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王仁德
  这一夜殷商就没有什么事儿了,都是周瑜淳于等人调配军将,搜城查户,而帅府就成了殷商的临时行宫。李元霸带着骁骑卫进驻守卫,殷商可以舒心的睡一觉了,一切的事情都可以等到明天再说,话说他也真是累了,累的原因自然就有很多了,那也不必一一提起……
  第二天一大早醒来,洗漱完毕,用了一点早饭。周瑜等人早就在议事厅等候,见到他进来一起起身行注目礼。
  这是殷商的交代,行军途中,不可跪拜之礼,大家开始不习惯,现在则都是习以为常了。跟殷商相处越久,大家就越是喜欢他,是喜欢,可不是畏惧哦。
  因为大王不但行事不拘小节,还很爽朗大方,尤其爱护部下,若是哪个将军生了一点什么小病,大王那可真的会亲自熬制药汤喂食的!
  最主要的还是大王的胸怀抱负,他的眼光看得实在太远了,想的就更远了,远的大家都几乎无法想象……
  所以大家对于殷商的忠诚是发自内心的,跟什么帝王威严啊,升官发财啊,飞黄腾达啊,都没有一点点的关系。他们只想着追随大王之后,跟他一起完成他胸中的远大理想,话说大家也都不枉了活在世上一回了!
  殷商笑道:“大家辛苦了啊,昨晚都一夜没睡吧?那个谁,去把昨晚咬金给我挑出来的百年老人参熬了,给大家伙补补身子!”
  立刻有人答应着去了,大王的命令,向来是只说一遍的,听清了照办就是,也根本不给周瑜等人客气的机会。
  “大王,库房里的金银珠宝数目还有粮食数量都已经统计出来了,这是清单,请大王过目,:程咬金双手递过一沓厚厚的清单让殷商过目。殷商接过来翻看了几眼就还给他,表示自己已阅了。
  接下来就是城里官衙中的各种情况汇总报告,所有的官员都已经在商军的监督下各司其职了。看大家的意思都很欢喜,没有一个畏惧恐慌的,所以一切事情都进行的非常顺利。
  历融风的部下有数千人都逃入了山中,因为昨晚夜黑,山中形势又非常复杂,大家都不熟悉地形,所以也没有派兵追赶,准备今日出动骑兵若干,前去搜捕。
  城中百姓的情况也算是良好,昨晚大乱中死了有数十人,有的是被乱军杀死,有的是被军马马蹄踩死,已经都安抚了家属,按照规定给予了一定的补偿,若有未尽事宜,都让他们直接找官衙处理了。
  难民也死伤了上百人,这都是他们自己惊慌乱套才导致发生了踩踏,倒并非外因所至,也都妥善的安排处理了。但是难民人数太多了,若是长期滞留城中肯定多有不便,请大王早作定夺,将他们遣散出城,各自回归家乡为妥。
  降兵共计两万多人,都是主动弃械投降的,现在分别关押在城外大营,也等着大王降旨安置。否则这么多人看管起来也实在不易,若有什么骚乱,更是不好处置。
  殷商说难民这边儿先别管其他,赶紧的建粥厂先让他们吃顿饱饭吧,菜蔬肉类也都尽量的供应,但却不可太多,还是按照人头酌量分配,因为饿的久了,若是不限量供应的话,可能会撑死很多人的!尽量多的给他们建立营帐,可着老弱病残的先安排,否则这天气渐凉,晚上再露天睡的话,只怕还会死不少人的……
  至于其他的事宜殷商都交代周瑜他们看着办好了,就不必自己操心了。大家领命,各自下去安排了。
  殷商又带着猪八戒和李元霸在城里转了一圈,见之前都关闭的商铺也都开张营业了,街上的行人也拥挤起来,城门开放,来来往往的人流也开始密集起来,整座城市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又亲自去王大壮的家里转了一圈,赏了王婆婆一百辆黄金。王大壮自然是不在家的,现在他比谁都忙,周瑜命他收拢残兵,挑选精兵强将留下,其他的一概给予路费,直接遣送回家。
  他的虎方将军职衔可不是随口一叫的,因为君无戏言,所以现在他已经是大商正式的将军了!王恩深重,王大壮只有勉力报答了,所以从昨晚到现在也没有合眼,一直在玩命的忙碌中。
  殷商又亲自的视察了城里城外一共二十几个难民营,见自己的命令已经被忠实的执行了,到处都是炊烟袅袅,无数的粥篷下无数的人都在忙碌中,无数的大锅中都是稠稠的米粥,无数的难民们偕老带幼捧着饭碗排出了无数长长的队伍……
  虽然看着还是很心酸,但这些百姓的命至少都是抱住了,不至于受到战争的涂炭,见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殷商觉得昨天的险还是没有白冒啊。
  随便问了几个人,原来都是附近小城或者村落里逃过来的,他们以为商朝的大军一到,必然会大肆抢掠,所以都不顾成熟的粮食,携家带口逃难到了虎方城,以为这里是保命之所,没想到却来到了地狱。
  而他们现在才听说,人家商军根本就没有犯沿途老百姓的分毫,田地里的庄稼都沉甸甸的弯了腰也没有一个商兵去收割。他们锁好的家门也完好如初,事实上,人家大军根本就没有进村!得到这个消息后,难民中还能走动的几乎一上午就散了一大半,都着急回家收粮食去了……
  而他们出城的时候却被商军给堵住了,后面的不知道情况,还以为是商军不让大家伙出城呢,结果有性急的走到前面一问,却原来是商军奉了大王之命,给每个出城回乡的难民们都发了一袋口粮,还有一百铜钱……天哪,这种事谁能想到呢?早知道大王帝辛是如此的仁君,我们早就……
  殷商很欣慰,表示很满意。在每一个粥篷他都要亲自的到大锅前去看看,用一根筷子插一下,筷子必须能够插上去立着不倒,否则粥就太稀了,那就有人要掉脑袋了!
  但是这种情况是没有的,因为煮粥的都是军中后勤兵士,周元帅的军法谁倒是敢违抗一点点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