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挑拨离间
张璟记得,当初黄汴拦他的路,告诉他江南宝源局自从东林党执政以后,出现了官吏为了赚取钱息,挖大明墙角,而制造劣币的事情。
当时,虽然黄汴没有证据证明,但是张璟心里明白,这能在短时间里铸造出如此大量的劣币的,也就只有宝源局可以了。
不过,清楚归清楚,但那时候黄汴让他帮忙解决宝源局劣币之事时,张璟还是让他去找证据了,毕竟,无凭无据的去告朝廷衙门官吏,怎么可能告得赢?
更何况,现在的大明朝廷中枢,可是和宝源局背后的靠山一样,都是东林党人,没证据,你拿什么去告宝源局去?说不得宝源局那帮人,还会反过来告你污蔑朝廷命运了。
自从听了张璟的话后,黄汴就回了江南,没了信心,张璟想来,定然是这家伙派人去查探了,不过暂时还没什么证据,这才没再联系他。
至于说黄汴回到江南,自己怕了东林党,不再查劣币的事情,这才没有在联系自己,张璟想来黄汴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并不符合黄汴的基本利益。
毕竟,黄汴作为商人,如果坐看劣币充斥市场不理会的话,那么他的财产就会急剧缩水,最终被那些造劣币的贪官污吏,弄得亏损破产。
商人逐利,所以,在张璟看来,黄汴除非脑子傻了才会让那些贪官污吏挖了他的钱,否则,他必然是会派人去查宝源局铸造劣币的证据,只是,现下他还没找到,这才没有联系张璟而已。
而身为江南豪商的黄汴没有找到证据,说明东林党在宝源局一事上,行事非常隐秘,但这并不代表宝源局的事情现在就查不了。
黄汴查不了,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商人,即使他是江南豪商,有的是钱,但在朝廷衙门里,明显不是有钱就能把所有事情都查清的,相比起来,有权,才更能查清楚事情。
正是因此,李进忠才会被叶向高弹劾,就是因为他听从朱由校的命令,派出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全力搜查宝源局出现劣币的事情。
或许,朱由校派普通官吏查,叶向高还不会这么跳脚,但是,朱由校现在让李进忠派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查,这立马就不能让叶向高和其他东林党人淡定了。
毕竟,厂卫拿人,根本不受朝廷管制,东林党根本动不了他们,他们也只听朱由校的命令,真要让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现在把宝源局的人控制起来,那他们东林党岂不是要遭殃?
说实话,宝源局这块大蛋糕,东林党上下都有参与,至于原因,自然是铸劣币赚钱息的利润太大,大的就连叶向高这样二度出任首辅的人,也忍不住掺和一脚。
现在,突然之间,李进忠派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查宝源局,叶向高和其他东林党人自然是怕了,毕竟,以东厂、锦衣卫不受朝廷管制的查案权利,让他们去查,那些参与铸劣币的人,进了诏狱,能有几个人死扛到底,不坦白犯案经过的?
因此,为了给宝源局涉及此事的人反应时间,叶向高却是立马想了这出“围魏救赵”的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李进忠的注意,让李进忠分心,暂时不把主要心思放在宝源局上面,而是放在朝堂上叶向高弹劾他的事情上面。
毕竟,只要不是李进忠死命去催东厂、锦衣卫的那些番子,让他们不顾一切的赶路去南京,叶向高就有把握,在那些厂卫番子进南京之前,南京宝源局就已经被接到消息的东林党人给收拾干净,不留任何证据叫厂卫番子查了。
至于北京的宝源局,本身因为京师的关系,东林党就没敢在这里铸劣币,只是在北京宝源局里做了些安排,帮助南京宝源局提高铸劣币的产量和效率,同时依靠他们的优势,少散一些劣币在京师里流通。
正是因为北京宝源局参与铸假币的人少,再加上队伍平时也低调,让东厂和锦衣卫派去的人,只能因为没发现什么可疑的人,放弃对北京宝源局的调查。
北京的宝源局无碍,那剩下的最让叶向高挂念的,自然就是南京的宝源局,而阻止不了李进忠,叶向高只能想办法拖延时间,之后便有了他主动上疏弹劾李进忠的事情,
明白了这些,看着眼前依旧对于叶向高弹劾他十分糊涂的李进忠,张璟心中若有所悟。
直觉告诉张璟,这是一个让李进忠提前和东林党决裂,他从中挑拨离间的好机会,要是真能让两方斗的话,那可真不错。
张璟可不信李进忠被东林党人这么欺负,还会想在和以前一样,对他们好脸相待,说不得,阉党的成立会因此提前也说不定。
想了想,张璟对李进忠道:“叶向高那里,自从前番他主动弹劾李公公后,就再也没了动静。在我看来,恐怕弹劾之事,叶向高因为朝中事情忙,所以没再上书弹劾李公公了。”
“嗯!国舅爷说得有些道理,那是不是咱家按兵不动,静等消息,只要叶向高不再多做其他的危害咱家的事情。”李进忠听后,点了点头道。
“当然不行!”闻言,张璟立马喊道。
“怎么了?为什么不行呢?”李进忠反问道。
“李公公,你想想,你可是内廷的掌权人,现在叶向高主动弹劾你,这已经不是你和叶向高之间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这已经是叶向高身后的外朝和李公公所掌握的内廷之间的斗争了。”
张璟解释道:“现在,若是李公公被叶向高弹劾,竟然还忍着不去对付叶向高,这样的话,明显会被有心人传播。”
“到时候,要是朝野传出内廷不如外朝,李进忠怕了叶向高的之类的话出来,那李公公你还有颜面在朝野里出现吗?”
闻言,李进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松了口气道:“幸好国舅爷提醒得及时,否则,咱家真要不理不问叶向高弹劾咱家的事情,那还真可能丢了咱们内廷的脸。”
当时,虽然黄汴没有证据证明,但是张璟心里明白,这能在短时间里铸造出如此大量的劣币的,也就只有宝源局可以了。
不过,清楚归清楚,但那时候黄汴让他帮忙解决宝源局劣币之事时,张璟还是让他去找证据了,毕竟,无凭无据的去告朝廷衙门官吏,怎么可能告得赢?
更何况,现在的大明朝廷中枢,可是和宝源局背后的靠山一样,都是东林党人,没证据,你拿什么去告宝源局去?说不得宝源局那帮人,还会反过来告你污蔑朝廷命运了。
自从听了张璟的话后,黄汴就回了江南,没了信心,张璟想来,定然是这家伙派人去查探了,不过暂时还没什么证据,这才没再联系他。
至于说黄汴回到江南,自己怕了东林党,不再查劣币的事情,这才没有在联系自己,张璟想来黄汴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并不符合黄汴的基本利益。
毕竟,黄汴作为商人,如果坐看劣币充斥市场不理会的话,那么他的财产就会急剧缩水,最终被那些造劣币的贪官污吏,弄得亏损破产。
商人逐利,所以,在张璟看来,黄汴除非脑子傻了才会让那些贪官污吏挖了他的钱,否则,他必然是会派人去查宝源局铸造劣币的证据,只是,现下他还没找到,这才没有联系张璟而已。
而身为江南豪商的黄汴没有找到证据,说明东林党在宝源局一事上,行事非常隐秘,但这并不代表宝源局的事情现在就查不了。
黄汴查不了,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商人,即使他是江南豪商,有的是钱,但在朝廷衙门里,明显不是有钱就能把所有事情都查清的,相比起来,有权,才更能查清楚事情。
正是因此,李进忠才会被叶向高弹劾,就是因为他听从朱由校的命令,派出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全力搜查宝源局出现劣币的事情。
或许,朱由校派普通官吏查,叶向高还不会这么跳脚,但是,朱由校现在让李进忠派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查,这立马就不能让叶向高和其他东林党人淡定了。
毕竟,厂卫拿人,根本不受朝廷管制,东林党根本动不了他们,他们也只听朱由校的命令,真要让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现在把宝源局的人控制起来,那他们东林党岂不是要遭殃?
说实话,宝源局这块大蛋糕,东林党上下都有参与,至于原因,自然是铸劣币赚钱息的利润太大,大的就连叶向高这样二度出任首辅的人,也忍不住掺和一脚。
现在,突然之间,李进忠派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查宝源局,叶向高和其他东林党人自然是怕了,毕竟,以东厂、锦衣卫不受朝廷管制的查案权利,让他们去查,那些参与铸劣币的人,进了诏狱,能有几个人死扛到底,不坦白犯案经过的?
因此,为了给宝源局涉及此事的人反应时间,叶向高却是立马想了这出“围魏救赵”的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李进忠的注意,让李进忠分心,暂时不把主要心思放在宝源局上面,而是放在朝堂上叶向高弹劾他的事情上面。
毕竟,只要不是李进忠死命去催东厂、锦衣卫的那些番子,让他们不顾一切的赶路去南京,叶向高就有把握,在那些厂卫番子进南京之前,南京宝源局就已经被接到消息的东林党人给收拾干净,不留任何证据叫厂卫番子查了。
至于北京的宝源局,本身因为京师的关系,东林党就没敢在这里铸劣币,只是在北京宝源局里做了些安排,帮助南京宝源局提高铸劣币的产量和效率,同时依靠他们的优势,少散一些劣币在京师里流通。
正是因为北京宝源局参与铸假币的人少,再加上队伍平时也低调,让东厂和锦衣卫派去的人,只能因为没发现什么可疑的人,放弃对北京宝源局的调查。
北京的宝源局无碍,那剩下的最让叶向高挂念的,自然就是南京的宝源局,而阻止不了李进忠,叶向高只能想办法拖延时间,之后便有了他主动上疏弹劾李进忠的事情,
明白了这些,看着眼前依旧对于叶向高弹劾他十分糊涂的李进忠,张璟心中若有所悟。
直觉告诉张璟,这是一个让李进忠提前和东林党决裂,他从中挑拨离间的好机会,要是真能让两方斗的话,那可真不错。
张璟可不信李进忠被东林党人这么欺负,还会想在和以前一样,对他们好脸相待,说不得,阉党的成立会因此提前也说不定。
想了想,张璟对李进忠道:“叶向高那里,自从前番他主动弹劾李公公后,就再也没了动静。在我看来,恐怕弹劾之事,叶向高因为朝中事情忙,所以没再上书弹劾李公公了。”
“嗯!国舅爷说得有些道理,那是不是咱家按兵不动,静等消息,只要叶向高不再多做其他的危害咱家的事情。”李进忠听后,点了点头道。
“当然不行!”闻言,张璟立马喊道。
“怎么了?为什么不行呢?”李进忠反问道。
“李公公,你想想,你可是内廷的掌权人,现在叶向高主动弹劾你,这已经不是你和叶向高之间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这已经是叶向高身后的外朝和李公公所掌握的内廷之间的斗争了。”
张璟解释道:“现在,若是李公公被叶向高弹劾,竟然还忍着不去对付叶向高,这样的话,明显会被有心人传播。”
“到时候,要是朝野传出内廷不如外朝,李进忠怕了叶向高的之类的话出来,那李公公你还有颜面在朝野里出现吗?”
闻言,李进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松了口气道:“幸好国舅爷提醒得及时,否则,咱家真要不理不问叶向高弹劾咱家的事情,那还真可能丢了咱们内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