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马祥麟还未回答,朱由校笑道:“爹爹和你说过,海盗之所以有人带眼罩,是因为抢劫时被打伤了眼睛所以才戴的。马将军是在天启元年守山海关时,为建奴射伤一目。马将军将箭拨出,然后连发三箭,杀死三名敌将,建奴大惊,才缓缓而退。从此以后,军中便呼之为“小马超”,又称之为“独目马”。所以海盗的眼罩代表着血腥,而马将军的眼罩则代表着荣耀。”
马祥麟便欲跪下致谢,朱由校道:“这不是朝会,不要来这些虚礼。我们看戏吧。”
这出戏共分为三幕,第一幕是破七寨。讲述的是秦良玉与丈夫击败杨应龙,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这一幕中,着重表现了秦良玉善谋,勇猛,果敢的个人品质,以及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能。
第二幕是战建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表现秦良玉在夫死后激烈的心理斗争。夫死后殉情,对于一个女子来说便是最完美的人生,可以被后世女子奉为圭臬。但秦良玉勇敢地拒绝了这一条路,她在儿女年幼无助的情况下,接过了丈夫去世后的重担,而浑然不顾别人的看法。并且喊出了:“我只会按着我自己的意志来行事,我不会在意这俗世强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锁”的心声。
看到这里,朱由校有些尴尬地对马祥麟说道:“这只是戏而已,如果忠贞伯不喜欢,便可以来信商榷,朕可以让他们改。”
马祥麟笑道:“家慈倒确实说过类似的话,家慈出身书香门第,却常常说有些人读书读傻了,根本就没有理解书中真正的含义。”
朱由校这才放下心来,这一段本来便是他要加进去的,此时女子受到的束缚较多,他也希望能借秦良玉这位英雄之口,说出一些有利于女性思想解放的话语来。想不到却是歪打正着了。
后面在山海关与建奴激战,马祥麟的英雄事迹也在上面呈现出来,不过戏中马祥麟三箭中的一箭是射中了努尔哈赤的腿部,让建奴惊惧而退。马祥麟面色发红道:“陛下,此事与真实不符。”
朱由校轻笑道:“艺术吗,允许夸张,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你看那些欢呼的人群,不就说明这样的改动更加符合大家的心愿吗?”
第三幕是平内乱。奢安之乱中,秦良玉怒斥畏战的却又嫉妒她的明军将领道:“六尺男儿竟然嫉妒我一巾帼女子,静夜回思,就应当羞愧而死。”引起了下面雷鸣般的掌声。
在秦良玉等人的努力之下,奢安之乱很快就被平定,大明西南安稳如山,众人又是一片欢呼。
当演员们出来谢幕时,观众一起站立鼓掌,久久不愿意离开。马祥麟跪倒对朱由校道:“下官代家慈谢过陛下,石砫愿永为大明守边。”
朱由校扶起他道:“忠贞伯之忠心,朕早已知。大明还多有倚重马将军之处,希望马将军他日亦能早早封爵。”
马祥麟道:“臣惟有鞠躬尽瘁,为陛下死战。”
朱淑娥在旁边道:“父皇,我要向秦将军学习,成为我大明的第二位女将军。”
朱由校笑道:“我的宝贝努力吧。好好学习武艺和谋略,你打下哪里,我便把你封在哪里。”
卢象升笑道:“公主呀,你打下一个地方,第一件事便是要改名。外国有些地方的名字很奇怪,做为封号可不大好听。”
朱淑娥眨了眨眼睛道:“到时我便让卢伯伯帮淑娥取名字,听父皇说,卢伯伯身为探花,可厉害了。”
朱由校笑道:“这你可找到一个好帮手了,卢伯伯帮你制定计划,你带兵打下地方,卢伯伯还要帮你取名字,合着你就带兵耀武扬威就行了,这样的女将军是不是太容易了。看看秦将军,那可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功劳。”
朱淑娥不服气地道:“淑娥也武艺高强哟,我可以打赢弟弟呢。”
众人一起大笑,只有朱慈燃翻了个白眼。
皇家大剧院第一场戏便排的是赞美秦良玉的《忠贞大将军》,自然有人看得懂如此安排背后的意思。第二天便有大臣要求给秦良玉嘉奖,爵位已经不可能再升,但赏赐一些物品以示天子宠重还是可以的,何况这也是皇帝出钱,自己不但没有损失,还可以得到识才惜才的美名,这样的好事当然会有人做。
朱由校淡淡地回道:“已经赏赐了,此事不须再议。”让这些人碰了一鼻子灰。
而在报纸上,围绕着《忠贞大将军》自然也是展开了大讨论。皇帝这几年在不准缠足,允许寡妇再嫁,三十岁前不守寡不发贞洁牌坊等方面都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所以讨论中认为秦良玉应该殉夫的倒是少了,但那句“不会在意这俗世强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锁”倒是惹得一些卫道士不满。不过大明女子本身地位便不低,象女子便有继承权,所以这些人嚷嚷了几声后,见没有出现群情涌动的局面,便很快销声匿迹了。
而更多的人则是赞扬秦良玉忠心为国,为大汉民族立下的功劳而喝彩(秦良玉本是汉人,马千乘也是汉人)。而在有心人的提点下,大明农业合作社制作了一幅非常精美昂贵的《巾帼英雄》锦旗,托马祥麟送给秦良玉,以表达全国民众的心意。
而皇帝则乘势将秦良玉之女封为郡主,马祥麟被封为前将军,秦民屏被封为后将军,秦翼明秦拱明等四兄弟均封为都督佥事。
秦良玉接收了锦旗,并专门让人来京向农业合作社表达了感谢,还邀请农业合作社在石砫地区开办分社。而兄弟及侄儿的封赏她无法推辞,但儿子女儿的封赏她直接推掉了,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臣子之功,陛下已经酬过。臣女在家中绣花,何来功劳?无功而受赏,则法度何在,故而臣请陛下三思而收回成命,以成全臣之薄名。”
朱由校叹道:“果然不愧为忠贞伯呀,罢了,等下次她立功后再赏其女吧。”
马祥麟便欲跪下致谢,朱由校道:“这不是朝会,不要来这些虚礼。我们看戏吧。”
这出戏共分为三幕,第一幕是破七寨。讲述的是秦良玉与丈夫击败杨应龙,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这一幕中,着重表现了秦良玉善谋,勇猛,果敢的个人品质,以及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能。
第二幕是战建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表现秦良玉在夫死后激烈的心理斗争。夫死后殉情,对于一个女子来说便是最完美的人生,可以被后世女子奉为圭臬。但秦良玉勇敢地拒绝了这一条路,她在儿女年幼无助的情况下,接过了丈夫去世后的重担,而浑然不顾别人的看法。并且喊出了:“我只会按着我自己的意志来行事,我不会在意这俗世强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锁”的心声。
看到这里,朱由校有些尴尬地对马祥麟说道:“这只是戏而已,如果忠贞伯不喜欢,便可以来信商榷,朕可以让他们改。”
马祥麟笑道:“家慈倒确实说过类似的话,家慈出身书香门第,却常常说有些人读书读傻了,根本就没有理解书中真正的含义。”
朱由校这才放下心来,这一段本来便是他要加进去的,此时女子受到的束缚较多,他也希望能借秦良玉这位英雄之口,说出一些有利于女性思想解放的话语来。想不到却是歪打正着了。
后面在山海关与建奴激战,马祥麟的英雄事迹也在上面呈现出来,不过戏中马祥麟三箭中的一箭是射中了努尔哈赤的腿部,让建奴惊惧而退。马祥麟面色发红道:“陛下,此事与真实不符。”
朱由校轻笑道:“艺术吗,允许夸张,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你看那些欢呼的人群,不就说明这样的改动更加符合大家的心愿吗?”
第三幕是平内乱。奢安之乱中,秦良玉怒斥畏战的却又嫉妒她的明军将领道:“六尺男儿竟然嫉妒我一巾帼女子,静夜回思,就应当羞愧而死。”引起了下面雷鸣般的掌声。
在秦良玉等人的努力之下,奢安之乱很快就被平定,大明西南安稳如山,众人又是一片欢呼。
当演员们出来谢幕时,观众一起站立鼓掌,久久不愿意离开。马祥麟跪倒对朱由校道:“下官代家慈谢过陛下,石砫愿永为大明守边。”
朱由校扶起他道:“忠贞伯之忠心,朕早已知。大明还多有倚重马将军之处,希望马将军他日亦能早早封爵。”
马祥麟道:“臣惟有鞠躬尽瘁,为陛下死战。”
朱淑娥在旁边道:“父皇,我要向秦将军学习,成为我大明的第二位女将军。”
朱由校笑道:“我的宝贝努力吧。好好学习武艺和谋略,你打下哪里,我便把你封在哪里。”
卢象升笑道:“公主呀,你打下一个地方,第一件事便是要改名。外国有些地方的名字很奇怪,做为封号可不大好听。”
朱淑娥眨了眨眼睛道:“到时我便让卢伯伯帮淑娥取名字,听父皇说,卢伯伯身为探花,可厉害了。”
朱由校笑道:“这你可找到一个好帮手了,卢伯伯帮你制定计划,你带兵打下地方,卢伯伯还要帮你取名字,合着你就带兵耀武扬威就行了,这样的女将军是不是太容易了。看看秦将军,那可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功劳。”
朱淑娥不服气地道:“淑娥也武艺高强哟,我可以打赢弟弟呢。”
众人一起大笑,只有朱慈燃翻了个白眼。
皇家大剧院第一场戏便排的是赞美秦良玉的《忠贞大将军》,自然有人看得懂如此安排背后的意思。第二天便有大臣要求给秦良玉嘉奖,爵位已经不可能再升,但赏赐一些物品以示天子宠重还是可以的,何况这也是皇帝出钱,自己不但没有损失,还可以得到识才惜才的美名,这样的好事当然会有人做。
朱由校淡淡地回道:“已经赏赐了,此事不须再议。”让这些人碰了一鼻子灰。
而在报纸上,围绕着《忠贞大将军》自然也是展开了大讨论。皇帝这几年在不准缠足,允许寡妇再嫁,三十岁前不守寡不发贞洁牌坊等方面都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所以讨论中认为秦良玉应该殉夫的倒是少了,但那句“不会在意这俗世强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锁”倒是惹得一些卫道士不满。不过大明女子本身地位便不低,象女子便有继承权,所以这些人嚷嚷了几声后,见没有出现群情涌动的局面,便很快销声匿迹了。
而更多的人则是赞扬秦良玉忠心为国,为大汉民族立下的功劳而喝彩(秦良玉本是汉人,马千乘也是汉人)。而在有心人的提点下,大明农业合作社制作了一幅非常精美昂贵的《巾帼英雄》锦旗,托马祥麟送给秦良玉,以表达全国民众的心意。
而皇帝则乘势将秦良玉之女封为郡主,马祥麟被封为前将军,秦民屏被封为后将军,秦翼明秦拱明等四兄弟均封为都督佥事。
秦良玉接收了锦旗,并专门让人来京向农业合作社表达了感谢,还邀请农业合作社在石砫地区开办分社。而兄弟及侄儿的封赏她无法推辞,但儿子女儿的封赏她直接推掉了,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臣子之功,陛下已经酬过。臣女在家中绣花,何来功劳?无功而受赏,则法度何在,故而臣请陛下三思而收回成命,以成全臣之薄名。”
朱由校叹道:“果然不愧为忠贞伯呀,罢了,等下次她立功后再赏其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