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宣府镇
宣府镇,又名宣化府,属万全都指挥使司,治所宣化府城,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直隶顺天府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城,防御北元余孽南下的咽喉之地。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宣府镇被瓦剌太师也先率军攻破,边防设施遭遇严重破坏,其后虽屡有修缮,但断壁残垣甚多,直到嘉靖年间都未曾完全修复。
这也正是北元鞑靼部吉囊频繁入寇宣府镇的原因,因为宣府镇北边的长城缺口太多了,他随便找一个便能率军冲进来,而当初宣府总兵赵镗正是因为率军去堵缺口不敌身亡。
宣府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直到这会儿还没缓过来,杨聪率京营前来巡按,也算得上是一股强有力的支援,可谓恰逢其时。
可惜,现任宣府总兵李凤鸣却不这么想,状元郎来指挥作战,怎么都感觉不靠谱啊!
杨聪一行自西直门出发,往西北方向疾赶百里左右,当天晚间便来到了居庸关内,过了居庸关就是宣府镇地界了,也就是说宣府镇其实离京城只有百里左右,只是其治所宣化府城离京城有三百余里。
第二天一早,不到辰时,杨聪便率军越过居庸关,进入宣府镇,没想到,前行还不到十里,前面便出现密密麻麻的边军,那黑压压的一片,足有四五千人。
杨聪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前面几骑便从边军阵容中跑出来,直朝他们奔来。
他才刚刚看到一群将领中的汤克宽,成国公世子朱希忠便打马迎上去大笑道:“凤鸣叔,你怎么跑这么远来接我们啊?”
晕,原来是宣府总兵李凤鸣,听朱希忠这口气,这李凤鸣应该是成国公府的亲信。
他想了想,干脆打马迎上去拱手道:“李将军,劳烦在此相迎,一路辛苦了。”
李凤鸣看了看满脸稚嫩的朱希忠,又看了看年纪轻轻的杨聪,脸上满是无奈之色,这朝廷到底怎么回事啊,竟然派两个毛头小子跑边镇来瞎指挥,这以后可怎么得了啊!
他无奈的朝朱希忠拱了拱手,道了声“世子好久不见”,随即便朝杨聪拱手道:“巡按大人,这边关时刻都有危险,末将害怕鞑子收到消息前来偷袭,所以私自做主率军前来相迎,还望巡按大人勿怪。”
他这心里着实无奈的很,这家伙,一个成国公世子,一个新科状元郎,如果出了什么事,那他就百死莫赎了。
杨聪闻言,不由吃惊道:“鞑子竟然能闯入宣府镇偷袭吗?”
唉,果然是个愣头青!
李凤鸣在心中叹息一声,随即解释道:“宣府外围长城损毁太严重,虽然大的道口基本都已经修复,但是很多小地方还是断壁残垣,如果鞑子集结几万大军前来,我们事先就能收到消息,他们自然不可能无声无息的闯进来偷袭,但是如果只是几百上千人马,他们随便哪个部落都能拉出来,我们也无从防备。”
晕死,这意思,宣府镇岂不是千疮百孔!
杨聪闻言,眉头不由一皱,他想了想,随即问道:“鞑子骑兵现在何处,可有消息。”
李凤鸣郑重的点头道:“大人,消息是有的,前几天延绥镇那边传来紧急军情,鞑子骑兵正在河套集结,估计今年他们还会入寇。”
这!
杨聪闻言,脸色不由一变,他这还什么都没准备好呢,要是鞑子骑兵这会儿冲过来,他真没一点办法。
李凤鸣见他这表情,脸色无奈之色更甚。
唉,这都什么事啊!
他无奈的解释道:“大人请放心,河套离此足有两千余里,鞑子骑兵不将陕西三镇边军收拾一顿是不敢轻易进犯宣府的,毕竟他们还要顾及自己的后路。”
原来是这样,杨聪嘘了口气,随即追问道:“如果鞑子要入寇宣府,一般是什么时候?“
李凤鸣如数家珍道:”这几年鞑子一般是二月份开始在河套集结,三月份开始进犯陕西三镇,最快也要六月份才会跑到这边来。“
还好,还好,这会儿才二月,还有三个多月时间。
杨聪当即便挥手道:“那行,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边走边说。”
李凤鸣虽然头疼,也只能听杨聪的行事,别看杨聪只是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甚至他这巡按的实际官职只是正七品的都察院御史,但是,人家代表的是朝廷前来巡按,可以说是见官大三级,他只能听人家的。
这一路从居庸关出发到宣化府城还有两百来里,杨聪这会儿倒没要求急行军了,他一路拉着李凤鸣细细询问,每过一个地方都要李凤鸣好好介绍一番,不管是城池还是堡垒,甚至是边军屯卫他都仔细了解一番。
他发现,这宣府镇防守其实挺严密的,几乎每隔二十里左右便会有一个城池或者堡垒,而且里面都驻扎着边军屯卫。
只可惜,这些边军屯卫装备实在太差了,别说是北元骑兵,甚至是人家的步卒都不一定打的过,所以,每次鞑子入寇的时候,他们都只能守着城池和堡垒,眼睁睁的看着鞑子骑兵在城外肆虐。
这着实是个问题啊,如果边军屯卫能人手一杆火枪的话,鞑子骑兵别说是来四五万了,就算是来四五十万都要栽在这宣府镇,可惜,这会儿边军屯卫手里刀枪弓弩都配备不全,根本没法跟人家打啊。
这时候,他也明白了,大明并不是没有兵而是没有武器,缺乏训练,如果大明能重视边军,何至于此啊。
像这宣府镇,原来就有边军屯卫十五万余,虽然几经劫难,现在还剩下边军八万余,也就是说,只要把这一镇边军全部装备齐整,训练成精锐,足以打得北元余孽抱头鼠窜!
只可惜,这会儿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内斗上了。
朝臣和朝臣斗,朝臣和太监斗,皇帝和朝臣斗,大家眼中就只有窝里斗,也不想想斗来斗去便宜了谁。
他这会儿还没办法去管那朝堂的纷争,他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争取在宣府镇闯出一番天地来了。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直隶顺天府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城,防御北元余孽南下的咽喉之地。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宣府镇被瓦剌太师也先率军攻破,边防设施遭遇严重破坏,其后虽屡有修缮,但断壁残垣甚多,直到嘉靖年间都未曾完全修复。
这也正是北元鞑靼部吉囊频繁入寇宣府镇的原因,因为宣府镇北边的长城缺口太多了,他随便找一个便能率军冲进来,而当初宣府总兵赵镗正是因为率军去堵缺口不敌身亡。
宣府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直到这会儿还没缓过来,杨聪率京营前来巡按,也算得上是一股强有力的支援,可谓恰逢其时。
可惜,现任宣府总兵李凤鸣却不这么想,状元郎来指挥作战,怎么都感觉不靠谱啊!
杨聪一行自西直门出发,往西北方向疾赶百里左右,当天晚间便来到了居庸关内,过了居庸关就是宣府镇地界了,也就是说宣府镇其实离京城只有百里左右,只是其治所宣化府城离京城有三百余里。
第二天一早,不到辰时,杨聪便率军越过居庸关,进入宣府镇,没想到,前行还不到十里,前面便出现密密麻麻的边军,那黑压压的一片,足有四五千人。
杨聪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前面几骑便从边军阵容中跑出来,直朝他们奔来。
他才刚刚看到一群将领中的汤克宽,成国公世子朱希忠便打马迎上去大笑道:“凤鸣叔,你怎么跑这么远来接我们啊?”
晕,原来是宣府总兵李凤鸣,听朱希忠这口气,这李凤鸣应该是成国公府的亲信。
他想了想,干脆打马迎上去拱手道:“李将军,劳烦在此相迎,一路辛苦了。”
李凤鸣看了看满脸稚嫩的朱希忠,又看了看年纪轻轻的杨聪,脸上满是无奈之色,这朝廷到底怎么回事啊,竟然派两个毛头小子跑边镇来瞎指挥,这以后可怎么得了啊!
他无奈的朝朱希忠拱了拱手,道了声“世子好久不见”,随即便朝杨聪拱手道:“巡按大人,这边关时刻都有危险,末将害怕鞑子收到消息前来偷袭,所以私自做主率军前来相迎,还望巡按大人勿怪。”
他这心里着实无奈的很,这家伙,一个成国公世子,一个新科状元郎,如果出了什么事,那他就百死莫赎了。
杨聪闻言,不由吃惊道:“鞑子竟然能闯入宣府镇偷袭吗?”
唉,果然是个愣头青!
李凤鸣在心中叹息一声,随即解释道:“宣府外围长城损毁太严重,虽然大的道口基本都已经修复,但是很多小地方还是断壁残垣,如果鞑子集结几万大军前来,我们事先就能收到消息,他们自然不可能无声无息的闯进来偷袭,但是如果只是几百上千人马,他们随便哪个部落都能拉出来,我们也无从防备。”
晕死,这意思,宣府镇岂不是千疮百孔!
杨聪闻言,眉头不由一皱,他想了想,随即问道:“鞑子骑兵现在何处,可有消息。”
李凤鸣郑重的点头道:“大人,消息是有的,前几天延绥镇那边传来紧急军情,鞑子骑兵正在河套集结,估计今年他们还会入寇。”
这!
杨聪闻言,脸色不由一变,他这还什么都没准备好呢,要是鞑子骑兵这会儿冲过来,他真没一点办法。
李凤鸣见他这表情,脸色无奈之色更甚。
唉,这都什么事啊!
他无奈的解释道:“大人请放心,河套离此足有两千余里,鞑子骑兵不将陕西三镇边军收拾一顿是不敢轻易进犯宣府的,毕竟他们还要顾及自己的后路。”
原来是这样,杨聪嘘了口气,随即追问道:“如果鞑子要入寇宣府,一般是什么时候?“
李凤鸣如数家珍道:”这几年鞑子一般是二月份开始在河套集结,三月份开始进犯陕西三镇,最快也要六月份才会跑到这边来。“
还好,还好,这会儿才二月,还有三个多月时间。
杨聪当即便挥手道:“那行,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边走边说。”
李凤鸣虽然头疼,也只能听杨聪的行事,别看杨聪只是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甚至他这巡按的实际官职只是正七品的都察院御史,但是,人家代表的是朝廷前来巡按,可以说是见官大三级,他只能听人家的。
这一路从居庸关出发到宣化府城还有两百来里,杨聪这会儿倒没要求急行军了,他一路拉着李凤鸣细细询问,每过一个地方都要李凤鸣好好介绍一番,不管是城池还是堡垒,甚至是边军屯卫他都仔细了解一番。
他发现,这宣府镇防守其实挺严密的,几乎每隔二十里左右便会有一个城池或者堡垒,而且里面都驻扎着边军屯卫。
只可惜,这些边军屯卫装备实在太差了,别说是北元骑兵,甚至是人家的步卒都不一定打的过,所以,每次鞑子入寇的时候,他们都只能守着城池和堡垒,眼睁睁的看着鞑子骑兵在城外肆虐。
这着实是个问题啊,如果边军屯卫能人手一杆火枪的话,鞑子骑兵别说是来四五万了,就算是来四五十万都要栽在这宣府镇,可惜,这会儿边军屯卫手里刀枪弓弩都配备不全,根本没法跟人家打啊。
这时候,他也明白了,大明并不是没有兵而是没有武器,缺乏训练,如果大明能重视边军,何至于此啊。
像这宣府镇,原来就有边军屯卫十五万余,虽然几经劫难,现在还剩下边军八万余,也就是说,只要把这一镇边军全部装备齐整,训练成精锐,足以打得北元余孽抱头鼠窜!
只可惜,这会儿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内斗上了。
朝臣和朝臣斗,朝臣和太监斗,皇帝和朝臣斗,大家眼中就只有窝里斗,也不想想斗来斗去便宜了谁。
他这会儿还没办法去管那朝堂的纷争,他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争取在宣府镇闯出一番天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