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等只剩下他和唐玉两个人时,唐寅一边抚摸着唐玉的小脑袋,一边笑问道:“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了风王,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弟弟、妹妹们?”
唐玉眨眨眼睛,说道:“我会封他们侯,把他们留在京城里担任要职,与那些外姓的大臣比起来,还是自家的兄弟姐妹们最可信,如果当中有人能力不够,我也会让他们挂个闲差虚职,身为兄长,我有责任保护弟弟、妹妹们,并让他们一辈子荣华富贵。”
对于唐玉的这番回答,唐寅感到欣慰不已,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子女之间骨肉相残,此等先例,也是屡见不鲜。他搂着唐玉的肩膀,意味深长道:“玉儿说得很对,你是兄长,理应呵护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如果有一天父王不在了,身为长子的你,对外,要支撑起朝廷和国家,对内,你也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唐玉闻言下意识地把唐寅的衣服抓紧,眼巴巴地看着他,说道:“父王怎么会不在了呢?”
唐寅被逗得哈哈大笑,说道:“父王又不是天上的神仙,早晚都会有不在的一天。”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低声喃喃道:“或许,这一天还会很快到来。”
听他这么说,唐玉原本上弯的嘴角慢慢变得下弯,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紧紧抓着唐寅的衣服,不停地左右摇摆,边哭着边说道:“父王不会不在的,父王是不会不在的……”
唐寅目光深邃地抬起手来,轻轻擦拭唐玉小脸上的泪痕,说道:“父王以前不是教过你嘛,男子汉大丈夫,只流血,不流泪,尤其是在外人面前,绝不能如此。一个软弱又多愁善感的君主,是压不住朝堂上那些豺狼虎豹的。”
唐玉止住哭声,喃喃地纠正道:“他们是大臣,不是豺狼虎豹……”
唐寅乐了,说道:“这些大臣们啊,比豺狼虎豹可要凶狠得多呢,豺狼虎豹吃人尚且会留下骨头,而他们,吃人是不吐骨头的,等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唐玉听得是懂非懂,不过还是连连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儿臣记住父王的教诲了。”
看着唐玉少年老成的模样,唐寅是打心眼里喜欢。
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他并不会多想要孩子,但有了孩子之后,他方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血统的传承,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唐寅坚持带唐玉上朝,而且一带就是五年。
在风历二十年时,唐玉十三岁,已长成风度翩翩的俏公子,这时候的唐玉,不仅容貌和唐寅像极,就连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和唐寅同出一辙,看上去就如同唐寅的翻版。
十三岁的唐玉更加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尤其是在治国这方面,连唐寅都开始觉得自己已渐渐比不过他了。
这并不奇怪,唐玉天资聪慧自不用多说,而且他一出生就被册封为风国储君,所受到的教育和培养都是以未来国君为标准的,而唐寅自身就不太喜欢治国,更不善于理政,所以和十三岁的唐玉比起来,唐寅反而有许多地方不如他了。
唐玉渐渐长大成人,已逐渐接手风国的大小事务,唐寅感觉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到了。
风国给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以及无穷无尽的荣华富贵,而他也还给风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以及足足二十年的光阴岁月,现在,该是轮到自己‘告老还乡’,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
他没有知会任何人,悄悄写下一份遗诏,诏书上也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是简单的写明,他将王位传于长子唐玉。
他在临行之前,唯一不放心的人便是上官元吉。
这天,唐寅前往右相府,拜访上官元吉。得知大王亲自前来的消息,上官元吉急忙出府迎接。唐寅把上官元吉带到相府的书房里,而后把闲杂人等全部打发出去。
见他如此神秘兮兮,上官元吉颇感莫名其妙,疑问道:“大王可是有要紧的事和微臣商议?”
唐寅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而是先从袖口里把自己所写的那份遗诏拿了出来,递给上官元吉。
看到是金黄色的绸卷,上官元吉立刻意识到这份东西的不同寻常。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展开一看,不由得脸色大变,他膛目结舌,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没等说话,先是扑通一声跪伏在地,泪如雨下,颤声说道:“大王啊……”
第148章
唐寅急忙把上官元吉拉起,苦笑着说道:“元吉,你看你这是做什么。”
看着须发斑白的上官元吉,唐寅心中感慨万千。
当初他第一次见到上官元吉的时候,他正值壮年,三十出头,风华正茂,二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上官元吉亦从当年那羽扇伦巾的贵公子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他叹道:“元吉啊,你应该知道,君王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是忍着,咬着牙忍着,毕竟风国不是我一个人的,支撑起风国是我的责任。现在玉儿已经长大了,有他的娘亲以及朝中那么多的大臣辅佐,他完全能够支撑起这个国家,现在,也该是我离开的时候,去过我真正想过的生活!”
上官元吉听得老泪纵横,颤声说道:“微臣……微臣舍不得大王啊……”
唐寅眼圈一红,叹道:“我也舍不得你们这些老哥哥、老兄弟们啊,有机会,我会回来探望你们的。”
“大王……”上官元吉这时候再顾不上什么君臣有别,拉着唐寅的胳膊,忍不住放声大哭。数十年的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上官元吉是真的舍不得唐寅。
被他哭的唐寅眼泪也险些掉下来,他用力吸了吸鼻子,强笑道:“元吉,你应该为我感到高兴才是,我终于可以解脱了,终于可以……”说到这,唐寅亦哽咽着说不下去。
人在江湖会身不由己,坐在国君的位置上,更是如此。现在,他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去追求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了,这有多不容易啊。
沉默了好久好久,唐寅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元吉,我走之后,你又当如何呢?”
上官元吉抬起头来,不解地看着唐寅。
后者拉着他坐下来,说道:“有我在,哪怕你把全风国的人都得罪光了,也没人敢动你,可是,等我不在了,朝中的大臣们,香儿,甚至玉儿,他们……还会容得下你吗?”
这才是唐寅最担心的。他甚至都可以预感到,在自己离开之后,不久的将来,上官元吉的下场会如何。
上官元吉擦了擦脸上的泪水,问道:“大王以为微臣当如何?”
“辞官吧!元吉,这些年来,你也积累了不少的积蓄,即便辞官,也足够子孙后代衣食无忧的,另外,我还可赐你一块封地……”
上官元吉摇头,说道:“微臣可以辞官,告老还乡,但是天子能告老还乡吗?只怕,微臣不在朝中,大臣们又会肆无忌惮的劝进。”
唐寅苦笑,幽幽说道:“元吉你连自己的命都快保不住了,还仍想着去保天子?”
上官元吉长叹一声道:“微臣亦是尽人事,听天命!”
唐寅深深看了上官元吉一眼,说道:“你有你的想法,但我无法眼睁睁看着你往火坑里跳,你辅佐我,治理风国一辈子,不能得不到善终。明日,我会在早朝上宣布,罢免你右相一职,另外,我在安地的南平郡已选好了一块地作为你的封地,那里很富饶,就算每年吃租子都够你花用不尽的。”
上官元吉眼圈猩红,眼泪又掉了下来,颤声说道:“大王在临行之前,还处处为微臣着想,微臣……微臣……”说到这,他已是泣不成声。
唐寅叹道:“临走之前,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邱真、宗元他们都善于处世,他们的理念也是朝廷的主流理念,慕青、梁启他们皆为军中大将,就算不善处世,但只要不惹出天大的娄子就没人动得了他们,唯独你,在朝中早已失去根基,没有哪个大臣和你是同一条心的,一旦出事,恐怕连个能为你说句话的人都没有,留你在朝廷,我就算走也难以安心。”
“大王对微臣的大恩大德,微臣今生无以为报,只能等来世做牛做马回报于大王了!”上官元吉颤巍巍地站起身形,跪伏在地,向前叩首。
唐寅仰面,感慨万千地说道:“真是怀念当年四处征战的日子啊!”
那时候没有这些那些的烦恼,就连人心都是干净的,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大家的力气都会集中在一起,向同一个方向使劲,就算之间偶尔会有分歧,但根本的立场都是一致的。
而现在,天下太平了,人心似乎也都变了,只想着为自己牟取私利,一个个随波逐流,当年互相之间掏心掏肺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唐寅挺身站起,背着手,脸上硬是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好了,我也该回宫了,元吉,我,会去探望你的。”
“微臣……恭送大王……”跪在地上的上官元吉再次叩首,脑袋顶在地上,久久没有抬起。
风历二十年,七月,风王唐寅在朝堂上宣布罢免上官元吉一切官职,但爵位保留,并将安地南平郡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赐给上官元吉。
上官元吉这位风公国最后一任的右相以此结局退出历史舞台,在他为相的二十年间,将风国治理的国富民强,各地百姓互相融合,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更主要的一点是,他让羸弱不堪的殷氏皇朝又苟延残喘十数年之久。上官元吉的一生,是充满功绩的一生,就算被后世批评过于迂腐,阻挠风帝国的建立长达十多年,但也无法抹煞他对风国所做的贡献。
他最后的结局看似不幸、不公,实则却是他的大幸,在与风国主流意识格格不入长达十多年之久,他最后还能得到善终,也堪称是个奇迹了。
在上官元吉被罢官两个月后,风王唐寅突然神秘失踪,只留下一封遗诏,遗诏中写明,长子唐玉继承风王位。
国君的失踪在风国可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朝廷上下几乎动用了所有人力去搜寻,结果三个月的时间下来,一无所获。
唐寅若是存心不想让你找到,哪怕全天下的人一起去找他,也不会发现他的踪迹。
三个月后,风国终于放弃对唐寅的搜寻,时年才刚刚十三岁的唐玉正式继承王位,登顶风王的宝座。
唐玉称王之后,效仿古法,大赦天下。唐寅自己推行君主立宪未能成功,他有把自己所理解的君主立宪写成书籍,传给唐玉,希望他能代自己完成这个目标。
他提出的君主立宪制的理念,唐玉有看,而且还看过好几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能记住,只不过他是有记没有往心里去,把唐寅所写的君主立宪也放入藏书阁去压箱底了。
风历二十五年,风王唐玉十八岁。风国大臣们集体向唐玉进谏,请他取代当今的天子殷谆,建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的风皇朝。
唐玉未允,其一,先王唐寅一直不肯登顶皇位,身为人子,他理应继承父王的心愿,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臣们只是劝进,却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他应如何取代殷谆,直接去弑君吗?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他不想做,也不愿背负这样的骂名。
现在朝中的大臣们,最了解唐玉的就属他的‘恩师’张鑫了。
唐玉没有取代殷谆登顶皇位的心思吗?他恐怕做梦都想,为什么会未允大臣们的集体劝进,恐怕是他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处置殷谆。
张鑫与其他的大臣们一核计,不能一味的向大王去劝进,该换一换套路,改向殷谆去*宫,*着殷谆主动让出皇位,效仿神池的圣王,禅位于贤能之士。
在张鑫的主张之下,风国大臣们开始密谋向殷谆*宫。
同年年末,以邱真和张鑫为首的风国大臣率领风军,包围了皇宫,而后,众风国大臣在军兵们的簇拥下,直接冲入皇宫之内,面见殷谆,*他写禅位诏书。
殷谆当场大哭,其实,早在上官元吉被罢官的那时起他就预感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他只是没有想到唐寅会神秘失踪,他这个天子又侥幸多做了五年多。
现在,王位根基已牢固的唐玉终于按耐不住,要对自己下手了。
这份禅位诏书,殷谆是想写得写,不想写也得写,在他的周围都是风军甲卫,一个个杀气腾腾、剑拔弩张,向他吹胡子瞪眼的,好像他若是敢不写这份诏书,立刻就会扑上来把他切成肉块。
殷谆这位傀儡天子是含着眼泪,写下禅位诏书,将皇位禅让于风王唐玉。
拿到天子殷谆的禅位诏书后,邱真、张鑫等大臣无不是喜出望外,人们是一路跑到风王宫的,见到唐玉,请他进天子位。
看到这份殷谆亲手所写的禅位诏书,唐玉也被吓了一跳,捧着诏书,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而后陷入沉思,久久回不过来神。
他面无表情,两眼发直,人们都以为他是惊呆了,其实他是在兴奋激动,有了这份诏书,他的身份便不再是风王,而是堂堂的九五至尊,天之轿子,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幽幽长叹了一声,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如此喜事,大王怎么还叹气呢?
他们不知道,唐玉叹的不是自己,而是在叹息自己的父亲,明明可以做天子,为什么就不去做呢,做天子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就在大臣们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唐玉缓缓开口,说道:“天命不可违!既然天子决定禅位于本王,本王……也只能顺承天意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停顿那么片刻,邱真和张鑫率先跪地,向前叩首,说道:“微臣拜见陛下!”
随着他俩这一声陛下叫出口,其余的大臣们齐刷刷地跪伏在地,齐声喊道:“臣等拜见陛下!”
看着下面跪倒一片的大臣们,唐玉热血澎湃,脸上也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即便是称帝的狂喜也没有让他的话语带出一丁点的颤抖,他慢条斯理地说道:“诸位平身吧,你等,当随本王进宫去拜谢天子才是!”
第149章
风历二十六年,年初,在风国的威*之下,殷谆无奈禅位于唐玉,同月,风王唐玉正式登顶皇位,昊天帝国的历史就此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风帝国。
与唐寅相比,唐玉自身是喜文不喜武,但他的野心并不输唐寅。而且唐寅为他打下的基础太好了,风国兵强马壮,战将如云,拥有着超过百万的精锐军队。
唐玉坐稳皇位后,开始对风帝国周边的国家连续用兵。西部的众多番邦首当其冲,成为风国首先攻击的目标。
之所以先打西部的番邦,唐玉有几个目的。首先,西部番邦对风国所造成的威胁最大,尤其是贞地和桓地西境的番邦,野蛮无理,毫无诚信可言,时常侵入风境,掠杀边境百姓,打击和吞并这些番邦,使得风国自身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其二,唐玉觉得自己的威望远不如父亲,在大臣和百姓的眼中,自己只是个坐享其成的公子哥,哪怕他已成为天子,现在,他急需要功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威信。其三,唐寅留给他的将帅太多也太优秀,唐玉心里明白,这些人其实只服自己的父亲,也只会效忠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他们大多是表面尊崇,实则阴奉阳违,发动战争,可以削弱他们的势力,甚至可能还会让他们战死沙场,如此一来更是一了百了,自己以后也就省心了。
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唐玉对外开始发动旷日持久的战争。
他派出三路大军远征西部番邦,第一路大军是拜上将军子缨为帅,第二路大军是拜上将军任放为帅,第三路大军是败上将军布英为帅。
三路大军,总兵力加到一起有百万之众,战争于风历二十六年五月爆发,一直打到二十六年年底,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在风历二十七年一月,唐玉又拜老将聂泽为帅,派出第四路大军,增援西部战场。
聂泽堪称是老当益壮,年近七十岁,仍能指挥风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战争又足足打了三年多,在风国四路大军的强攻之下,西部番邦纷纷灭国,残存的势力被迫向西迁移,风国一口气连续吞并七个西部番邦的土地,使风帝国的领土扩大二十个郡有余。
此战就是风国初年著名的第一次征西战争。第一次征西战争从开始到全部结束,陆陆续续打了五年之久,风国伤亡的总兵力不下四十万众,国库也被这场战争耗得精光。
等四路大军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老将军聂泽病故于回京途中。
唐玉眨眨眼睛,说道:“我会封他们侯,把他们留在京城里担任要职,与那些外姓的大臣比起来,还是自家的兄弟姐妹们最可信,如果当中有人能力不够,我也会让他们挂个闲差虚职,身为兄长,我有责任保护弟弟、妹妹们,并让他们一辈子荣华富贵。”
对于唐玉的这番回答,唐寅感到欣慰不已,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子女之间骨肉相残,此等先例,也是屡见不鲜。他搂着唐玉的肩膀,意味深长道:“玉儿说得很对,你是兄长,理应呵护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如果有一天父王不在了,身为长子的你,对外,要支撑起朝廷和国家,对内,你也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唐玉闻言下意识地把唐寅的衣服抓紧,眼巴巴地看着他,说道:“父王怎么会不在了呢?”
唐寅被逗得哈哈大笑,说道:“父王又不是天上的神仙,早晚都会有不在的一天。”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低声喃喃道:“或许,这一天还会很快到来。”
听他这么说,唐玉原本上弯的嘴角慢慢变得下弯,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紧紧抓着唐寅的衣服,不停地左右摇摆,边哭着边说道:“父王不会不在的,父王是不会不在的……”
唐寅目光深邃地抬起手来,轻轻擦拭唐玉小脸上的泪痕,说道:“父王以前不是教过你嘛,男子汉大丈夫,只流血,不流泪,尤其是在外人面前,绝不能如此。一个软弱又多愁善感的君主,是压不住朝堂上那些豺狼虎豹的。”
唐玉止住哭声,喃喃地纠正道:“他们是大臣,不是豺狼虎豹……”
唐寅乐了,说道:“这些大臣们啊,比豺狼虎豹可要凶狠得多呢,豺狼虎豹吃人尚且会留下骨头,而他们,吃人是不吐骨头的,等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唐玉听得是懂非懂,不过还是连连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儿臣记住父王的教诲了。”
看着唐玉少年老成的模样,唐寅是打心眼里喜欢。
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他并不会多想要孩子,但有了孩子之后,他方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血统的传承,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唐寅坚持带唐玉上朝,而且一带就是五年。
在风历二十年时,唐玉十三岁,已长成风度翩翩的俏公子,这时候的唐玉,不仅容貌和唐寅像极,就连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和唐寅同出一辙,看上去就如同唐寅的翻版。
十三岁的唐玉更加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尤其是在治国这方面,连唐寅都开始觉得自己已渐渐比不过他了。
这并不奇怪,唐玉天资聪慧自不用多说,而且他一出生就被册封为风国储君,所受到的教育和培养都是以未来国君为标准的,而唐寅自身就不太喜欢治国,更不善于理政,所以和十三岁的唐玉比起来,唐寅反而有许多地方不如他了。
唐玉渐渐长大成人,已逐渐接手风国的大小事务,唐寅感觉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到了。
风国给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以及无穷无尽的荣华富贵,而他也还给风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以及足足二十年的光阴岁月,现在,该是轮到自己‘告老还乡’,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
他没有知会任何人,悄悄写下一份遗诏,诏书上也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是简单的写明,他将王位传于长子唐玉。
他在临行之前,唯一不放心的人便是上官元吉。
这天,唐寅前往右相府,拜访上官元吉。得知大王亲自前来的消息,上官元吉急忙出府迎接。唐寅把上官元吉带到相府的书房里,而后把闲杂人等全部打发出去。
见他如此神秘兮兮,上官元吉颇感莫名其妙,疑问道:“大王可是有要紧的事和微臣商议?”
唐寅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而是先从袖口里把自己所写的那份遗诏拿了出来,递给上官元吉。
看到是金黄色的绸卷,上官元吉立刻意识到这份东西的不同寻常。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展开一看,不由得脸色大变,他膛目结舌,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没等说话,先是扑通一声跪伏在地,泪如雨下,颤声说道:“大王啊……”
第148章
唐寅急忙把上官元吉拉起,苦笑着说道:“元吉,你看你这是做什么。”
看着须发斑白的上官元吉,唐寅心中感慨万千。
当初他第一次见到上官元吉的时候,他正值壮年,三十出头,风华正茂,二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上官元吉亦从当年那羽扇伦巾的贵公子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他叹道:“元吉啊,你应该知道,君王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是忍着,咬着牙忍着,毕竟风国不是我一个人的,支撑起风国是我的责任。现在玉儿已经长大了,有他的娘亲以及朝中那么多的大臣辅佐,他完全能够支撑起这个国家,现在,也该是我离开的时候,去过我真正想过的生活!”
上官元吉听得老泪纵横,颤声说道:“微臣……微臣舍不得大王啊……”
唐寅眼圈一红,叹道:“我也舍不得你们这些老哥哥、老兄弟们啊,有机会,我会回来探望你们的。”
“大王……”上官元吉这时候再顾不上什么君臣有别,拉着唐寅的胳膊,忍不住放声大哭。数十年的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上官元吉是真的舍不得唐寅。
被他哭的唐寅眼泪也险些掉下来,他用力吸了吸鼻子,强笑道:“元吉,你应该为我感到高兴才是,我终于可以解脱了,终于可以……”说到这,唐寅亦哽咽着说不下去。
人在江湖会身不由己,坐在国君的位置上,更是如此。现在,他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去追求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了,这有多不容易啊。
沉默了好久好久,唐寅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元吉,我走之后,你又当如何呢?”
上官元吉抬起头来,不解地看着唐寅。
后者拉着他坐下来,说道:“有我在,哪怕你把全风国的人都得罪光了,也没人敢动你,可是,等我不在了,朝中的大臣们,香儿,甚至玉儿,他们……还会容得下你吗?”
这才是唐寅最担心的。他甚至都可以预感到,在自己离开之后,不久的将来,上官元吉的下场会如何。
上官元吉擦了擦脸上的泪水,问道:“大王以为微臣当如何?”
“辞官吧!元吉,这些年来,你也积累了不少的积蓄,即便辞官,也足够子孙后代衣食无忧的,另外,我还可赐你一块封地……”
上官元吉摇头,说道:“微臣可以辞官,告老还乡,但是天子能告老还乡吗?只怕,微臣不在朝中,大臣们又会肆无忌惮的劝进。”
唐寅苦笑,幽幽说道:“元吉你连自己的命都快保不住了,还仍想着去保天子?”
上官元吉长叹一声道:“微臣亦是尽人事,听天命!”
唐寅深深看了上官元吉一眼,说道:“你有你的想法,但我无法眼睁睁看着你往火坑里跳,你辅佐我,治理风国一辈子,不能得不到善终。明日,我会在早朝上宣布,罢免你右相一职,另外,我在安地的南平郡已选好了一块地作为你的封地,那里很富饶,就算每年吃租子都够你花用不尽的。”
上官元吉眼圈猩红,眼泪又掉了下来,颤声说道:“大王在临行之前,还处处为微臣着想,微臣……微臣……”说到这,他已是泣不成声。
唐寅叹道:“临走之前,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邱真、宗元他们都善于处世,他们的理念也是朝廷的主流理念,慕青、梁启他们皆为军中大将,就算不善处世,但只要不惹出天大的娄子就没人动得了他们,唯独你,在朝中早已失去根基,没有哪个大臣和你是同一条心的,一旦出事,恐怕连个能为你说句话的人都没有,留你在朝廷,我就算走也难以安心。”
“大王对微臣的大恩大德,微臣今生无以为报,只能等来世做牛做马回报于大王了!”上官元吉颤巍巍地站起身形,跪伏在地,向前叩首。
唐寅仰面,感慨万千地说道:“真是怀念当年四处征战的日子啊!”
那时候没有这些那些的烦恼,就连人心都是干净的,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大家的力气都会集中在一起,向同一个方向使劲,就算之间偶尔会有分歧,但根本的立场都是一致的。
而现在,天下太平了,人心似乎也都变了,只想着为自己牟取私利,一个个随波逐流,当年互相之间掏心掏肺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唐寅挺身站起,背着手,脸上硬是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好了,我也该回宫了,元吉,我,会去探望你的。”
“微臣……恭送大王……”跪在地上的上官元吉再次叩首,脑袋顶在地上,久久没有抬起。
风历二十年,七月,风王唐寅在朝堂上宣布罢免上官元吉一切官职,但爵位保留,并将安地南平郡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赐给上官元吉。
上官元吉这位风公国最后一任的右相以此结局退出历史舞台,在他为相的二十年间,将风国治理的国富民强,各地百姓互相融合,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更主要的一点是,他让羸弱不堪的殷氏皇朝又苟延残喘十数年之久。上官元吉的一生,是充满功绩的一生,就算被后世批评过于迂腐,阻挠风帝国的建立长达十多年,但也无法抹煞他对风国所做的贡献。
他最后的结局看似不幸、不公,实则却是他的大幸,在与风国主流意识格格不入长达十多年之久,他最后还能得到善终,也堪称是个奇迹了。
在上官元吉被罢官两个月后,风王唐寅突然神秘失踪,只留下一封遗诏,遗诏中写明,长子唐玉继承风王位。
国君的失踪在风国可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朝廷上下几乎动用了所有人力去搜寻,结果三个月的时间下来,一无所获。
唐寅若是存心不想让你找到,哪怕全天下的人一起去找他,也不会发现他的踪迹。
三个月后,风国终于放弃对唐寅的搜寻,时年才刚刚十三岁的唐玉正式继承王位,登顶风王的宝座。
唐玉称王之后,效仿古法,大赦天下。唐寅自己推行君主立宪未能成功,他有把自己所理解的君主立宪写成书籍,传给唐玉,希望他能代自己完成这个目标。
他提出的君主立宪制的理念,唐玉有看,而且还看过好几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能记住,只不过他是有记没有往心里去,把唐寅所写的君主立宪也放入藏书阁去压箱底了。
风历二十五年,风王唐玉十八岁。风国大臣们集体向唐玉进谏,请他取代当今的天子殷谆,建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的风皇朝。
唐玉未允,其一,先王唐寅一直不肯登顶皇位,身为人子,他理应继承父王的心愿,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臣们只是劝进,却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他应如何取代殷谆,直接去弑君吗?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他不想做,也不愿背负这样的骂名。
现在朝中的大臣们,最了解唐玉的就属他的‘恩师’张鑫了。
唐玉没有取代殷谆登顶皇位的心思吗?他恐怕做梦都想,为什么会未允大臣们的集体劝进,恐怕是他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处置殷谆。
张鑫与其他的大臣们一核计,不能一味的向大王去劝进,该换一换套路,改向殷谆去*宫,*着殷谆主动让出皇位,效仿神池的圣王,禅位于贤能之士。
在张鑫的主张之下,风国大臣们开始密谋向殷谆*宫。
同年年末,以邱真和张鑫为首的风国大臣率领风军,包围了皇宫,而后,众风国大臣在军兵们的簇拥下,直接冲入皇宫之内,面见殷谆,*他写禅位诏书。
殷谆当场大哭,其实,早在上官元吉被罢官的那时起他就预感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他只是没有想到唐寅会神秘失踪,他这个天子又侥幸多做了五年多。
现在,王位根基已牢固的唐玉终于按耐不住,要对自己下手了。
这份禅位诏书,殷谆是想写得写,不想写也得写,在他的周围都是风军甲卫,一个个杀气腾腾、剑拔弩张,向他吹胡子瞪眼的,好像他若是敢不写这份诏书,立刻就会扑上来把他切成肉块。
殷谆这位傀儡天子是含着眼泪,写下禅位诏书,将皇位禅让于风王唐玉。
拿到天子殷谆的禅位诏书后,邱真、张鑫等大臣无不是喜出望外,人们是一路跑到风王宫的,见到唐玉,请他进天子位。
看到这份殷谆亲手所写的禅位诏书,唐玉也被吓了一跳,捧着诏书,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而后陷入沉思,久久回不过来神。
他面无表情,两眼发直,人们都以为他是惊呆了,其实他是在兴奋激动,有了这份诏书,他的身份便不再是风王,而是堂堂的九五至尊,天之轿子,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幽幽长叹了一声,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如此喜事,大王怎么还叹气呢?
他们不知道,唐玉叹的不是自己,而是在叹息自己的父亲,明明可以做天子,为什么就不去做呢,做天子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就在大臣们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唐玉缓缓开口,说道:“天命不可违!既然天子决定禅位于本王,本王……也只能顺承天意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停顿那么片刻,邱真和张鑫率先跪地,向前叩首,说道:“微臣拜见陛下!”
随着他俩这一声陛下叫出口,其余的大臣们齐刷刷地跪伏在地,齐声喊道:“臣等拜见陛下!”
看着下面跪倒一片的大臣们,唐玉热血澎湃,脸上也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即便是称帝的狂喜也没有让他的话语带出一丁点的颤抖,他慢条斯理地说道:“诸位平身吧,你等,当随本王进宫去拜谢天子才是!”
第149章
风历二十六年,年初,在风国的威*之下,殷谆无奈禅位于唐玉,同月,风王唐玉正式登顶皇位,昊天帝国的历史就此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风帝国。
与唐寅相比,唐玉自身是喜文不喜武,但他的野心并不输唐寅。而且唐寅为他打下的基础太好了,风国兵强马壮,战将如云,拥有着超过百万的精锐军队。
唐玉坐稳皇位后,开始对风帝国周边的国家连续用兵。西部的众多番邦首当其冲,成为风国首先攻击的目标。
之所以先打西部的番邦,唐玉有几个目的。首先,西部番邦对风国所造成的威胁最大,尤其是贞地和桓地西境的番邦,野蛮无理,毫无诚信可言,时常侵入风境,掠杀边境百姓,打击和吞并这些番邦,使得风国自身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其二,唐玉觉得自己的威望远不如父亲,在大臣和百姓的眼中,自己只是个坐享其成的公子哥,哪怕他已成为天子,现在,他急需要功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威信。其三,唐寅留给他的将帅太多也太优秀,唐玉心里明白,这些人其实只服自己的父亲,也只会效忠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他们大多是表面尊崇,实则阴奉阳违,发动战争,可以削弱他们的势力,甚至可能还会让他们战死沙场,如此一来更是一了百了,自己以后也就省心了。
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唐玉对外开始发动旷日持久的战争。
他派出三路大军远征西部番邦,第一路大军是拜上将军子缨为帅,第二路大军是拜上将军任放为帅,第三路大军是败上将军布英为帅。
三路大军,总兵力加到一起有百万之众,战争于风历二十六年五月爆发,一直打到二十六年年底,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在风历二十七年一月,唐玉又拜老将聂泽为帅,派出第四路大军,增援西部战场。
聂泽堪称是老当益壮,年近七十岁,仍能指挥风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战争又足足打了三年多,在风国四路大军的强攻之下,西部番邦纷纷灭国,残存的势力被迫向西迁移,风国一口气连续吞并七个西部番邦的土地,使风帝国的领土扩大二十个郡有余。
此战就是风国初年著名的第一次征西战争。第一次征西战争从开始到全部结束,陆陆续续打了五年之久,风国伤亡的总兵力不下四十万众,国库也被这场战争耗得精光。
等四路大军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老将军聂泽病故于回京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