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0章 运筹帷幄
辰凌听过诸国使节的话,心中已有定计,微微冷笑,打算先敷衍一番,稳住各国的使节,让他们把错误的信息传出。
很快比邻的番邦、太子平一派、齐军阵营都会知道辰凌要在春季出兵,这样一来,会骗过所有世人,出其不意收到奇效。
辰凌虽然不太懂外交,也没有纵横家的口若悬河,但是多出两千年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这些交际经验,还是有的。
所有大臣都愣住了,包括易太后在内,都以为储君答应了各国使臣的要求,即使没有马上签下协议,但口头上妥协,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储君三思”
一些大臣纷纷站出来,劝辰凌三思后行,不要向番邦使臣妥协。
辰凌淡淡一笑,根本不为所动,开口道:“寡人心里有数,来人,先带各国使臣下去歇息吧,接下来,是我大燕国朝政议事,非我朝大臣,统统规避。”
顷刻,各国的使臣面带喜色地退了出去,既然燕国储君已经当面应承下来,他们也就算完成出使的外交任务,也无心留下来听燕国的内政。
议政大殿内,剩下五六十人,都是燕国的老臣和一些年轻的将领,参差不齐,断代比较严重,真可谓到了无将可用,无臣能辅的地步。
辰凌见众卿家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他义正严词道:“诸位卿家一定在纳闷,燕国虽然摔落不堪,毕竟还是一个泱泱大国,即使灭亡,也不能向那些番邦妥协,要有气节是不是”
这些大臣听到储君说出了他们的顾忌和不满,都住嘴望来,不自然地点了点头,由于这些老臣和新将,除了一些迂腐穷酸的老儒生,就是一些年轻气盛的小将,还有几位王亲贵族的人物,担任要职,对于公子职,第一次大殿接触,看他这次外交妥协,都有些不满。
辰凌轻哼一声,语气转严道:“这些番邦使臣,趁火打劫,到我大燕国来敲诈,难道我不知道要靠这些番邦出兵,等于引狼入室,刚赶走猛虎,便引来群狼,这些寡人心里清楚的很,现在虚与蛇尾,就是为了稳住周围敌国,咱们可以专心对付齐军,以及太子平的人马”
“哦”所有文臣武将这时目光一转,都暗自吃惊一下,心想原来储君早有定计了。
“由于寡人刚回到大燕,执掌国政,对于农耕、经济、军备、兵马,甚至朝中大臣谁是谁,如何分工职责等等都不熟悉,我现在想问问各位卿家,当务之急,我们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吗”辰凌问向群臣。
这时一位文臣士子站前道:“回储君,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王权,号召百姓,扩大军需,整顿兵马,恢复经济,反抗齐军”
辰凌微笑道:“说得很好,可不能一下子全面抓起,必须有突破点,你认为该从哪几个方面先入手”
这位士子顿了顿,恭敬答道:“当是整军第一,没有强大的军队,抵挡不住齐军的进攻,其他都是妄谈,其次是安抚难民,眼看冬季来临,难民没有存粮,很难熬过这个冬天,如果不能即使安抚,恐怕在燕地要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甚至大规模哗变。”
辰凌微微点头,这个文臣的年纪,看上去挺儒雅,应该是位饱学之士,不禁问道:“这位爱卿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臣叫杨延和,官居治粟内史。”
辰凌点头,他通过与淳于臻途中交流,知道燕国的朝廷机构,大约向中原魏赵韩靠拢,也有三公九卿,三公原来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从上一代燕王开始,仿照中原诸侯国,把三公改为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则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于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地泽之税。
杨延和身为治粟内史,那就是九卿之一了。
辰凌点评道:“杨卿家说得很好,当务之急,首先是整军,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纪律严明,严格训练,短时间内有一支精锐之师,难以保存王室和燕国仅存的朝廷,还能继续存活下去,因此,寡人决定,首先第一项条令,就是招募人马,从当地百姓中也好,还是难民群中,挑选精壮小伙子入军,加强训练,保家卫国。”
“第二条令,就是安顿难民,立即清点我方手中仅存的粮食,并清点当地的难民和百姓人口,能不能熬过寒冬,派人集中人手搭建击出难民房,让那些追随王室来到此地的百姓们,都能生存下去,不可寒了民心,这件事,就交给你杨延和去办了。”
“谢储君,臣领命”杨延和躬身领王命。
辰凌点头,问道:“延尉何在”
“臣徐渭公,拜见储君”一人边说,一边站出群臣人列。
“嗯,给我说一说,目前燕国的体制和律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可下过明确律文,废除过奴隶制吗”
徐渭公答道:“回储君,燕国被封国于西周,距今有六百年历史,长期以来,仍沿袭周朝的旧制,一直没有进行过变法革新,大多数,都是周天子颁发的旧律,按部就班下来,奴隶制,虽然有所松解,但是并未明文下发推行。”
辰凌长叹一口气,在途中就听闻淳于臻讲解燕国的律法,过于迂腐顽固,属于数百年前春秋时期,现在是战国中期,大争之世,正是高岸为陵,低岸为谷的动荡年代,一直不曾变法图强,难怪积累六百年,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顽固守旧的结果。
其实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历史记载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邓析编订“竹刑”;晋国亦“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
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确立,各诸侯国陆续颁布了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法律,其中,魏国李悝在总结各国刑法典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以刑为主,诸法并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
秦国统治者奉行法家学说,任法为治,公元前359年,大约五十年前,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六篇,此外,秦还颁布了大量法令,想不到燕国竟然一直没有改变多少。
“徐卿家,立即组建延尉府,带领士子客卿们修改燕国新律法,第一条,就是废除奴隶制,但凡燕国由户籍的国士,均可以通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获得爵位,而先前的奴隶,有自由身的,也可以参战,立功获得燕国的国士户籍,其它法律,等寡人与御史大夫等人商议后,再逐步拟定颁发。”
很快比邻的番邦、太子平一派、齐军阵营都会知道辰凌要在春季出兵,这样一来,会骗过所有世人,出其不意收到奇效。
辰凌虽然不太懂外交,也没有纵横家的口若悬河,但是多出两千年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这些交际经验,还是有的。
所有大臣都愣住了,包括易太后在内,都以为储君答应了各国使臣的要求,即使没有马上签下协议,但口头上妥协,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储君三思”
一些大臣纷纷站出来,劝辰凌三思后行,不要向番邦使臣妥协。
辰凌淡淡一笑,根本不为所动,开口道:“寡人心里有数,来人,先带各国使臣下去歇息吧,接下来,是我大燕国朝政议事,非我朝大臣,统统规避。”
顷刻,各国的使臣面带喜色地退了出去,既然燕国储君已经当面应承下来,他们也就算完成出使的外交任务,也无心留下来听燕国的内政。
议政大殿内,剩下五六十人,都是燕国的老臣和一些年轻的将领,参差不齐,断代比较严重,真可谓到了无将可用,无臣能辅的地步。
辰凌见众卿家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他义正严词道:“诸位卿家一定在纳闷,燕国虽然摔落不堪,毕竟还是一个泱泱大国,即使灭亡,也不能向那些番邦妥协,要有气节是不是”
这些大臣听到储君说出了他们的顾忌和不满,都住嘴望来,不自然地点了点头,由于这些老臣和新将,除了一些迂腐穷酸的老儒生,就是一些年轻气盛的小将,还有几位王亲贵族的人物,担任要职,对于公子职,第一次大殿接触,看他这次外交妥协,都有些不满。
辰凌轻哼一声,语气转严道:“这些番邦使臣,趁火打劫,到我大燕国来敲诈,难道我不知道要靠这些番邦出兵,等于引狼入室,刚赶走猛虎,便引来群狼,这些寡人心里清楚的很,现在虚与蛇尾,就是为了稳住周围敌国,咱们可以专心对付齐军,以及太子平的人马”
“哦”所有文臣武将这时目光一转,都暗自吃惊一下,心想原来储君早有定计了。
“由于寡人刚回到大燕,执掌国政,对于农耕、经济、军备、兵马,甚至朝中大臣谁是谁,如何分工职责等等都不熟悉,我现在想问问各位卿家,当务之急,我们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吗”辰凌问向群臣。
这时一位文臣士子站前道:“回储君,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王权,号召百姓,扩大军需,整顿兵马,恢复经济,反抗齐军”
辰凌微笑道:“说得很好,可不能一下子全面抓起,必须有突破点,你认为该从哪几个方面先入手”
这位士子顿了顿,恭敬答道:“当是整军第一,没有强大的军队,抵挡不住齐军的进攻,其他都是妄谈,其次是安抚难民,眼看冬季来临,难民没有存粮,很难熬过这个冬天,如果不能即使安抚,恐怕在燕地要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甚至大规模哗变。”
辰凌微微点头,这个文臣的年纪,看上去挺儒雅,应该是位饱学之士,不禁问道:“这位爱卿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臣叫杨延和,官居治粟内史。”
辰凌点头,他通过与淳于臻途中交流,知道燕国的朝廷机构,大约向中原魏赵韩靠拢,也有三公九卿,三公原来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从上一代燕王开始,仿照中原诸侯国,把三公改为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则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于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地泽之税。
杨延和身为治粟内史,那就是九卿之一了。
辰凌点评道:“杨卿家说得很好,当务之急,首先是整军,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纪律严明,严格训练,短时间内有一支精锐之师,难以保存王室和燕国仅存的朝廷,还能继续存活下去,因此,寡人决定,首先第一项条令,就是招募人马,从当地百姓中也好,还是难民群中,挑选精壮小伙子入军,加强训练,保家卫国。”
“第二条令,就是安顿难民,立即清点我方手中仅存的粮食,并清点当地的难民和百姓人口,能不能熬过寒冬,派人集中人手搭建击出难民房,让那些追随王室来到此地的百姓们,都能生存下去,不可寒了民心,这件事,就交给你杨延和去办了。”
“谢储君,臣领命”杨延和躬身领王命。
辰凌点头,问道:“延尉何在”
“臣徐渭公,拜见储君”一人边说,一边站出群臣人列。
“嗯,给我说一说,目前燕国的体制和律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可下过明确律文,废除过奴隶制吗”
徐渭公答道:“回储君,燕国被封国于西周,距今有六百年历史,长期以来,仍沿袭周朝的旧制,一直没有进行过变法革新,大多数,都是周天子颁发的旧律,按部就班下来,奴隶制,虽然有所松解,但是并未明文下发推行。”
辰凌长叹一口气,在途中就听闻淳于臻讲解燕国的律法,过于迂腐顽固,属于数百年前春秋时期,现在是战国中期,大争之世,正是高岸为陵,低岸为谷的动荡年代,一直不曾变法图强,难怪积累六百年,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顽固守旧的结果。
其实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历史记载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邓析编订“竹刑”;晋国亦“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
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确立,各诸侯国陆续颁布了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法律,其中,魏国李悝在总结各国刑法典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以刑为主,诸法并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
秦国统治者奉行法家学说,任法为治,公元前359年,大约五十年前,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六篇,此外,秦还颁布了大量法令,想不到燕国竟然一直没有改变多少。
“徐卿家,立即组建延尉府,带领士子客卿们修改燕国新律法,第一条,就是废除奴隶制,但凡燕国由户籍的国士,均可以通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获得爵位,而先前的奴隶,有自由身的,也可以参战,立功获得燕国的国士户籍,其它法律,等寡人与御史大夫等人商议后,再逐步拟定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