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节“活神仙”左慈
由于山高水远,大汉跟罗马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互相忙着自己的事,孔明也没兴趣插手此时的“国际事务”,他只对罗马人、贵霜人、安息人的金币、银币、理工学者感兴趣。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都深受古希腊文明的熏陶,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就是拉丁语和希腊语,安息帝国的官方语言就是希腊语和安息语,众所周知的事实,古希腊正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西方世界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学理工高度发达,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精深的造诣,大名鼎鼎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都是古希腊人在科学上的佼佼者代表人物。虽然古希腊最终被罗马帝国灭亡了,但罗马人继承了、延续了古希腊文明。
正所谓“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楚国之才,晋国可用”,西方既然拥有优于东方的东西,东方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吸收、汲取营养,继而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艺方面不谈,东西方各有特色、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在科学方面,华夏人确实需要好好地学习罗马人(古希腊人)。华夏当然不是没产生本土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华夏人始终不太具有西方人的严密逻辑思维,使得华夏人迟迟形成不了“合理的科学体系”。华夏本土科学也有着自己的体系,但跟西方人的科学体系相比,确实比较模糊,不够精确。就好像同样感知某个东西,西方人用眼睛看,东方人用耳朵听,两者没有谁对谁错,都是对的,从而各自根据自己的感知结果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理念,然而,用眼睛看显然要比用耳朵听“更好”。就是出于这个道理。孔明大力地引进海外理工学者,便是为了引导华夏本土科学体系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模式。
孔明欢迎海外的学者,但不欢迎海外的宗教人士,原因是无需多言的。
在从青岛返回泰安后,孔明接到一个让他很感兴趣的报告:孔融正在州牧府内大宴宾客,隆重款待一位“神仙级的大贵客”。
这位“神仙级的大贵客”在此时和在后世都是大名鼎鼎的:姓左名慈,道号“乌角先生”。
“靠!居然是他?”孔明愈发地感兴趣了。
来到州牧府大门口的孔明看到武安国正在大门外一脸心驰神往、陶醉迷离地跟几个军官议论着什么,说得津津有味、唾沫横飞,他再看看州牧府大堂,包括孔融在内的足足上百人正毕恭毕敬地、众星拱月地围聚在一人身边,聆听着对方的讲道,那人年约五旬,瞎了一眼、瘸了一腿,头戴白藤冠,身穿青布衣,清瘦矍铄、长须飘飘、法相庄严,颇有仙风道骨之感。
“那位道士就是左慈?”孔明问武安国。
武安国满面喜色地道:“对!正是左老神仙!早就听闻他的仙名了,如今,他终于法降我们泰安了!”
孔明一脸似笑非笑地道:“这位左老神仙很厉害吗?”
“厉害!太厉害了!”武安国满脸崇敬,“真是活神仙啊!”
“哦?他怎么一个厉害法了?”
武安国眉飞色舞地描述道:“左老神仙是在昨天早上法降莅临我们泰安的,老爷得知后,立刻亲自迎接他,昨天中午,老爷在府中大宴宾客款待左老神仙,席间,左老神仙略施仙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哦?什么仙术啊?”
武安国愈发地激动和狂热:“左老神仙说宴间佳肴丰盛,愿添龙肝一副以飨众宾,说完,他拿起墨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继而挥了挥袍袖,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墙上龙腹蓦然自开,左老神仙伸手探入龙腹,取出一副鲜血淋漓的龙肝,使得老爷和我等凡夫俗子第一次尝到了龙肝滋味……少公子,还有呢,接下来,左老神仙又根据老爷的请求,取了一个大花盆,只见他轻轻地往盆内噀了一口水,盆内竟然长出了一朵娇艳怒放的大牡丹,哦,除了取出龙肝外,左老神仙竟然还在府中水池里钓出了三尾只有松江才有的大鲈鱼,每尾都足有两尺长!吃完那鱼,左老神仙还召来一群地精仙灵在我们面前跳舞表演,天呐!左老神仙真是神仙下凡啊!”
孔明不动声色地问道:“左老神仙在展示仙术前有没有做别的什么事?”
武安国想了想,道:“左老神仙先点了一柱延年香,同时用竹笛给我们吹奏了一曲仙乐……”
孔明心里有数了,他笑道:“知道了。”他随即吩咐身边的典韦,“立刻去请华先生过来。”说完,他步入州牧府大堂,只听得左慈正在滔滔不绝:“……贫道于西川嘉陵县峨嵋山中学道三十年,某日忽闻石壁中有声唤贫道之名,及视却不见,如此反复数日,忽有天雷震碎石壁,遂得天书三卷,名曰‘遁甲天书’,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下卷名‘人遁’,天遁可令人腾云驾雾、飞升太虚,地遁可令人穿山透石、赶岳缩地,人遁可令人云游四海、藏行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诸位沉浸于凡尘俗世之酒肉物欲,纵得一时之名利风光,百年之内,皮囊朽烂、化为尘土,一切犹如过眼云烟,何不顿悟思退,跟贫道前往峨嵋山中修行长生以求永乐逍遥?若愿,贫道当以三卷天书相授之。”
孔融目光熠熠地紧盯着左慈:“能得仙人指点,真乃融之大幸也!”他的眼神和表情简直就像高烧病人一样炙热。
现场其余人也无比亢奋不已,纷纷请求能够拜左慈为师。
孔明觉得眼前这幕有点眼熟,他哑然失笑,因为他想起了后世的邪教和传销组织,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形变神不变。“乌角先生大驾光临,不甚荣幸啊!”孔明笑容可掬地走上前。
左慈转首看向孔明,微微一笑:“这位一定就是孔州牧的少公子吧?”他眼神炯炯发亮,独目盯着孔明的两眼,继而摇头叹息,“目生双瞳、帝王之相,但却没有九五之命数,惜哉!”
孔明显得饶有趣味:“乌角先生,此话怎讲?”
左慈神色悲悯地再次叹息一声:“天机不可泄露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无奈之!”
孔融慌忙上前下拜:“左仙人,敢问小儿到底有何祸害?万望仙人大发慈悲,指点迷津!”
左慈微闭独目,显得不愿言语、高深莫测。
孔明看向孔融,一脸认真地道:“父亲,我想,左仙人不愿意开口指点是因为这里人多口杂吧?泄露天机本就易遭天谴,如果向很多人泄露了天机,一传十、十传百,那天机不就搞得人人皆知了吗?到时候,天上的雷恐怕会把左仙人劈得连骨灰都不剩的。父亲,我单独请示左仙人,左仙人肯定会悄悄地告诉我的。”
孔融连连点头:“说得对!说得对!”
孔明看向典韦:“子忠大哥,快把左仙人‘请’到我的府上!”
“喏!”典韦带着十几个虎贲卫走上前,声若惊雷地道,“左仙人,请!”
十几分钟后,左慈被孔明“请”进了他的书房。从州牧府到刺史府,左慈一直独目微闭、不言不语,显得神秘无比、令人敬畏。
孔明笑眯眯地看着左慈,点起烟斗,不紧不慢地抽起来。
“哎,左道长,还装呢?”孔明哑然失笑。
左慈呵呵一笑:“素闻孔少公子乃神童奇杰、天人托世,未曾想,也不外乎世间俗子矣!可叹!可叹!大祸即将临头尚且懵然不知!悲哉!悲哉!”他长叹一声,似乎非常同情孔明。
“行了啊,继续装就过了。”孔明愈发想笑,“你越装得煞有其事,我就越像在看耍猴戏。”
左慈微微睁开独眼,一脸怜悯表情:“莫非孔少公子也跟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一般愚昧?”
正所谓“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楚国之才,晋国可用”,西方既然拥有优于东方的东西,东方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吸收、汲取营养,继而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艺方面不谈,东西方各有特色、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在科学方面,华夏人确实需要好好地学习罗马人(古希腊人)。华夏当然不是没产生本土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华夏人始终不太具有西方人的严密逻辑思维,使得华夏人迟迟形成不了“合理的科学体系”。华夏本土科学也有着自己的体系,但跟西方人的科学体系相比,确实比较模糊,不够精确。就好像同样感知某个东西,西方人用眼睛看,东方人用耳朵听,两者没有谁对谁错,都是对的,从而各自根据自己的感知结果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理念,然而,用眼睛看显然要比用耳朵听“更好”。就是出于这个道理。孔明大力地引进海外理工学者,便是为了引导华夏本土科学体系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模式。
孔明欢迎海外的学者,但不欢迎海外的宗教人士,原因是无需多言的。
在从青岛返回泰安后,孔明接到一个让他很感兴趣的报告:孔融正在州牧府内大宴宾客,隆重款待一位“神仙级的大贵客”。
这位“神仙级的大贵客”在此时和在后世都是大名鼎鼎的:姓左名慈,道号“乌角先生”。
“靠!居然是他?”孔明愈发地感兴趣了。
来到州牧府大门口的孔明看到武安国正在大门外一脸心驰神往、陶醉迷离地跟几个军官议论着什么,说得津津有味、唾沫横飞,他再看看州牧府大堂,包括孔融在内的足足上百人正毕恭毕敬地、众星拱月地围聚在一人身边,聆听着对方的讲道,那人年约五旬,瞎了一眼、瘸了一腿,头戴白藤冠,身穿青布衣,清瘦矍铄、长须飘飘、法相庄严,颇有仙风道骨之感。
“那位道士就是左慈?”孔明问武安国。
武安国满面喜色地道:“对!正是左老神仙!早就听闻他的仙名了,如今,他终于法降我们泰安了!”
孔明一脸似笑非笑地道:“这位左老神仙很厉害吗?”
“厉害!太厉害了!”武安国满脸崇敬,“真是活神仙啊!”
“哦?他怎么一个厉害法了?”
武安国眉飞色舞地描述道:“左老神仙是在昨天早上法降莅临我们泰安的,老爷得知后,立刻亲自迎接他,昨天中午,老爷在府中大宴宾客款待左老神仙,席间,左老神仙略施仙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哦?什么仙术啊?”
武安国愈发地激动和狂热:“左老神仙说宴间佳肴丰盛,愿添龙肝一副以飨众宾,说完,他拿起墨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继而挥了挥袍袖,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墙上龙腹蓦然自开,左老神仙伸手探入龙腹,取出一副鲜血淋漓的龙肝,使得老爷和我等凡夫俗子第一次尝到了龙肝滋味……少公子,还有呢,接下来,左老神仙又根据老爷的请求,取了一个大花盆,只见他轻轻地往盆内噀了一口水,盆内竟然长出了一朵娇艳怒放的大牡丹,哦,除了取出龙肝外,左老神仙竟然还在府中水池里钓出了三尾只有松江才有的大鲈鱼,每尾都足有两尺长!吃完那鱼,左老神仙还召来一群地精仙灵在我们面前跳舞表演,天呐!左老神仙真是神仙下凡啊!”
孔明不动声色地问道:“左老神仙在展示仙术前有没有做别的什么事?”
武安国想了想,道:“左老神仙先点了一柱延年香,同时用竹笛给我们吹奏了一曲仙乐……”
孔明心里有数了,他笑道:“知道了。”他随即吩咐身边的典韦,“立刻去请华先生过来。”说完,他步入州牧府大堂,只听得左慈正在滔滔不绝:“……贫道于西川嘉陵县峨嵋山中学道三十年,某日忽闻石壁中有声唤贫道之名,及视却不见,如此反复数日,忽有天雷震碎石壁,遂得天书三卷,名曰‘遁甲天书’,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下卷名‘人遁’,天遁可令人腾云驾雾、飞升太虚,地遁可令人穿山透石、赶岳缩地,人遁可令人云游四海、藏行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诸位沉浸于凡尘俗世之酒肉物欲,纵得一时之名利风光,百年之内,皮囊朽烂、化为尘土,一切犹如过眼云烟,何不顿悟思退,跟贫道前往峨嵋山中修行长生以求永乐逍遥?若愿,贫道当以三卷天书相授之。”
孔融目光熠熠地紧盯着左慈:“能得仙人指点,真乃融之大幸也!”他的眼神和表情简直就像高烧病人一样炙热。
现场其余人也无比亢奋不已,纷纷请求能够拜左慈为师。
孔明觉得眼前这幕有点眼熟,他哑然失笑,因为他想起了后世的邪教和传销组织,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形变神不变。“乌角先生大驾光临,不甚荣幸啊!”孔明笑容可掬地走上前。
左慈转首看向孔明,微微一笑:“这位一定就是孔州牧的少公子吧?”他眼神炯炯发亮,独目盯着孔明的两眼,继而摇头叹息,“目生双瞳、帝王之相,但却没有九五之命数,惜哉!”
孔明显得饶有趣味:“乌角先生,此话怎讲?”
左慈神色悲悯地再次叹息一声:“天机不可泄露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无奈之!”
孔融慌忙上前下拜:“左仙人,敢问小儿到底有何祸害?万望仙人大发慈悲,指点迷津!”
左慈微闭独目,显得不愿言语、高深莫测。
孔明看向孔融,一脸认真地道:“父亲,我想,左仙人不愿意开口指点是因为这里人多口杂吧?泄露天机本就易遭天谴,如果向很多人泄露了天机,一传十、十传百,那天机不就搞得人人皆知了吗?到时候,天上的雷恐怕会把左仙人劈得连骨灰都不剩的。父亲,我单独请示左仙人,左仙人肯定会悄悄地告诉我的。”
孔融连连点头:“说得对!说得对!”
孔明看向典韦:“子忠大哥,快把左仙人‘请’到我的府上!”
“喏!”典韦带着十几个虎贲卫走上前,声若惊雷地道,“左仙人,请!”
十几分钟后,左慈被孔明“请”进了他的书房。从州牧府到刺史府,左慈一直独目微闭、不言不语,显得神秘无比、令人敬畏。
孔明笑眯眯地看着左慈,点起烟斗,不紧不慢地抽起来。
“哎,左道长,还装呢?”孔明哑然失笑。
左慈呵呵一笑:“素闻孔少公子乃神童奇杰、天人托世,未曾想,也不外乎世间俗子矣!可叹!可叹!大祸即将临头尚且懵然不知!悲哉!悲哉!”他长叹一声,似乎非常同情孔明。
“行了啊,继续装就过了。”孔明愈发想笑,“你越装得煞有其事,我就越像在看耍猴戏。”
左慈微微睁开独眼,一脸怜悯表情:“莫非孔少公子也跟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一般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