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难题
其实单单中山国的复国并不足以改变局势的平衡,魏国的战败让中原各国的微妙平衡失去了支撑。原本中原强国中,魏国当之无愧为第一,赵国次之,韩国再次,齐国和燕国并无争霸之心。魏、赵、韩三家原本由晋国分裂而出,各有所长,正好呈平衡制约之势。如今魏国式微,韩国衰弱,齐国却因此得以增加了不少实力,俨然有替代魏国之势。
只不过齐国有天然缺陷——背靠大海。有天险可以借助,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无后顾之忧,坏事是忘战必危。齐国无争霸天下之心,看似好事,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此富饶之地,人人想要得之。是以齐国除非争霸天下,主动出击,否则早晚和中山国一样,逃脱不了被人吞并的命运。
齐王无争霸之心,吕唐却有。周东以前觉得吕唐胸无大志,行事荒唐,但在经历了齐军增援韩国联手打败魏国之后,吕唐变了许多,由以前的自认齐国可以偏安一隅也能保千秋万代变成了齐国只有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吕唐不比齐王,他从小性子不定,到处游玩,看似不务正业,却因为游历各地,见多识广,反倒比齐王更有眼界和胸怀。吕唐继位之后,必会一改如今齐国被动防守现状,主动出击。
更主要的是,赵国之前因新君旧君更迭,政局不稳,无暇对外。现今新君根基稳固,赵国近来又勤加练兵,周东就想,若他是赵王,趁魏国虚弱之际,如今又国内政局不稳,魏达和魏作争位,联合中山国推举魏达为魏国正统太子,从而兵发魏国,当为上计。
甚至会趁机吞并魏国大片国土也未可知。
如此一想,周东蓦然心惊,心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若他将魏达接来中山国,暗中密会齐国和赵国,联合三国之力,将魏达推到台前攻打魏国,魏国必亡!
周东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全盘告诉了姜姝,话锋一转:“姝妹有所不知,越是和平之时,越不能忘战。何况中山国本来弱小,想要悄然强盛,你当周围各诸侯国都是傻子不成?其实我想接来魏达,并非是想让魏达常住在中山国,而是借魏达之由邀请赵国和齐国前来中山国密谋此事如何处置……”
“夫君是要联合齐赵二国向魏国出兵不成?”姜姝微微一想,才知道她确实想得过于简单了一些,各诸侯国只是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但平衡的基础并不牢靠,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各诸侯国异动,魏达就是一个引子。
而异动一起,平衡必破,平衡一破,先下手者为强,周东想接来魏达,也是想抢占先机。中山国不能和齐国一样被动防范,齐国有天险且富饶,中山国弱小且贫瘠,齐国有以逸待劳的时间,中山国没有。
姜姝虽不懂用兵之道,却跟随父亲经商多年,知道主动出击和被动迎战有时会收到截然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就如商人一样,小商人灵活而大商人稳妥,是以越是小国,越要居安思危,时刻有忧患意识。
她再次朝周东盈盈一礼:“臣妾受教了。”
周东忙扶起姜姝,让他最感动的是姜姝的通情达理,他微微一笑:“如此说来,姝妹是认同我收留魏达之举了?”
姜姝悄然一笑:“我认同不认同又有何用?”
周东一惊:“莫非你还有什么疑虑不成?”
“不是。”姜姝被周东的紧张逗乐了,她要的就是他对她的在意和关心,“并非是我有所顾虑,而是是否收留魏达,要看齐国和赵国是何看法。”
周东呵呵一笑,才知道姜姝已经有了纵观全局的大局观,不由笑道:“若你是男儿,可为朝中栋梁。”
姜姝也笑了:“身为女子,虽不能为朝中栋梁,却可为栋梁之母。”
“哈哈……”周东抱住了姜姝的肩膀,“元儿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开创千秋伟业。”
一个月后。
北方冬来早,第一场雪悄然而至,王黄一觉醒来,忽觉窗外光亮大盛,推窗一看不由一愣,漫天雪花飞舞,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
诗兴还没有来得及大发,王黄蓦然一惊,暗道不好,忙叫来王左。
王左刚刚洗漱完毕,急匆匆来到父亲房间。
“父亲可是要出门赏雪?”王左话一出口,见王黄一脸凝重,知道他想错了,忙又问,“父亲是担心今年魏国收成?”
王黄摇了摇头,连衣服都忘了披,推门出去,雪依然在下,地上积雪没过了脚面,三寸有余。王左忙拿上衣服为父亲披上。
“才十月光景,刚刚入冬,就下了如此大的一场雪。魏国尚且如此,中山国和燕国,怕是更是雪厚半尺以上了。”王黄忧心忡忡,“中山国还好,还有积蓄,燕国苦寒之地,一场大雪,不知该冻死多少牛羊,又要有多少百姓饥寒交迫。”
王左宽慰说道:“父亲是魏国相国,魏国无忧即可,怎能管得了中山国和燕国。”
“左儿,你要有天下为公的胸襟。”王黄叹息一声,“为父一为怜悯中山国和燕国百姓,二为魏国着想。若燕国雪大成灾,又有魏达在手,必会借机南下,要么攻打中山国,要么赵国或魏国,到时战事一起,怕是又要生灵涂炭了。”
“父亲也是担心若中山国雪大成灾,周东如何安度难关吧?”王左此时才算猜到了王黄的所思所想,淡淡一笑,“父亲莫要忘了,中山国的王后可是姜望之女,中山国又有一个巨商慕容成。”
王黄微微摇头:“为父并不担心周东如何度过难关,而是在想万一燕国起兵南下攻打赵国,中山国将何去何从?”
历史上不乏北方之地因遭受雪灾而南下入侵先例,被困被冻是死,南下入侵甚至有可能向死求生,为何不冒险一试?换了任何人,都会起兵。王左微微一想:“以周东的为人,燕国起兵南下攻打赵国,中山国不会加入战端。不过以儿子拙见,燕国多半不会攻打赵国。上次沈南和子良送来周东书信,周东为收留魏达之事征求父亲意见,父亲当时回复是可先缓上一缓,如今怕是时机到了?”
一月前,沈南和子良受周东之托来见王黄,面呈了周东书信。王黄看后,回信一封,托由子良带回。王黄猜到了周东想要收留魏达的布局,有意联合燕、赵、齐三国,以魏达为旗帜,向魏国发难。他劝周东先缓上一缓,时机尚未成熟,且魏国朝堂之上对魏达多有不满,众多大臣多半力挺魏作。魏作因此声势大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王黄也是因为中山国如今还很弱小,即便和燕赵齐三国组成联军,也是处于附属地位,稍有不慎就有被三国吃掉的可能。虽说周东和吕唐交情莫逆,又和赵王结为同盟,但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一旦中山国兵力折损过大,不管是燕国还是赵国都可以随时吞并中山国。即便是吕唐想要力保周东,也不敢冒着和两国同时开战的危险。
况且周东在信中也说,他同时向齐国和韩国送去了书信,听取两国之意。齐韩两国的意见至关重要,若无两国的配合,周东大事难成。
王黄其实很不愿看到魏国再起战乱,也不愿由他引发魏国战端,虽说他并不希望魏作继位,但魏达继位也并非上策,对魏国百姓来说,不管是魏作还是魏达,都并非贤君。
只是眼下形势,也由不得他。他或许可以劝周东不要插手魏国内政,却无法阻止燕国、赵国或是齐国借机生事。其实以王黄的私心之见,魏达一直流亡在外,对魏国而言反倒是好事,可以时刻让魏作警醒,不至于为所欲为。
而周东若能充分利用魏达之事,乘机壮大自身实力,更能吞并燕国部分国土,更是上策。
一个月来,王黄前思后想,一心想为周东想出一条成全之策,不料想法还未成形,大雪不期而至。
如此大雪,百年罕见,怕是会引发一场不可预料的战事。
“燕国若是也下了大雪,必会南下。不过赵国过于强大,燕国多半会首选攻打中山国。”王黄站在雪地之上,不顾落雪纷纷,抬头望天,头上和肩膀上已经落满了雪花,“周东成为中山王以来的第一次难关,就要来了。”
恰如王黄担心的一般,燕国不但下了大雪,还足足下了两尺多厚,冻死了许多牲畜不说,不少百姓的房子都被压塌了,还损毁了许多粮食。
若是没有外援,燕国铁定捱不过冬天。
燕国的大雪也下到了中山国,实际上,从燕国到中山国到赵国再到魏国,大雪连绵,除了齐国大部分地方未下之外,魏国及以北的地方,全部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之下。
只不过齐国有天然缺陷——背靠大海。有天险可以借助,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无后顾之忧,坏事是忘战必危。齐国无争霸天下之心,看似好事,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此富饶之地,人人想要得之。是以齐国除非争霸天下,主动出击,否则早晚和中山国一样,逃脱不了被人吞并的命运。
齐王无争霸之心,吕唐却有。周东以前觉得吕唐胸无大志,行事荒唐,但在经历了齐军增援韩国联手打败魏国之后,吕唐变了许多,由以前的自认齐国可以偏安一隅也能保千秋万代变成了齐国只有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吕唐不比齐王,他从小性子不定,到处游玩,看似不务正业,却因为游历各地,见多识广,反倒比齐王更有眼界和胸怀。吕唐继位之后,必会一改如今齐国被动防守现状,主动出击。
更主要的是,赵国之前因新君旧君更迭,政局不稳,无暇对外。现今新君根基稳固,赵国近来又勤加练兵,周东就想,若他是赵王,趁魏国虚弱之际,如今又国内政局不稳,魏达和魏作争位,联合中山国推举魏达为魏国正统太子,从而兵发魏国,当为上计。
甚至会趁机吞并魏国大片国土也未可知。
如此一想,周东蓦然心惊,心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若他将魏达接来中山国,暗中密会齐国和赵国,联合三国之力,将魏达推到台前攻打魏国,魏国必亡!
周东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全盘告诉了姜姝,话锋一转:“姝妹有所不知,越是和平之时,越不能忘战。何况中山国本来弱小,想要悄然强盛,你当周围各诸侯国都是傻子不成?其实我想接来魏达,并非是想让魏达常住在中山国,而是借魏达之由邀请赵国和齐国前来中山国密谋此事如何处置……”
“夫君是要联合齐赵二国向魏国出兵不成?”姜姝微微一想,才知道她确实想得过于简单了一些,各诸侯国只是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但平衡的基础并不牢靠,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各诸侯国异动,魏达就是一个引子。
而异动一起,平衡必破,平衡一破,先下手者为强,周东想接来魏达,也是想抢占先机。中山国不能和齐国一样被动防范,齐国有天险且富饶,中山国弱小且贫瘠,齐国有以逸待劳的时间,中山国没有。
姜姝虽不懂用兵之道,却跟随父亲经商多年,知道主动出击和被动迎战有时会收到截然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就如商人一样,小商人灵活而大商人稳妥,是以越是小国,越要居安思危,时刻有忧患意识。
她再次朝周东盈盈一礼:“臣妾受教了。”
周东忙扶起姜姝,让他最感动的是姜姝的通情达理,他微微一笑:“如此说来,姝妹是认同我收留魏达之举了?”
姜姝悄然一笑:“我认同不认同又有何用?”
周东一惊:“莫非你还有什么疑虑不成?”
“不是。”姜姝被周东的紧张逗乐了,她要的就是他对她的在意和关心,“并非是我有所顾虑,而是是否收留魏达,要看齐国和赵国是何看法。”
周东呵呵一笑,才知道姜姝已经有了纵观全局的大局观,不由笑道:“若你是男儿,可为朝中栋梁。”
姜姝也笑了:“身为女子,虽不能为朝中栋梁,却可为栋梁之母。”
“哈哈……”周东抱住了姜姝的肩膀,“元儿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开创千秋伟业。”
一个月后。
北方冬来早,第一场雪悄然而至,王黄一觉醒来,忽觉窗外光亮大盛,推窗一看不由一愣,漫天雪花飞舞,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
诗兴还没有来得及大发,王黄蓦然一惊,暗道不好,忙叫来王左。
王左刚刚洗漱完毕,急匆匆来到父亲房间。
“父亲可是要出门赏雪?”王左话一出口,见王黄一脸凝重,知道他想错了,忙又问,“父亲是担心今年魏国收成?”
王黄摇了摇头,连衣服都忘了披,推门出去,雪依然在下,地上积雪没过了脚面,三寸有余。王左忙拿上衣服为父亲披上。
“才十月光景,刚刚入冬,就下了如此大的一场雪。魏国尚且如此,中山国和燕国,怕是更是雪厚半尺以上了。”王黄忧心忡忡,“中山国还好,还有积蓄,燕国苦寒之地,一场大雪,不知该冻死多少牛羊,又要有多少百姓饥寒交迫。”
王左宽慰说道:“父亲是魏国相国,魏国无忧即可,怎能管得了中山国和燕国。”
“左儿,你要有天下为公的胸襟。”王黄叹息一声,“为父一为怜悯中山国和燕国百姓,二为魏国着想。若燕国雪大成灾,又有魏达在手,必会借机南下,要么攻打中山国,要么赵国或魏国,到时战事一起,怕是又要生灵涂炭了。”
“父亲也是担心若中山国雪大成灾,周东如何安度难关吧?”王左此时才算猜到了王黄的所思所想,淡淡一笑,“父亲莫要忘了,中山国的王后可是姜望之女,中山国又有一个巨商慕容成。”
王黄微微摇头:“为父并不担心周东如何度过难关,而是在想万一燕国起兵南下攻打赵国,中山国将何去何从?”
历史上不乏北方之地因遭受雪灾而南下入侵先例,被困被冻是死,南下入侵甚至有可能向死求生,为何不冒险一试?换了任何人,都会起兵。王左微微一想:“以周东的为人,燕国起兵南下攻打赵国,中山国不会加入战端。不过以儿子拙见,燕国多半不会攻打赵国。上次沈南和子良送来周东书信,周东为收留魏达之事征求父亲意见,父亲当时回复是可先缓上一缓,如今怕是时机到了?”
一月前,沈南和子良受周东之托来见王黄,面呈了周东书信。王黄看后,回信一封,托由子良带回。王黄猜到了周东想要收留魏达的布局,有意联合燕、赵、齐三国,以魏达为旗帜,向魏国发难。他劝周东先缓上一缓,时机尚未成熟,且魏国朝堂之上对魏达多有不满,众多大臣多半力挺魏作。魏作因此声势大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王黄也是因为中山国如今还很弱小,即便和燕赵齐三国组成联军,也是处于附属地位,稍有不慎就有被三国吃掉的可能。虽说周东和吕唐交情莫逆,又和赵王结为同盟,但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一旦中山国兵力折损过大,不管是燕国还是赵国都可以随时吞并中山国。即便是吕唐想要力保周东,也不敢冒着和两国同时开战的危险。
况且周东在信中也说,他同时向齐国和韩国送去了书信,听取两国之意。齐韩两国的意见至关重要,若无两国的配合,周东大事难成。
王黄其实很不愿看到魏国再起战乱,也不愿由他引发魏国战端,虽说他并不希望魏作继位,但魏达继位也并非上策,对魏国百姓来说,不管是魏作还是魏达,都并非贤君。
只是眼下形势,也由不得他。他或许可以劝周东不要插手魏国内政,却无法阻止燕国、赵国或是齐国借机生事。其实以王黄的私心之见,魏达一直流亡在外,对魏国而言反倒是好事,可以时刻让魏作警醒,不至于为所欲为。
而周东若能充分利用魏达之事,乘机壮大自身实力,更能吞并燕国部分国土,更是上策。
一个月来,王黄前思后想,一心想为周东想出一条成全之策,不料想法还未成形,大雪不期而至。
如此大雪,百年罕见,怕是会引发一场不可预料的战事。
“燕国若是也下了大雪,必会南下。不过赵国过于强大,燕国多半会首选攻打中山国。”王黄站在雪地之上,不顾落雪纷纷,抬头望天,头上和肩膀上已经落满了雪花,“周东成为中山王以来的第一次难关,就要来了。”
恰如王黄担心的一般,燕国不但下了大雪,还足足下了两尺多厚,冻死了许多牲畜不说,不少百姓的房子都被压塌了,还损毁了许多粮食。
若是没有外援,燕国铁定捱不过冬天。
燕国的大雪也下到了中山国,实际上,从燕国到中山国到赵国再到魏国,大雪连绵,除了齐国大部分地方未下之外,魏国及以北的地方,全部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