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节吴郡暗涌(1)
  吴郡吴城,吴郡总兵府。
  吴郡总兵王霸正在书房里一丝不苟地批阅着公文。
  当年,王霸与杜誉、王峥、曲阳合称“鲁军四秀”,四人在孔明讨伐董卓的战事中发挥出了旁人无法代替的重大作用,立下了孔明取得讨董之战全面大胜的头功,如今,四人都已成为汉东军的高级将领,四人原本一起坐镇扬州。孔明在得到扬州后,驻扎扬州的汉东军的高级将领大多是原江东军的高级将领,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可以表达孔明对他们的信任和器重,从而安抚、拉拢、稳定人心,第二可以人尽其才,原江东军的高级将领们扬州自然是最为熟悉的,让他们在江南一带统军领兵、打仗作战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把他们调到让他们感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自然无法发挥所长,但在这同时,孔明肯定要往扬州派遣心腹嫡系将领,便是“鲁军四秀”,“鲁军四秀”正是扬州境内的四个非出身于原江东军的、手握实权兵权的汉东军将领。眼下,杜誉和王峥已去了丰州,曲阳已去了会稽郡,各有重任,王霸留守吴郡,四将去三,只剩一人,王霸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很多,先前,他主要负责两件大事:一是坐镇扬州核心吴郡,二是位于扬州正中北处的、长江南岸的秣陵县境内督建一座全新的、横跨长江的大城,该城已被孔明定名为“南京城”,以此推动扬州的经济发展,加强长江两岸地区的融合、联系、交流,眼下,他要负责的大事多了好几件。
  王霸之所以要负责的大事多了好几件,是因为扬州的局势正在越来越复杂,前线的部队已经连续吃了多场败仗,使得扬州境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最重要的是,驻扬州的汉东军内部似乎也在暗流涌动。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突破的,王霸很清楚这一点。如果扬州一方面外敌逼近,一方面内乱丛生,扬州必然不保。
  虽然王霸只是总兵并且还是低于州总兵的郡总兵,但他实权很大,手握一个旅和一个团,加上附属部队,合计大约八千精兵,牢牢地掌控着扬州的核心——吴郡。不过,王霸的部下不全是他的旧部,其中有不少人是在扬州本地吸收的原江东军的将领,比如他的副手、吴郡参将朱桓和他的副将孙翊。
  朱桓是原江东军的青年将领,很有胆略和才干,为人重义轻财、爱兵如子,他每月拿到军饷俸禄都会转手拿出大部分发给部下,同时,他记忆力极好,只需见人一面便会一直铭记不忘,因此,他不但叫得出他的每个部下的名字,连部下们的父母妻儿子女家人也全部认识,如此,他的部下们对他非常敬爱,愿意为他死战,美中不足的是,他天性高傲并且桀骜不驯,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憎恶被人驱使,讨厌听人指挥,说白了,若给他一个连,他不会听营长的,若给他一个营,他不会听团长的,若给他一个团,他不会听旅长的,他就是这样,不喜欢有上司控制他。本来,像朱桓这样的“独行狼”式军官很难得到上级的喜欢,但王霸非常赏识他,因为王霸知道朱桓确实是有真本事的,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于是,王霸这样分配他的部队:旅在他本人手里,团被他完全交给朱桓,朱桓相当于“独立团团长”。
  孙翊也是原江东军的青年将领,并且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孙氏宗亲。孙坚有五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孙翊正是孙坚的第三子、孙策和孙权的三弟。孔明在收服江东后,把绝大部分的孙氏宗亲都迁离出扬州,只有很少的孙氏宗亲在汉东的军政界里任职,孙翊便是其中之一。孙翊酷似孙策,武艺高强、骁勇刚烈并且性格豁达、豪爽、耿直、单纯,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孙翊跟孙仁关系很好,冲着这份关系,加上孙翊确实“没什么心机、心计”,因此,孔明允许孙翊在汉东军内担任军职,为王霸的副将,千夫长、校尉级别。
  朱桓和孙翊相当于王霸的左右手,王霸对朱孙二人是很满意的,另外,朱桓和孙翊关系很好,朱桓性格桀骜,孙翊性格豪爽,两人“惺惺相惜”。朱桓代表着原江东军的青年将领,孙翊代表着孙氏宗亲,此二人被安排在王霸的部队里,其用意是无需多言的:安抚原江东的、孙氏的人心。孔明想要真正地让江东融入汉东,“严防死守”肯定不行,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值得一提的是,王霸能够成为孔明派到扬州的“第一心腹”,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原因:王霸跟孙家颇有渊源。当年,王霸在西凉军里卧底时曾经放了陷入绝路的孙坚,因此,他跟孙家是有这层关系的。王霸坐镇扬州,孔明放心,原江东的人也欢迎,可谓一举两得的安排。
  王霸正在看着一份紧急而重大的情报。
  数日前,程普、黄盖率军执行迂回穿插任务,攻袭深入长沙郡境内,但不幸兵败,程普自杀殉节,黄盖被俘,起初自杀未遂,后来趁乱脱逃,辗转颠沛,成功地返回汉东军控制区,同时带回一项重大情报:扬州境内存在着一股江东复辟势力,这股势力早就与汉西暗中勾结,并且即将举事,打算配合关羽里应外合地夺取扬州。
  陈宫、周瑜、陆逊负责前线战事,至于稳定后方,正是王霸的责任,因此,王霸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份重大情报。
  王霸没有过于震惊,他冷静地梳理着这份情报。
  首先就是:黄盖本人有没有问题?黄盖是原江东军的将领,并且位居“原江东军三老将”,其地位、资历、威望仅次于程普,对孙氏原先的江东事业忠心耿耿,然而,黄盖不存在反意,他对孙坚、孙策赤胆忠心,孙坚、孙策的遗命都是江东归顺汉东,他的个人品德也是很正直忠烈的,因此,他只会坚定不移地尊奉孙坚、孙策的遗命,忠于孔明,不会参加复辟江东的阴谋和行动,另外,黄盖极度地憎恶仇恨刘备集团,他不可能被汉西策反或在暗中勾结汉西。
  综上所述,黄盖本人是没有问题的,他没有说谎。
  第二个问题是:黄盖在被俘后的逃脱是真的吗?换而言之,他在被俘后的脱逃是否只是敌方在他本人完全不知道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设计的一场戏?这一点十分值得推敲斟酌。根据黄盖的报告:他之所以得以在被俘后成功脱逃,是得到了汉东方面安插在汉西军里的一小群卧底的帮助,向他提供了小钢锯并且发动被俘汉东军官兵们暴动反抗,给他提供了脱逃机会。王霸找来阴阳院扬州站的负责人,与其进行印证,得到的回复是:不是阴阳院扬州站策划的,但不确定是不是阴阳院别站(比如荆州站)策划的,需要时间联系阴阳院总部进行调查核实。
  综上所述,此事是存疑的,既不能确定,也不能否定。
  第三个问题最为关键:江东复辟势力的主要成员有哪些?
  王霸看着文件上的几个名字,个个都让他心潮起伏:孙氏宗亲孙河、长江水师提督吕蒙、长江水师总兵蒋钦、扬州参将徐盛、会稽郡太守全柔、平贼将军贺齐、吴郡参将朱桓、吴郡总兵副将孙翊、吴郡太守芮祉……
  孙河,字伯海,是孙氏家族某个分支旁系的成员,他是孙坚的子辈,与孙策、孙权同辈,在很早时就追随孙坚四处征战,深得孙坚器重,但他为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存在,也许,这既是他的个性使然,也是他的目的。因为低调,所以孙河没有成为汉东方面的重点关注对象,没有被迁离出扬州,在江东归顺汉东后,他没在军政界担任公职,只是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住在吴城,看似归隐民间了,但他的“归隐”也许只是表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