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靖海税
“我代表荷兰董事会对于大明提出严正抗议。”米歇尔斯沉声怒道:“你们这不是在谈判,这是在掠夺,是对于国际文明赤裸裸的羞辱!”
韩克耀嘴角一咧,这一个月谈下来,他非但没有丝毫烦躁,反而越来越享受在谈判桌上扯皮时候带来的快感,就好像是在拿荷兰使团当做他外交官生涯的磨刀石一样……
谈判、做生意嘛,不就是坐地起价、就地还钱?这米歇尔斯还是荷兰常驻东方的外交官呢,咋就这么不知道变通,脑袋一根筋呢?
米歇尔斯确实气愤,以前他作为外交官,凭借强大的澎湖舰队做后盾,在谈判席上自然占据绝对优势,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都能很顺利的签订合约,为荷兰谋取最大利益。
但是现在澎湖舰队覆灭,刽子手就是大明国,而他却还要和明国谈判,这世间还有比他更悲催的外交官吗!
米歇尔斯将合约草纲扔在桌子上,怒道:“这第一条,我作为荷兰外交使臣,绝无可能答应,荷兰乃是独立的国家、独立的民族,绝无可能对任何一个国家称臣,这一条不是谈判,是侮辱……”
韩克耀摆摆手,笑了笑道:“谈判,谈判,什么都可以谈嘛,愿意对强盛的大明称臣的异国他邦多了去了,只要愿意向大明称臣便能得到大明雄军的保护,还能在对大明的贸易当中取得诸多难以想象的好处,在本官看来完全就是惠而不费之事,付出的无非就是名义罢了,荷兰既然不愿意,大明又岂会勉强?”
米歇尔斯一窒,这一个月来,两国之间谈了不下十次,这第一条已然扯来扯去都快扯成皮条了,大明非要这个名义,而他自然绝无可能答应,否则他回到国内,就凭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就足以将他送上绞刑架,哪怕他为荷兰争取到足够庞大的利益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因为这是底线。
这也是这十来次谈判最终谈崩了最重要的原因,这一条谈不拢,后面根本没法谈啊!
所以大明外交官这句话一出,米歇尔斯差点没反应过来,甚至有一种落入陷阱的郁闷感,不过米歇尔斯反应过来以后,对于韩克耀的话则是嗤之以鼻。
称臣就能得到保护?看看东南十来个小国,哪一个不是大明的藩属,哪一个没对大明称臣?现在呢?张献忠在东南肆掠的时候,大明在哪?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张献忠几乎把东南屠了一个遍,大明驻扎在南方的两支大军可曾挪过窝?
张献忠杀爽了,抢足了,拍拍屁股跟随英国远东舰队南下去了爪哇,甚至更加遥远的地方,而大明呢?几个月后偃武军才慢吞吞南下,成立不知所谓的东南军区,名义上是保护东南诸国遗民,搜寻各国王室成员,扶植起来再续王国国祚,早干嘛去了?
米歇尔斯有足够的理由猜测,这一切根本就是明国皇帝故意而为,为的就是将东南地域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
对于自己的藩属国都能这么狠,现在却在谈判席上振振有词的说只要臣服就能获得保护?米歇尔斯实在想不通,明国到底哪来的脸面和勇气说出这样的话。
韩克耀拿出笔将合约草纲第一条划掉,说道:“既然荷兰不愿意对大明称臣,那么这第二条,原本打算给荷兰的优惠政策自然就不存在,荷兰若是想要保证在东方的贸易安全,就必须每年向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靖海税……”
米歇尔斯沉住气问道:“本使有几个问题想不通,不知尊敬的大明外交官能否为本使解惑。”
“哦?阁下但说无妨,本官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使请问,福建水师是不是大明的官军,郑芝龙还是不是大明的臣子。”
韩克耀眼睛微微一眯,直觉荷兰使臣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在等着他,可这是原则问题,只能笑答道:“福建水师自然是大明的官军,郑芝龙身为福建总督,总镇东南沿海,自然是大明的臣子。”
“那好,荷兰这些年一直往来东西方做海上贸易,为此每年需向福建水师缴纳超过十万法郎的保护费,如果不缴,就很有可能在海上遭到海盗战船的攻击,本使很想问问,大明的福建水师是否与海盗相勾结,甚至其本身就是海盗,西方诸国,可都知道,郑芝龙在投降大明之前,原本就是海盗出身!”
“阁下身为荷兰使节,有些话还需慎言呐。”韩克耀沉声正色道:“圣天子在位,今上不会在意郑芝龙以及其部在改编为福建水师之前在海上扮演过什么角色,但阁下应该很清楚,大明新式海军已成,今上已决意将郑芝龙这位海上赫赫有名的战将调往上海编练后续海军,也就是说,荷兰往年与福建水师达成的协议即便是有效律的,但自圣武六年正月起也将作废,大明要与外邦缔造盟约,唯有大明的外交部才拥有这样的权利,其余皆可视为私下盟约,换言之,荷兰若还想继续在大明沿海进行海贸,那么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与大明外交部议定条约,否则都将视为非法,大明拥有对海上一切非法走私的商船进行攻击的权利,本官劝阁下切莫自误才是!”
“那么敢问韩大使,若是荷兰与大明签订了盟约,明年在大明沿海同样遭到海盗的袭击又该如何!”
“大明为什么要让前来沿海的各国商船缴纳靖海税?原因很简单,就是为前来做生意的商船提供海上军舰保护,缴纳的越多,大明海军提供的保护范围就越广,甚至可以说,只要荷兰愿意支付足够的靖海税,那么大明就算是保护荷兰商队往来荷兰与大明之间的航线都不存在问题,任何敢于攻击处于大明海域保护范围内的商船,都将视为对大明的挑衅!大明轻则攻其船戮其兵,重则派遣大军灭其城邦!同样,在保护区内荷兰所经受的损失也由大明核价赔偿,这是大明的信誉,毋庸置疑!”
韩克耀嘴角一咧,这一个月谈下来,他非但没有丝毫烦躁,反而越来越享受在谈判桌上扯皮时候带来的快感,就好像是在拿荷兰使团当做他外交官生涯的磨刀石一样……
谈判、做生意嘛,不就是坐地起价、就地还钱?这米歇尔斯还是荷兰常驻东方的外交官呢,咋就这么不知道变通,脑袋一根筋呢?
米歇尔斯确实气愤,以前他作为外交官,凭借强大的澎湖舰队做后盾,在谈判席上自然占据绝对优势,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都能很顺利的签订合约,为荷兰谋取最大利益。
但是现在澎湖舰队覆灭,刽子手就是大明国,而他却还要和明国谈判,这世间还有比他更悲催的外交官吗!
米歇尔斯将合约草纲扔在桌子上,怒道:“这第一条,我作为荷兰外交使臣,绝无可能答应,荷兰乃是独立的国家、独立的民族,绝无可能对任何一个国家称臣,这一条不是谈判,是侮辱……”
韩克耀摆摆手,笑了笑道:“谈判,谈判,什么都可以谈嘛,愿意对强盛的大明称臣的异国他邦多了去了,只要愿意向大明称臣便能得到大明雄军的保护,还能在对大明的贸易当中取得诸多难以想象的好处,在本官看来完全就是惠而不费之事,付出的无非就是名义罢了,荷兰既然不愿意,大明又岂会勉强?”
米歇尔斯一窒,这一个月来,两国之间谈了不下十次,这第一条已然扯来扯去都快扯成皮条了,大明非要这个名义,而他自然绝无可能答应,否则他回到国内,就凭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就足以将他送上绞刑架,哪怕他为荷兰争取到足够庞大的利益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因为这是底线。
这也是这十来次谈判最终谈崩了最重要的原因,这一条谈不拢,后面根本没法谈啊!
所以大明外交官这句话一出,米歇尔斯差点没反应过来,甚至有一种落入陷阱的郁闷感,不过米歇尔斯反应过来以后,对于韩克耀的话则是嗤之以鼻。
称臣就能得到保护?看看东南十来个小国,哪一个不是大明的藩属,哪一个没对大明称臣?现在呢?张献忠在东南肆掠的时候,大明在哪?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张献忠几乎把东南屠了一个遍,大明驻扎在南方的两支大军可曾挪过窝?
张献忠杀爽了,抢足了,拍拍屁股跟随英国远东舰队南下去了爪哇,甚至更加遥远的地方,而大明呢?几个月后偃武军才慢吞吞南下,成立不知所谓的东南军区,名义上是保护东南诸国遗民,搜寻各国王室成员,扶植起来再续王国国祚,早干嘛去了?
米歇尔斯有足够的理由猜测,这一切根本就是明国皇帝故意而为,为的就是将东南地域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
对于自己的藩属国都能这么狠,现在却在谈判席上振振有词的说只要臣服就能获得保护?米歇尔斯实在想不通,明国到底哪来的脸面和勇气说出这样的话。
韩克耀拿出笔将合约草纲第一条划掉,说道:“既然荷兰不愿意对大明称臣,那么这第二条,原本打算给荷兰的优惠政策自然就不存在,荷兰若是想要保证在东方的贸易安全,就必须每年向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靖海税……”
米歇尔斯沉住气问道:“本使有几个问题想不通,不知尊敬的大明外交官能否为本使解惑。”
“哦?阁下但说无妨,本官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使请问,福建水师是不是大明的官军,郑芝龙还是不是大明的臣子。”
韩克耀眼睛微微一眯,直觉荷兰使臣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在等着他,可这是原则问题,只能笑答道:“福建水师自然是大明的官军,郑芝龙身为福建总督,总镇东南沿海,自然是大明的臣子。”
“那好,荷兰这些年一直往来东西方做海上贸易,为此每年需向福建水师缴纳超过十万法郎的保护费,如果不缴,就很有可能在海上遭到海盗战船的攻击,本使很想问问,大明的福建水师是否与海盗相勾结,甚至其本身就是海盗,西方诸国,可都知道,郑芝龙在投降大明之前,原本就是海盗出身!”
“阁下身为荷兰使节,有些话还需慎言呐。”韩克耀沉声正色道:“圣天子在位,今上不会在意郑芝龙以及其部在改编为福建水师之前在海上扮演过什么角色,但阁下应该很清楚,大明新式海军已成,今上已决意将郑芝龙这位海上赫赫有名的战将调往上海编练后续海军,也就是说,荷兰往年与福建水师达成的协议即便是有效律的,但自圣武六年正月起也将作废,大明要与外邦缔造盟约,唯有大明的外交部才拥有这样的权利,其余皆可视为私下盟约,换言之,荷兰若还想继续在大明沿海进行海贸,那么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与大明外交部议定条约,否则都将视为非法,大明拥有对海上一切非法走私的商船进行攻击的权利,本官劝阁下切莫自误才是!”
“那么敢问韩大使,若是荷兰与大明签订了盟约,明年在大明沿海同样遭到海盗的袭击又该如何!”
“大明为什么要让前来沿海的各国商船缴纳靖海税?原因很简单,就是为前来做生意的商船提供海上军舰保护,缴纳的越多,大明海军提供的保护范围就越广,甚至可以说,只要荷兰愿意支付足够的靖海税,那么大明就算是保护荷兰商队往来荷兰与大明之间的航线都不存在问题,任何敢于攻击处于大明海域保护范围内的商船,都将视为对大明的挑衅!大明轻则攻其船戮其兵,重则派遣大军灭其城邦!同样,在保护区内荷兰所经受的损失也由大明核价赔偿,这是大明的信誉,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