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第202章:
清晨, 永和宫。瑚图玲阿一大早地来请安, 说起返程的事宜。绣瑜不赞同地说:“如今刚进正月, 天冷难行。横竖你们已经在京城待了大半年, 不如等过了二月初一你皇阿玛御极五十周年的大庆再走。”
瑚图玲阿笑道:“原是为皇祖母七十大寿来的, 又挨过了年。正月初九是十四弟生辰, 十五是元宵节, 二月初一大庆,四天后又是六哥的生日,三月里又有皇阿玛圣寿……一年到头, 月月有喜事,不是节日就是寿日,再待下去竟不用走了!”
众人都跟着笑了一回。瑚图玲阿又从宫女手上抢过梳子, 亲手替她梳头, 轻轻抖开纠缠的发丝,松松绾起来, 笑道:“额娘头发好, 可惜我跟九姐都没随您。倒是哥哥们打小头发又浓又密, 但他们又用不上, 还要多费功夫剃头。”
“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了。”绣瑜不由笑了,又转头吩咐, “老十四这几日歇在宫里。派个人去武英殿那边瞧瞧,让他派个妥帖的人送他姐姐出古北口。”
小桂子应声而去。绣瑜梳妆用膳完毕, 拉着女儿闲话半晌, 又去小厨房做了几样点心,才见他一脸古怪地回来:“武英殿、乾清宫那边都说没见过十四爷,白日里也不见他到养心殿、南书房议事,连御门听政的时候都不见人影。”
这就奇了。宗亲大臣因故留宫小住,一般都是歇在武英殿后头的三所小院里,十四却不在。康熙好端端地把人留在宫里,又不叫议事,为的什么?
“倒是前儿酉末时分,有人瞧见十四阿哥出了景运门,往东边儿去了。”
绣瑜跟瑚图玲阿面面相觑,皆是不解:“出了景运门就是毓庆宫,再往东就是宁寿宫和南三所——现今这三处房子都空着,他去那儿做什么?”
小桂子说:“要不奴才再往东华门的值班处问问?”
绣瑜刚要答应,互听外头宫人通报:“娘娘,白嬷嬷求见。”
“哦?”绣瑜略感不详。白嬷嬷管着永和宫的往来回话事宜,只是她年纪大了,这几年已经很少当上差,绣瑜早吩咐了一般的消息使个小宫女传过来即可,不必她亲自劳动。如今她亲自走一趟,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果然,她刚说了个“请”字,就见白嬷嬷一脸肃容地进来:“娘娘,皇上皇上命人去前线召回二爷,让副将暂代抚远将军一职。”
“什么?”瑚图玲阿惊呼,“四哥不是说,前儿十四弟在御前那番陈奏十分出彩,皇阿玛龙心大悦吗?”
白嬷嬷说:“罪名是任人唯亲,因私废公。”
绣瑜心头疑惑更盛,这罪名颇有点不大不小、不尴不尬的感觉。如果康熙真要治罪,大可以下个战败的定论,损兵折将、丢失拉萨的罪名,就是杀头流放都够了。
虽然岳钟琪不到而立的年纪就做了游击前锋,的确是晋安和十四“任人唯亲”的结果,但是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康熙冒这么大风险把晋安撤下来,就因为看不惯大将军提拔女婿?
绣瑜百思不得其解,只道:“告诉四阿哥去。”
白嬷嬷正要领命而去,绣瑜脑中忽然又灵光一闪:“且慢!”
她喊了一声,就定定地坐着出神,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半晌,瑚图玲阿忍不住疑惑地问:“额娘?”
绣瑜犹豫许久,艰难地说:“传本宫的话到雍亲王府,只有四个字:功高震主。”
白嬷嬷顿时露出了悟的神色,躬身退去。
瑚图玲阿大惊:“额娘,您是说,皇阿玛召舅舅回来是因为……”
康熙朝的武将虽然能人辈出,但基本上是一茬一茬地冒头的。有平定三藩时期的赵良栋、图海、周培公,有平定台湾的施琅,有三征准噶尔时期的费扬古、马斯哈、萨布素。
晋安经历三次平准战争,再平西南,如今又打下大半个西藏,军事生涯的长度已经冠绝整个康熙朝。如果再让他收复拉萨、诛杀策旺阿拉布坦甚至结束整个清淮战争,那功劳就要直追当年的多尔衮了。
绣瑜艰难地点头说:“其实,他辛苦了这么多年,回来休息也是保全之道。”
可是为什么要以论罪解职的方式呢?瑚图玲阿面露不忿之色,碍于她脸色不佳,也不好再提,只疑惑道:“额娘,您……只告诉四哥一个人吗?”
绣瑜忽的闭目长叹:“额娘这辈子,还有一件大事未完。”都说人心不经试,可她努力这么多年,总要尝试一下,才知道是该放心让他们兄弟自己去平衡,还是果断介入强行立下规矩。
“将军真的把格格许给了岳钟琪?”
早朝上无数人弹劾晋安违背祖制,不尊礼法。胤祥前往雍王府的时候恰好遇上胤祚,向他一打听,顿时一脸惊讶:“我还当他们以讹传讹呢!满京里这些八旗子弟,为什么选中一个汉将?”
胤祚说:“一来,舅舅许婚是六七年前的事。二来,汉将身份低微,朝堂斗争、八旗内斗、皇子夺嫡他们都说不上话,只能埋头做事,倒省却很多麻烦。”
胤祥顿时了悟。六七年太子仍在,夺嫡的形式不明朗,晋安尚未立下平定西南之功,蓁蓁的身份远不如现在尊贵显眼,正一品将军的女儿与正二品提督的儿子,倒也相配。下嫁相熟的汉军旗人家,又可免去万一永和宫一系夺嫡失败,她被婆家嫌弃的担忧。
难得的是,太子和八阿哥相继倒台后,皇位继承人的角逐已经明显是在胤禛和十四之间展开。不论谁上位,晋安都将贵为国舅。他却没有反口悔婚,将唯一的爱女改嫁高门;反而把岳钟琪带在身边培养,视如几出。
胤祥想着不由肃然起敬,由衷叹道:“难怪十四弟这样的人,却对他心服口服,做小伏低。”
胤祚难得一见地语带讥讽:“可惜,世上自以为是的蠢人永远那么多!”
康熙降罪的圣旨一下,与前些天乌雅家岳家婚讯对应起来,众人立刻明白这个“任人唯亲”指的是姻亲的亲。积蓄的愤怒顿时有了宣泄的渠道。
不同于乾隆朝汉军包衣所出之子可以被立为太子,现在满汉融合的程度还不高,保守一些的八旗贵族看待汉人,就像后世白种人看黑奴。晋安许婚之举,就像英国公爵把女儿嫁给了印度人一样惊世骇俗。
战场上死了亲人的大臣自然对主将生怨,家中无人出征的勋贵因为这桩婚事,也生出一种自己的血统被玷污了的厌恶感。二者相加,各种指责晋安不尊旧俗、无视礼法、违背祖训的折子像雪花一样飞至康熙案前。
两人一面说一面进了雍王府,眼见外书房近在咫尺,守门的人迎上来请了安说:“沈先生在里面。”
雍王府养的门人谋士不少,能被称作先生的却不多,沈竹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些谋士都是些心计深沉之人,胤祚素来不太喜欢这些人,闻言微微皱眉,挥挥手叫他别通报。
胤禛治家极严,外书房更是三步一岗,非传不得入,唯有胤祚来去自如。一众侍卫为难地拦了一下,被他一瞪,就乖乖闭嘴让路。
胤祥涨红了脸,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袖子:“六哥……”他跟胤禛虽好,却没有好到全无隔阂、随便偷听的地步。
胤祚理解地拍拍他的手,示意他在院外等候,便轻手轻脚进了院里,刚立在窗下,便听胤禛说:“额娘是否过虑了?皇阿玛御下宽宏,立下战功的大将,即便是要防他,也犯不着安个这么牵强的罪名吧?”
关键是他和十四,不管康熙看中哪一个,都是该抬举他们的母族才是。贸然打压晋安在军中的势力,胤禛总怀疑是老八从中作梗。
沈竹亦是叹道:“娘娘这话的确是洞察圣心,草民佩服。的确,皇上明明是欣赏将军的,若要防他再立大功,只需下一道密旨,让他自己告病请辞即可,为什么非要扣个罪名给他呢?”
是啊,皇阿玛岂是朱元璋那种鸟尽弓藏的人?胤祚不由竖起了耳朵。
却听沈竹冷笑道:“欲扬先抑。若是昭告天下,除夕之战是个大胜仗,将军一个人打残了大半个准噶尔部,那继任者还有何功劳可言呢?只有第一仗不胜,平定西藏的功劳才会全部落到下一任抚远将军头上。而这个接任之人,如果臣没有猜错,必定是十四阿哥!”
“皇上这是拿亲舅舅的名声,在给他铺路呢!”
胤祚顿时大惊失色,又听得屋里哐铛一声,胤禛不知砸了什么东西,声音完全冷了下来,竟然有几分咬牙切齿:“今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他以项王自比,沈竹听了竟然哈哈大笑:“四爷岂不闻‘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王渡江,未必不能卷土重来。他是败在了自己不合时宜的傲骨之下。如今两子之中,娘娘单单传信给您,这就是我们的‘江东之地’啊!”
“此话何解?”
“十四爷此人直率坦荡,至情至性,其实有他在前头帮您顶住八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西藏山高路远幅员辽阔,他出征在外不是一两年的功夫,我们只需要握紧两样东西,不怕他不服。”
“头一样,就是娘娘的心意。圣寿今年五十有八,娘娘的千秋比皇上小了九岁,如无意外的话,将来……”沈竹说着顿了一下,压低的声音显得诡秘异常,“十四爷出征在外,旁人宣读的遗诏不管是真是假,他都可以一概不认。可娘娘说的,却由不得他不认!否则一个’孝‘字就可以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这是暗示胤禛可以哄得母亲为他说话,一母同胞的兄弟俩,母亲的站位太关键了。即便是篡改的传位诏书,只要绣瑜认了,就犹如镀了一层金,孝道和亲情的压力就全部转嫁到十四头上了。
屋里屋外的兄弟俩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第一件事已经够惊世骇俗的了,沈竹居然犹豫了一下才说:“第二件事……主子请恕奴才杀头之罪。”
胤禛反应过来,连连冷笑:“第一件事就够你掉一百回脑袋了,还恕什么罪?”
“是。”沈竹罕见地抬头直视他,咬牙道,“十四爷跟舅家情分非比寻常,主子可以向娘娘请旨,纳乌雅晋安之女为侧福晋。”
这话好比一颗炮弹在院子里炸开,饶是胤禛的心计涵养也惊得好半天说不出话,屋子里的温度陡然下降,仿佛连风都停滞了。
十四不比胤禛积累多年,他骤然得势,除了康熙的圣宠,其余军中的人脉、声望、势力都握在晋安手上,颇有点像当初皇太子年幼时,索额图出面替他掌控朝局。
这招釜底抽薪之狠辣,要是真成了,十四绝无还手之力。
胤祥在院子外头无所事事大半天,忽然见胤祚游魂似的扶着柱子挪步出来,连忙上去扶了他:“六哥?你偷听挨骂了?”
“没,没事。”胤祚勉强扯出一个微笑,下台阶的时候却脚下一软,扶也扶不住地跌坐在地上。他抱着膝盖在正屋台阶上坐下来,正午的暖阳照在身上,却犹如坠落冰窖一般遍体生寒。
清晨, 永和宫。瑚图玲阿一大早地来请安, 说起返程的事宜。绣瑜不赞同地说:“如今刚进正月, 天冷难行。横竖你们已经在京城待了大半年, 不如等过了二月初一你皇阿玛御极五十周年的大庆再走。”
瑚图玲阿笑道:“原是为皇祖母七十大寿来的, 又挨过了年。正月初九是十四弟生辰, 十五是元宵节, 二月初一大庆,四天后又是六哥的生日,三月里又有皇阿玛圣寿……一年到头, 月月有喜事,不是节日就是寿日,再待下去竟不用走了!”
众人都跟着笑了一回。瑚图玲阿又从宫女手上抢过梳子, 亲手替她梳头, 轻轻抖开纠缠的发丝,松松绾起来, 笑道:“额娘头发好, 可惜我跟九姐都没随您。倒是哥哥们打小头发又浓又密, 但他们又用不上, 还要多费功夫剃头。”
“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了。”绣瑜不由笑了,又转头吩咐, “老十四这几日歇在宫里。派个人去武英殿那边瞧瞧,让他派个妥帖的人送他姐姐出古北口。”
小桂子应声而去。绣瑜梳妆用膳完毕, 拉着女儿闲话半晌, 又去小厨房做了几样点心,才见他一脸古怪地回来:“武英殿、乾清宫那边都说没见过十四爷,白日里也不见他到养心殿、南书房议事,连御门听政的时候都不见人影。”
这就奇了。宗亲大臣因故留宫小住,一般都是歇在武英殿后头的三所小院里,十四却不在。康熙好端端地把人留在宫里,又不叫议事,为的什么?
“倒是前儿酉末时分,有人瞧见十四阿哥出了景运门,往东边儿去了。”
绣瑜跟瑚图玲阿面面相觑,皆是不解:“出了景运门就是毓庆宫,再往东就是宁寿宫和南三所——现今这三处房子都空着,他去那儿做什么?”
小桂子说:“要不奴才再往东华门的值班处问问?”
绣瑜刚要答应,互听外头宫人通报:“娘娘,白嬷嬷求见。”
“哦?”绣瑜略感不详。白嬷嬷管着永和宫的往来回话事宜,只是她年纪大了,这几年已经很少当上差,绣瑜早吩咐了一般的消息使个小宫女传过来即可,不必她亲自劳动。如今她亲自走一趟,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果然,她刚说了个“请”字,就见白嬷嬷一脸肃容地进来:“娘娘,皇上皇上命人去前线召回二爷,让副将暂代抚远将军一职。”
“什么?”瑚图玲阿惊呼,“四哥不是说,前儿十四弟在御前那番陈奏十分出彩,皇阿玛龙心大悦吗?”
白嬷嬷说:“罪名是任人唯亲,因私废公。”
绣瑜心头疑惑更盛,这罪名颇有点不大不小、不尴不尬的感觉。如果康熙真要治罪,大可以下个战败的定论,损兵折将、丢失拉萨的罪名,就是杀头流放都够了。
虽然岳钟琪不到而立的年纪就做了游击前锋,的确是晋安和十四“任人唯亲”的结果,但是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康熙冒这么大风险把晋安撤下来,就因为看不惯大将军提拔女婿?
绣瑜百思不得其解,只道:“告诉四阿哥去。”
白嬷嬷正要领命而去,绣瑜脑中忽然又灵光一闪:“且慢!”
她喊了一声,就定定地坐着出神,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半晌,瑚图玲阿忍不住疑惑地问:“额娘?”
绣瑜犹豫许久,艰难地说:“传本宫的话到雍亲王府,只有四个字:功高震主。”
白嬷嬷顿时露出了悟的神色,躬身退去。
瑚图玲阿大惊:“额娘,您是说,皇阿玛召舅舅回来是因为……”
康熙朝的武将虽然能人辈出,但基本上是一茬一茬地冒头的。有平定三藩时期的赵良栋、图海、周培公,有平定台湾的施琅,有三征准噶尔时期的费扬古、马斯哈、萨布素。
晋安经历三次平准战争,再平西南,如今又打下大半个西藏,军事生涯的长度已经冠绝整个康熙朝。如果再让他收复拉萨、诛杀策旺阿拉布坦甚至结束整个清淮战争,那功劳就要直追当年的多尔衮了。
绣瑜艰难地点头说:“其实,他辛苦了这么多年,回来休息也是保全之道。”
可是为什么要以论罪解职的方式呢?瑚图玲阿面露不忿之色,碍于她脸色不佳,也不好再提,只疑惑道:“额娘,您……只告诉四哥一个人吗?”
绣瑜忽的闭目长叹:“额娘这辈子,还有一件大事未完。”都说人心不经试,可她努力这么多年,总要尝试一下,才知道是该放心让他们兄弟自己去平衡,还是果断介入强行立下规矩。
“将军真的把格格许给了岳钟琪?”
早朝上无数人弹劾晋安违背祖制,不尊礼法。胤祥前往雍王府的时候恰好遇上胤祚,向他一打听,顿时一脸惊讶:“我还当他们以讹传讹呢!满京里这些八旗子弟,为什么选中一个汉将?”
胤祚说:“一来,舅舅许婚是六七年前的事。二来,汉将身份低微,朝堂斗争、八旗内斗、皇子夺嫡他们都说不上话,只能埋头做事,倒省却很多麻烦。”
胤祥顿时了悟。六七年太子仍在,夺嫡的形式不明朗,晋安尚未立下平定西南之功,蓁蓁的身份远不如现在尊贵显眼,正一品将军的女儿与正二品提督的儿子,倒也相配。下嫁相熟的汉军旗人家,又可免去万一永和宫一系夺嫡失败,她被婆家嫌弃的担忧。
难得的是,太子和八阿哥相继倒台后,皇位继承人的角逐已经明显是在胤禛和十四之间展开。不论谁上位,晋安都将贵为国舅。他却没有反口悔婚,将唯一的爱女改嫁高门;反而把岳钟琪带在身边培养,视如几出。
胤祥想着不由肃然起敬,由衷叹道:“难怪十四弟这样的人,却对他心服口服,做小伏低。”
胤祚难得一见地语带讥讽:“可惜,世上自以为是的蠢人永远那么多!”
康熙降罪的圣旨一下,与前些天乌雅家岳家婚讯对应起来,众人立刻明白这个“任人唯亲”指的是姻亲的亲。积蓄的愤怒顿时有了宣泄的渠道。
不同于乾隆朝汉军包衣所出之子可以被立为太子,现在满汉融合的程度还不高,保守一些的八旗贵族看待汉人,就像后世白种人看黑奴。晋安许婚之举,就像英国公爵把女儿嫁给了印度人一样惊世骇俗。
战场上死了亲人的大臣自然对主将生怨,家中无人出征的勋贵因为这桩婚事,也生出一种自己的血统被玷污了的厌恶感。二者相加,各种指责晋安不尊旧俗、无视礼法、违背祖训的折子像雪花一样飞至康熙案前。
两人一面说一面进了雍王府,眼见外书房近在咫尺,守门的人迎上来请了安说:“沈先生在里面。”
雍王府养的门人谋士不少,能被称作先生的却不多,沈竹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些谋士都是些心计深沉之人,胤祚素来不太喜欢这些人,闻言微微皱眉,挥挥手叫他别通报。
胤禛治家极严,外书房更是三步一岗,非传不得入,唯有胤祚来去自如。一众侍卫为难地拦了一下,被他一瞪,就乖乖闭嘴让路。
胤祥涨红了脸,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袖子:“六哥……”他跟胤禛虽好,却没有好到全无隔阂、随便偷听的地步。
胤祚理解地拍拍他的手,示意他在院外等候,便轻手轻脚进了院里,刚立在窗下,便听胤禛说:“额娘是否过虑了?皇阿玛御下宽宏,立下战功的大将,即便是要防他,也犯不着安个这么牵强的罪名吧?”
关键是他和十四,不管康熙看中哪一个,都是该抬举他们的母族才是。贸然打压晋安在军中的势力,胤禛总怀疑是老八从中作梗。
沈竹亦是叹道:“娘娘这话的确是洞察圣心,草民佩服。的确,皇上明明是欣赏将军的,若要防他再立大功,只需下一道密旨,让他自己告病请辞即可,为什么非要扣个罪名给他呢?”
是啊,皇阿玛岂是朱元璋那种鸟尽弓藏的人?胤祚不由竖起了耳朵。
却听沈竹冷笑道:“欲扬先抑。若是昭告天下,除夕之战是个大胜仗,将军一个人打残了大半个准噶尔部,那继任者还有何功劳可言呢?只有第一仗不胜,平定西藏的功劳才会全部落到下一任抚远将军头上。而这个接任之人,如果臣没有猜错,必定是十四阿哥!”
“皇上这是拿亲舅舅的名声,在给他铺路呢!”
胤祚顿时大惊失色,又听得屋里哐铛一声,胤禛不知砸了什么东西,声音完全冷了下来,竟然有几分咬牙切齿:“今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他以项王自比,沈竹听了竟然哈哈大笑:“四爷岂不闻‘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王渡江,未必不能卷土重来。他是败在了自己不合时宜的傲骨之下。如今两子之中,娘娘单单传信给您,这就是我们的‘江东之地’啊!”
“此话何解?”
“十四爷此人直率坦荡,至情至性,其实有他在前头帮您顶住八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西藏山高路远幅员辽阔,他出征在外不是一两年的功夫,我们只需要握紧两样东西,不怕他不服。”
“头一样,就是娘娘的心意。圣寿今年五十有八,娘娘的千秋比皇上小了九岁,如无意外的话,将来……”沈竹说着顿了一下,压低的声音显得诡秘异常,“十四爷出征在外,旁人宣读的遗诏不管是真是假,他都可以一概不认。可娘娘说的,却由不得他不认!否则一个’孝‘字就可以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这是暗示胤禛可以哄得母亲为他说话,一母同胞的兄弟俩,母亲的站位太关键了。即便是篡改的传位诏书,只要绣瑜认了,就犹如镀了一层金,孝道和亲情的压力就全部转嫁到十四头上了。
屋里屋外的兄弟俩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第一件事已经够惊世骇俗的了,沈竹居然犹豫了一下才说:“第二件事……主子请恕奴才杀头之罪。”
胤禛反应过来,连连冷笑:“第一件事就够你掉一百回脑袋了,还恕什么罪?”
“是。”沈竹罕见地抬头直视他,咬牙道,“十四爷跟舅家情分非比寻常,主子可以向娘娘请旨,纳乌雅晋安之女为侧福晋。”
这话好比一颗炮弹在院子里炸开,饶是胤禛的心计涵养也惊得好半天说不出话,屋子里的温度陡然下降,仿佛连风都停滞了。
十四不比胤禛积累多年,他骤然得势,除了康熙的圣宠,其余军中的人脉、声望、势力都握在晋安手上,颇有点像当初皇太子年幼时,索额图出面替他掌控朝局。
这招釜底抽薪之狠辣,要是真成了,十四绝无还手之力。
胤祥在院子外头无所事事大半天,忽然见胤祚游魂似的扶着柱子挪步出来,连忙上去扶了他:“六哥?你偷听挨骂了?”
“没,没事。”胤祚勉强扯出一个微笑,下台阶的时候却脚下一软,扶也扶不住地跌坐在地上。他抱着膝盖在正屋台阶上坐下来,正午的暖阳照在身上,却犹如坠落冰窖一般遍体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