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七零年代小美人》
作者:三春景
文案:
她没想到
七零年代她还能靠脸吃饭!
男主视角简介:
看到她,就像月亮看到太阳
于是,他的世界天光大亮
ps.男主重生,两辈子喜欢一个人,这辈子弥补上辈子的‘错过’。本质日常小甜文,女主负责美和甜...
内容标签:天作之合穿越时空重生
主角:毛思嘉┃配角:孙继东
一句话简介:年代小甜文
立意:特殊年代里的生活日常
第1章
1967年西历十月刚过半,按照旧历节气正在寒露,地处祖国北方大地的首都已经是深秋到初冬。
毛思嘉锁上门后拉着一辆竹制童车从紧凑的院儿里走了出来,打眼瞧见的就是胡同里水泥铅灰色、泥土黄色、裸.露砖红色、白石灰色、标语红色组成的世界。单调——但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居民来说,他们是很难察觉这一点的。
毛思嘉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看一部纪录片,还是黑白色的。
最近的墙根边儿上是两位喊大天的大妈,都是一色‘妇救会主任头’,耳后用两枚半拃长的黑色发卡别住。身上穿着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缝制的棉袄,虽说天儿不算冷,但年纪大了怕得病,往往都提前上身了。
其中一个正对着毛思嘉这边,见毛思嘉从他们那院儿里出来,立刻搭了句:“哎,思嘉出门买东西啊?”
问是这么问,其实并无多少问的意思,眼睛已经瞟到思嘉拉着的童车,和童车上搭着的麻袋了。
毛思嘉点点头,细声细气道:“李奶奶好!我这是——我家要买白薯。”
“哦——”李奶奶笑着点点头,又闲说了几句,到底没继续,人家有正事儿呢!
现在是一天的上午十点钟,上班的去上班了,中午饭又还没有开始做,胡同相对清闲。就是这清闲时候,胡同的窄巷子是最好玩儿的。
不止有没工作的、有工作的但就在居委会的大爷大妈,还有小孩子。自从去年开始‘停课闹革命’,小孩子不用去学校了,自然就到家门口闹——大孩子不稀得这个,家长对他们的管束少,他们玩儿的东西也多,早和小伙伴到处犯坏去了。
“有破鞋换洋火!”
“磨剪子磨刀,磨老太太后腰!”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
路过俩抻皮筋的小姑娘,口中帮着小伙伴念‘马兰开花’的童谣。小男孩要么唱顺口溜,要么拿着木头玩具枪玩游戏。还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爷,身上补丁撂补丁,做破鞋换火柴的生意。
1967年,肯定是不许私人做生意的。但这种比无产阶级还无产阶级的老人家以物换物,基本上不会有人上纲上线,默认这和捡破烂儿的差不多。
只不过这个生意恐怕不好做——这年头的衣裳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鞋子自然也不例外。都是要坏了好几次,修了好几次,直到不能再穿了,还拆开成鞋底、碎布等,‘废物利用’呢!
破鞋换洋火的‘败家子’不是没有,但走完整条胡同也不见得能遇见一个。
等到思嘉消失在巷子口,喊大天的另一个大妈才兴致勃勃地打听:“哎呦,这是毛司机家的丫头吧?一两年不见,出落的真好!”
李奶奶呵呵一笑:“嗨,这您都不知道啊?亏您还三天两头来咱们胡同呢!不是我吹嘘,满北京找找看,也不见几个这么标志的丫头——早前两天,还有人向我打听这丫头。”
“这谁啊!毛司机家这小姑娘年纪忒小...”
“谁说不是啊!”李奶奶一拍大腿,显然是极为赞同的:“不过思嘉这丫头个子高,看上去和十五六岁的姑娘也不差什么...是巷子底孙老大家的亲戚,参加孙老大儿子的婚礼不就见着了吗?立刻非人家小姑娘不娶,宁愿多等几年...别说,人家可是大学生,进了政府当科员哩!”
虽然这两年的风气,知识分子很容易出事,但中国自古以来对读书人都是要高看一眼的。
“那这事儿成了吗?”另一位大妈显然很有八卦的心。
李奶奶撇撇嘴:“哪能啊!也是的,毛家那小姑娘才十三岁,就算是旧社会,也少见这个年纪就说这事儿的...咱们都新中国了,可不能这么封建!”
说到这话茬上,八卦就说不下去了,转而开始顺应时势,歌颂起新中国来。
毛思嘉可不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闲话,不过就算知道了,也只会无奈地笑笑。来到这个时代十三年,这个时代的一些不同,她已经习惯了。
说出来毛思嘉的经历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她其实来自五十多年后的2019年!
曾经的毛思嘉自小父母双亡,和寡居的奶奶在某小城相依为命。寡居的奶奶年轻时是舞蹈演员,父母也从事和艺术相关的工作,颇有积蓄,正是这些让祖孙两个人生活上并无太大困难。
本来毛思嘉从小只需要按照奶奶的规划,学习跳舞,然后进好的舞蹈学院,做最好的舞蹈演员(奶奶曾经的梦想),这就可以了。但在奶奶也去世之后,毛思嘉最终放弃了这条路——其实她并不热爱跳舞,过去只是在满足奶奶的期望而已。
她的爱好是学习语言,研究其中的规律、演变、奥秘...她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学者叫‘语言学家’的时候非常兴奋...她这才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可以成为事业的!
奶奶去世之后她就转入了普通高中,打算参加普通高考,先报考个外语专业再说。而她穿越到这个世界,更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意外...大三的时候她在图书馆自习,前一秒还在啃专业书籍,后一秒就成为了医院里呱呱坠地的婴儿。
也幸亏她是一个婴儿,这给了她足够长的时间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她现在,已经彻底适应这个特殊年代‘毛思嘉’的生活了——她们两个有着一样的名字,一样的脸,或许这不是意外,这就是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吧...
毛思嘉的家在闹市口南街东边的一个小胡同里,真的很小很小。她从胡同里拐出来,大街上没走几步路,又拐进了另外一条胡同。胡同里面有胡同,最终停在了一家粮店跟前。
放在后世,商店开在这种地方,最多只能让人说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说不准别人背后该嘀咕这老板有毛病。但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家的衣食住行全都是供给制,甚至某些物资只能到户口对应的合作社采购,也就没有人会觉得店铺偏僻了。
这个时候为了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光靠西单之类的大型百货商店肯定不够,也不方便。而首都的规划是一千四五百户居民对应一家粮店、副食品店、煤店...这些统称为合作社!
“思嘉姐,这边儿!”有一个小男孩儿拼命向思嘉招手。
这是思嘉的同学、好朋友,也是同一个胡同住着的于欣的小弟弟,小名叫豆子。
眼下正是粮店供应白薯的时间,也就这几天了,过期不候,所以家家户户都着急来采购白薯。家里人口多的人家不用着急,摸黑起床开始排队,差不多的时候有家人来接班儿,什么事儿都耽误不了,也不会多累。
毛思嘉家里就不行了,统共就一家三口,爸妈还都是职工,有些事情就被完全交给毛思嘉这个‘停课闹革命’的半大少女了。
而她今天的计划是给家里做大扫除的...再说了,摸黑一个人来排队,一个女孩子始终是有些不安全的——这个时候和21世纪不太一样,社会氛围是紧张的,看起来大家都不敢出格。但事实是,就是这种情况下,乱象才更多!
所以她找了好朋友于欣,若她家有空闲的哥哥弟弟,替她排一段时间的队伍——这必然是有的,于欣家里是个大家庭,除了年货采购,其他时候做什么都人口富余,于是很爽快地把最小的弟弟豆子派给了毛思嘉。
豆子自己也乐意。
果然,毛思嘉过去换了他的位置,先塞给了他一包玉米花,然后又拿出一沓窝的整整齐齐的烟盒,里面都是红双喜、大中华的烟盒子。对于玩烟盒的男孩子来说,可以说是极大的诱惑了。
“姐!思嘉家!您就是我亲姐!”豆儿把玉米花和烟盒全都给揣兜里了,一边倒退着小跑,一边给毛思嘉‘表忠心’,笑嘻嘻地跑远了。显然排队是很无聊的,他早就想去找小伙伴玩儿了。
玉米花这时三分钱一包,对于条件相对较好的首都居民们来说不算贵,但它不经吃,相对于水果糖之类的,是小孩子们比较‘奢侈’的零食了,偶尔才会吃一次。至于烟盒就更不用说了,是这时孩子和半大孩子的玩具,就和女孩子收集糖果纸一样。
红双喜和大中华都是现在的极品好烟,这样的烟盒是能让男孩子们去翻垃圾站的!其实毛思嘉家里唯一抽烟的毛爸也不抽这么好的烟,他一般抽北海牌,好一点儿的也就是香山、红叶这些。这些烟盒是从毛爸单位上一些叔叔那里得到的,都是长途货车司机,很多在抽烟上面非常大方。
队伍不紧不慢地向前移动,不到一个小时就轮到思嘉了。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粮本、五斤粮票、零碎钞票,递给临时搭的棚子后面的售货员——棚子里是堆成山的白薯。
其实这就是红薯、番薯,每年这个季节就会供应一次,居民定量购买,买回家去储藏起来。另外,其他时候一般不再供应这个。
毛思嘉家是三口之家的‘小户’,按照规定,四口人及以下的家庭,只可以购买五斤粮票的白薯——每斤粮票可以购买五斤白薯,所以就是二十五斤。
大约是三口之家比较少见,售货员多看了思嘉一眼,但很快低下头数钱、收票、写本儿了。然后让身边的同事替毛思嘉把白薯装上,这个时候毛思嘉带来的麻袋和竹制童车就派上用场了。
扎紧麻袋口,白薯压在童车上,这就是一个购物车了,专对付白薯、粮食之类的采购。这在如今的首都很常见,也算是一种民间智慧。
毛思嘉这边推着童车要走,眼睛习惯性地往粮店旁的副食品店看了一眼,发现墙上挂了小黑板。
有认识的人看到了毛思嘉,招呼道:“思嘉,明天有鸡蛋、豆腐供应——嚯,竟然还有带鱼!你来排队吗?”
毛思嘉想了想,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这事儿再看吧!”
第2章
中国人口众多,以中国的土地养活中国的人口始终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在建国接近二十年之后,虽然已经没有了‘□□时期’那种极端物资紧缺,相对而言还是紧缺的。
来自后世的人会觉得毛思嘉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票和本当家作主的时代,没有票和本就什么都没有,而有票和本就什么不用发愁了。这是一个总体上来说没问题的结论,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毛思嘉在这个时代生活的经历,没有票和本上的定量也不是就没办法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物资不可同日而语。像是肉,大众第一感觉肉是需要肉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全国来看,肉是缺乏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区又不是这样了。如果是猪肉产地,生猪出栏量的高峰时期,猪肉也是可能在当地及周边城市泛滥成灾的。别说运出去了,考虑到这时的运输水平等因素,本地只能被迫消化掉难以承担的猪肉量。
这个时候当然不会再有定量的说法,肉票也就荡然无存了。
甚至这个时候要促销猪肉,不然的话这些猪肉就得砸在手里!此时这类资产都是国有资产,这就叫国有资产亏损,谁都不敢担这个帽子——于是‘爱国猪肉’就出来了,即鼓励老百姓买猪肉、多买猪肉,买的这种猪肉就叫‘爱国猪肉’,不少政府干部还会被强行摊派。
这可不比后来有冰箱,塞在冷冻室里总不会浪费...很多人都是很不情愿买‘爱国猪肉’的。
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是基本不限制猪肉购买,只除了某些特别紧缺的时期,临时调整才会限购——不过就算不限购,大家口袋里的钱也只有那些,不可能天天吃肉。
还有油,这个倒是全国基本都限购,首都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种油叫做‘议价油’。每人每月半斤的素油还不够吃,就可以买这个油。比限量范围内的半斤能贵出一半,但用此时收入来看,也不是吃不起。
当然,有票有本也不代表什么。很多东西说是有供应量,实际上是很难遇上的。按照此时的定价,牛肉、羊肉都比猪肉便宜,别以为这个时代的人缺油水就会觉得猪肉比牛羊肉好吃,其实大家还是更喜欢吃牛羊肉。
最简单的例子,牛肉炖土豆和猪肉炖白菜都是此时首都人民喜欢的硬菜,但是前者就是比后者高出一个档次!
然而大家平常还是更多吃猪肉,牛羊肉极少有机会品尝。有定量是没错,但肉铺没有来货,不就白搭么!
熟人说的鸡蛋、豆腐、带鱼,都算是相对稀缺的供应,提前知道消息,只要不是极端贫困的家庭,都会积极过来排队。毛思嘉家里条件好,这也算是认识的人都知道的,这次她说这事儿还要再看,确实比较少见。
晚上家里开晚饭,毛思嘉就和毛爸毛妈说了这件事。
听思嘉说了这事,毛妈先笑了:“哎!当什么事儿呢!明天你和你爸看电影去吧,到时候找你弟去跑腿。”
这里说的‘弟弟’不是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而是思家的几个表弟。
毛思嘉一家人在胡同里是很有名气的,都说他们是电影里走出来的一家人。毛思嘉自己就不说了,毛妈没嫁人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一朵花...在毛思嘉看来,毛妈长得有些像《山楂树之恋》时期的周冬雨,清纯又脆弱,让人只想把她好好保护起来。
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实际上毛妈是挺强势的性格,家里毛爸和毛思嘉都听他安排。
而当初能摘下毛妈这朵鲜花的毛爸,也不是一般人。早些年他是部队的一名小连长,解放北京之前,战斗中受伤了。随着部队进入北京,之后退役、分配工作——他在部队的时候就是少见的汽车兵,于是直接分配到了汽车运输公司。
现在已经是汽车运输公司的一个组长了。
这个时候的汽车司机,那可是很牛的!
而除了工作出众,毛爸的长相也很出众。大约就是照着如今电影中的正派人物长的,身材挺拔、浓眉大眼、高鼻梁——当初他一个无父无母的湖南放牛娃,参军之后能学习开车,成为‘汽车兵’,就是因为首长对他印象好!
别说那个时候的人朴实、不看脸,实际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看脸的!两个人同样的条件,偏向长得更好的,这种事太正常了。
毛爸笑着指了指自己进门时提进来的网兜:“小嘉去把梨给洗了——明天不只去看电影,还要去探望老首长。上回跑东北,带回来那些虎骨酒我用了很好,得分老首长一半。老首长骨头上的毛病比我还多,用得着!”
作者:三春景
文案:
她没想到
七零年代她还能靠脸吃饭!
男主视角简介:
看到她,就像月亮看到太阳
于是,他的世界天光大亮
ps.男主重生,两辈子喜欢一个人,这辈子弥补上辈子的‘错过’。本质日常小甜文,女主负责美和甜...
内容标签:天作之合穿越时空重生
主角:毛思嘉┃配角:孙继东
一句话简介:年代小甜文
立意:特殊年代里的生活日常
第1章
1967年西历十月刚过半,按照旧历节气正在寒露,地处祖国北方大地的首都已经是深秋到初冬。
毛思嘉锁上门后拉着一辆竹制童车从紧凑的院儿里走了出来,打眼瞧见的就是胡同里水泥铅灰色、泥土黄色、裸.露砖红色、白石灰色、标语红色组成的世界。单调——但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居民来说,他们是很难察觉这一点的。
毛思嘉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看一部纪录片,还是黑白色的。
最近的墙根边儿上是两位喊大天的大妈,都是一色‘妇救会主任头’,耳后用两枚半拃长的黑色发卡别住。身上穿着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缝制的棉袄,虽说天儿不算冷,但年纪大了怕得病,往往都提前上身了。
其中一个正对着毛思嘉这边,见毛思嘉从他们那院儿里出来,立刻搭了句:“哎,思嘉出门买东西啊?”
问是这么问,其实并无多少问的意思,眼睛已经瞟到思嘉拉着的童车,和童车上搭着的麻袋了。
毛思嘉点点头,细声细气道:“李奶奶好!我这是——我家要买白薯。”
“哦——”李奶奶笑着点点头,又闲说了几句,到底没继续,人家有正事儿呢!
现在是一天的上午十点钟,上班的去上班了,中午饭又还没有开始做,胡同相对清闲。就是这清闲时候,胡同的窄巷子是最好玩儿的。
不止有没工作的、有工作的但就在居委会的大爷大妈,还有小孩子。自从去年开始‘停课闹革命’,小孩子不用去学校了,自然就到家门口闹——大孩子不稀得这个,家长对他们的管束少,他们玩儿的东西也多,早和小伙伴到处犯坏去了。
“有破鞋换洋火!”
“磨剪子磨刀,磨老太太后腰!”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
路过俩抻皮筋的小姑娘,口中帮着小伙伴念‘马兰开花’的童谣。小男孩要么唱顺口溜,要么拿着木头玩具枪玩游戏。还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爷,身上补丁撂补丁,做破鞋换火柴的生意。
1967年,肯定是不许私人做生意的。但这种比无产阶级还无产阶级的老人家以物换物,基本上不会有人上纲上线,默认这和捡破烂儿的差不多。
只不过这个生意恐怕不好做——这年头的衣裳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鞋子自然也不例外。都是要坏了好几次,修了好几次,直到不能再穿了,还拆开成鞋底、碎布等,‘废物利用’呢!
破鞋换洋火的‘败家子’不是没有,但走完整条胡同也不见得能遇见一个。
等到思嘉消失在巷子口,喊大天的另一个大妈才兴致勃勃地打听:“哎呦,这是毛司机家的丫头吧?一两年不见,出落的真好!”
李奶奶呵呵一笑:“嗨,这您都不知道啊?亏您还三天两头来咱们胡同呢!不是我吹嘘,满北京找找看,也不见几个这么标志的丫头——早前两天,还有人向我打听这丫头。”
“这谁啊!毛司机家这小姑娘年纪忒小...”
“谁说不是啊!”李奶奶一拍大腿,显然是极为赞同的:“不过思嘉这丫头个子高,看上去和十五六岁的姑娘也不差什么...是巷子底孙老大家的亲戚,参加孙老大儿子的婚礼不就见着了吗?立刻非人家小姑娘不娶,宁愿多等几年...别说,人家可是大学生,进了政府当科员哩!”
虽然这两年的风气,知识分子很容易出事,但中国自古以来对读书人都是要高看一眼的。
“那这事儿成了吗?”另一位大妈显然很有八卦的心。
李奶奶撇撇嘴:“哪能啊!也是的,毛家那小姑娘才十三岁,就算是旧社会,也少见这个年纪就说这事儿的...咱们都新中国了,可不能这么封建!”
说到这话茬上,八卦就说不下去了,转而开始顺应时势,歌颂起新中国来。
毛思嘉可不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闲话,不过就算知道了,也只会无奈地笑笑。来到这个时代十三年,这个时代的一些不同,她已经习惯了。
说出来毛思嘉的经历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她其实来自五十多年后的2019年!
曾经的毛思嘉自小父母双亡,和寡居的奶奶在某小城相依为命。寡居的奶奶年轻时是舞蹈演员,父母也从事和艺术相关的工作,颇有积蓄,正是这些让祖孙两个人生活上并无太大困难。
本来毛思嘉从小只需要按照奶奶的规划,学习跳舞,然后进好的舞蹈学院,做最好的舞蹈演员(奶奶曾经的梦想),这就可以了。但在奶奶也去世之后,毛思嘉最终放弃了这条路——其实她并不热爱跳舞,过去只是在满足奶奶的期望而已。
她的爱好是学习语言,研究其中的规律、演变、奥秘...她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学者叫‘语言学家’的时候非常兴奋...她这才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可以成为事业的!
奶奶去世之后她就转入了普通高中,打算参加普通高考,先报考个外语专业再说。而她穿越到这个世界,更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意外...大三的时候她在图书馆自习,前一秒还在啃专业书籍,后一秒就成为了医院里呱呱坠地的婴儿。
也幸亏她是一个婴儿,这给了她足够长的时间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她现在,已经彻底适应这个特殊年代‘毛思嘉’的生活了——她们两个有着一样的名字,一样的脸,或许这不是意外,这就是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吧...
毛思嘉的家在闹市口南街东边的一个小胡同里,真的很小很小。她从胡同里拐出来,大街上没走几步路,又拐进了另外一条胡同。胡同里面有胡同,最终停在了一家粮店跟前。
放在后世,商店开在这种地方,最多只能让人说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说不准别人背后该嘀咕这老板有毛病。但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家的衣食住行全都是供给制,甚至某些物资只能到户口对应的合作社采购,也就没有人会觉得店铺偏僻了。
这个时候为了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光靠西单之类的大型百货商店肯定不够,也不方便。而首都的规划是一千四五百户居民对应一家粮店、副食品店、煤店...这些统称为合作社!
“思嘉姐,这边儿!”有一个小男孩儿拼命向思嘉招手。
这是思嘉的同学、好朋友,也是同一个胡同住着的于欣的小弟弟,小名叫豆子。
眼下正是粮店供应白薯的时间,也就这几天了,过期不候,所以家家户户都着急来采购白薯。家里人口多的人家不用着急,摸黑起床开始排队,差不多的时候有家人来接班儿,什么事儿都耽误不了,也不会多累。
毛思嘉家里就不行了,统共就一家三口,爸妈还都是职工,有些事情就被完全交给毛思嘉这个‘停课闹革命’的半大少女了。
而她今天的计划是给家里做大扫除的...再说了,摸黑一个人来排队,一个女孩子始终是有些不安全的——这个时候和21世纪不太一样,社会氛围是紧张的,看起来大家都不敢出格。但事实是,就是这种情况下,乱象才更多!
所以她找了好朋友于欣,若她家有空闲的哥哥弟弟,替她排一段时间的队伍——这必然是有的,于欣家里是个大家庭,除了年货采购,其他时候做什么都人口富余,于是很爽快地把最小的弟弟豆子派给了毛思嘉。
豆子自己也乐意。
果然,毛思嘉过去换了他的位置,先塞给了他一包玉米花,然后又拿出一沓窝的整整齐齐的烟盒,里面都是红双喜、大中华的烟盒子。对于玩烟盒的男孩子来说,可以说是极大的诱惑了。
“姐!思嘉家!您就是我亲姐!”豆儿把玉米花和烟盒全都给揣兜里了,一边倒退着小跑,一边给毛思嘉‘表忠心’,笑嘻嘻地跑远了。显然排队是很无聊的,他早就想去找小伙伴玩儿了。
玉米花这时三分钱一包,对于条件相对较好的首都居民们来说不算贵,但它不经吃,相对于水果糖之类的,是小孩子们比较‘奢侈’的零食了,偶尔才会吃一次。至于烟盒就更不用说了,是这时孩子和半大孩子的玩具,就和女孩子收集糖果纸一样。
红双喜和大中华都是现在的极品好烟,这样的烟盒是能让男孩子们去翻垃圾站的!其实毛思嘉家里唯一抽烟的毛爸也不抽这么好的烟,他一般抽北海牌,好一点儿的也就是香山、红叶这些。这些烟盒是从毛爸单位上一些叔叔那里得到的,都是长途货车司机,很多在抽烟上面非常大方。
队伍不紧不慢地向前移动,不到一个小时就轮到思嘉了。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粮本、五斤粮票、零碎钞票,递给临时搭的棚子后面的售货员——棚子里是堆成山的白薯。
其实这就是红薯、番薯,每年这个季节就会供应一次,居民定量购买,买回家去储藏起来。另外,其他时候一般不再供应这个。
毛思嘉家是三口之家的‘小户’,按照规定,四口人及以下的家庭,只可以购买五斤粮票的白薯——每斤粮票可以购买五斤白薯,所以就是二十五斤。
大约是三口之家比较少见,售货员多看了思嘉一眼,但很快低下头数钱、收票、写本儿了。然后让身边的同事替毛思嘉把白薯装上,这个时候毛思嘉带来的麻袋和竹制童车就派上用场了。
扎紧麻袋口,白薯压在童车上,这就是一个购物车了,专对付白薯、粮食之类的采购。这在如今的首都很常见,也算是一种民间智慧。
毛思嘉这边推着童车要走,眼睛习惯性地往粮店旁的副食品店看了一眼,发现墙上挂了小黑板。
有认识的人看到了毛思嘉,招呼道:“思嘉,明天有鸡蛋、豆腐供应——嚯,竟然还有带鱼!你来排队吗?”
毛思嘉想了想,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这事儿再看吧!”
第2章
中国人口众多,以中国的土地养活中国的人口始终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在建国接近二十年之后,虽然已经没有了‘□□时期’那种极端物资紧缺,相对而言还是紧缺的。
来自后世的人会觉得毛思嘉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票和本当家作主的时代,没有票和本就什么都没有,而有票和本就什么不用发愁了。这是一个总体上来说没问题的结论,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毛思嘉在这个时代生活的经历,没有票和本上的定量也不是就没办法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物资不可同日而语。像是肉,大众第一感觉肉是需要肉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全国来看,肉是缺乏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区又不是这样了。如果是猪肉产地,生猪出栏量的高峰时期,猪肉也是可能在当地及周边城市泛滥成灾的。别说运出去了,考虑到这时的运输水平等因素,本地只能被迫消化掉难以承担的猪肉量。
这个时候当然不会再有定量的说法,肉票也就荡然无存了。
甚至这个时候要促销猪肉,不然的话这些猪肉就得砸在手里!此时这类资产都是国有资产,这就叫国有资产亏损,谁都不敢担这个帽子——于是‘爱国猪肉’就出来了,即鼓励老百姓买猪肉、多买猪肉,买的这种猪肉就叫‘爱国猪肉’,不少政府干部还会被强行摊派。
这可不比后来有冰箱,塞在冷冻室里总不会浪费...很多人都是很不情愿买‘爱国猪肉’的。
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是基本不限制猪肉购买,只除了某些特别紧缺的时期,临时调整才会限购——不过就算不限购,大家口袋里的钱也只有那些,不可能天天吃肉。
还有油,这个倒是全国基本都限购,首都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种油叫做‘议价油’。每人每月半斤的素油还不够吃,就可以买这个油。比限量范围内的半斤能贵出一半,但用此时收入来看,也不是吃不起。
当然,有票有本也不代表什么。很多东西说是有供应量,实际上是很难遇上的。按照此时的定价,牛肉、羊肉都比猪肉便宜,别以为这个时代的人缺油水就会觉得猪肉比牛羊肉好吃,其实大家还是更喜欢吃牛羊肉。
最简单的例子,牛肉炖土豆和猪肉炖白菜都是此时首都人民喜欢的硬菜,但是前者就是比后者高出一个档次!
然而大家平常还是更多吃猪肉,牛羊肉极少有机会品尝。有定量是没错,但肉铺没有来货,不就白搭么!
熟人说的鸡蛋、豆腐、带鱼,都算是相对稀缺的供应,提前知道消息,只要不是极端贫困的家庭,都会积极过来排队。毛思嘉家里条件好,这也算是认识的人都知道的,这次她说这事儿还要再看,确实比较少见。
晚上家里开晚饭,毛思嘉就和毛爸毛妈说了这件事。
听思嘉说了这事,毛妈先笑了:“哎!当什么事儿呢!明天你和你爸看电影去吧,到时候找你弟去跑腿。”
这里说的‘弟弟’不是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而是思家的几个表弟。
毛思嘉一家人在胡同里是很有名气的,都说他们是电影里走出来的一家人。毛思嘉自己就不说了,毛妈没嫁人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一朵花...在毛思嘉看来,毛妈长得有些像《山楂树之恋》时期的周冬雨,清纯又脆弱,让人只想把她好好保护起来。
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实际上毛妈是挺强势的性格,家里毛爸和毛思嘉都听他安排。
而当初能摘下毛妈这朵鲜花的毛爸,也不是一般人。早些年他是部队的一名小连长,解放北京之前,战斗中受伤了。随着部队进入北京,之后退役、分配工作——他在部队的时候就是少见的汽车兵,于是直接分配到了汽车运输公司。
现在已经是汽车运输公司的一个组长了。
这个时候的汽车司机,那可是很牛的!
而除了工作出众,毛爸的长相也很出众。大约就是照着如今电影中的正派人物长的,身材挺拔、浓眉大眼、高鼻梁——当初他一个无父无母的湖南放牛娃,参军之后能学习开车,成为‘汽车兵’,就是因为首长对他印象好!
别说那个时候的人朴实、不看脸,实际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看脸的!两个人同样的条件,偏向长得更好的,这种事太正常了。
毛爸笑着指了指自己进门时提进来的网兜:“小嘉去把梨给洗了——明天不只去看电影,还要去探望老首长。上回跑东北,带回来那些虎骨酒我用了很好,得分老首长一半。老首长骨头上的毛病比我还多,用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