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声望日隆
杨聪着实没想到,剿灭大海盗陈思盼这么大的功劳竟然连个挂职的六部尚书头衔都捞不到,要说什么内阁大学士,这会儿他还真没想过,但挂职的六部尚书头衔,他却认为凭这功绩完全够了。
他也知道这会儿六部尚书都没有空缺,但挂职不需要空缺啊,同时有几个兵部尚书又或者礼部尚书在大明朝堂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挂职的尚书不就是奖励功那些勋卓著的朝臣的吗。
这事着实有失公允,要知道当初仇鸾随便吹嘘了一番自己的功绩,说什么连续击退鞑子骑兵的数次进攻,便一路从总兵升到了三边总制,再到太子少保,三边总督。
仇鸾那是屁的功绩啊,每次t也就杀啊冒功,上缴了几十个首级而已,但是人家却能以武职身份挂上从一品的少保之职,而他这可是斩获敌人首级上千,而且连海盗头子陈思盼都干掉了,结果连挂个正二品的尚书之职都不行。
夏言和严嵩真是无耻之尤啊,竟然连资历不够这种烂借口都能整出来,嘉靖也是脑子进水了,竟然相信他们的谗言。
有时候无耻之徒整人就是这样,不管你有多少优点,他们总能找出你的短处来。
这种现象在后世尤其常见,比如一个公司给员工升职加薪,明明你什么都比别人强,往往却是那溜须拍马之徒又是升职又是加薪,什么都轮不到你。
你要去深究原因就会发现,人家总能在领导跟前把你比下去,你工作明显比人家勤奋,人家就跟你比能力,你能力明显比人家强人家就说你持才傲物,再不行,脾气、性格、长相等等,不管哪一方面,只要你有短板,人家便能想方设法把你给比下去。
杨聪倒也见过这些套路,所以,对于夏言和严嵩阻扰升职一事他倒没有过于在意,他只是暗自咒骂了一番便过去了。
这会儿最重要的可不是挂个什么六部尚书之职,而是保住浙直总督之位,好好将东南经营一番,以免他走了之后海商豪门借严嵩之助翻盘。
还好,这会儿夏言和严嵩也找不出威望又或者能力比他强的人来取代他的位置,凭借养寇自重之计,他总算是安然渡过了第一个任期。
接下来,他便开始利用自己总督的职权在东南卖力经营开来。
这会儿东南要说最重要的其实是民政而非军政,因为海盗和倭寇总有剿灭的一天,到那时候所有集结起来的屯卫估计都得卸甲归田,剩下总兵、参将什么的就没什么职权了,而民政却不会因为海盗和倭寇的剿灭而改变,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衙门该有的职能一直都会有。
所以,他将重点放在了控制各级衙门的基层官员。
这会儿要掌控地方,就是要掌控基层,因为布政使、知府、知县什么的都是流官,任期一般都是三年,最多也就六年,任期一满,就得走人,而衙门里的小吏就不一样了,基本上,衙门里的管事小吏都是当地的乡绅郡望来出任,这点,不管任何人来任职都改变不了。
杨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谁投靠他,他就任用谁,不但任用人家当衙门的小吏,还将海上贸易的利润适当的与其分享。
比如,这会儿乡绅土豪手里头普遍都有很多地,而这些地里面出产的粮食他们基本上都是吃不完的,有很多都要卖出去,换成银子,这样才能进购布匹瓷器、茶叶酒水、绫罗绸缎、珠宝玉器等生活用品又或者奢侈品。
这些乡绅土豪手里的田地粮食产量可不低,东南粮价之所以这么便宜就是因为地大多集中在这些人手里,而这些人自然想把手里多余的粮食卖出个好价钱。
这个好办,只要投靠我,跟着我混的,粮食一律高价收购,比市场价最少多出五成,反正东瀛那边粮食缺的厉害,只要能运过去,基本上都会被扫光,至于那些执迷不悟,还跟着海商豪门混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你们还是卖地方上,去获取那点微薄的利润吧。
他这一招的确厉害,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粮食能多卖点钱啊,多出五成的利润,一千亩那就是将近一千两银子啊,这会儿各地的土豪乡绅手里谁没千八百亩地的,跟着总督大人混,一年就能多赚上千两银子,而且还能在衙门中任职,走出去都倍有面子,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是趋之若鹜。
这种事,一旦放出一点风声,都不用他刻意去宣传,各地的乡绅都会想尽办法,削尖脑袋来巴结他。
不出一年,东南的乡绅大半都改换了门庭,投到了他的门下,这样一来,收购到的粮食那也是相当之恐怖的,甚至,整个东瀛市场都有饱和的趋势。
这个问题他倒也早就预料到了,东瀛市场饱和了没关系啊,他还可以购置马车,加强运输能力,将粮食运到大明西北去卖。
这会儿小冰河天灾已然开始在西北肆虐,西北的粮食那可是越来越贵了,虽说利润不能跟卖到东瀛比,但售价却比东南普遍高出一倍以上,杨家通过这个赚点小钱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这么一搞,不但笼络了东南的乡绅,还取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东南的商贸活动越来越频繁了,老百姓也越来越富有了。
话说他收购乡绅手里的粮食跟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钱是乡绅得去了,又不是老百姓得去了。
原因很简单,乡绅手里有钱了,花销自然也就会随之提高,而他们采买的各种生活用品甚至奢侈品大多出自匠户又或者普通老百姓之手,他们消费多了,老百姓赚的自然也更多了。
这样一来,东南的形势越来越好,不管是乡绅土豪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对杨聪赞不绝口。
这总督大人好啊,不但解决了海盗和倭寇的问题,让大家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还想方设法让大家都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杨聪在东南是声望日隆,夏言和严嵩却是越来越难受了,夏言是担心杨聪借东南之势助阳明一脉来夺他的权,严嵩却是对东南的利益更为看重,那可是一年几百万两的收益啊,虽说拿大头的是海商豪门,但他一年最少也能捞个几十万两的好处费不是。
这一下,全被杨聪给夺去了,让人如何能甘心!
他也知道这会儿六部尚书都没有空缺,但挂职不需要空缺啊,同时有几个兵部尚书又或者礼部尚书在大明朝堂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挂职的尚书不就是奖励功那些勋卓著的朝臣的吗。
这事着实有失公允,要知道当初仇鸾随便吹嘘了一番自己的功绩,说什么连续击退鞑子骑兵的数次进攻,便一路从总兵升到了三边总制,再到太子少保,三边总督。
仇鸾那是屁的功绩啊,每次t也就杀啊冒功,上缴了几十个首级而已,但是人家却能以武职身份挂上从一品的少保之职,而他这可是斩获敌人首级上千,而且连海盗头子陈思盼都干掉了,结果连挂个正二品的尚书之职都不行。
夏言和严嵩真是无耻之尤啊,竟然连资历不够这种烂借口都能整出来,嘉靖也是脑子进水了,竟然相信他们的谗言。
有时候无耻之徒整人就是这样,不管你有多少优点,他们总能找出你的短处来。
这种现象在后世尤其常见,比如一个公司给员工升职加薪,明明你什么都比别人强,往往却是那溜须拍马之徒又是升职又是加薪,什么都轮不到你。
你要去深究原因就会发现,人家总能在领导跟前把你比下去,你工作明显比人家勤奋,人家就跟你比能力,你能力明显比人家强人家就说你持才傲物,再不行,脾气、性格、长相等等,不管哪一方面,只要你有短板,人家便能想方设法把你给比下去。
杨聪倒也见过这些套路,所以,对于夏言和严嵩阻扰升职一事他倒没有过于在意,他只是暗自咒骂了一番便过去了。
这会儿最重要的可不是挂个什么六部尚书之职,而是保住浙直总督之位,好好将东南经营一番,以免他走了之后海商豪门借严嵩之助翻盘。
还好,这会儿夏言和严嵩也找不出威望又或者能力比他强的人来取代他的位置,凭借养寇自重之计,他总算是安然渡过了第一个任期。
接下来,他便开始利用自己总督的职权在东南卖力经营开来。
这会儿东南要说最重要的其实是民政而非军政,因为海盗和倭寇总有剿灭的一天,到那时候所有集结起来的屯卫估计都得卸甲归田,剩下总兵、参将什么的就没什么职权了,而民政却不会因为海盗和倭寇的剿灭而改变,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衙门该有的职能一直都会有。
所以,他将重点放在了控制各级衙门的基层官员。
这会儿要掌控地方,就是要掌控基层,因为布政使、知府、知县什么的都是流官,任期一般都是三年,最多也就六年,任期一满,就得走人,而衙门里的小吏就不一样了,基本上,衙门里的管事小吏都是当地的乡绅郡望来出任,这点,不管任何人来任职都改变不了。
杨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谁投靠他,他就任用谁,不但任用人家当衙门的小吏,还将海上贸易的利润适当的与其分享。
比如,这会儿乡绅土豪手里头普遍都有很多地,而这些地里面出产的粮食他们基本上都是吃不完的,有很多都要卖出去,换成银子,这样才能进购布匹瓷器、茶叶酒水、绫罗绸缎、珠宝玉器等生活用品又或者奢侈品。
这些乡绅土豪手里的田地粮食产量可不低,东南粮价之所以这么便宜就是因为地大多集中在这些人手里,而这些人自然想把手里多余的粮食卖出个好价钱。
这个好办,只要投靠我,跟着我混的,粮食一律高价收购,比市场价最少多出五成,反正东瀛那边粮食缺的厉害,只要能运过去,基本上都会被扫光,至于那些执迷不悟,还跟着海商豪门混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你们还是卖地方上,去获取那点微薄的利润吧。
他这一招的确厉害,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粮食能多卖点钱啊,多出五成的利润,一千亩那就是将近一千两银子啊,这会儿各地的土豪乡绅手里谁没千八百亩地的,跟着总督大人混,一年就能多赚上千两银子,而且还能在衙门中任职,走出去都倍有面子,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是趋之若鹜。
这种事,一旦放出一点风声,都不用他刻意去宣传,各地的乡绅都会想尽办法,削尖脑袋来巴结他。
不出一年,东南的乡绅大半都改换了门庭,投到了他的门下,这样一来,收购到的粮食那也是相当之恐怖的,甚至,整个东瀛市场都有饱和的趋势。
这个问题他倒也早就预料到了,东瀛市场饱和了没关系啊,他还可以购置马车,加强运输能力,将粮食运到大明西北去卖。
这会儿小冰河天灾已然开始在西北肆虐,西北的粮食那可是越来越贵了,虽说利润不能跟卖到东瀛比,但售价却比东南普遍高出一倍以上,杨家通过这个赚点小钱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这么一搞,不但笼络了东南的乡绅,还取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东南的商贸活动越来越频繁了,老百姓也越来越富有了。
话说他收购乡绅手里的粮食跟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钱是乡绅得去了,又不是老百姓得去了。
原因很简单,乡绅手里有钱了,花销自然也就会随之提高,而他们采买的各种生活用品甚至奢侈品大多出自匠户又或者普通老百姓之手,他们消费多了,老百姓赚的自然也更多了。
这样一来,东南的形势越来越好,不管是乡绅土豪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对杨聪赞不绝口。
这总督大人好啊,不但解决了海盗和倭寇的问题,让大家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还想方设法让大家都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杨聪在东南是声望日隆,夏言和严嵩却是越来越难受了,夏言是担心杨聪借东南之势助阳明一脉来夺他的权,严嵩却是对东南的利益更为看重,那可是一年几百万两的收益啊,虽说拿大头的是海商豪门,但他一年最少也能捞个几十万两的好处费不是。
这一下,全被杨聪给夺去了,让人如何能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