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父子秘言
  张九言把胸口一拍,说道:“老爷放心,承蒙老爷抬爱,如此这般看得起我张九言。
  老爷你这样,我也不敢有负老爷期望,以后但有我张九言在,绝不会有人欺你周家。”
  “多谢九爷。”
  周老爷再一次的诚恳作揖,张九言还礼。
  周老爷又道:“九爷,犬子重文饱读诗书,虽不算天人之资,但也能抄会算,可谓之人才。
  听闻九爷尽数罢逐千户所吏官,想必九爷此时定是为许多杂事烦忧,不如请九爷收犬子于身边听命,
  如此,也可为九爷分忧。”
  如果说之前周老爷对张九言又赊账,又送银,还能说只是出于交好张九言。
  那么此时周老爷连长子都要送来听命,这就不是单纯的交好了,而是投靠,搭上身家性命的投靠。
  张九言顿时激动,心中涌现豪情。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家对自己的未来看好啊,这说明人家在下注啊,自己身上,已经是有了王霸之气,让别人值得下注啊。
  张九言心情激动,这样的心情很久张九言都没有过了。
  没有多想,张九言大声说道:“好,周老爷如此信任于我,我又怎敢让老爷失望,
  待得令公子到了千户所,我便保举令公子为千户所钱粮吏目,专管千户所钱粮之政。”
  你舍得死,我就舍得埋。
  你都舍得下本钱,我张九言自然是要奉陪到底。
  张九言正愁手下没有人才,刚才见周重文这公子也是一个办事老练,学问颇深之人,
  有他来给自己管理千户所钱粮帐目,也算是合适,这也减轻了杨爱这小子的累,免得杨爱操心太多。
  当然,张九言一出手,就给周重文这样重要的位置,除了让杨爱不要那么累之外,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要让周家彻底绑上自己的战车,让周家成为自己的助力,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
  第二,这也算是千金买马骨,别人看到张九言如此重视人才,自然也是会动心,说不定以后就有更多的人,来主动投靠张九言了。
  周老爷脸上一喜,显然张九言对他儿子的重视,让他很满意,这也说明张九言不疑周家。
  两人又是客套一番,最后张九言走了。
  不过周重文没有同行,而是要略作准备,三天后再赶往千户所,张九言自然是答应。
  另外因为周老爷送的银子颇多,携带不方便,张九言也是委托周重文,到时候一并带回千户所。
  送走了张九言,周重文才是敢问出心中疑惑。
  只听他对周老爷问道:“父亲,这张九言不过是想赊账而已,为何父亲却是要命孩儿去那千户所任职?
  来年孩儿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只要登榜高中,便可鲤鱼跃龙门,便是官职压过他,也是可能的。”
  一边的弟弟周敬文也是不解,说道:“父亲,你便是害怕他谋夺我周家产业,也不该让兄长去给他当差。
  如此,兄长岂不是成为了他的人质,以后他岂不是更加要变本加厉。”
  周老爷看着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是他视之为一生最大的成就。
  但是这时候,他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失望,失望他们学识有了,但是远见却是差强人意。
  “你们随为父来。”
  周老爷来到书房,将所有服侍的丫鬟仆人全部摒退,便是管家周文,亦是让其退下。
  周重文和周敬文两兄弟见父亲这般严肃,亦是知道父亲有重要事情要说,都是郑重无比。
  思量再三,最后周老爷看着他们两兄弟,语重心长,说道:
  “孩子,你们记住,自秦以降,无三百年不灭之王朝,强如盛唐,亦有武周断之,富如赵宋,亦分南北两朝。
  如今我大明享国已近三百年,就历史而言,已是时日无多。
  再观如今天下局势,外有鞑奴渐成势力,内有天灾逼迫百姓,可谓是内忧外患。
  再观朝廷,自神庙老爷驾崩后,我大明国事便一日不如一日。
  上月为父外出访友,见到我陕西处处人间地狱,听闻河南那边也是相近情形,乱民四起,如今已是蔚然成风。
  便说他张九言,手里人命无数,却是在招安前,大摇大摆行走县城。
  招安后,他又大肆扩充人马,百户时,实力就超过千户。如今当了千户,再度扩军,新军炼成,只怕实力要超过指挥使。
  这等举动,形同谋逆,可府衙上下却是如同睁眼瞎,试问我大明三百年,几时有过?”
  周老爷说到这里,脸色越发严肃,鲜红,最后周老爷说道:“如此种种,为父断言,我大明,王朝末世即将来临。”
  这一个结论说出口,周重文,周敬文两兄弟无不骇然,惊的说不出话来。
  对于父亲,他们那是打小就崇拜,父亲的话,他们也是从来不敢怀疑。
  也正因为如此,当周老爷提出让周重文去给张九言办事的时候,身为当事人的周重文,
  虽然心中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却不敢说出来,只能等张九言走了,才敢问。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一个问题,却是引出来父亲这般惊世骇俗的言论。
  这要是传将出去,便是抄家灭族,也是不为过。
  惊楞过后,兄弟两人在心中,将父亲的话一再思量。
  思量过后,他们惊讶的发现,父亲的话竟然是毫无破绽。
  内忧外患也许普通百姓看不到,但是他们作为读书人,又有周老爷刻意培养,那自热是知道不少的。
  而官场风气,他们也可以从平时圈子里的人身上感受得到。
  至于张九言,他的崛起之路,那更加是就发生在眼前,无比真切,他们更加是看得明白,心里也清楚。
  到最后,他们不得不接受父亲的主张,认为大明确实是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候,难逃大劫,最后终将被人取代。
  “可是父亲,您为什么偏偏选择他?”
  周重文最后还是问道,“父亲,张九言此人毕竟是乡下土棍出身,根基太差,声望太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