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知己知彼
方伯居的到来,对于刘封确实是个好消息。
他的侄子方宏以前经常到沃沮人那里进行贸易,跟沃沮人的金水部和银水部非常熟悉,跟这两个部落的人,也很有些交情。
这两天,刘封把训练的事情交给苏飞,自己就跟方伯居、方宏、何照、陈三狗这些了解沃沮情况的人,在一起研究情报。
“金水部和银水部,如今虽然是沃沮人,但他们原来都是汉人。”
方宏说道。
“都是汉人?”
这倒是出乎刘封的意料之外。
“对,他们都是前些年被沃沮人、濊人和高句丽人掳掠去的汉人。一是他们在风俗人情上,跟沃沮人始终有隔阂,二是沃沮人对他们也不放心,所以他们时常遭受排挤,也有心回归汉地。只是因为人数较多,高句丽人和沃沮人看的紧,始终也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这种情况?这倒是可以考虑利用一下他们之间的矛盾。
“这些汉人跟那些蛮人不合,这是其一。那些蛮人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
“沃沮人主要有五个部落,分别是黑水部、红水部、蓝水部、白水部、黄水部。黑水部最大,有两万余人。黄水部最小,只有两千来人。”
“白水部住的最高,在盖马大山上,有五千多人,跟其他部落来往较少。也比较淳朴和善,轻易不与人为敌。一般也不到汉地来烧杀掳掠。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跟外界贸易,也比较讲究公平交易。”
这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红水部、蓝水部、黄水部,一般都是胁从,时常要受黑水部欺压。他们一般不主动到汉地来掳掠,多是被黑水部逼迫而来。”
“来了之后,一般只抢劫财物不抢人,也不放火烧房。”
“黑水部最为强大,也最为暴虐无道。贪婪成性,心狠手辣,极为恶毒。他们经常来汉地掳掠。人口、牲畜、粮食、财物,见什么抢什么。拿不走的,不管什么东西,就放火烧掉,地里的庄稼也给毁掉。至于人口,除了妇孺儿童,只要是男丁,就一律杀死。”
这就是最主要的敌人,这次就要叫他们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黑水部之内,是否还有分部?”
“大致分为三部。一是木龙部,这是三部中最大的。二是火龙部,三是土龙部。这三人是三兄弟。都是三老。三兄弟之上,还有他们的父亲金龙。不过金龙目前不太管事。”
“木、火、土这三兄弟,也并非铁板一块。无事的时候,他们三兄弟之间时常争斗,谁也不服谁。有事儿的时候,三兄弟之间就暂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不管哪一部,最后都要听命于大人。”
“大人?”
“就是高句丽人。”
对了,沃沮人现在臣服于高句丽人,这些大人就是沃沮人的太上皇。
“高句丽目前有多少人在这里?”
“黑水部有三个大人,其余各部各有一个大人。一共十个大人。红、蓝、白、黄,加上金水部、银水部,每部一个头人,黑水部三个头人,外加一个总大人。每个大人手下有两什共二十人护卫。”
“这些大人在这里,主要是征收赋税,收缴贡物,收揽奴仆,调节各部的纠纷。”
“沃沮人跟高句丽人之间,相处是否和谐?”
“时好时坏。”
“这是为何?”
“高句丽那边好的时候,收的赋税财物少,双方关系就好一些。搜刮多了,关系就差一些。”
“沃沮人上交的贡赋多么?”
“也不少,其实不比他们在汉地人管辖的时候少。在乐浪郡之内,征收贡赋徭役,总有朝廷法度。高句丽人,只管一味横征暴敛,说多少是多少,没有法度,全凭自己喜好。”
沃沮人的这个处境,他们自己有责任,高句丽人也有责任。
看来高句丽的因素,占了很大成分。
从这一点来看,公孙康攻打高句丽,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水先生有何破敌良策?”
刘封请教方伯居,一是出于礼貌。
他是屯有县的名士,管宁举荐了他,此次又是代表凉茂来的,自己应该有这个姿态。
第二点,他也确实想从方伯居那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建议。
来到三国之后,刘封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汉代的这些文人名士,跟后来宋明的文人名士颇有些不同。
首先就是还具有一定的文人风骨和独立人格。不像后来的文人那样,都被皇权压的喘不过气了来。
不少的时候,即使是皇帝征召,他们不想去的时候,也不去。
其次就是这些文人名士,不仅仅是死读书,读死书。很多人都精通实务,能干具体的事儿,不少人甚至是文武全才。上马能提枪打仗,下马能执笔写文章。
三国的军师谋士阶层,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太白既然相问,我也就不客气。其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先杀了那些高句丽人,断绝沃沮人和高句丽之间的联络,让他们两家心生嫌隙。”
这个也是刘封的计划。
杀了那些高句丽人,一是断绝了沃沮人的幻想。二是公孙康那边进攻高句丽之后,他们很可能也无暇顾及沃沮人这里。
沃沮人的人财物断绝之后,也是对高句丽人的一个有力削弱。
“其次,分化瓦解,分而击之。”
杀了高句丽人之后,就要对各个部落的头目采取斩首行动,尤其是黑水部落的父子四人。从而摧毁他们的指挥系统。
黑水部落罪大恶极,必须进行坚决打击。
摧毁了他们的指挥系统,既可以使他们陷入混乱之中,也可以有力地震慑黑水部和其他各个部落。
“再次,对金水部和银水部进行策反,至少让他们袖手旁观。如果将军信得过,老夫愿意跟侄子亲自前往金、银两部。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前来归降。”
“只是归降?”
“自然不能仅仅如此,总要进献一些东西的。剿灭黑水部之后,金、银两部就是这里的主要力量,世上哪里会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尽是捡现成的。”
“不过,这还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将军目前只有三千人,窃以为,将军的兵马还远远不够,目前还不宜轻举妄动。待到襄平侯破了高句丽之后,有了兵马增援,将军再动也不迟。”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原地。
我倒是希望多些人马,可是哪里有人啊?
公孙康能不能给我兵马且不说,就算是他给了,也至少是半年之后的事情。那个时候是他破了沃沮,还是我破了沃沮?又怎么能显示出来我的本事?
没有本事,凭什么在辽东出人头地。
“如水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没有更多的兵马,我就以三千人马,一举平定沃沮。”
“殷鉴不远,太白万万不可草率行事。”
“无妨,如水就留在此处,且看我如何破敌。保证让如水眼花缭乱。”
“好吧,老夫就拭目以待。”
唉,到底是年轻啊,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区区三千人马,又是乌合之众,哪里能是沃沮人的对手?只怕是要有不少人白白送死喽。
他的侄子方宏以前经常到沃沮人那里进行贸易,跟沃沮人的金水部和银水部非常熟悉,跟这两个部落的人,也很有些交情。
这两天,刘封把训练的事情交给苏飞,自己就跟方伯居、方宏、何照、陈三狗这些了解沃沮情况的人,在一起研究情报。
“金水部和银水部,如今虽然是沃沮人,但他们原来都是汉人。”
方宏说道。
“都是汉人?”
这倒是出乎刘封的意料之外。
“对,他们都是前些年被沃沮人、濊人和高句丽人掳掠去的汉人。一是他们在风俗人情上,跟沃沮人始终有隔阂,二是沃沮人对他们也不放心,所以他们时常遭受排挤,也有心回归汉地。只是因为人数较多,高句丽人和沃沮人看的紧,始终也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这种情况?这倒是可以考虑利用一下他们之间的矛盾。
“这些汉人跟那些蛮人不合,这是其一。那些蛮人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
“沃沮人主要有五个部落,分别是黑水部、红水部、蓝水部、白水部、黄水部。黑水部最大,有两万余人。黄水部最小,只有两千来人。”
“白水部住的最高,在盖马大山上,有五千多人,跟其他部落来往较少。也比较淳朴和善,轻易不与人为敌。一般也不到汉地来烧杀掳掠。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跟外界贸易,也比较讲究公平交易。”
这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红水部、蓝水部、黄水部,一般都是胁从,时常要受黑水部欺压。他们一般不主动到汉地来掳掠,多是被黑水部逼迫而来。”
“来了之后,一般只抢劫财物不抢人,也不放火烧房。”
“黑水部最为强大,也最为暴虐无道。贪婪成性,心狠手辣,极为恶毒。他们经常来汉地掳掠。人口、牲畜、粮食、财物,见什么抢什么。拿不走的,不管什么东西,就放火烧掉,地里的庄稼也给毁掉。至于人口,除了妇孺儿童,只要是男丁,就一律杀死。”
这就是最主要的敌人,这次就要叫他们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黑水部之内,是否还有分部?”
“大致分为三部。一是木龙部,这是三部中最大的。二是火龙部,三是土龙部。这三人是三兄弟。都是三老。三兄弟之上,还有他们的父亲金龙。不过金龙目前不太管事。”
“木、火、土这三兄弟,也并非铁板一块。无事的时候,他们三兄弟之间时常争斗,谁也不服谁。有事儿的时候,三兄弟之间就暂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不管哪一部,最后都要听命于大人。”
“大人?”
“就是高句丽人。”
对了,沃沮人现在臣服于高句丽人,这些大人就是沃沮人的太上皇。
“高句丽目前有多少人在这里?”
“黑水部有三个大人,其余各部各有一个大人。一共十个大人。红、蓝、白、黄,加上金水部、银水部,每部一个头人,黑水部三个头人,外加一个总大人。每个大人手下有两什共二十人护卫。”
“这些大人在这里,主要是征收赋税,收缴贡物,收揽奴仆,调节各部的纠纷。”
“沃沮人跟高句丽人之间,相处是否和谐?”
“时好时坏。”
“这是为何?”
“高句丽那边好的时候,收的赋税财物少,双方关系就好一些。搜刮多了,关系就差一些。”
“沃沮人上交的贡赋多么?”
“也不少,其实不比他们在汉地人管辖的时候少。在乐浪郡之内,征收贡赋徭役,总有朝廷法度。高句丽人,只管一味横征暴敛,说多少是多少,没有法度,全凭自己喜好。”
沃沮人的这个处境,他们自己有责任,高句丽人也有责任。
看来高句丽的因素,占了很大成分。
从这一点来看,公孙康攻打高句丽,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水先生有何破敌良策?”
刘封请教方伯居,一是出于礼貌。
他是屯有县的名士,管宁举荐了他,此次又是代表凉茂来的,自己应该有这个姿态。
第二点,他也确实想从方伯居那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建议。
来到三国之后,刘封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汉代的这些文人名士,跟后来宋明的文人名士颇有些不同。
首先就是还具有一定的文人风骨和独立人格。不像后来的文人那样,都被皇权压的喘不过气了来。
不少的时候,即使是皇帝征召,他们不想去的时候,也不去。
其次就是这些文人名士,不仅仅是死读书,读死书。很多人都精通实务,能干具体的事儿,不少人甚至是文武全才。上马能提枪打仗,下马能执笔写文章。
三国的军师谋士阶层,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太白既然相问,我也就不客气。其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先杀了那些高句丽人,断绝沃沮人和高句丽之间的联络,让他们两家心生嫌隙。”
这个也是刘封的计划。
杀了那些高句丽人,一是断绝了沃沮人的幻想。二是公孙康那边进攻高句丽之后,他们很可能也无暇顾及沃沮人这里。
沃沮人的人财物断绝之后,也是对高句丽人的一个有力削弱。
“其次,分化瓦解,分而击之。”
杀了高句丽人之后,就要对各个部落的头目采取斩首行动,尤其是黑水部落的父子四人。从而摧毁他们的指挥系统。
黑水部落罪大恶极,必须进行坚决打击。
摧毁了他们的指挥系统,既可以使他们陷入混乱之中,也可以有力地震慑黑水部和其他各个部落。
“再次,对金水部和银水部进行策反,至少让他们袖手旁观。如果将军信得过,老夫愿意跟侄子亲自前往金、银两部。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前来归降。”
“只是归降?”
“自然不能仅仅如此,总要进献一些东西的。剿灭黑水部之后,金、银两部就是这里的主要力量,世上哪里会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尽是捡现成的。”
“不过,这还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将军目前只有三千人,窃以为,将军的兵马还远远不够,目前还不宜轻举妄动。待到襄平侯破了高句丽之后,有了兵马增援,将军再动也不迟。”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原地。
我倒是希望多些人马,可是哪里有人啊?
公孙康能不能给我兵马且不说,就算是他给了,也至少是半年之后的事情。那个时候是他破了沃沮,还是我破了沃沮?又怎么能显示出来我的本事?
没有本事,凭什么在辽东出人头地。
“如水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没有更多的兵马,我就以三千人马,一举平定沃沮。”
“殷鉴不远,太白万万不可草率行事。”
“无妨,如水就留在此处,且看我如何破敌。保证让如水眼花缭乱。”
“好吧,老夫就拭目以待。”
唉,到底是年轻啊,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区区三千人马,又是乌合之众,哪里能是沃沮人的对手?只怕是要有不少人白白送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