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菜引发的斗争上
说完,沈廷余将自己靠在车壁上,用自己的身躯给孩子妻子当靠垫。
车轮翻滚,车子带着一家三口驶向了火车站,接下来他们将经历火车站、换车、乘船、军卡的行程,才会最终到达渔岛。
渔岛,就是北省以北的一个小岛屿,上面有军事基地,也有军工厂,上面生活所需的东西更替不快,据说包含了上百人的生活区只有一个经常缺货的供销社,路上了解那边生活情况的林夕表示,这没啥。
她携带的东西,不说在那里生活无忧,起码是不糊短缺什么东西的。
再说了,一两个月的还能出岛补充生活必需品,她还能出来大量购买,生活上倒没什么问题,甚至能成为自家老公的底气。
目送林夕离开,厂子里的几位老员工倒是不怎么惊慌,毕竟林夕这半个月已经交接好了手头上的工作,也做好了接下来一年的计划安排,本来工厂的运作就是比较机械的,只要打点好了,基本上没什么突发情况。
可怜不知情的张旭成,在发现弟弟没上学,家里门也是关着的之后,哭了一场。
“弟弟不见了哇——我要告诉小姨——”
等张旭成从爷爷奶奶口中得知,连小姨都一起离开之后,哭丧着脸。“以后谁陪着我去班级啊,我的弟弟啊,我的小姨啊!”
真是一波三折的哭声,但是行程已定,不会出现变化了。
林夕走的匆忙,但却不慌忙,有那半个月的时间来缓冲和安排计划,她暂离医研所,也不会造成大的变动。
当药厂、医研所、医疗器械厂,以及后来联系的药材种植合作公社,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关系,管理上只要没人搞幺蛾子,会诸事顺利的。
赚钱,是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不会因为钱财之物让自己寸步难行,但赚钱并不是一切。
林夕选择带着孩子跟沈廷余离开,也是思考了好几个晚上的。
孩子不能缺少爸爸的陪伴,她和沈廷余也离开不了对方那么长的时间,既然如此,不如顺着心眼跟着沈廷余去渔岛。
一行人到了火车站,坐了三天半左右的火车,下车之后直接被几个穿着军装的汉子接上车,一路上都没什么话,只有一个叫夏自强的士官打了招呼称呼了林夕一句嫂子。
林夕点点头,抱着孩子的手紧了紧,防止他因为好奇贪看这些叔叔衣服上的星星摔到车底。
车子开了四个多小时,才到了港口,但是天色已经很晚了,一行人暂时在这边逗留一个晚上,住的是渔岛安排的招待所,林夕一家人得以住了一个单间。
到了陌生的地方,有房间能住,饶是已经被好几天火车给折腾得没什么精神的沈遇林,也提起了精神话多了一点。
“也不知道岛上有没有幼托班,孩子大了,也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
“应该有的。”岛上除了训练的部队和军研所的工作人员,还有家属们和帮工们呢,拖家带口来的遍地都是,少说也能有十几个同龄的。
“嗯,那行吧,这样孩子也不会无聊。”林夕哄了沈遇林睡觉,自己彻底清洗了一下自己,长时间坐火车,就是这个洗漱问题是个大难题。
次日一早,约莫五点出头的样子,夏自强直接问林夕要不要买些东西:“海岛上要出来,有可能是两个月,有可能是一个月,供销社的东西未必次次都齐全,您要是有需要,可以先在这里采购一下,我们能有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船只最早也要十点左右才能到。”
林夕点点头,她虽然将很多必需品都装在了空间里,但是明面上毕竟就两个大包裹,要是一直拿出东西来也不合适。
既然有这么多汉子,多少能帮着提一把,她就不客气了。
林夕撸起袖子就杀向了这边的自由市场,因为商场和供销社六点左右,根本没有开门的动静,在自由市场买了一些海鲜干,腊肠腊肉之类的,就是新鲜的肉类也准备了不少,鸡蛋更是买了上百个,看得身后跟着的兵哥瞠目结舌。
等到了七点半多一点,渔岛外面这个称为青阳镇的商场开门了,林夕再次开始扫荡,因为距离冬天已经不远了,又是在海岛上,所以防潮防寒都要一手抓,所以棉花被子之类的还有成衣外套也买了好几套,热水壶暖水瓶的更是买了三四个,炉子也不知道那边有没有,也买了一个能下面条的那种小炉子。
各种要票才能买的点心和罐头更是买了好几袋,都另外拿了一些布袋子装上。
等出来的时候,身边跟着帮忙的两个汉子身上已经没地方挂装东西的布袋子了。
出来后,林夕还想去供销社看一看,两个兵哥哥赶紧换人跟着林夕,林夕在供销社又扫荡了一番,几位轮流帮着提过东西的兵哥只觉得这位买起东西来,简直不当钱票是钱票。
殊不知,林夕为了跟着沈廷余过来,已经换了很多的票证,钱更别说了,光是自己的私库就有好几万,在当今的购买力环境之下,她买这些用的,还只是九牛一毛的一毛。
好不容易东西都买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孩子由林夕抱着,沈廷余也帮着拎自家的东西呢,还不忘看顾妻子儿子,等到了穿上,找到位置坐好了,东西也能暂时放在地上,沈廷余才从林夕的怀里将好奇的沈遇林给接过来。
“哎呦,这小孩长的真好。”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
林夕侧头看去,在自己右后方的位置,有个眉目舒朗的大姐,年纪估计也就三十出头,看着就很好接近。
林夕对着她笑笑:“谢谢您的夸奖,你们是岛上的家属吧,今天是来补货?”
大姐见林夕看起来也很好说话的样子,就凑过来一点,跟林夕自我介绍:“是啊,这岛上的东西是真不齐全,不过习惯了也就那样了,我早两年就来了,最小的孩子跟你们家的这个也差不多,我叫张爱华,这是小崔,她是食堂做事的,打饭的窗口都是大荤菜!”
张爱华挤眉弄眼的,估计是暗示林夕要跟这小崔打好关系,搞不好有福利之类的便宜。
林夕入乡随俗,也没有故作清高的拒绝,也热情的对小崔打招呼,见她怀里抱着个两岁左右的女娃娃,林夕还打开了脚边的一个布袋子,掏出了几片桃酥,分给张爱华和小崔,以及小崔的孩子。
小崔接了过来,细声细气的问林夕:“你们是岛上新来的工人和家属吧。”
“是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就要长住在岛上了,还希望两位多多教教我,在岛上怎么便利的生活。”林夕点点头,没纠正那个工人之词,反正研究员什么的,也算是被特派的工人吧。
“那肯定的,互相帮忙嘛。”张爱华没舍得吃桃酥,这桃酥价格不低还要票,她情愿带着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吃。
“大姐你也吃啊,一会我们安顿好了,还想请大姐带孩子来串串门热闹热闹呢。”林夕客气的劝了一句。
张爱华哎了一声,听出林夕的意思是回头会再给她孩子送点心,就张口吃点心了。
桃酥自然是香喷喷的,估计是这两天到的新货,一点都不潮。
小崔没继续说什么,低头喂着孩子吃桃酥。
张爱华也开始带着林夕说起了岛上的生活。
“这我们住宿的地方啊,分两块,干部研究员之类的呢住的是有带院子独门独户的小院子,其他工人家属或者是军嫂之类的,都是住在前几年加盖的筒子楼里,要是能住小院子是最好了,烧饭种菜什么的都很方便,不像筒子楼的住户,还需要下楼走一段路去照料自己的菜地。”
“不过小院子也有弊端的,家里做点什么吃的,有点什么东西,都能被人看得一清二楚,隔音也不怎么好,还难打理……”
“您说这些干嘛,多说说筒子楼,更方便人家工人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啊,她又不是我们,丈夫都是干部。”小崔忽然插嘴。
两次故意说话阴阳怪气,林夕是听懂了这位的潜台词,敢情这是觉得她是工人家属,所以小崔带了种优越感了,话里话外都在点这些。
张爱华也是好心,其实没有那么多心思的,听了这话顿了顿,有点尴尬。
“这些我都不清楚,谢谢爱华姐给我讲。”
夏自强许是路过,因为三个女人在讲话他不好插话的,但是眼见着船只快到了,三人短暂的沉默间隙,夏自强解释了一句:“沈工是上面特派的研究员,遇到军研所这边,是给您配备了一个小院子的,四个房间一个灶间一个洗手间还有前庭的院子标配。”
张家华挺高兴的,林夕既然是住院子,那就有可能跟她是附近的邻居,她之前说的那些话也就派上用场了不是自己话多白说。
小崔僵了一下,扯出一抹笑:“咋不早说是研究员呢,我还以为真就是普通工人呢,你话也说不清楚,看这不是闹误会了么。”
还怪起了自己。
林夕没继续掰扯,只在心里提醒自己,这种人之后不能深交,最好还少接触。
只道:“我也刚来,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没等气氛尴尬起来,船只靠岸了。
一路上,林夕以为自己做好的一切的准备,比如说先设想到渔岛上的生活环境不会多美好。
没想到上岸后看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原始森林一样的树丛,穿越了固定的小路后,才隐约看到了不远处的生活区,更远一些的地方能看到特别高的灯塔样式的建筑,但是那边太远了,要不是灯塔样式的建筑物太高,林夕也注意不到。
夏自强这边几人就是来接沈廷余一家人的,下船之后,拎着林夕购置的十几个布袋子和两个大包裹,朝着给她分配的院子去了。
离得进了,前面的生活区逐渐清晰了,三联排的小院子,每户院子的格局都差不多,院子占地面积不小,最少都有百十来平的样子,有些人家院子内有搭建了葡萄藤,架子都高出院子了,看起来生活气息十足,时不时有一两声吆喝声想起,估计是哪家的家长在叫自己孩子回来吃饭。
毕竟这会都快十一点了。
离院子两三百米远的地方,就是之前张爱华介绍到的筒子楼,一共两栋,每栋有四层左右,不算很高,估计是考虑到了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好建得太高了,走廊上此时都是人,大部分是女人,估计都是在做饭。
“这就是给沈工和嫂子安排的院子了,挺好记的,第二排右边数起第二个院子。”
东西都放下,夏自强几人都没逗留,直接将空间时间都交给了初来乍到的一家三口:“沈工,下午会有军研所的人过来带你去熟悉一下场地,但是您刚来估计会给您两三天的假期,我们就不打扰您了,先走了。”
“有空来吃饭。”
沈廷余其实也不是什么热情好客的人,客套话说了,也就将几个男人送出去了。
林夕将小团子放下,环顾四周,发现院子里还算整洁,因为没种东西,也不糊显得荒芜,只在墙角位置有些青苔样儿的微绿。
院子的角落有水龙头,还有一个水泥搭建的微微凹陷的池子,估计是用来洗衣服之用。
她查看了灶间卫生间和四个房间,除了卫生间差强人意之外,其他的条件都还可以,一家三口住是真的足够了。
“快中午了,要打理卫生最少需要两个多小时,可能来不及做饭,你去食堂打两份饭菜拉。”林夕撸起袖子戴上手套和口罩,准备先把睡觉的屋子先整理出来。
沈遇林也跃跃欲试,拿起了林夕买的抹布,跟在林夕身后。
林夕笑了笑,给他也带上了口罩,只是口罩太大,林夕将绳子打结,算是勉强挂在了沈遇林的胖脸上。
车轮翻滚,车子带着一家三口驶向了火车站,接下来他们将经历火车站、换车、乘船、军卡的行程,才会最终到达渔岛。
渔岛,就是北省以北的一个小岛屿,上面有军事基地,也有军工厂,上面生活所需的东西更替不快,据说包含了上百人的生活区只有一个经常缺货的供销社,路上了解那边生活情况的林夕表示,这没啥。
她携带的东西,不说在那里生活无忧,起码是不糊短缺什么东西的。
再说了,一两个月的还能出岛补充生活必需品,她还能出来大量购买,生活上倒没什么问题,甚至能成为自家老公的底气。
目送林夕离开,厂子里的几位老员工倒是不怎么惊慌,毕竟林夕这半个月已经交接好了手头上的工作,也做好了接下来一年的计划安排,本来工厂的运作就是比较机械的,只要打点好了,基本上没什么突发情况。
可怜不知情的张旭成,在发现弟弟没上学,家里门也是关着的之后,哭了一场。
“弟弟不见了哇——我要告诉小姨——”
等张旭成从爷爷奶奶口中得知,连小姨都一起离开之后,哭丧着脸。“以后谁陪着我去班级啊,我的弟弟啊,我的小姨啊!”
真是一波三折的哭声,但是行程已定,不会出现变化了。
林夕走的匆忙,但却不慌忙,有那半个月的时间来缓冲和安排计划,她暂离医研所,也不会造成大的变动。
当药厂、医研所、医疗器械厂,以及后来联系的药材种植合作公社,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关系,管理上只要没人搞幺蛾子,会诸事顺利的。
赚钱,是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不会因为钱财之物让自己寸步难行,但赚钱并不是一切。
林夕选择带着孩子跟沈廷余离开,也是思考了好几个晚上的。
孩子不能缺少爸爸的陪伴,她和沈廷余也离开不了对方那么长的时间,既然如此,不如顺着心眼跟着沈廷余去渔岛。
一行人到了火车站,坐了三天半左右的火车,下车之后直接被几个穿着军装的汉子接上车,一路上都没什么话,只有一个叫夏自强的士官打了招呼称呼了林夕一句嫂子。
林夕点点头,抱着孩子的手紧了紧,防止他因为好奇贪看这些叔叔衣服上的星星摔到车底。
车子开了四个多小时,才到了港口,但是天色已经很晚了,一行人暂时在这边逗留一个晚上,住的是渔岛安排的招待所,林夕一家人得以住了一个单间。
到了陌生的地方,有房间能住,饶是已经被好几天火车给折腾得没什么精神的沈遇林,也提起了精神话多了一点。
“也不知道岛上有没有幼托班,孩子大了,也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
“应该有的。”岛上除了训练的部队和军研所的工作人员,还有家属们和帮工们呢,拖家带口来的遍地都是,少说也能有十几个同龄的。
“嗯,那行吧,这样孩子也不会无聊。”林夕哄了沈遇林睡觉,自己彻底清洗了一下自己,长时间坐火车,就是这个洗漱问题是个大难题。
次日一早,约莫五点出头的样子,夏自强直接问林夕要不要买些东西:“海岛上要出来,有可能是两个月,有可能是一个月,供销社的东西未必次次都齐全,您要是有需要,可以先在这里采购一下,我们能有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船只最早也要十点左右才能到。”
林夕点点头,她虽然将很多必需品都装在了空间里,但是明面上毕竟就两个大包裹,要是一直拿出东西来也不合适。
既然有这么多汉子,多少能帮着提一把,她就不客气了。
林夕撸起袖子就杀向了这边的自由市场,因为商场和供销社六点左右,根本没有开门的动静,在自由市场买了一些海鲜干,腊肠腊肉之类的,就是新鲜的肉类也准备了不少,鸡蛋更是买了上百个,看得身后跟着的兵哥瞠目结舌。
等到了七点半多一点,渔岛外面这个称为青阳镇的商场开门了,林夕再次开始扫荡,因为距离冬天已经不远了,又是在海岛上,所以防潮防寒都要一手抓,所以棉花被子之类的还有成衣外套也买了好几套,热水壶暖水瓶的更是买了三四个,炉子也不知道那边有没有,也买了一个能下面条的那种小炉子。
各种要票才能买的点心和罐头更是买了好几袋,都另外拿了一些布袋子装上。
等出来的时候,身边跟着帮忙的两个汉子身上已经没地方挂装东西的布袋子了。
出来后,林夕还想去供销社看一看,两个兵哥哥赶紧换人跟着林夕,林夕在供销社又扫荡了一番,几位轮流帮着提过东西的兵哥只觉得这位买起东西来,简直不当钱票是钱票。
殊不知,林夕为了跟着沈廷余过来,已经换了很多的票证,钱更别说了,光是自己的私库就有好几万,在当今的购买力环境之下,她买这些用的,还只是九牛一毛的一毛。
好不容易东西都买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孩子由林夕抱着,沈廷余也帮着拎自家的东西呢,还不忘看顾妻子儿子,等到了穿上,找到位置坐好了,东西也能暂时放在地上,沈廷余才从林夕的怀里将好奇的沈遇林给接过来。
“哎呦,这小孩长的真好。”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
林夕侧头看去,在自己右后方的位置,有个眉目舒朗的大姐,年纪估计也就三十出头,看着就很好接近。
林夕对着她笑笑:“谢谢您的夸奖,你们是岛上的家属吧,今天是来补货?”
大姐见林夕看起来也很好说话的样子,就凑过来一点,跟林夕自我介绍:“是啊,这岛上的东西是真不齐全,不过习惯了也就那样了,我早两年就来了,最小的孩子跟你们家的这个也差不多,我叫张爱华,这是小崔,她是食堂做事的,打饭的窗口都是大荤菜!”
张爱华挤眉弄眼的,估计是暗示林夕要跟这小崔打好关系,搞不好有福利之类的便宜。
林夕入乡随俗,也没有故作清高的拒绝,也热情的对小崔打招呼,见她怀里抱着个两岁左右的女娃娃,林夕还打开了脚边的一个布袋子,掏出了几片桃酥,分给张爱华和小崔,以及小崔的孩子。
小崔接了过来,细声细气的问林夕:“你们是岛上新来的工人和家属吧。”
“是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就要长住在岛上了,还希望两位多多教教我,在岛上怎么便利的生活。”林夕点点头,没纠正那个工人之词,反正研究员什么的,也算是被特派的工人吧。
“那肯定的,互相帮忙嘛。”张爱华没舍得吃桃酥,这桃酥价格不低还要票,她情愿带着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吃。
“大姐你也吃啊,一会我们安顿好了,还想请大姐带孩子来串串门热闹热闹呢。”林夕客气的劝了一句。
张爱华哎了一声,听出林夕的意思是回头会再给她孩子送点心,就张口吃点心了。
桃酥自然是香喷喷的,估计是这两天到的新货,一点都不潮。
小崔没继续说什么,低头喂着孩子吃桃酥。
张爱华也开始带着林夕说起了岛上的生活。
“这我们住宿的地方啊,分两块,干部研究员之类的呢住的是有带院子独门独户的小院子,其他工人家属或者是军嫂之类的,都是住在前几年加盖的筒子楼里,要是能住小院子是最好了,烧饭种菜什么的都很方便,不像筒子楼的住户,还需要下楼走一段路去照料自己的菜地。”
“不过小院子也有弊端的,家里做点什么吃的,有点什么东西,都能被人看得一清二楚,隔音也不怎么好,还难打理……”
“您说这些干嘛,多说说筒子楼,更方便人家工人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啊,她又不是我们,丈夫都是干部。”小崔忽然插嘴。
两次故意说话阴阳怪气,林夕是听懂了这位的潜台词,敢情这是觉得她是工人家属,所以小崔带了种优越感了,话里话外都在点这些。
张爱华也是好心,其实没有那么多心思的,听了这话顿了顿,有点尴尬。
“这些我都不清楚,谢谢爱华姐给我讲。”
夏自强许是路过,因为三个女人在讲话他不好插话的,但是眼见着船只快到了,三人短暂的沉默间隙,夏自强解释了一句:“沈工是上面特派的研究员,遇到军研所这边,是给您配备了一个小院子的,四个房间一个灶间一个洗手间还有前庭的院子标配。”
张家华挺高兴的,林夕既然是住院子,那就有可能跟她是附近的邻居,她之前说的那些话也就派上用场了不是自己话多白说。
小崔僵了一下,扯出一抹笑:“咋不早说是研究员呢,我还以为真就是普通工人呢,你话也说不清楚,看这不是闹误会了么。”
还怪起了自己。
林夕没继续掰扯,只在心里提醒自己,这种人之后不能深交,最好还少接触。
只道:“我也刚来,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没等气氛尴尬起来,船只靠岸了。
一路上,林夕以为自己做好的一切的准备,比如说先设想到渔岛上的生活环境不会多美好。
没想到上岸后看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原始森林一样的树丛,穿越了固定的小路后,才隐约看到了不远处的生活区,更远一些的地方能看到特别高的灯塔样式的建筑,但是那边太远了,要不是灯塔样式的建筑物太高,林夕也注意不到。
夏自强这边几人就是来接沈廷余一家人的,下船之后,拎着林夕购置的十几个布袋子和两个大包裹,朝着给她分配的院子去了。
离得进了,前面的生活区逐渐清晰了,三联排的小院子,每户院子的格局都差不多,院子占地面积不小,最少都有百十来平的样子,有些人家院子内有搭建了葡萄藤,架子都高出院子了,看起来生活气息十足,时不时有一两声吆喝声想起,估计是哪家的家长在叫自己孩子回来吃饭。
毕竟这会都快十一点了。
离院子两三百米远的地方,就是之前张爱华介绍到的筒子楼,一共两栋,每栋有四层左右,不算很高,估计是考虑到了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好建得太高了,走廊上此时都是人,大部分是女人,估计都是在做饭。
“这就是给沈工和嫂子安排的院子了,挺好记的,第二排右边数起第二个院子。”
东西都放下,夏自强几人都没逗留,直接将空间时间都交给了初来乍到的一家三口:“沈工,下午会有军研所的人过来带你去熟悉一下场地,但是您刚来估计会给您两三天的假期,我们就不打扰您了,先走了。”
“有空来吃饭。”
沈廷余其实也不是什么热情好客的人,客套话说了,也就将几个男人送出去了。
林夕将小团子放下,环顾四周,发现院子里还算整洁,因为没种东西,也不糊显得荒芜,只在墙角位置有些青苔样儿的微绿。
院子的角落有水龙头,还有一个水泥搭建的微微凹陷的池子,估计是用来洗衣服之用。
她查看了灶间卫生间和四个房间,除了卫生间差强人意之外,其他的条件都还可以,一家三口住是真的足够了。
“快中午了,要打理卫生最少需要两个多小时,可能来不及做饭,你去食堂打两份饭菜拉。”林夕撸起袖子戴上手套和口罩,准备先把睡觉的屋子先整理出来。
沈遇林也跃跃欲试,拿起了林夕买的抹布,跟在林夕身后。
林夕笑了笑,给他也带上了口罩,只是口罩太大,林夕将绳子打结,算是勉强挂在了沈遇林的胖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