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昆明池密谋
宇文化及和高士廉丝毫不提自己的衷心,只说陈丰劳苦,值得信任,便是在告知他,他们已经知道了陈丰的意思,并且支持陈丰这般做。
“先生所言,某亦知有理。”说到这里,李世民叹了口气,“但诸位有所不知,此事并不稳妥啊!”
“大王,天下之事,全无稳妥啊!”宇文化及叹息一声,劝道。
秦王殿下仁和恭顺,唯独心肠太软,战场上奔波十几载,血流成河尸山血海之中趟出来的人物,竟还有一颗恭谨之心,仁善之心,时刻记得恭顺父皇,兄友弟恭,实属不易。但从前看来的优点,在这一刻,竟然尽数成了缺点。
对敌人太过于仁慈,便是将自己等人的生死置于不顾啊!
“殿下,若是继续犹豫下去,尉迟大人、程大人等人恐怕性命不保!”陈丰看着李世民,直言道,“既然殿下非要逼某说出那大逆不道之言,某亦不能让殿下失望,吾愿竭尽全力助殿下荣登九五!”
闻言,宇文化及和高士廉亦是 不再犹豫,“吾等愿竭尽全力助殿下荣登九五!望殿下莫要错失良机,以免日后追悔莫及!”
“荣登九五”四个字似是翻开的滚水一般淋在李世民的身上,让他猛然一惊,看向跪在他面前的三人,长叹了口气,“三位请起吧。”
陈丰反应迅速,听闻这话,直接从地上站了起来,而宇文化及和高士廉还有点懵,“二位大人莫不是觉得我们一句话便能助殿下荣登九五了?此时还要仔细商议,小心定夺才是。”
这番话听到耳朵里,宇文化及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不由得又高看了陈丰一眼。
他可是记得陈丰所说,若是那盘棋,已成必输之势,掀翻了棋盘便是。也记得陈丰说那盘棋,执棋之人并非他几人,而是秦王殿下,但如今,那执棋之人亦是被他逼着落了棋子,此子不可谓不高明啊!
“几位所言纵然有理,但我须得问一下那两位的意见。”待几人终于落座可以好好说话之时,李世民方才开口说道。
“大王所指是房大人和杜大人吗?可两位大人如今被禁止靠近秦王府啊!”
“并非他二人。”李世民摇了摇头。
“房杜二位大人,便是不问,亦知其与我等同心。”陈丰接过话,“殿下所说可是灵州大都督李靖和兵部尚书李世勣?”
“正是此二人。”见陈丰一猜便中,李世民心中亦大喜,若是陈丰也想到这二人,便说明此计多半可行。
李世民已然意识到目前的局面对自己万分不利,却还是察觉到了自己并非全然没有取胜之机。而决定他能否反败为胜的关键人物,有三。
其一,当今圣上李渊,大权独揽金口玉言,执掌天下万民,生杀予夺自不可言。
其二,灵州大都督李靖,在长江唐军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可以说是南方的土皇帝也不为过,其政治倾向于李世民而言极其重要。
其三,便是李世勣,此人原是李靖在隋的下属,后劝说李靖投唐,本身参加了瓦岗寨的战斗,算是元老级别的战将,虽说行事低调,但是此人的态度绝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李世民的大业。
此时,李渊的态度已经很明显是站在太子一方的,尤其是最近不断帮助太子李建成削弱他的实力,虽然并未想过要伤他性命,甚至不断在其中周旋意图让他平安到达洛阳,但其态度暧昧,李世民甚至怀疑,一旦自己有了夺位的实力,不等李建成对自己动手,只怕李渊第一个饶不了自己。这江山社稷,他已然下定决心要交给太子李建成了。
另外两位,虽说和李世民都有交集,在最初征战之时也曾和李世民并肩作战,但亦配合过李建成的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李建成仗着职务之便没少与这两位接触,若是真的让李建成将这两人拉拢去,李世民便没有半点胜算。
亲自拜访两位之后,李世民得到了这两位近乎相同的答复:自己本是战将,有战争之时便上战场,闲暇之时操练操练手里的兵将,看看兵书,兵无心政事。
至此,李世民终于安心,他本不需此二人相助自己,只要这二人保持中立的态度便可。
自己手中亦有精兵良将,没有这两位的相助亦无妨,只要他二人没有站在太子李建成那一方,他便胜算大增。
然还未等李世民从喜悦之中回过神来,另一个让他笑不出来的重大秘密传了过来,“太子与齐王合谋,欲要谋害殿下。”
这样的消息,近半年来,没有十次也有八次,李世民早已当做笑话来看,但是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办法不当真,因为给他传递消息之人是王晊,这人是太子率更丞,负责东宫的计时,在偌大的东宫之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在李世民的眼中,此人却是极其重要的人物。
此人是他安插在太子府的细作,专门负责探听东宫内部的动静,在此之前他从未来寻过李世民,为了他的隐蔽,李世民也从未让此人来寻他,今日,是王晊进入东宫之后,第一次会面李世民。
太子计划,在李元吉出征前一日,邀李世民尽兄长之谊于昆明池设宴为李元吉送行,事先在昆明池埋伏下数百武艺高强的东宫长林兵,届时趁李世民不备,以摔杯为号,令长林兵将李世民直接斩杀,后一把大火少了昆明池,对外便可宣城李世民死于火难。
至于秦王府众多将领,便由李元吉带往战场伺机将其一干人等尽数坑杀,至于缘由,便说他一行人将秦王之死怪于太子和秦王,意图趁着战事行谋逆之事替李世民报仇。
纵是驰骋疆场多年,见惯了生死的李世民,在听说这一计划之时,亦是脸色发白大惊失色,宇文化及和高士廉亦不寒而栗,想必太子的计划,断然不会容下他们这些曾经跟随秦王的人,若是让太子得逞,他们日后必定不得善终。
“先生所言,某亦知有理。”说到这里,李世民叹了口气,“但诸位有所不知,此事并不稳妥啊!”
“大王,天下之事,全无稳妥啊!”宇文化及叹息一声,劝道。
秦王殿下仁和恭顺,唯独心肠太软,战场上奔波十几载,血流成河尸山血海之中趟出来的人物,竟还有一颗恭谨之心,仁善之心,时刻记得恭顺父皇,兄友弟恭,实属不易。但从前看来的优点,在这一刻,竟然尽数成了缺点。
对敌人太过于仁慈,便是将自己等人的生死置于不顾啊!
“殿下,若是继续犹豫下去,尉迟大人、程大人等人恐怕性命不保!”陈丰看着李世民,直言道,“既然殿下非要逼某说出那大逆不道之言,某亦不能让殿下失望,吾愿竭尽全力助殿下荣登九五!”
闻言,宇文化及和高士廉亦是 不再犹豫,“吾等愿竭尽全力助殿下荣登九五!望殿下莫要错失良机,以免日后追悔莫及!”
“荣登九五”四个字似是翻开的滚水一般淋在李世民的身上,让他猛然一惊,看向跪在他面前的三人,长叹了口气,“三位请起吧。”
陈丰反应迅速,听闻这话,直接从地上站了起来,而宇文化及和高士廉还有点懵,“二位大人莫不是觉得我们一句话便能助殿下荣登九五了?此时还要仔细商议,小心定夺才是。”
这番话听到耳朵里,宇文化及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不由得又高看了陈丰一眼。
他可是记得陈丰所说,若是那盘棋,已成必输之势,掀翻了棋盘便是。也记得陈丰说那盘棋,执棋之人并非他几人,而是秦王殿下,但如今,那执棋之人亦是被他逼着落了棋子,此子不可谓不高明啊!
“几位所言纵然有理,但我须得问一下那两位的意见。”待几人终于落座可以好好说话之时,李世民方才开口说道。
“大王所指是房大人和杜大人吗?可两位大人如今被禁止靠近秦王府啊!”
“并非他二人。”李世民摇了摇头。
“房杜二位大人,便是不问,亦知其与我等同心。”陈丰接过话,“殿下所说可是灵州大都督李靖和兵部尚书李世勣?”
“正是此二人。”见陈丰一猜便中,李世民心中亦大喜,若是陈丰也想到这二人,便说明此计多半可行。
李世民已然意识到目前的局面对自己万分不利,却还是察觉到了自己并非全然没有取胜之机。而决定他能否反败为胜的关键人物,有三。
其一,当今圣上李渊,大权独揽金口玉言,执掌天下万民,生杀予夺自不可言。
其二,灵州大都督李靖,在长江唐军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可以说是南方的土皇帝也不为过,其政治倾向于李世民而言极其重要。
其三,便是李世勣,此人原是李靖在隋的下属,后劝说李靖投唐,本身参加了瓦岗寨的战斗,算是元老级别的战将,虽说行事低调,但是此人的态度绝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李世民的大业。
此时,李渊的态度已经很明显是站在太子一方的,尤其是最近不断帮助太子李建成削弱他的实力,虽然并未想过要伤他性命,甚至不断在其中周旋意图让他平安到达洛阳,但其态度暧昧,李世民甚至怀疑,一旦自己有了夺位的实力,不等李建成对自己动手,只怕李渊第一个饶不了自己。这江山社稷,他已然下定决心要交给太子李建成了。
另外两位,虽说和李世民都有交集,在最初征战之时也曾和李世民并肩作战,但亦配合过李建成的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李建成仗着职务之便没少与这两位接触,若是真的让李建成将这两人拉拢去,李世民便没有半点胜算。
亲自拜访两位之后,李世民得到了这两位近乎相同的答复:自己本是战将,有战争之时便上战场,闲暇之时操练操练手里的兵将,看看兵书,兵无心政事。
至此,李世民终于安心,他本不需此二人相助自己,只要这二人保持中立的态度便可。
自己手中亦有精兵良将,没有这两位的相助亦无妨,只要他二人没有站在太子李建成那一方,他便胜算大增。
然还未等李世民从喜悦之中回过神来,另一个让他笑不出来的重大秘密传了过来,“太子与齐王合谋,欲要谋害殿下。”
这样的消息,近半年来,没有十次也有八次,李世民早已当做笑话来看,但是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办法不当真,因为给他传递消息之人是王晊,这人是太子率更丞,负责东宫的计时,在偌大的东宫之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在李世民的眼中,此人却是极其重要的人物。
此人是他安插在太子府的细作,专门负责探听东宫内部的动静,在此之前他从未来寻过李世民,为了他的隐蔽,李世民也从未让此人来寻他,今日,是王晊进入东宫之后,第一次会面李世民。
太子计划,在李元吉出征前一日,邀李世民尽兄长之谊于昆明池设宴为李元吉送行,事先在昆明池埋伏下数百武艺高强的东宫长林兵,届时趁李世民不备,以摔杯为号,令长林兵将李世民直接斩杀,后一把大火少了昆明池,对外便可宣城李世民死于火难。
至于秦王府众多将领,便由李元吉带往战场伺机将其一干人等尽数坑杀,至于缘由,便说他一行人将秦王之死怪于太子和秦王,意图趁着战事行谋逆之事替李世民报仇。
纵是驰骋疆场多年,见惯了生死的李世民,在听说这一计划之时,亦是脸色发白大惊失色,宇文化及和高士廉亦不寒而栗,想必太子的计划,断然不会容下他们这些曾经跟随秦王的人,若是让太子得逞,他们日后必定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