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防守问题
杨聪也没想到嘉靖竟然会擢升他为兵部侍郎兼宣大总督,这嘉靖,有时候真的让人很无语,他一个新科状元,这才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便升到了正三品的朝廷要员,要换做是明朝其他皇帝,这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次晋升,可以说完全是意外的惊喜,不过,惊喜过后,杨聪不免有些担心起来,因为大同镇的长城太难守了。
大同镇与宣府镇的长城虽然都是一千多里,但宣府镇北面多是山地,很多地方都没法通行,只有新开口到张家口附近不到百里的地段有通向塞外的通道,防守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大同镇北面虽然也有些山地,但大多是以荒漠和戈壁为主,通向塞外的通道多的很,像玉林卫、阳和卫、镇虏卫附近,到处都是通往塞外的路,防守起来不知道有多困难。
这就是鞑子骑兵这次能轻易突入大同镇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大同镇里面到处都是城池堡垒的原因,因为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太难守了。
刘天和并不是是个酒囊饭袋,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防守,主要是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了,他根本就没办法安排那么多人去防守。
这个问题可不能等闲视之,这次鞑子能轻易突入大同镇,下次同样可以,如果他不改变大同镇防守的现状,很有可能明年他就会跟刘天和一样,背上边镇被攻破的罪名。
那么,这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到底怎么守呢?
杨聪考虑了一阵之后,便上奏朝廷,给李凤鸣和汤克宽等将领表功,请朝廷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看似正常的举动却是他接手大同镇防务的第一步,李凤鸣倒是其次的,因为人家本身就是总兵,再给予奖励也就是赏个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将品阶提为从一品,他主要是想将汤克宽提上大同总兵的位置,帮他掌控大同的兵权。
这会儿原大同总兵鲁刚已经贬为参将,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提上来了,汤克宽上位正当其时。
嘉靖倒没有觉着这个要去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膳房堡和广灵两次大捷汤克宽都参加了,表现也相当的出众,而且汤克宽是将门出身,他父亲就是总兵官,所谓“虎父无犬子”,他晋升总兵官也正常。
很快,汤克宽便被任命为大同镇总兵官,执掌了大同镇的兵权。
紧接着,杨聪便带着朱希忠、汤克宽、戚景通等将领和唐顺之、赵时春等文臣沿着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巡视了一番。
这一番巡视下来,他的头都有点大了,大同镇长城以北有一大半都是戈壁滩,五六百里长的长城暴露在鞑子的铁蹄之下,这可怎么守啊!
还好,他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至少今年,鞑子是不大可能再来进攻大同镇了。
他巡视完之后,便将手下的文臣武将全部召集到宣大总督衙门,共同商议大同镇的防守问题。
这天,宣府和大同两镇的文臣武将齐聚一堂,赶到宣大总督府,听候总督大人差遣。
杨聪高坐主位,威严的扫视了一圈,这才缓缓的道:“诸位,大同镇北面长城是什么情况相信大家都清楚,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就是形同虚设,一旦鞑子来袭,不费吹灰之力便能突入大同府!刘天和刘大人的遭遇相信大家也清楚,一旦长城失守,大家都得受牵连。今天本官招大家来,就是想商议一下,这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到底怎么防守,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都说一说吧。”
这家伙,怎么守,千余里的长城,就算是一里只安排一百人马去防守,那也要十余万人马啊,大同镇连带边军精锐加上屯卫都没这么多人。
一百人马能守住一里的长城吗?
很显然,不能!
鞑子一来就是数万人马,一百人马怎么可能守的住一段一里长的长城,人家用人堆都能堆死你。
这事是真没办法,杨聪等了半天,也没见一个人有吭气的意思。
这样显然不行,他干脆点名道:“鲁将军,你在大同镇统兵也不是一两年了,可曾想过,有什么办法?”
原大同镇总兵鲁刚闻言,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他要有办法就不会因为长城失守而被贬为参将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他思索了一阵,这才硬着头皮道:“回大人,末将以为,要想守住大同镇以北的长城,首先必须将那段长城修复,现在那里早已被鞑子挖的千疮百孔,不修复的话,根本就没法守。”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不过,刘天和在任的时候却没有修,为什么呢?
很简单,没钱,修长城的劳力虽然可以直接征召屯卫,不要什么钱,但是,你得给人家饭吃啊,没饭吃谁有力气修长城,这到处都是缺口,估计征召一万屯卫都得忙活几个月,那可就是几万两银子,一个普通的巡抚,谁能掏出这么多钱来。
就算能,人家也不会掏啊,那可是几万两银子,贪官污吏就算是贪了这么多也不可能拿出来修长城啊。
不过,这点银子杨聪却不在乎。
他微微点头道:“嗯,说的好,这长城必须修复才能守,需要征召多少人,需要多少银子,你考虑一下,报个数上来,这事就由你负责。”
鲁刚闻言,不由一愣,他早就听说这总督大人有钱了,却没想到如此有钱,几万两银子,人家都不带犹豫一下的。
他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紧接着又点名道:“周将军,你在大同镇管屯卫也不是一两年了,可曾想过,有什么办法?”
原大同镇都指挥使周冕闻言,心里也不由咯噔一下。
这办法他自然是想过,问题都不现实啊,这会儿总督大人都点名了,他只能硬着头皮道:“回大人,末将以为当重启烽火台,以为警戒,这样,鞑子骑兵来攻我们便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知晓。”
这话也有道理,这年头可没什么手机电话,传讯麻烦的很,不过,烽火台传讯却是相当快捷的,一般一个时辰便可以传出去数百里甚至上千里。
但是,历任巡抚也很少考虑这个,因为烽火台传讯也需要人手,一般每隔五到十里便有一个烽火台,一千余里的长城最少有一百多个烽火台,就算每个烽火台只安排一队人马驻守,那也得一两千人,这一两千人的粮饷一年又是几万两。
当然,杨聪也不差这点钱,他当即便点头道:“嗯,这个主意不错,重启烽火台传讯的事就由你来负责,需要多少人,一年粮饷多少,你都算一算,报上来。”
周冕闻言,也是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遵命。”
这次晋升,可以说完全是意外的惊喜,不过,惊喜过后,杨聪不免有些担心起来,因为大同镇的长城太难守了。
大同镇与宣府镇的长城虽然都是一千多里,但宣府镇北面多是山地,很多地方都没法通行,只有新开口到张家口附近不到百里的地段有通向塞外的通道,防守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大同镇北面虽然也有些山地,但大多是以荒漠和戈壁为主,通向塞外的通道多的很,像玉林卫、阳和卫、镇虏卫附近,到处都是通往塞外的路,防守起来不知道有多困难。
这就是鞑子骑兵这次能轻易突入大同镇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大同镇里面到处都是城池堡垒的原因,因为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太难守了。
刘天和并不是是个酒囊饭袋,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防守,主要是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了,他根本就没办法安排那么多人去防守。
这个问题可不能等闲视之,这次鞑子能轻易突入大同镇,下次同样可以,如果他不改变大同镇防守的现状,很有可能明年他就会跟刘天和一样,背上边镇被攻破的罪名。
那么,这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到底怎么守呢?
杨聪考虑了一阵之后,便上奏朝廷,给李凤鸣和汤克宽等将领表功,请朝廷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看似正常的举动却是他接手大同镇防务的第一步,李凤鸣倒是其次的,因为人家本身就是总兵,再给予奖励也就是赏个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将品阶提为从一品,他主要是想将汤克宽提上大同总兵的位置,帮他掌控大同的兵权。
这会儿原大同总兵鲁刚已经贬为参将,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提上来了,汤克宽上位正当其时。
嘉靖倒没有觉着这个要去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膳房堡和广灵两次大捷汤克宽都参加了,表现也相当的出众,而且汤克宽是将门出身,他父亲就是总兵官,所谓“虎父无犬子”,他晋升总兵官也正常。
很快,汤克宽便被任命为大同镇总兵官,执掌了大同镇的兵权。
紧接着,杨聪便带着朱希忠、汤克宽、戚景通等将领和唐顺之、赵时春等文臣沿着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巡视了一番。
这一番巡视下来,他的头都有点大了,大同镇长城以北有一大半都是戈壁滩,五六百里长的长城暴露在鞑子的铁蹄之下,这可怎么守啊!
还好,他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至少今年,鞑子是不大可能再来进攻大同镇了。
他巡视完之后,便将手下的文臣武将全部召集到宣大总督衙门,共同商议大同镇的防守问题。
这天,宣府和大同两镇的文臣武将齐聚一堂,赶到宣大总督府,听候总督大人差遣。
杨聪高坐主位,威严的扫视了一圈,这才缓缓的道:“诸位,大同镇北面长城是什么情况相信大家都清楚,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就是形同虚设,一旦鞑子来袭,不费吹灰之力便能突入大同府!刘天和刘大人的遭遇相信大家也清楚,一旦长城失守,大家都得受牵连。今天本官招大家来,就是想商议一下,这大同镇北面的长城到底怎么防守,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都说一说吧。”
这家伙,怎么守,千余里的长城,就算是一里只安排一百人马去防守,那也要十余万人马啊,大同镇连带边军精锐加上屯卫都没这么多人。
一百人马能守住一里的长城吗?
很显然,不能!
鞑子一来就是数万人马,一百人马怎么可能守的住一段一里长的长城,人家用人堆都能堆死你。
这事是真没办法,杨聪等了半天,也没见一个人有吭气的意思。
这样显然不行,他干脆点名道:“鲁将军,你在大同镇统兵也不是一两年了,可曾想过,有什么办法?”
原大同镇总兵鲁刚闻言,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他要有办法就不会因为长城失守而被贬为参将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他思索了一阵,这才硬着头皮道:“回大人,末将以为,要想守住大同镇以北的长城,首先必须将那段长城修复,现在那里早已被鞑子挖的千疮百孔,不修复的话,根本就没法守。”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不过,刘天和在任的时候却没有修,为什么呢?
很简单,没钱,修长城的劳力虽然可以直接征召屯卫,不要什么钱,但是,你得给人家饭吃啊,没饭吃谁有力气修长城,这到处都是缺口,估计征召一万屯卫都得忙活几个月,那可就是几万两银子,一个普通的巡抚,谁能掏出这么多钱来。
就算能,人家也不会掏啊,那可是几万两银子,贪官污吏就算是贪了这么多也不可能拿出来修长城啊。
不过,这点银子杨聪却不在乎。
他微微点头道:“嗯,说的好,这长城必须修复才能守,需要征召多少人,需要多少银子,你考虑一下,报个数上来,这事就由你负责。”
鲁刚闻言,不由一愣,他早就听说这总督大人有钱了,却没想到如此有钱,几万两银子,人家都不带犹豫一下的。
他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紧接着又点名道:“周将军,你在大同镇管屯卫也不是一两年了,可曾想过,有什么办法?”
原大同镇都指挥使周冕闻言,心里也不由咯噔一下。
这办法他自然是想过,问题都不现实啊,这会儿总督大人都点名了,他只能硬着头皮道:“回大人,末将以为当重启烽火台,以为警戒,这样,鞑子骑兵来攻我们便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知晓。”
这话也有道理,这年头可没什么手机电话,传讯麻烦的很,不过,烽火台传讯却是相当快捷的,一般一个时辰便可以传出去数百里甚至上千里。
但是,历任巡抚也很少考虑这个,因为烽火台传讯也需要人手,一般每隔五到十里便有一个烽火台,一千余里的长城最少有一百多个烽火台,就算每个烽火台只安排一队人马驻守,那也得一两千人,这一两千人的粮饷一年又是几万两。
当然,杨聪也不差这点钱,他当即便点头道:“嗯,这个主意不错,重启烽火台传讯的事就由你来负责,需要多少人,一年粮饷多少,你都算一算,报上来。”
周冕闻言,也是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