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村民真可恨,孀妇实可怜
我们回到老蒋家的院子的时候,他还是惊魂未定,在角落里浑身哆嗦。老牛头就朝他道:“老人家,你俺都是一大把年纪了,俺希望你现在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俺们,不要有任何隐瞒!”
老蒋见老牛头问的如此严肃,顿时就像是一个受了恐吓的孩子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的原因,他还是顾左右而言他道:“大师啊,我从来没见过那个怪物啊。难道光娃就是它给害的?”
弄得老牛头也有些恼怒了,当即就甩了甩袖子,朝我道:“女娃,咱们走吧。既然他不肯交代,那咱们也不用费心思帮他们了。”
看到老牛头给我使了眼色,我当即就明白过来了,朝老蒋道:“老人家,您是真的不知道当初那个女人因何而死,村中又为什么发生病难灾害吗?”
老蒋顿了顿,似乎还有些犹豫,老牛头又喝道:“还问个甚。走吧。”
见老牛头要走,我便也跟了上去。没想到我们刚跨出院子,老蒋就朝我们喊道:“两位先生请等一等……”
看来老蒋似乎要跟我说实话了,于是我们停下了脚步。我心说,看来我和老牛头这双簧唱的,果然要逼出老蒋的实话来了。接着我和老牛头便朝他问了一遍。老蒋也是因为看到我们要走,不愿再帮他们,也是有些慌了神,这才将半年来村子里发生的怪事朝我们和盘托出了。
当我和老牛头听完之后,我们也是十分的生气,说句不该说的,我甚至觉得这个村里人真是报应,真是该死啊!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原来在半年前,那时候村里人正育秧苗,需要雨水的时候,可是老天却偏偏不下雨。不仅如此,村里人就连生活吃水都没了,那口老井也是渐渐的干涸了。
村里人也开始着急了,甚至是恐慌了,因为那是村里的唯一一口水井,都指望那口井生活,那时别说是庄稼了,就连人都要干死咯。
就在村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一个奇怪的传闻忽然就在村子里疯传起来。
话说这个传闻啊,说的是村子连月不下雨、井中干涸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给井龙王上供奉。那井龙王不仅仅只是掌管井中之水的,而且还把握着当地的兴风作雨的权力。还有那井龙王每过百年就会找人要供奉的,如果不供奉,那就不会保佑当地人了,不是旱灾就是洪涝。
所以这次干旱,只怕是到了要供奉的时候了。不过这供奉也是有讲究的,龙王不食五谷杂粮,只食阴年阴月阴日出生的孩童,只要找个符合条件的孩童将其祭献给龙王,那么井中之水便不会再干涸了,而且村子也会风调雨顺了,往后的百年,大家都会过的越来越殷实。
刚开始起这个传闻的时候,村里人其实是并不怎么相信的,可是后来又有人讲了个故事,这才让人村人们都深信了。
那个故事据说是这样说的: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黄河边上有一座县城,名叫邺县。邺县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县城,周边的乡镇更穷,人们动不动就连饭都弄不到吃的,而且经常死人,一死就是一大片。
究其原因,是因为黄河经常发大水而导致的,泛滥的黄河之水无情地吞噬着村子和庄稼,才让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后来,有一个法师说,黄河之中有一个河神,名曰河伯。
那个河伯每隔一二年就要娶上一个媳妇,娶的还必须是年方十五六岁的黄花闺女。如果当地人不给河伯媳妇的话,他就会发大水来惩罚当地人。所以,只要能把河伯哄高兴了,邺县以后自然就不会受洪涝之灾了。
当地人没有办法,只好听了那个法师的话,每年都挑选一个十五六岁的长得极标致的闺女,将其推入黄河之中,给河伯做媳妇。还别说,河伯一娶了媳妇,大水果然很快就退了。
不过呢,中间也有一二年,就算给河伯娶了媳妇也还是会发大水,当地人就认为河伯娶的媳妇不如意,就会再挑选好的推入黄河之中,以此来稳定当地的洪涝灾害。
听说了这个故事以后的村民们,也开始犹豫起来,既然黄河里的河神有娶媳妇的嗜好,那这井中龙王应该也有吃孩童的嗜好了。那时候,井中的水已经要见底了,打上来的水不知含多少沙子,村人们也实在是没有了办法,只好照着那个传闻试一试。
正好呢,村子里有一个年轻媳妇,丈夫刚死了一年,自己带着一个男娃。话说那男娃恰好就是阴年阴月阴日出生的,符合井龙王的条件,村民们就要选那孀妇的独子作为供奉祭献给井龙王。
而村中的那位孀妇,名叫余群,本来结婚才一年多就死了丈夫,只能与独子相依为命,已经是十分悲痛的事了,没想到现在村里又要把她的孩子当做贡品去献给井龙王,她哪里肯依啊。
但是村里人已经到了那种要为了保命而不折手段的地步了,她再怎么不肯,村人都来她手中抢夺了,尽管拼死保护,最终幼子还是被村人给抢走了。
村人也是毫不留情,任那幼子嚎啕大哭,还是将他缚住手脚,脚下捆石,扔入了井中。
余群伤心欲绝,在水井旁哭的是死去活来,刚开始的时候,村人们还好言相劝,也感谢她用孩子救了全村人的性命。可是余群是哭的没完没了,一直哭到大半夜,村人们就再也没有耐心了,都回家睡觉不管她了。
余群最后带着对村民们无尽的恨意和对生活的绝望,也投井而亡。却没想到她尸身不浮,像是被井底沙给淹没了一样。后来村人们打捞了好几天,也一无所获,不知那尸体到哪去了。
说来也怪,那余群投井之后,村里就下了一场漂泊大雨,一连下了好几天,梯田也都灌溉了,井中的水也注满了,村人们是喜不自胜啊,却无人再念及那对可怜的母子俩了。
但是啊,后来村人们再取井中水食用时,却总感觉有些膈应,而且有一股腥味儿,不像以前那般清纯甘甜了……
老蒋见老牛头问的如此严肃,顿时就像是一个受了恐吓的孩子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的原因,他还是顾左右而言他道:“大师啊,我从来没见过那个怪物啊。难道光娃就是它给害的?”
弄得老牛头也有些恼怒了,当即就甩了甩袖子,朝我道:“女娃,咱们走吧。既然他不肯交代,那咱们也不用费心思帮他们了。”
看到老牛头给我使了眼色,我当即就明白过来了,朝老蒋道:“老人家,您是真的不知道当初那个女人因何而死,村中又为什么发生病难灾害吗?”
老蒋顿了顿,似乎还有些犹豫,老牛头又喝道:“还问个甚。走吧。”
见老牛头要走,我便也跟了上去。没想到我们刚跨出院子,老蒋就朝我们喊道:“两位先生请等一等……”
看来老蒋似乎要跟我说实话了,于是我们停下了脚步。我心说,看来我和老牛头这双簧唱的,果然要逼出老蒋的实话来了。接着我和老牛头便朝他问了一遍。老蒋也是因为看到我们要走,不愿再帮他们,也是有些慌了神,这才将半年来村子里发生的怪事朝我们和盘托出了。
当我和老牛头听完之后,我们也是十分的生气,说句不该说的,我甚至觉得这个村里人真是报应,真是该死啊!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原来在半年前,那时候村里人正育秧苗,需要雨水的时候,可是老天却偏偏不下雨。不仅如此,村里人就连生活吃水都没了,那口老井也是渐渐的干涸了。
村里人也开始着急了,甚至是恐慌了,因为那是村里的唯一一口水井,都指望那口井生活,那时别说是庄稼了,就连人都要干死咯。
就在村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一个奇怪的传闻忽然就在村子里疯传起来。
话说这个传闻啊,说的是村子连月不下雨、井中干涸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给井龙王上供奉。那井龙王不仅仅只是掌管井中之水的,而且还把握着当地的兴风作雨的权力。还有那井龙王每过百年就会找人要供奉的,如果不供奉,那就不会保佑当地人了,不是旱灾就是洪涝。
所以这次干旱,只怕是到了要供奉的时候了。不过这供奉也是有讲究的,龙王不食五谷杂粮,只食阴年阴月阴日出生的孩童,只要找个符合条件的孩童将其祭献给龙王,那么井中之水便不会再干涸了,而且村子也会风调雨顺了,往后的百年,大家都会过的越来越殷实。
刚开始起这个传闻的时候,村里人其实是并不怎么相信的,可是后来又有人讲了个故事,这才让人村人们都深信了。
那个故事据说是这样说的: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黄河边上有一座县城,名叫邺县。邺县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县城,周边的乡镇更穷,人们动不动就连饭都弄不到吃的,而且经常死人,一死就是一大片。
究其原因,是因为黄河经常发大水而导致的,泛滥的黄河之水无情地吞噬着村子和庄稼,才让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后来,有一个法师说,黄河之中有一个河神,名曰河伯。
那个河伯每隔一二年就要娶上一个媳妇,娶的还必须是年方十五六岁的黄花闺女。如果当地人不给河伯媳妇的话,他就会发大水来惩罚当地人。所以,只要能把河伯哄高兴了,邺县以后自然就不会受洪涝之灾了。
当地人没有办法,只好听了那个法师的话,每年都挑选一个十五六岁的长得极标致的闺女,将其推入黄河之中,给河伯做媳妇。还别说,河伯一娶了媳妇,大水果然很快就退了。
不过呢,中间也有一二年,就算给河伯娶了媳妇也还是会发大水,当地人就认为河伯娶的媳妇不如意,就会再挑选好的推入黄河之中,以此来稳定当地的洪涝灾害。
听说了这个故事以后的村民们,也开始犹豫起来,既然黄河里的河神有娶媳妇的嗜好,那这井中龙王应该也有吃孩童的嗜好了。那时候,井中的水已经要见底了,打上来的水不知含多少沙子,村人们也实在是没有了办法,只好照着那个传闻试一试。
正好呢,村子里有一个年轻媳妇,丈夫刚死了一年,自己带着一个男娃。话说那男娃恰好就是阴年阴月阴日出生的,符合井龙王的条件,村民们就要选那孀妇的独子作为供奉祭献给井龙王。
而村中的那位孀妇,名叫余群,本来结婚才一年多就死了丈夫,只能与独子相依为命,已经是十分悲痛的事了,没想到现在村里又要把她的孩子当做贡品去献给井龙王,她哪里肯依啊。
但是村里人已经到了那种要为了保命而不折手段的地步了,她再怎么不肯,村人都来她手中抢夺了,尽管拼死保护,最终幼子还是被村人给抢走了。
村人也是毫不留情,任那幼子嚎啕大哭,还是将他缚住手脚,脚下捆石,扔入了井中。
余群伤心欲绝,在水井旁哭的是死去活来,刚开始的时候,村人们还好言相劝,也感谢她用孩子救了全村人的性命。可是余群是哭的没完没了,一直哭到大半夜,村人们就再也没有耐心了,都回家睡觉不管她了。
余群最后带着对村民们无尽的恨意和对生活的绝望,也投井而亡。却没想到她尸身不浮,像是被井底沙给淹没了一样。后来村人们打捞了好几天,也一无所获,不知那尸体到哪去了。
说来也怪,那余群投井之后,村里就下了一场漂泊大雨,一连下了好几天,梯田也都灌溉了,井中的水也注满了,村人们是喜不自胜啊,却无人再念及那对可怜的母子俩了。
但是啊,后来村人们再取井中水食用时,却总感觉有些膈应,而且有一股腥味儿,不像以前那般清纯甘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