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刀队背后的故事
王洪没有管两个太太怎么研究这些事情,把话说清楚,就赶紧出门,他还得跑去老师孙禄堂那里说一声。
王洪一离开家门,几个人就快言快语的商量了起来,三个内弟居然想跟着去国外转转,马上就被两位太太赶了出去。
赵太太赵婧之有点傻眼,民国能有出国的机会可不容易。
她想出国,可又担心身体不能坐船,怀着孕,再象个孩子一样缠着闹着跟着王洪走已经不合适了。哪怕是有这种想法,也不能说出来。
让王洪不去?现在的王洪有身份有地位,这种话,王洪不说,她想说也不能说。
要不,等回到上海,问一下父母?再去大医院检查一下,找医生问问?看看他们怎么说?
这孩子来的有点不是时候啊?赵婧之不由的愁上了心头。
林太太倒没有太多想法,也不好多说,只能安慰赵婧之,让她回上海看医生怎么说。只是在心里暗想着:能去国外生孩子,也是挺有意思的。有点,小羡慕吧。
至于王洪会不会为这孩子留下来,两位太太都没敢想。
虽然说现在的家业早过十万大洋了,远不是一般人家能比得上的,大不了回上海做个富家翁,可王洪要是为孩子留下来,在民国人眼里,就有点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可是三个五个孩子算少的年代,为一个孩子放弃了正事儿,王洪还出不出去混世面了?
王洪到了孙禄堂的家里告辞,孙禄堂提笔给他留了一篇字: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无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一句:“留着做个纪念吧。”就把王洪打发出来了。
等他回到家里时,两位夫人已经定下心来,把东西都收拾好。三个内弟,暂时送回上海。虽然小光不大高兴,被赵婧之训了一顿,也就老实了。
没有王洪在,回去当兵,不说被上面照顾,就连发挥特长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跟小兵一样,那多他一个还真不多。何况,这三个内弟只是王洪塞到军队里训练的,还不是真正的士兵。
晚上,王洪便带着家人,汇合了张六少的队伍,去了火车站。
张六少带着两位夫人和几个孩子,在王洪一家的陪同,随身的医生、卫士等人的护卫下,悄然南下。
这个时候,应该是张六少最黑暗的时刻之一。
热河,这时也属于东北,至此,东北全境全部丢失。整个热河战役,出彩的地方并不多,连谁都看不上的孙殿英,打的都比汤河东北军和义勇军顽强了很多。
王洪带着溃兵组成的收容团,也算是一个出彩的地方,让大家为东北军从上到下的将领们不争气,而扼腕叹息。
这真不是东北军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没将领们带头。可具体到时局国情,谁带头,谁光光,还真无话可说。
而热河战役结束后的长城各口战役,各路军队都在打,总体上,中央军第17军第25师、西北军的29军打的都很惨烈,而东北军只有王以哲的部队参战,表现的也一般。
在张六少看来,热河失守是自己用人的大失误。他主政东北时,一直是要撤掉汤玉麟,可最终没有实现。这跟东北当时的局势有关,也跟他的性格有关,等张六少晚年时,他给的解释:“就是因为当时已经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了,我怕我一动他,他就投了日本人,真没办法。”
早干啥了?
至于张六少辞职,有热河沦陷的原因,更多还是常凯申的原因,他跑到河北召见了张六少,之后,张六少便主动辞职下野。
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除了两个当事人,谁也说不清。
不过张六少背了无数的黑锅,从不抵抗到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中央军,那个锅他没背过?也不差这个本来就应该背的锅了。
所以,张六少不但下了野,还答应了常凯申,出国避下风头。
这个,就不知道怎么评价张六少了。
在专列里,张六少过了个烟瘾,就叫来了王洪。
他在不管战事后,却听到了29军大刀队取胜的战绩,只是军队里传过来的,与报纸说的相差甚大,途中无事,便叫来王洪,向这位冷兵专家了解真实的情况。
王洪与29路军打过交道,他把所知道的跟张六少讲了一下。
“六少,那大刀队就是手枪队”。
西北军的手枪队,最早可能在1914年,冯玉祥当北洋混成旅旅长时搞出来的。到十年后,西北军一个师里,师直、几个团直的手枪队一集合,都能独立组成一个团。不过,当时的奉军有冲锋枪敢死队,清一色的mp18冲锋枪,也就是手提花机关枪,比西北军的手枪队还要强些。
西北军的手枪队,有三大标准配置:匣子枪、大刀和手榴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带上马枪、长矛。
手枪队的装备是西北军最好的,训练强度也非常大,善于长途奔袭,更擅长夜袭。
在民国,想让士兵们保证大强度训练又不夜盲,很不容易,仅伙食水准就远高于全国水平,手枪队能做出一天一夜奔袭100公里的事情,跟伙食好有很大关系。
说民国时的西北军装备破烂,可能普通士兵是这样,要说手枪队,只能称之为精锐中的豪华精锐,绝不破烂。
甚至,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都比不上。
这是史实。
西北军的手枪队,从早期的10响匣子枪,到后期的二十响大肚匣子,一直挑最强大的火力配置。
在长城抗战期间,西北军夜袭的士兵们,配置了两支以上的二十响,弹药配置是200发。而同期中央军使用二十响的精锐部队,也不过是3个弹夹,30发子弹,一长一短两个弹匣。
正因为训练、营养、武器都极为突出,大刀队才能创下如此战果。
而这些,都被手枪队士兵所背的一口4斤重的大刀所遮掩了光芒,让不明真相的人士以为,手枪队靠大刀才取得了如此战线。
张六少自然知道这个,扯嘴哼了一声。他也是领军打仗的人,战报上不对劲的地方,自然入眼剌目。
杀伤敌军数千或许有可能,但缴获飞机1架是什么鬼?居然还缴获了11辆坦克和6辆装甲车,真当日本人的坦克是纸糊的?
张六少就指着报纸说道:“那你说,这捷报,有几分真的?”
王洪愣了一下,想了又想,突然笑道:“报纸是给老百姓看的,说真的就是真的呗”。
张六少闻言一愣,想了想,苦笑着说:“还真是这样,就是显的东北军无能了”。
29军的普通士兵装备非常简陋,属于长城抗战部队当中的叫花子军。靠这些“叫花子”死守喜峰口整整10天,不但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其精锐手枪队还数次夜袭冲入敌军阵地。
如今29军还在喜峰口死守,历史上的他们,一直坚守阵地未失。直到侧翼友军(晋绥军)防线被击溃,29军才被迫撤出喜峰口,其战斗之顽强可见一斑。
所以这场大捷的真相,到底杀了多少日军,真的无需细究。
因为这时代的老百姓,需要一场大捷,29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它必须是真的,如此,才能激励中国人民一起抗战,才能坚固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
何况,29军的大队刀杀退日本人的战果是真实的,也确确实实炸毁日军18门大炮。至于报纸上所说,杀了几千日军,缴获装甲车、飞机什么的,只能说宣传需要。
以大刀队出击五百,只有十余人幸存,几乎全军覆灭的损失,没可能缴获到什么。
但无可否认,奋勇杀敌的大刀队战士都是英雄,他们面对机枪大炮,坦克飞机,纯粹是在用血肉之躯抵挡炮火,挡住了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伤亡如此之大,这样的夜袭前后还打了好几次,确实给民国的军人们树立了榜样。
大刀队在史上很少记载,却值得一提的有两点:
第一点,在大刀队撤退后,周围一带的村民,遭到了残酷的报复。日军在喜峰口附近肆意杀戮周边村镇的老百姓,制造了一场大屠杀,后世却没有详细记载。
第二点,从大刀队的武器配置中,就可以知道,极利于近战、混战、夜袭。但日军害怕的根本不是大刀,因为从技术上讲,大刀最多是换命,水平稍差的就不是日军剌刀的对手。
日军被袭是因为对地形不熟,应对夜袭准备的不够。要知道,大刀队夜袭走的山路,是当地人都少为人知的,日军防守不到,所以被打了个冷不防,20响与手榴弹落在头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可日军吸取了教训后,后期作战,29军大刀队的战绩就成了绝响。
不管怎么说,喜峰口这一战,成就了大刀队,并且声名远扬,广为流传。
------
每章一说:剑法依其不同的运动特征与目的而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汉书·艺文志》兵伎巧十三家199篇中,谈及剑道的就有38篇(失传)。民国期间,对剑法的研究,更是进入鼎盛时期。研究击剌格洗四剑之术的《达摩剑》、《武当剑谱》、将击剌格洗扩展为砍撩摸刺抽提横倒七剑之母的《剑法图说》,一家两名的《昆吾剑》、《青萍剑》,走转的《八卦剑学》、各家风格各异的《太极剑》等等,这六派剑法,就使人大有目不暇接、习而不绝之感,充分体现了兵刃中,“惟剑之用法最多”的说法。
王洪一离开家门,几个人就快言快语的商量了起来,三个内弟居然想跟着去国外转转,马上就被两位太太赶了出去。
赵太太赵婧之有点傻眼,民国能有出国的机会可不容易。
她想出国,可又担心身体不能坐船,怀着孕,再象个孩子一样缠着闹着跟着王洪走已经不合适了。哪怕是有这种想法,也不能说出来。
让王洪不去?现在的王洪有身份有地位,这种话,王洪不说,她想说也不能说。
要不,等回到上海,问一下父母?再去大医院检查一下,找医生问问?看看他们怎么说?
这孩子来的有点不是时候啊?赵婧之不由的愁上了心头。
林太太倒没有太多想法,也不好多说,只能安慰赵婧之,让她回上海看医生怎么说。只是在心里暗想着:能去国外生孩子,也是挺有意思的。有点,小羡慕吧。
至于王洪会不会为这孩子留下来,两位太太都没敢想。
虽然说现在的家业早过十万大洋了,远不是一般人家能比得上的,大不了回上海做个富家翁,可王洪要是为孩子留下来,在民国人眼里,就有点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可是三个五个孩子算少的年代,为一个孩子放弃了正事儿,王洪还出不出去混世面了?
王洪到了孙禄堂的家里告辞,孙禄堂提笔给他留了一篇字: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无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一句:“留着做个纪念吧。”就把王洪打发出来了。
等他回到家里时,两位夫人已经定下心来,把东西都收拾好。三个内弟,暂时送回上海。虽然小光不大高兴,被赵婧之训了一顿,也就老实了。
没有王洪在,回去当兵,不说被上面照顾,就连发挥特长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跟小兵一样,那多他一个还真不多。何况,这三个内弟只是王洪塞到军队里训练的,还不是真正的士兵。
晚上,王洪便带着家人,汇合了张六少的队伍,去了火车站。
张六少带着两位夫人和几个孩子,在王洪一家的陪同,随身的医生、卫士等人的护卫下,悄然南下。
这个时候,应该是张六少最黑暗的时刻之一。
热河,这时也属于东北,至此,东北全境全部丢失。整个热河战役,出彩的地方并不多,连谁都看不上的孙殿英,打的都比汤河东北军和义勇军顽强了很多。
王洪带着溃兵组成的收容团,也算是一个出彩的地方,让大家为东北军从上到下的将领们不争气,而扼腕叹息。
这真不是东北军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没将领们带头。可具体到时局国情,谁带头,谁光光,还真无话可说。
而热河战役结束后的长城各口战役,各路军队都在打,总体上,中央军第17军第25师、西北军的29军打的都很惨烈,而东北军只有王以哲的部队参战,表现的也一般。
在张六少看来,热河失守是自己用人的大失误。他主政东北时,一直是要撤掉汤玉麟,可最终没有实现。这跟东北当时的局势有关,也跟他的性格有关,等张六少晚年时,他给的解释:“就是因为当时已经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了,我怕我一动他,他就投了日本人,真没办法。”
早干啥了?
至于张六少辞职,有热河沦陷的原因,更多还是常凯申的原因,他跑到河北召见了张六少,之后,张六少便主动辞职下野。
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除了两个当事人,谁也说不清。
不过张六少背了无数的黑锅,从不抵抗到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中央军,那个锅他没背过?也不差这个本来就应该背的锅了。
所以,张六少不但下了野,还答应了常凯申,出国避下风头。
这个,就不知道怎么评价张六少了。
在专列里,张六少过了个烟瘾,就叫来了王洪。
他在不管战事后,却听到了29军大刀队取胜的战绩,只是军队里传过来的,与报纸说的相差甚大,途中无事,便叫来王洪,向这位冷兵专家了解真实的情况。
王洪与29路军打过交道,他把所知道的跟张六少讲了一下。
“六少,那大刀队就是手枪队”。
西北军的手枪队,最早可能在1914年,冯玉祥当北洋混成旅旅长时搞出来的。到十年后,西北军一个师里,师直、几个团直的手枪队一集合,都能独立组成一个团。不过,当时的奉军有冲锋枪敢死队,清一色的mp18冲锋枪,也就是手提花机关枪,比西北军的手枪队还要强些。
西北军的手枪队,有三大标准配置:匣子枪、大刀和手榴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带上马枪、长矛。
手枪队的装备是西北军最好的,训练强度也非常大,善于长途奔袭,更擅长夜袭。
在民国,想让士兵们保证大强度训练又不夜盲,很不容易,仅伙食水准就远高于全国水平,手枪队能做出一天一夜奔袭100公里的事情,跟伙食好有很大关系。
说民国时的西北军装备破烂,可能普通士兵是这样,要说手枪队,只能称之为精锐中的豪华精锐,绝不破烂。
甚至,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都比不上。
这是史实。
西北军的手枪队,从早期的10响匣子枪,到后期的二十响大肚匣子,一直挑最强大的火力配置。
在长城抗战期间,西北军夜袭的士兵们,配置了两支以上的二十响,弹药配置是200发。而同期中央军使用二十响的精锐部队,也不过是3个弹夹,30发子弹,一长一短两个弹匣。
正因为训练、营养、武器都极为突出,大刀队才能创下如此战果。
而这些,都被手枪队士兵所背的一口4斤重的大刀所遮掩了光芒,让不明真相的人士以为,手枪队靠大刀才取得了如此战线。
张六少自然知道这个,扯嘴哼了一声。他也是领军打仗的人,战报上不对劲的地方,自然入眼剌目。
杀伤敌军数千或许有可能,但缴获飞机1架是什么鬼?居然还缴获了11辆坦克和6辆装甲车,真当日本人的坦克是纸糊的?
张六少就指着报纸说道:“那你说,这捷报,有几分真的?”
王洪愣了一下,想了又想,突然笑道:“报纸是给老百姓看的,说真的就是真的呗”。
张六少闻言一愣,想了想,苦笑着说:“还真是这样,就是显的东北军无能了”。
29军的普通士兵装备非常简陋,属于长城抗战部队当中的叫花子军。靠这些“叫花子”死守喜峰口整整10天,不但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其精锐手枪队还数次夜袭冲入敌军阵地。
如今29军还在喜峰口死守,历史上的他们,一直坚守阵地未失。直到侧翼友军(晋绥军)防线被击溃,29军才被迫撤出喜峰口,其战斗之顽强可见一斑。
所以这场大捷的真相,到底杀了多少日军,真的无需细究。
因为这时代的老百姓,需要一场大捷,29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它必须是真的,如此,才能激励中国人民一起抗战,才能坚固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
何况,29军的大队刀杀退日本人的战果是真实的,也确确实实炸毁日军18门大炮。至于报纸上所说,杀了几千日军,缴获装甲车、飞机什么的,只能说宣传需要。
以大刀队出击五百,只有十余人幸存,几乎全军覆灭的损失,没可能缴获到什么。
但无可否认,奋勇杀敌的大刀队战士都是英雄,他们面对机枪大炮,坦克飞机,纯粹是在用血肉之躯抵挡炮火,挡住了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伤亡如此之大,这样的夜袭前后还打了好几次,确实给民国的军人们树立了榜样。
大刀队在史上很少记载,却值得一提的有两点:
第一点,在大刀队撤退后,周围一带的村民,遭到了残酷的报复。日军在喜峰口附近肆意杀戮周边村镇的老百姓,制造了一场大屠杀,后世却没有详细记载。
第二点,从大刀队的武器配置中,就可以知道,极利于近战、混战、夜袭。但日军害怕的根本不是大刀,因为从技术上讲,大刀最多是换命,水平稍差的就不是日军剌刀的对手。
日军被袭是因为对地形不熟,应对夜袭准备的不够。要知道,大刀队夜袭走的山路,是当地人都少为人知的,日军防守不到,所以被打了个冷不防,20响与手榴弹落在头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可日军吸取了教训后,后期作战,29军大刀队的战绩就成了绝响。
不管怎么说,喜峰口这一战,成就了大刀队,并且声名远扬,广为流传。
------
每章一说:剑法依其不同的运动特征与目的而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汉书·艺文志》兵伎巧十三家199篇中,谈及剑道的就有38篇(失传)。民国期间,对剑法的研究,更是进入鼎盛时期。研究击剌格洗四剑之术的《达摩剑》、《武当剑谱》、将击剌格洗扩展为砍撩摸刺抽提横倒七剑之母的《剑法图说》,一家两名的《昆吾剑》、《青萍剑》,走转的《八卦剑学》、各家风格各异的《太极剑》等等,这六派剑法,就使人大有目不暇接、习而不绝之感,充分体现了兵刃中,“惟剑之用法最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