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家常(“墨尔本骑士”加更6/10)
二十三号上午,房禄军把妻儿四人送到火车站,月余相聚又分开,一家人都有点舍不得,房嫣然在候车室里面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啊?”
房禄军看着女儿依依不舍的表情,眼泪差点掉下来,低声道:“快了,快了,马上都八月了,还有四个月爸爸也回家去了。”
他依旧花一块钱买了站台票,把母子四人送到火车上,有他帮忙拿行李,房长安他们上车速度贼快,上去的时候车厢里面几乎都是空的,房禄军很利索地把行李箱和包都放到行李架上,转身离开。
又是接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同样是两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不过这回的列车员却没上次好说话,晚上检票的时候掰扯半天,但是到底没补票。
第二天十一点多,房长安他们在云龙市火车站下车,然后又坐公交车到汽车西站,在西站的时候房长安与房禄勇打了电话,王玉秀接的,说房禄勇已经出发过了,这会儿多半都已经到了。
由于还要等大巴发车,房长安他们两个多小时后才在镇火车站前下了市里发往镇上的班车,房禄勇已经等半天了。
从容晕车,下车后缓了好一会儿才又坐上三轮车回家,房长安趁着功夫跑到旁边的包子铺买了两块钱的包子,又花一块钱买了五个烧饼,算是午饭了。
期间房禄勇问起要开鞋店、买房子的事情,主要是问差的钱怎么办。
房禄军借钱的事情接个兄弟姐妹肯定都已经互相通过气了,每家许的钱不同,大爷房禄国许了三千,大姑房霞许了六千,房燕许了两千,小叔房禄勇也许了两千。
兄弟姐妹五人中,若论家境,当数房燕家里最殷实,其次是房霞和房禄国,房禄勇也不过日子,不过有二老照应,要好不少,但拿出两千块钱应该也不大容易。
如今教师待遇虽然在每年提升,但远不如后世,房禄国与徐静夫妻俩又刚买房子没几年,还供着两个孩子读书,借三千块钱也说得过去。
房霞许了六千,已经不少,房禄勇因此有点不满家境明显更好的房燕,只愿意借两千,他与房禄军都是口无遮拦的性子,从容晕车不愿说话,他也不管合不合适,直接就跟房长安兄妹三人抱怨起来。
这件事情回来之前房长安也已经知道,房禄军也对这个妹妹有点不满,反而还是从容劝他:“就你这样的名声,人家肯借钱给你,就是做好了不用你还的准备,人家就算只借两百,那也是欠人家的人情,有什么好抱怨的?”
从容尚且如此,房长安身为晚辈,自然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他也明白老妈说的是实情,也就房禄勇和房禄军一样,都还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形象而已。
房长安以晚辈身份劝了几句,房禄勇又问:“你们在哪开店?看过了吗?长明跟嫣然怎么办?”
房长安知道小叔嘴上没把门的,虽然没有什么商业机密,但如果再出现房影那种情况多少有点麻烦,因为那时候面对这种情况的是老妈,只含糊地应付了过去。
房禄勇也不在意这些,他只是关心而已,又问:“长明跟嫣然都到镇里面上学,住哪?”
“买房子,店里面没办法住人,我妈也要住的。”
“现在镇上的房子应该也得两三万吧?”
房禄勇有点吃惊,没想到二哥忽然一下子这么大手笔,“钱够吗?”
房禄军爱面子,过年回家并没有直说自己赚多少钱,但也不好吹太过分,对外说是“八九百,成千”,不过房禄勇对二哥的真实收入还是知道一些的,加上要供三个孩子上学,有点没法接受二哥居然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
兄弟姐妹四个借的钱也只有一万出头而已,开个店哪还能剩下多少钱?
农用三轮车自然不会晕车,除了太阳有点晒之外,感觉比坐小轿车还舒服,主要是空气好,从容晕车后遗症缓和不少,这时候终于接口道:“你二哥那有工资,长安那也有些,凑凑差不多够了。”
“二哥能有多少工资?最多五六千,你们还要花不少,买房子得差一万多呢吧?”
房禄勇听得更迷糊了,“长安又哪来的钱?”
“他之前不是给同学卖包子嘛,后来后来他老师家开了个包子铺做这个,觉得这主意是他出的,挣了钱每学期都给他分钱。”
“真哩假哩?”
房长安卖包子,包括后来沈诚言开包子铺的事情房禄勇都知道,房禄国提到过,不过最主要的宣传者却是房禄生,喜欢在酒桌上把这件事情当成谈资,感叹一下这么好的主意,可惜咱没本事,做不起来,你看看人家。
房禄生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夸奖房长安才到处宣扬,这是一部分的用意,他还是比较看好这个侄子的,不过更重要的是把这件事情当成谈资,炫耀一下自己知道镇长儿子的事情,也顺便刺一刺和房禄军和房禄勇,说的是咱没本事才让人把这么好的主意给抢走,其实就有嘲笑的意思。
房禄勇为这件事情很不满,但人家说的是实话,在酒场上只能去夸大一下自己猜测的这件事情的难度,或者怼一句“你也可以去做啊?”之类。
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房长安居然能从这件事情里面分钱,而且听这意思是直接分给侄子本人的,而不是给哥嫂。
房禄勇第一反应是有点不大相信,不过随即想起年前房长安遇到抢劫犯的事情,当时没注意到的一些疑点这会儿终于明白过来,难怪房长安去银行,又被抢劫,感情是真有钱啊!
“长安一个学期能分多少?”
“也有好几千,你不要到处乱说。”
这年头讲究财不外露,从容又知道房禄勇的性子,因此把房长安说的数字又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免得房禄勇到处宣扬。
房禄勇不知道房长安分多少占股,不过听嫂子说话的口气估计得有五六千,对这年头的农村家庭来讲已经属于一大笔收入了,赞叹道:“那那个老师人还真挺好的,出个主意就分这么多钱……”
回到家里面,从容仍然有点难受,不过已经好了不少,收拾收拾家里面,做了一锅手擀面,配着包子和烧饼算做午饭。
房长安给姥姥打了个电话,老人家里并没有安装电话,都是打到他们的邻居家里面,再让他们去接电话,两个老人都不知道闺女一家要搬到镇上的事情,也只叮嘱些家常话。
挂掉电话,房长安又与沈诚言打了电话,约定明天到镇上去看铺子看房子。
他又想给沈墨和王珂也打个电话报平安,但想了想打消了,担心过犹不及,俩人年纪都还小,联系太密切了可能会有反效果,尤其是王珂,马上就要开学了,两年的时间呢,不必急于一时。
母子四人正吃饭的时候,老爷子房福康背着手溜达着过来了,这会儿已经下午三点多,老爷子显然早就吃罢饭了,照旧搬了个椅子在屋里坐着,过了会儿才问:“我听说你们准备开店,卖什么啊?”
从容道:“卖鞋。”
老爷子点点头,过了会儿再问:“从哪儿进货?”
“温州那边,已经联系好了。”
老爷子又点点头,过了会儿又问:“那家里怎么办?”
房禄勇肯定什么话都跟老爷子说过了,不过老人家就喜欢这样“明知故问”。
从容晕车还没缓过来,觉得老人自家把他另外几个子女家的钱浪费了,特意来劝告阻止或者敲打的,耐着性子又回答了几句,老爷子仍问个不停,有点不耐烦了。
老爷子自然察觉到了,不过仍然接着又问:“长明和嫣然上学咋办?”
“他们转都转学去镇里上学,已经联系好了。”
“找谁联系的?靠谱吗?”
房长安接口道:“我找我们老师帮的忙,已经说好了。”
老爷子又点点头,又问:“那你们家里的地怎么办?”
从容意识到这才是老人的真正目的,道:“我又不是每天都开店,家里种地不耽搁,真忙不过来,我就找人帮忙。”
老爷子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从怀里面取出一沓旧报纸包裹着的事物,慢吞吞地打开,说道:“我每个月退休的工资都花了,也没存下来多少,这里是两千,你们先用着。”
从容看了一眼,没说话。
老爷子把钱连同着报纸都递过来,对坐在最外面的房长明道:“长明你接过去。”
房长明看了一眼妈妈,转头把钱接过来,放在妈妈手边桌上。
从容仍然没说话。
“不管怎么说,搬去镇上是好事情,钱还不够的话再想法子就是了。”
老爷子说完,站了起来,又背着手慢吞吞走入院中,走出了院门。
从容吃完了东西,没急着收拾碗筷,盯着那两千块钱看着不说话,房长安笑道:“爷爷都给了,您收下就是了。”
从容低声道:“你爷爷是为了地来的。”
房长安道:“您没松口,他不是也把钱给了吗?”
从容瞥了眼已经跑到里屋看电视的两个小的,隔着墙自然看不见,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起身收拾碗筷。
钱自然还是收了下来。
从容虽然性情宽厚忍让,但五个子女就自家长期不受待见,时间久了,自然是有怨气的,并且随着时间积累,只会越来越深。
老爷子倒还好,虽然暗里偏帮不少,但明里还是比较顾全大局的,从容更不满的是婆婆。
因为午饭吃的晚,从容等太阳下山又去了地里,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午饭吃得完,都不饿,不过该做饭还是要做。
房长安帮着烧火做饭的时候,奶奶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厨房外面,从容看见招呼了一声,老人“嗯”了一声,过了会儿才问:“你们都要搬走吗?”
“不搬走能怎么办,也没人照顾。”
从容故意表达不满,老人也不在意,又问:“得花多少钱?你们借了多少?”过了会儿,又叮嘱道:“挣钱可不容易,别都浪费了!”
没等回答,又重重叹了口气:“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嘛又要跑镇上去?生意是那么好做的?这一下子要亏多少钱……”
从容起先不说话,后来听着生气,干脆道:“那两千块钱都在礼物桌上呢,您要不都拿回去吧。”
老人虽然对待几家子女有偏,但平心而论,在这件事情倒真不是完全的轻重之分,也有思想上的局限,认为二儿子一家都不过日子,现在又整了这么一出,大概率会把几个子女的钱都浪费出去,一辈子节俭,天黑都舍不得用点灯的老人哪里能看得过去。
而至于什么是干正事,什么是不安生过日子,什么是整幺蛾子,这种主观问题带一些有色眼镜是难免的。
不过把钱再拿回去这种事情自然也是做不出来的,老人说教一通,也就回去了。
房长安劝道:“奶奶年纪大了,想法肯定跟我们不一样,您犯不着生气。”
从容道:“如果换了……算了,不跟她计较这个,越是看不惯,我们越是要过好才行。”
奶奶刚走,房长峰又过来溜达着问起这件事情,显然是早听房禄勇说的,只知道要开店,并不知道要买房子。
吃完饭,房长峰的媳妇柳喜琴又来了,还没走,婶婶王玉秀也来了,接着是房禄生的媳妇陈巧巧也来了,然后又来了前院另一个大娘。
连房殿秋找房长安出去玩,也都问起了他家是不是要搬到镇上的事情,似乎半个村子,至少是他们房姓的族人都已经得知了这件事情。
房禄军看着女儿依依不舍的表情,眼泪差点掉下来,低声道:“快了,快了,马上都八月了,还有四个月爸爸也回家去了。”
他依旧花一块钱买了站台票,把母子四人送到火车上,有他帮忙拿行李,房长安他们上车速度贼快,上去的时候车厢里面几乎都是空的,房禄军很利索地把行李箱和包都放到行李架上,转身离开。
又是接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同样是两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不过这回的列车员却没上次好说话,晚上检票的时候掰扯半天,但是到底没补票。
第二天十一点多,房长安他们在云龙市火车站下车,然后又坐公交车到汽车西站,在西站的时候房长安与房禄勇打了电话,王玉秀接的,说房禄勇已经出发过了,这会儿多半都已经到了。
由于还要等大巴发车,房长安他们两个多小时后才在镇火车站前下了市里发往镇上的班车,房禄勇已经等半天了。
从容晕车,下车后缓了好一会儿才又坐上三轮车回家,房长安趁着功夫跑到旁边的包子铺买了两块钱的包子,又花一块钱买了五个烧饼,算是午饭了。
期间房禄勇问起要开鞋店、买房子的事情,主要是问差的钱怎么办。
房禄军借钱的事情接个兄弟姐妹肯定都已经互相通过气了,每家许的钱不同,大爷房禄国许了三千,大姑房霞许了六千,房燕许了两千,小叔房禄勇也许了两千。
兄弟姐妹五人中,若论家境,当数房燕家里最殷实,其次是房霞和房禄国,房禄勇也不过日子,不过有二老照应,要好不少,但拿出两千块钱应该也不大容易。
如今教师待遇虽然在每年提升,但远不如后世,房禄国与徐静夫妻俩又刚买房子没几年,还供着两个孩子读书,借三千块钱也说得过去。
房霞许了六千,已经不少,房禄勇因此有点不满家境明显更好的房燕,只愿意借两千,他与房禄军都是口无遮拦的性子,从容晕车不愿说话,他也不管合不合适,直接就跟房长安兄妹三人抱怨起来。
这件事情回来之前房长安也已经知道,房禄军也对这个妹妹有点不满,反而还是从容劝他:“就你这样的名声,人家肯借钱给你,就是做好了不用你还的准备,人家就算只借两百,那也是欠人家的人情,有什么好抱怨的?”
从容尚且如此,房长安身为晚辈,自然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他也明白老妈说的是实情,也就房禄勇和房禄军一样,都还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形象而已。
房长安以晚辈身份劝了几句,房禄勇又问:“你们在哪开店?看过了吗?长明跟嫣然怎么办?”
房长安知道小叔嘴上没把门的,虽然没有什么商业机密,但如果再出现房影那种情况多少有点麻烦,因为那时候面对这种情况的是老妈,只含糊地应付了过去。
房禄勇也不在意这些,他只是关心而已,又问:“长明跟嫣然都到镇里面上学,住哪?”
“买房子,店里面没办法住人,我妈也要住的。”
“现在镇上的房子应该也得两三万吧?”
房禄勇有点吃惊,没想到二哥忽然一下子这么大手笔,“钱够吗?”
房禄军爱面子,过年回家并没有直说自己赚多少钱,但也不好吹太过分,对外说是“八九百,成千”,不过房禄勇对二哥的真实收入还是知道一些的,加上要供三个孩子上学,有点没法接受二哥居然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
兄弟姐妹四个借的钱也只有一万出头而已,开个店哪还能剩下多少钱?
农用三轮车自然不会晕车,除了太阳有点晒之外,感觉比坐小轿车还舒服,主要是空气好,从容晕车后遗症缓和不少,这时候终于接口道:“你二哥那有工资,长安那也有些,凑凑差不多够了。”
“二哥能有多少工资?最多五六千,你们还要花不少,买房子得差一万多呢吧?”
房禄勇听得更迷糊了,“长安又哪来的钱?”
“他之前不是给同学卖包子嘛,后来后来他老师家开了个包子铺做这个,觉得这主意是他出的,挣了钱每学期都给他分钱。”
“真哩假哩?”
房长安卖包子,包括后来沈诚言开包子铺的事情房禄勇都知道,房禄国提到过,不过最主要的宣传者却是房禄生,喜欢在酒桌上把这件事情当成谈资,感叹一下这么好的主意,可惜咱没本事,做不起来,你看看人家。
房禄生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夸奖房长安才到处宣扬,这是一部分的用意,他还是比较看好这个侄子的,不过更重要的是把这件事情当成谈资,炫耀一下自己知道镇长儿子的事情,也顺便刺一刺和房禄军和房禄勇,说的是咱没本事才让人把这么好的主意给抢走,其实就有嘲笑的意思。
房禄勇为这件事情很不满,但人家说的是实话,在酒场上只能去夸大一下自己猜测的这件事情的难度,或者怼一句“你也可以去做啊?”之类。
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房长安居然能从这件事情里面分钱,而且听这意思是直接分给侄子本人的,而不是给哥嫂。
房禄勇第一反应是有点不大相信,不过随即想起年前房长安遇到抢劫犯的事情,当时没注意到的一些疑点这会儿终于明白过来,难怪房长安去银行,又被抢劫,感情是真有钱啊!
“长安一个学期能分多少?”
“也有好几千,你不要到处乱说。”
这年头讲究财不外露,从容又知道房禄勇的性子,因此把房长安说的数字又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免得房禄勇到处宣扬。
房禄勇不知道房长安分多少占股,不过听嫂子说话的口气估计得有五六千,对这年头的农村家庭来讲已经属于一大笔收入了,赞叹道:“那那个老师人还真挺好的,出个主意就分这么多钱……”
回到家里面,从容仍然有点难受,不过已经好了不少,收拾收拾家里面,做了一锅手擀面,配着包子和烧饼算做午饭。
房长安给姥姥打了个电话,老人家里并没有安装电话,都是打到他们的邻居家里面,再让他们去接电话,两个老人都不知道闺女一家要搬到镇上的事情,也只叮嘱些家常话。
挂掉电话,房长安又与沈诚言打了电话,约定明天到镇上去看铺子看房子。
他又想给沈墨和王珂也打个电话报平安,但想了想打消了,担心过犹不及,俩人年纪都还小,联系太密切了可能会有反效果,尤其是王珂,马上就要开学了,两年的时间呢,不必急于一时。
母子四人正吃饭的时候,老爷子房福康背着手溜达着过来了,这会儿已经下午三点多,老爷子显然早就吃罢饭了,照旧搬了个椅子在屋里坐着,过了会儿才问:“我听说你们准备开店,卖什么啊?”
从容道:“卖鞋。”
老爷子点点头,过了会儿再问:“从哪儿进货?”
“温州那边,已经联系好了。”
老爷子又点点头,过了会儿又问:“那家里怎么办?”
房禄勇肯定什么话都跟老爷子说过了,不过老人家就喜欢这样“明知故问”。
从容晕车还没缓过来,觉得老人自家把他另外几个子女家的钱浪费了,特意来劝告阻止或者敲打的,耐着性子又回答了几句,老爷子仍问个不停,有点不耐烦了。
老爷子自然察觉到了,不过仍然接着又问:“长明和嫣然上学咋办?”
“他们转都转学去镇里上学,已经联系好了。”
“找谁联系的?靠谱吗?”
房长安接口道:“我找我们老师帮的忙,已经说好了。”
老爷子又点点头,又问:“那你们家里的地怎么办?”
从容意识到这才是老人的真正目的,道:“我又不是每天都开店,家里种地不耽搁,真忙不过来,我就找人帮忙。”
老爷子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从怀里面取出一沓旧报纸包裹着的事物,慢吞吞地打开,说道:“我每个月退休的工资都花了,也没存下来多少,这里是两千,你们先用着。”
从容看了一眼,没说话。
老爷子把钱连同着报纸都递过来,对坐在最外面的房长明道:“长明你接过去。”
房长明看了一眼妈妈,转头把钱接过来,放在妈妈手边桌上。
从容仍然没说话。
“不管怎么说,搬去镇上是好事情,钱还不够的话再想法子就是了。”
老爷子说完,站了起来,又背着手慢吞吞走入院中,走出了院门。
从容吃完了东西,没急着收拾碗筷,盯着那两千块钱看着不说话,房长安笑道:“爷爷都给了,您收下就是了。”
从容低声道:“你爷爷是为了地来的。”
房长安道:“您没松口,他不是也把钱给了吗?”
从容瞥了眼已经跑到里屋看电视的两个小的,隔着墙自然看不见,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起身收拾碗筷。
钱自然还是收了下来。
从容虽然性情宽厚忍让,但五个子女就自家长期不受待见,时间久了,自然是有怨气的,并且随着时间积累,只会越来越深。
老爷子倒还好,虽然暗里偏帮不少,但明里还是比较顾全大局的,从容更不满的是婆婆。
因为午饭吃的晚,从容等太阳下山又去了地里,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午饭吃得完,都不饿,不过该做饭还是要做。
房长安帮着烧火做饭的时候,奶奶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厨房外面,从容看见招呼了一声,老人“嗯”了一声,过了会儿才问:“你们都要搬走吗?”
“不搬走能怎么办,也没人照顾。”
从容故意表达不满,老人也不在意,又问:“得花多少钱?你们借了多少?”过了会儿,又叮嘱道:“挣钱可不容易,别都浪费了!”
没等回答,又重重叹了口气:“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嘛又要跑镇上去?生意是那么好做的?这一下子要亏多少钱……”
从容起先不说话,后来听着生气,干脆道:“那两千块钱都在礼物桌上呢,您要不都拿回去吧。”
老人虽然对待几家子女有偏,但平心而论,在这件事情倒真不是完全的轻重之分,也有思想上的局限,认为二儿子一家都不过日子,现在又整了这么一出,大概率会把几个子女的钱都浪费出去,一辈子节俭,天黑都舍不得用点灯的老人哪里能看得过去。
而至于什么是干正事,什么是不安生过日子,什么是整幺蛾子,这种主观问题带一些有色眼镜是难免的。
不过把钱再拿回去这种事情自然也是做不出来的,老人说教一通,也就回去了。
房长安劝道:“奶奶年纪大了,想法肯定跟我们不一样,您犯不着生气。”
从容道:“如果换了……算了,不跟她计较这个,越是看不惯,我们越是要过好才行。”
奶奶刚走,房长峰又过来溜达着问起这件事情,显然是早听房禄勇说的,只知道要开店,并不知道要买房子。
吃完饭,房长峰的媳妇柳喜琴又来了,还没走,婶婶王玉秀也来了,接着是房禄生的媳妇陈巧巧也来了,然后又来了前院另一个大娘。
连房殿秋找房长安出去玩,也都问起了他家是不是要搬到镇上的事情,似乎半个村子,至少是他们房姓的族人都已经得知了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