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二十一章 议论军制
  杨雄苦笑一声,点头叹道:“大宋并无良马产地,所有战马均来自西夏和金国,而两国皆与大宋为敌,所以马匹多是私贩而来。导致军中战马远远不够,而骑兵就更加稀少了。一匹良马价值万金,朝廷又将马匹养于百姓家中,大宋境内并无适合战马繁育之所,所养战马往往难以成活。”
  李成闻言,真是心情沉重,宋代由于后汉时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胡人,北宋又没有能力夺回,使得中原屏障尽失,失去了最基本的战略防御,所以面对金兵处处被动。而北方良马的产地也都在胡人手中,使得宋军在机动性上就和金兵相差很大。
  这一切先天不足,加上宋军军制上的缺点,使得北宋面对金兵铁骑总是处于防守,处处下风。再加上宋朝统治者的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意识,使得情况愈加严重。
  看到李成眉头深锁,杨雄小心地道:“金宋之间虽然时有交战,但是终究还是没有什么战事,所以大人无需太过担忧!”
  李成笑着叹气道:“如果金兵真的南下侵宋,将军又该怎么办?”
  杨雄看着李成,有些犹豫地道:“金灭辽之后,和大宋却是没什么嫌隙,虽然金兵时有侵扰,但是却只是小股部落所为。若是侵宋,恐怕不大可能。”
  李成叹了一口气,点头道:“本官想在地方上训练厢军,杨将军可有什么好的注意?”
  杨雄点头道:“这个倒是可以,厢军虽然不及禁军,但是也多是壮丁,若勤加训练绝不输于禁军。”
  李成闻言,点了点头道:“厢军若是能够训练的小有所成,地方上便可以不同倚重禁军了,这样,打起仗来也就可以随时征调,不用再捉襟见肘了。”
  杨雄听到李成的这个办法,精神大振,点头道:“若是大人当真要整训厢军,杨雄一定紧随其后!”
  李成立刻点头道:“这件事回太原之后再说吧,只是请将军有些准备。”
  三天后,李成在五百亲兵的护卫下终于第二次来到了古城太原。望着阳光中,渐渐出现在视线中那高耸的城墙。李成不觉有些思绪纷杂。
  古太原城,最早为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所建,自从它建成之日起便成为中原重镇,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北上、南下的咽喉要冲,由于它地处山西中北部的汾河谷地,“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自古就是“河东之根本”,历代王朝极为重视的成为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李成自然知道太原在地理位置上对于北宋的重要性,作为京师汴梁东北方向唯一的屏障,太原在战略上不算最好的,可是却已经是北宋面对金国最重要的防线,这里虽然部署了将近十万禁军,却由于地方政府无权指挥,面对金兵的小股袭扰大多是由驻守当地的厢军担任。
  离太原城不到五里,就远远地看到一座临时搭起的凉棚下黑压压地站着一群人。李成极目远眺,隐隐地看到人群中两名身穿青袍五品官员带着一群身穿绿色公服官员,便知道是太原的地方官员前来迎接。
  急忙取出公服换上,待马车来到凉棚前停下,这才扶着李全,走下马车。果然看到地方大小文武官员二十几名,已经迎了上来。
  当先一名武平服色的文官,大约五十岁上下,体态微胖,须发花白,脸上倒没什么皱纹,,只是神情似乎有些尴尬。
  看到李成走下马车,带着身后二十多名官员,上前拱手笑道:“下官太原知府周元礼,上次不知大人抵达太原,未及远迎,实在失礼。”
  其实两人的职务是平级的,知府是用不着这样迎接刺史的。只是李成这时的品级却是四品。比知府整整高了两级,而且李成虽然是获罪出京为地方刺史,却没有消减品级,这才当时算是极为罕见的事情。而且这次最让这些地方官员震惊的是,李成几乎是用匪夷所思的速度拿下了为祸地方数年,历任官员都不敢招惹的何府,这实实在在地将这些官员吓了一大跳。作为太原知府,周元礼自然不敢托大。
  看到周元礼脸上的近乎讨好的笑容,李成心里自然明白,不觉躬身还礼道:“各位客气了,下官这次行为莽撞了一点,倒是还要请大家见谅才是。”
  看到李成态度温和,在场的几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周元礼笑道:“大人连续奔波,想必已经劳乏,下官等人已经略备酒席为大人接风,还请大人和杨副指挥室赏脸啊!”
  李成笑道:“诸位一片心意,李成自然领受,只是今日的确疲倦不堪,若是再不回去休息,恐怕已经无力支撑了。还请各位见谅。”
  说毕,向杨雄点头道:“请将军先回指挥所休息,李成先回刺史府中交接了印绶,明日我们再见吧。”
  说到这里,向在场的官员们拱手一礼,这才转身登上马车,向城中驰去。
  由于太原刺史并没有人在任,李成到任也只是在刺史府衙见了各处官员,清点了名册,接受的印绶,倒没有其他繁琐的事情。那护送李成前来的八名殿前亲军司的士兵,被李成特地按爬下去休息,又吩咐李全将何桂押入后面的死牢,将何府其他人关入狱中,这才算诸事妥当。
  一番忙乱之后,天已经黑了。李成这才有时间坐下歇口气,正要把身上的公服换下来,李全端着酒饭进来,看到李成忙笑道:“李安去准备热水了,官人先用些酒饭吧。”
  李成指着桌上的酒菜点头道:“你们吃饭没有?”
  李全笑了笑,点头道:“小的们都吃过了,这是为官人准备的,等下热水就好了,官人洗漱之后就该休息了。”
  听到李全这样安顿自己,李成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还能这样照顾人,我可真的没有想到。以前在家里,有孙园倒没觉得你也会照顾人呢。”
  李全被这话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是正色道:“官人身边能用的上的,现在也就是小的和李安,小的自然要照顾好官人的。”
  李成闻言有些感动,李全的话虽然说的平淡,可是里面真切的感情却是十分深厚。看到李成一边吃饭一边沉思,李全小心地叹气道:“官人这样的家主,小的几乎就没听说过,待下不但宽厚还十分亲切,当日官人被关入台狱,家里上下仆役都已经准备着绝不离开李府,就是满门抄斩也是心甘情愿了!”
  听他说到这里,李成不觉放下手里的筷子,皱眉道:“日后一定不能这样,若是我出了事,你们能自保就自保,用不着为了我搭上性命!”
  李全闻言,微微一震,望了李成一眼,这才低声道:“官人放心,小的明白官人仁厚,只是……”说到这里,看到李成脸上的怒火理睬猛地闭口,不敢再多说下去。
  想了想,这才低声道:“官人,给大娘子的平安信,小的已经和奏章一起派人送回京中了。”
  李成放下碗筷,点头道:“把热水拿进来,我洗了脸,就休息了,你们也都早些休息,明日还要继续审理,你们也要忙乱。”
  这时,李安端着热水进来,看到李成准备洗漱,忙笑道:“官人,刚才周知府派人送来了一张名帖,说明日要来拜会。”
  第二十二章 初到太原
  李成不觉暗自皱眉,这周知府其实究竟在何府的案子中牵涉多少,也是未知之数,不过看他一副小心殷勤的样子,应该有不少的内幕他都知道。而且这些地方官员对这件事不清楚的恐怕根本就没有几个!明天的原定计划是要审理何府的那些下人,看有多少知情的。而清源县令,这些人恐怕也难逃罪责,再往上深究,恐怕知府也得有不小的麻烦。
  只是李成现在毕竟的太原的主官,如果对这些地方官员追究的太厉害,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想了想,点头道:“帖子收下,就说明日一定相见,只是今日晚了,不便见客。”
  李全忙出去传了话,这才回来服侍李成休息。
  天刚放亮的时候,李成便从梦中惊醒,梦中总是不断闪过素娥的笑脸和二十一世纪家人、战友和同事的身影。是啊,他真的有些想家了。相隔千年,时空也隔不断对亲人的思念。
  轻轻地苦笑起来,李成忍不住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太阳能电子表,这是对过去亲人唯一的纪念了。可是,在这个时代也同样有一群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活下去的人,比起二十一世纪的亲人,她们更加脆弱。
  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李成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若是能在穿越的时候身上带着一点更好的现代装备就好了,那样的话,还担心什么金国,更不用说懦弱的北宋,说不定可以弄个三分天下,或者灭掉元朝蒙古大军也未尝不可。只是现在却只能缩在这里,赤手空拳地看着冷兵器皱眉,哎!
  没有武器,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头脑了,虽然金兵骑兵厉害,但是把现代战争的理念融入到这时代的军队中,说不定也可以大收奇效。虽然改变历史不大可能,创造历史就未尝不可能了!
  正想着,只听帘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李成忙问道:“谁在外面?”
  李全那熟悉的声音,立刻低低地道:“官人,小的准备了热水,服侍官人梳洗。”
  李成闻言,起身笑道:“不用服侍了,你去把早饭端来就行。”
  李成一向不喜欢依靠别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自从穿越到这遥远的古代,虽然很多不适,但是李成也都一一克服掉了。唯一让他难受的是梳理这时代男子特有的长发,他一个大男人,还真被这小事难住了整整一个月。
  这时,虽然身边众多仆役,他却还是不习惯,也不愿意让他们服侍。其实在心底深处,他还是想回到二十一世纪,到时候没人服侍了,那可就更难受了。所以一直拒绝接受。
  李全也习惯了李成的这种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些奇怪的做法,看了一眼李成,这才笑道:“早饭已经准备好了,小的这就去端来。”
  李成一边自己梳头,一边问道:“那八名殿前亲军司的军士,今日恐怕就要回去了,让李安带着我奏章混在里面,一同回去,把奏章一定要亲自交给王爷!”
  李全闻言,微微一怔,不解地道:“奏章不是已经交给杨大人送往京中了吗?难道官人……”
  李成点头道:“杨大人那边虽然可信,却是不能不防,万一途中有什么意外,有备无患自然更好。”
  李全闻言,点头道:“小的明白了,这就前去告诉李安。”
  李成换好了衣服,梳洗完毕,这才点头道:“大堂已经准备了?”
  李全忙躬身道:“一切都已经备好,何府的下人也都在外面候着看了。”
  李成点了点头,正要起身,便听李安在门外道:“大人,知府周大人来见。”
  李成有心立刻开始审理此案余下的部分,只是也不好不见周元礼,想了想,点头道:“青州大人在书房见面。”说毕,带着李全向书房走去。
  李成作为太原刺史,兼指挥使,便在在刺史衙门办公,官衙地方倒是宽敞,只是李成没有携带家眷,就更显的冷清了。
  这刺史官衙许久没有官员到任,四处便显得破败了一些。书房里面虽然书籍不少,却大多是些寻常的书籍,也都显得破旧了许多。
  大清早上,空气中还带着一丝难得的清凉,初夏的炎热在这种古老的房舍中也显得望而却步。宽敞的书房内,显得十分凉爽。
  李成刚走进院子,便看到知府周元礼只是一副文士打扮,倒是比穿着公服更显儒雅。看到李成进来,周元礼忙拱手道:“大人,匆忙打扰,实在抱歉啊!”
  李成笑了笑,拱手笑道:“大人客气了,昨日疲惫,失礼之处,还请大人担待!”
  说毕,转身来到书房内,在主位上坐下,这才点头道:“周大人这样清早赶来,恐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这话问的太过直接,周知府果然有些不大适应,怔了怔,才点头干笑道:“这个……今日来见大人,的确是有事相询,若是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大人担待。”
  李成端起手边的茶水,轻呷了一口,这才笑道:“大人难道是为了何桂而来?”
  周元礼放下手里的茶杯,笑道:“这个,老夫并非为求情而来。何桂所为简直的人神共愤,天理难容!若是大人秉公办理,老夫原是十分支持的。”
  说到这里,他看到李成神色平静,便继续笑道:“是这样的,今年太原开春大旱,迄今已有两个月没有下雨,旱情严重,朝廷的赈济又迟迟难到,眼看数县百姓将要饿死,老夫心中焦虑,夜不能寐。而夏季将至,牛羊渐长,金人又即将开始南下侵扰,所以太原百姓实在苦不堪言,这次何桂能被大人一聚铲除,总算去掉了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刃!老夫任职太原知府已经三年,对那何桂也是久有耳闻,只是自身势单力孤,无能为力。这次大人之举,老夫正该代地方百姓感谢才是!”
  说毕,起身来到李成面前,就要行礼。他最低也是平级,李成哪敢受他行礼,急忙上前一把抱住,低声道:“大人无需如此,还是坐下慢慢说吧。”
  周元礼这才无奈地坐下,点头道:“为了太原数万人口,老夫也只能拉下这张老脸,有话就直说了!”
  李成知道他是再打何桂家产的主意,本来不想理睬,只是听他说起地方百姓的灾情,这才急忙抱拳道:“有什么为难的地方,请大人直说,李成一定竭尽全力!”
  听李成这样说,周元礼低叹道:“周某两次上奏朝廷,希望尽早赈济百姓。只是眼看含情越来越严重,朝廷却没有任何音讯。这次何桂为大人一举擒获,他的家产恐怕数目不小,所以希望大人能拿这笔钱赈济一部分灾民。”
  李成冷冷地把玩着手里的茶碗,沉默无语,书房的气氛登时凝固,令人窒息的尴尬,让周元礼坐卧不宁。
  好半晌,看到李成依旧沉默无语,周元礼小心地干咳一声,拱手道:“大人,百姓生死实在令下官忧心,所以……”
  他话音未落,“哐当”一声,李成猛地将手里的茶碗扔在身边的茶几上,在空荡荡的书房里将周元礼吓得猛地一颤,正要向李成拱手行礼。
  只听李成冷笑道:“地方受灾自然是要赈济,只是既然太原的旱情严重本官自然忧心,只是这些财物,并非李成私人之物,而是何府之物。眼下财务如何归属还没有审断,所以本官真的不能答应大人这个要求。”
  第二十三章 暗指蔡京
  周元礼脸色一沉,无奈地叹道:“那次是就当是老夫提前告知大人,大人审决此案,多加考虑一些,太原百姓便感激不尽了!”
  李成这才点头道:“这是自然,大人放心,李成自然是要为太原百姓多加考虑的。”
  周元礼闻言,这才拱手道:“下官还有要事,不敢再耽搁大人,这就告辞,请大人不要相送了。”说毕,这才告辞离开。
  看到周元礼离开,李全上前低声道:“大人,何桂一案可要开审?”
  李成叹了一口气,摇头道:“你去仔细审讯,把结果和笔录拿给我看就行,我的回去想想这件事究竟怎么弄。”
  李全闻言见李成脸色不好,也不敢多问,急忙带着两名从京城带出来的小厮,又带了几名刺史府的衙役前去狱中审讯。
  书房里总算暂时恢复了平静,李成看着上午的阳光从窗棂中泻进房间,洒在地上,满是斑驳的光影,让陈旧阴暗的房间也显得明亮了一些。
  李成对于这笔钱,其实还是想用来组建一支两百人左右的特种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如果能用现代理念训练一枝这样的军队,对于宋军在金兵面前的劣势一定会有所改观。
  只是装备上还得另想办法,只能尽量满足一些特种兵必备的冷兵器,至于其他就只能勉强了。
  而且太原地方的厢军也需要整训,虽然没有骑兵可是步兵作战能力上来一点,也不至于被金兵打得太狼狈。这些事情,都是要不少钱的。虽然厢军有朝廷拨款,可是那点军费实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这时,又遇到这么多想要分一杯羹的,李成真是心情十分郁闷。
  吃完了午饭,前去审讯的李全终于回来了,他拿来了李成早已等了许久的口供。看了口供,李成这才发觉,所有的一切大出自己预料,原来何桂这些事情,家里上下并不知道。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这种事情太没人性,怕被人知道了反对,也怕家人知道了害怕,所以才一直小心掩饰。
  看了这些口供,李成思考了半天,才决定重默何桂的家产,只给他少留几亩薄田,也算是给他妻子孩子一个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