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借玺
  既然要说借玺,那就将时间拨回到二十一年前,那时先皇仍在,唐洐礼只是皇子,那时太子为唐洐礼的大哥唐洐仁。
  唐洐仁,先皇嫡长子,为雷氏皇后所生,自小被誉为天才,九岁被册立为太子,入主东宫。此人自幼便喜读书,性格温和,深得先皇喜爱,可以说先皇所生五子里头,唐洐仁,唐洐义,唐洐礼,唐洐智,唐洐信,文治武功未有和此人抗衡者。也正因为如此,唐洐仁十九岁后便开始跟随先皇学习各项政务,如鱼得水,屡屡为朝廷建功,在其二十五岁时,便被先皇与以监国重任。
  五年后,唐洐礼刚好十八岁,开牙建府,晋为礼王。
  当时,唐洐仁,名为太子,实为监国,为人正直,能力强悍,深得朝臣敬重。而在宫里,先皇信任,后宫,其母皇后六宫之首。朝廷中,皇后雷氏一族,势力庞大,军中亦有相当势力。而唐洐礼,其母出生平民,被封为不过皇妃,而在朝中更没有任何势力相帮。不得不说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唐洐礼本不该有此造化,但是唐洐礼却诠释“人生未可知”这句话。因为在这一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让唐洐礼的人生发生巨大转变。
  自古以来,君与储君的关系就难以平和处理,君主强储君弱,无法让储君得到更好的历练,不利于一国未来发展;君主弱,储君强,君主因为权力被限制,而导致对储君的不满,不利于一国现在的稳定。唯有平衡双方的要求,方可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先皇和唐洐仁二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朝着君主弱,储君强的局面发展,唐洐仁监国五年,世人皆知太子之好,朝臣只夸太子之仁,反而先皇鲜少被提及,这一点先皇从未抱怨因为他需要的就是这个局面,这样才能将唐国没有波澜地交予唐洐仁。
  但是过犹不及,先皇内心还是不甘居于人后。一场针对于唐国全国的礼法规制的严厉规范开始蔓延,先皇需要借助这个风波重新确立自己的权威。这个举动,对于旁人来说或许只是礼法规制的明确,一如以前一般,毕竟唐国以礼治国。但是对于唐洐礼却不是如此,他从这个举动里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先皇和唐洐仁并非表面上上所显示的那般和谐。这让本已无心在夺嫡,想着过一辈子的富贵闲散生活的唐洐礼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而同样觉察出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人,唐洐义:先皇的二皇子,益王。
  二人都未互通有无,却惊人的一致开始了暗自里的行动。对于唐洐义来说,他的起点或许要好一些,毕竟朝中还有一些自己交好的大臣可以借力。但对于唐洐礼来说,没有一人可以依靠,所以他第一步便是要找一些归附自己的人。但是这何其难,任谁也不能将自己依附于一个年轻人的手下,虽然他是一个皇子,何况他是一个没有权势的皇子。就连唐洐礼自己也清楚这第一步会有多艰难,他甚至打算用五年来完成第一步,然而事情总是如此凑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个对赵氏一族毁灭性的消息,然而在唐洐礼看来这却是一个好消息。
  赵著先,后来唐洐礼的礼部尚书,此时却是一个礼部仪制清吏司的郎中,五品官,此人在当时主管礼部仪制管理。在那个年代,先皇及其重视礼法的年代,赵著先却犯了一个小纰漏,一个可以将他送上断头台的小纰漏,那就是他无意中将天子出行礼制中的一些划到了太子出行礼制这边,这放在一般时间本来是小事,因为这些本就是先皇赐予太子的一些特殊权利。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赵著先的这个小纰漏却有可能成为他的索命鬼。
  唐洐礼无意中得知,他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并没有立刻去找赵著先,以此要挟来拿到自己想要的。他在等,他在等一个时机,果然不久后,那时的刑部尚书赵耿志因公出巡州县,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给赵著先把关。唐洐礼的机会来了,他暗中已将整个赵氏一族和赵著先调查清楚了。他先通过赵著先交好的一个大臣将赵著先礼制的纰漏告诉了赵著先。果然,赵著先一时间乱了手脚,在等候赵耿志无果后,赵著先果然去找了太子唐洐仁,因为这二人本就是关系交好,因书结缘。在听了赵著先的诉述后,唐洐仁告诉他,这不是什么大事,以后先皇问起,会替他辩解。
  得到保证的赵著先,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府中,却见到了唐洐礼。唐洐礼在得知赵著先去找了唐洐仁之后,立刻来赵府等候,因为这本就是唐洐礼所希冀的,他害怕的便是赵著先不去找唐洐仁。
  双方开门见山,唐洐礼直接指出了赵著先的问题。而赵著先告诉唐洐礼,唐洐仁会替他在皇上面前说明的。唐洐礼却笑着给赵著先解释了这一切,原本他直接去找先皇,凭借着赵族的势力和功劳,也只是得一个办事不利的罪名,而后降级即可。但他一去找唐洐仁,日后只要有人将此事捅出,太子为赵著先辩解申明。这一切在先皇眼里,便会成为太子和赵著先合谋,篡改礼制,是为僭越。先皇不会对太子问责,但是赵著先将会承受一切的后果,在那个特殊年代,到时候恐怕就连赵族也保不住了。就算当时太子当时察觉,不提此事。但是被人诉之御前,外加上唐洐礼的推波助澜,赵著先的罪名可就是重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