧,知人善用,从严、从简、从宽,重教化,知情礼,这样的诸侯国才能长治久安。”
这人说得虽然华丽严禁,但大而不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听儒家治国,就像听教书先生背课文一样,都觉得太教条了。
事实胜于雄辩,秦国的强大,众人更相信法家的权威。
这时辰凌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法家虽强势,但光靠法家,崛起快,覆亡更快,列位可以试想,一个国度只靠严厉的法令治国,动辄株连九族,苛政猛于虎狼,一旦这样诸侯国强大,横扫了六大战国,平定了天下,然后将会如何”
“自然会收天下之兵器,焚书坑儒,愚弄百姓,照样会民不聊生,压迫到极端,必然再度爆发,群雄割据,战火蔓延;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若要一统天下,绝不能只靠酷刑的法家,必须有一条更适合的治国之策,才能定国安邦,长治久安,否则就会出现法家兴国,法家亡国的现象”
辰凌的话说出,没有人喊好,也无人喝彩,而是全场哗然,当世所有人都再想那种治国之道更能强大一个诸侯国,称霸诸侯,至于平定天下,推翻周朝,很少有这般目光如炬的乾坤运筹之才,更别说平定天下之后,会是如何的景象
他的言论,无疑使在场很多名流士子们陷入惊讶和反思,这一句可谓拨开云雾,给世人一个重新思考治国之道的途径,以前大家都觉得法家也有不足,但都没这样想过,只觉他残暴、血腥,没有人从这一高度认识过法家致命之伤。
这当然,因为辰凌从课本上深知秦国的崛起、秦国的灭亡都跟法家息息相关。
这不是法家的错,但错就错在,这个历史时期,高度的中央集权和君王特权,事情很容易极端发展,试想一个昏君在位,很容易被佞臣影响,利用法家的残酷,剥削百姓,国家从而崩然倒塌。
那中年高冠者喝道:“我等在这讨论那一种治国策能使国家强大崛起,如今连强国之策都未找到,你竟然想到平定天下的事了,哈哈,就好比两个强盗打算去打劫一家商贾宅院,在未行动之前,两个人却因考虑事后的分成而大打出手,结果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足下真是杞人忧天,贻笑大方。”
场内不少人听了典故跟着哈哈大笑,也在嘲笑辰凌的话是杞人忧天,但也有一些人则未笑,仍在沉思,观望这青年如何回答
辰凌生长于古武家庭,自幼练武,修习国学,对于古代文化精粹翻阅不少典籍,这时与诸子百家的士子交流,仍没有语竭词穷,反而冷笑回去,侃侃而谈:“哈哈,足下之言,也让我想到了一个典故,一只鸴鸠,整日以低飞饱食自满,却取笑大鹏鸟聚粮三月而高飞南下的行动,真是目光短浅,井底之蛙,治国也如此,你光看点有利的一面,却忽视掉致命隐患,往往事情在要成功的时候也是失败的开始”
这个典故出自出庄子逍遥游里面的“鸴鸠笑鹏”,这庄周善用诡奇的寓言解说玄妙道理,环古铄今,乃是百家诸子之一,道家重要代表人物,当世高人之一,不但自成一派,文成诸子,而且武成剑圣,著作集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
他的庄子共有五十二篇,后世存三十三篇,分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在哲学上虚无之道,有时还赋予其某些物质性,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政治上时而主张绝对的无为,时而主张在上者无为而在下者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时而宣扬混世,时而赞成避世;在人生观上,时而提倡寡欲,时而鼓吹纵欲;只可惜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并未被后世教育所推崇。
在场的人听到辰凌用庄子的典故来反嘲笑对方,也跟着发笑,今日论辩,词锋激烈,争得面红耳赤,与往日论战有所不同,去让大家格外兴奋。
此刻一位淡黄衫的布衣士子忽然问道:“那请问这位公子,是否胸中已有定国之论,不防说与大家,也好为我等拨开云雾,聆听到比法制、儒家治国更理想的治国之策”
纷争之世,时世潮流的变化与每个人的归宿息息相关,人们自然是倍加关心,但有议论便想听个究竟。此刻见这个士子出语大是不同凡响,士子商贾吏员人等便纷纷聚拢而来,自然围成了一个大圈,翘首以盼。
清溪玉坊的侍女对此等情景习以为常,竟是从容的将一些客人的酒案就势转移,片刻间便形成了一个众人聚酒论战的氛围。
辰凌视而不见,几杯酒水下肚,酒力冲击脸泛红潮,颇为兴奋,想到当晚甘茂之言,引用过来,直抒胸臆道:“方今天下,战国争雄,诸侯图存,是为大势。争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争,却不思根本之争。是故争而难雄,雄而难霸,霸而难王,终未有大成之国也,这是时机未到。”
“等争雄时机的大潮席卷而来,终究有一国能在百年内吞噬掉天下所有的诸侯国,开元立国,革鼎人道,成为千古一帝,到时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文字和度量,连接各国长城阻挡胡人入侵,没有战乱之苦,在这个时机来临前,诸侯国都还有最后一次希望崛起,那就是变革,而非变法,因为变法多指法家治国,而我说得变革,是要结合法家、儒家、墨家甚至百家之学,以法制与德治结合,削减君王的绝对权力,民主自由,男女平等,和谐社会,这才是最强大的国度”话音未落,所有人都震惊呆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