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报父仇曹操兴师
陶谦邀请曹嵩到徐州作客,是刻意的讨好奉承。
可是,陶谦没有想到,此举却给他带来了举顶之灾。
事实上,这事还真的怪不了陶谦,因为,这和曹嵩的性子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曹操觉得可气的原因。
曹嵩其人,特别贪财,为官多年,因权导利,其所谋之利,富可敌国,当初为官,曾花万金揖了一个太尉的官职,太尉可是三公之首啊,要比崔烈花钱买的司徒一职要更高一级,一度达到了其人生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当时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风头一时无俩。
所以说,曹操可以掘起得如此迅速,没有曹嵩当年所搜刮下来的富财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后世的时候,甚至有人为了想证明曹操的才能,居然拿曹操的身世来说事,大言不惭的说曹操出身寒门、身份低微什么的。有一个曾为太尉的父亲还说出身寒门,还真的怀疑某人的脑袋被门夹扁了。
出身名声不太好倒是真的,其祖上是室官出身是不假,可都已经隔了几代人的事了,再说,当时宦官在大汉,名声虽不好听,但身份权利绝对不低,仅只是受到一些士人的抵触鄙视罢了。
试想,刘易现在,也算是经过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才弄到一点发展基金,可是,发展到如今,新汉朝有多少产业?如此多产出的产业,去年还会遭受到钱粮缺口。可曹操同样也是供养几十万大军,统治数百万的百姓,何曾听闻曹操会因为钱粮不足的事犯愁?由此足可见曹操的财力之雄厚,当年曹嵩所搜刮的钱财之多。相比起当初大将军何进的老父何真。曹嵩搜刮钱财的能力,还真的是大巫见小巫,何真还真的拍马都赶不及。
嗯,不说这些,且说曹嵩。他也知道曹操刚刚向陶谦索取了一大批钱粮,而陶谦也爽快的给付了。曹嵩也相当喜爱金银珠宝古董珍玩之物,他本不欲节外生枝到访徐州的。可陶谦实在是太热情了,在隐隐暗示有礼物相送之下,曹嵩自然是见钱眼开,随陶谦到了徐州作客。
如此。也正如历史上所记述一样,陶谦出境迎接,再拜致敬,把曹嵩请到了徐州,随即,陶谦隆重其事。大设筵宴,款待两日。
其间,陶谦及徐州当地官绅,逐一来拜见曹嵩,并附送上无数钱财珠宝,让曹嵩喜得见牙不见眼,直觉不负徐州一行。
如此。曹嵩自然是满载而归,在徐州收得的钱财无数,用百余辆马车装载。
陶谦亲送出境,为表对曹嵩的关心,还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
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曹嵩见雨天不宜行走。除了曹操的妻儿早被曹操接到了许都之外,其次子曹德与妻妾儿子都还跟着他一起到了除州,一行几十人。加上百余辆满载财物的车辆,极容易陷于泥泞的道路当中,如此,曹嵩只得投一古寺歇宿。
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寺院两廊护卫。
曹嵩除了夫人妻妾、次子曹德的妻妾儿女一共几十人之外。亦有当时曹洪接引他们所留下护送的几十军士。因为曹嵩看到陶谦对其如此恭顺,所以,自然就有点沾沾自喜,常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待陶谦,当然,以前曹嵩亦一直身处高位,现在自己的儿子曹操又大有出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这个做父亲的,其地位又有多高尚?所以,他的身上,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颐指气使的性子那是必然的了。
自然,他不管如何对陶谦颐指气使都没有关系,因为陶谦正因为担心害怕曹操会出兵攻伐他而在刻意的讨好曹嵩。所以,哪怕曹嵩偶尔指责陶谦,陶谦都会忍着,不会和曹嵩计较。
可是,曹嵩却对陶谦派来护送他的人一样的颐指气使,当真的把陶谦派来护送他的人当作是奴役一般来看待。他担心百余辆辎重车辆有失,责令陶谦派来的严格看护着辎重,提防贼人光顾。
天降暴雨,护送他的军士,亦不能寻找避雨之处躲雨,这样一来,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军士同声嗟怨。
其实,作为军士,淋淋雨倒没什么,如果是曹操派来的那些军士,他们是没有任何怨言的,可是,陶谦派来的那些军士可不是曹操的人,更不是曹嵩的手下,曹嵩如此对待那些军士,不出乱子就怪了。
然而,护送曹嵩的这些军士,其实就算是没有下雨,没有遭受到曹嵩的刻薄,他们可能都会对曹嵩一行所带的钱财动了歪心思,现在受到了曹嵩的刻薄对待,他们就忍不住生出了歹念。
嗯,他们所贪图的,只是钱财,本来曹嵩等人不会有杀生之祸的,这就是怪他自己,不拿这些护送他的军士当人来看待,因此,这一伙人,就生出了杀人夺货的心。
张闿,本来就是贼人,是当年黄巾军的一个贼将,后来黄巾军被曹操打败,他饶幸逃走,没有成为被曹操所俘虏的几十万黄巾军当中的一员。他逃到了徐州,投靠了陶谦。
张闿只是一个三流的武将,可是,在徐州,一个三流的武将都可以独挡一面了,陶谦不缺钱不缺粮,也不缺人,就是缺将。所以,张闿来投他,他自然是喜不自胜,重用张闿。
但是贼就是贼,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投靠陶谦的,对于陶谦的忠诚度有限。现在,他见财起意了。
百余辆装满钱财的辎重车辆,这里面该有多少财富啊?张闿觉得,如果他夺得了这一批财富,那他就可以不用再依附陶谦,自己都可以占山为王,拉起一支队伍来。
现在,黄巾军虽然被灭,可是各地还有不少残余的力量。最多的,就是在青州了。尽管青州黄巾军被曹操收编了几十万,可是,在泰山,还有一支黄巾军最大的残余势力。其首领就是当初大贤良师张角的亲将管亥。另外还有数十股大小的黄巾军势力,聚集在泰山一带。
张闿毕竟是黄巾军出身,他早便想着要脱离陶谦,投到泰山去。因为,他也看到了陶谦太过软弱,他跟着陶谦在徐州。说不定哪一天徐州就会易主,被别人所占,到时候,他又何去何从?
所以,他早便与当时一众投到陶谦帐下来的手下商议好了,一旦看到时机不对。就脱离陶谦体系,远遁泰山,投靠管亥。
只不过,张闿也有一点小野心,他不想投到了泰山管亥所部之后不受重视,担心自己上了泰山之后没有一点话事权,所以。他一直都在等待机会。嗯,也就是说,要弄一点投名状再上泰山,以此来得到管亥的重视。
现在,他奉命护送曹嵩,百余辆车的财物,如果他夺得了这一大批财富,就算是不投泰山,他也可以凭着这些财物拉起一支队伍,占山为王。
所以。张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商议:“我们本是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未有好处。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欲得富贵不难,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计何如?”
张闿的说话,说到一众贼人的心窝里去,有张闿牵头,他们就更加的有把握了,所以,无有不从。
张闿所带来的五百军士,其中就有差不多上半人是黄巾贼,别的,也因为受到了曹嵩的刻薄而心生不满。所以,他们也都表示愿意追随张闿。
是夜,风雨未息。
曹嵩还不知道大祸临头,忽闻四壁喊声大举。其次子曹德亦被突起的喊杀声惊起,急忙提剑出看,却被涌蜂而入的贼兵搠死。曹嵩见状,大惊失色,忙引一妾奔入后院,欲越墙而走;但墙高不能出,妾肥胖亦不能逃,曹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但被乱军搜至所杀。
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曹嵩全家、寺庙寺僧,包括护卫曹嵩的几十亲卫,皆被凶残的贼兵所杀,一共百多口人,无一幸免。
本来,在此荒山野庙,曹嵩被杀之后,若没人把消息传出去,恐怕曹操很久都不知道其父已经遇害。
给曹操传递其父被害消息的,是拼命逃脱的应劭。
应劭,东汉学者,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人。灵帝时被推举为孝。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后世还存其著作,《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应劭是泰山太守,是曹操特遣其护送曹嵩到许都的官员。大将曹洪没有随曹嵩一起到徐州拜访,但应劭却跟着曹嵩到了徐州。
一路上,应劭多次劝阻曹嵩,莫要太刻薄护送军士。可是,曹嵩却不听,依然故我。
应劭早便心里不安,不想半夜果然发生了兵变,他见机不对,趁贼兵攻杀曹嵩亲卫的时候,他在手下亲将的护卫之下,悄悄的逃走,躲入山中。待贼兵夺了财物,放火烧了寺庙之后,他才与护卫,逃离这里,投袁绍去了。
应劭知道曹操的性格,待你好的时候,可以视你如亲爹一般,可是,一个不小心惹怒了曹操,那肯定是怎么样人头落地都不知道。他奉命护送曹嵩至许都,可是,曹嵩竟然被杀,他知道自己若再回许都见曹操,必然是免不了被曹操怒杀的下场,因此,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回许都的了。
他投了袁绍之后,觉得有必要把事情告诉曹操,才写了信送给了曹操,告诉了曹操其父遇害的事。
曹操收到其父被害的消息,他可气啊,悲痛啊,特别是提到了自己父亲竟然是被贼人乱刀斩死在如厕,死都伴着臭,他的心里不是滋味啊。
悲切的曹操,哭倒于地。众人救起。
醒来的曹操,咬牙切齿。冲其部下红着眼怒骂:“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
应劭已经把曹操父亲之死的事说得很详细。事实上,这事与陶谦还真的没有太大关系,要说有关系的话,那就是陶谦识人不明,居然会有张闿这样坑爹的部下。他居然还傻呼呼的让张闿作为护卫去护送曹嵩。这个,陶谦的确有着不少的责任。
可是,曹操现在,根本就没有计较张闿杀父的事实,而是直接把罪名按在陶谦的身上,直接视陶谦为杀父仇人。这个。明眼的人觉得还真的有点勉强。
曹操帐下的谋士将领,却有不少人觉得把罪名都按在曹操的身上不太合理。罪责是有,可曹操要直接起兵去攻伐陶谦,要把陶谦戮杀,洗荡徐州,这个。似乎也太过残暴一些。
不过,在这个时候,就算有不少明眼的人,也不可能在曹操暴怒的时候跳出来说什么。
曹操的父亲在被陶谦的人杀害了,曹操要报父仇雪恨,这个,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就算是摆明迁怒于陶谦。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再说了,曹操本来就是苦于没有借口出兵徐州,最近郁闷于没有扩张势力的借口。现在嘛,不是正好有一个很好的借口么?
父死自然是悲痛的,可是,这无疑也是曹操护张势力的好机会。
曹操荀攸、程昱领军三万守许都。又留下大军留守兖州各城要塞,以及留一部军马在陈留提防新汉军出关攻击。其余十多二十万大军,直接杀奔徐州。
夏侯惇、于禁、李典等将为先锋。曹操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鸡犬不留,以雪父仇。
一时间,徐州境内,烽烟四起,哀号遍野。百姓争相逃亡,尽皆惊惧于曹操的大军。
本来,曹操要报父仇,这个无可非议,但曹操正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刻,其父之死对他的打击也的确很大,一时失去了理智,竟然迁怒于徐州的百姓。
当然,曹操其实也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只是有点担心,如果他一旦率军攻击徐州,别的诸侯会乘机趁他大本营兖州的兵力空虚而攻伐他。亦担心他攻伐除州会引发众怒,会促使天下诸侯起兵攻伐他。所以,他就故意把这事搞大,打着为报父仇之名,攻伐徐州陶谦。
而他下令杀戮百姓,其实就是故意制造出一种氛围,制造出一种让天下诸侯都看得见的假象。
嗯,曹操是想说,各位,大家看吧,咱曹操现在攻伐徐州陶谦,其实就是为了报杀父之仇。因为仇恨,咱曹操已经有点失去了理智,现在已经杀红了眼睛,如果你们有谁敢在背后捅力,谁敢说自己只是想夺取徐州满足自己野心的话,那你们就来吧,咱曹操杀红了眼,已经不顾后果了,为了报仇,不管是谁,谁挡我就杀谁,遇神杀神!
其直接表现在,一是命令自己的军队所夺得的城镇,屠城!二,就是有个别诸侯,若敢声援支持陶谦,他就给予最猛烈的打击。把那些声援支持陶谦的诸侯都打怕,让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进而让他安然的夺取徐州。
当下有个例子,九江太守边让,他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兵五千来救。操闻之大怒,使夏侯惇于半路截杀之。
值得一提的是陈宫,当初非常看好曹操,却又因为曹操杀吕伯奢而让陈宫心寒,叛离了曹操。陈宫亦与陶谦交厚;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操。操知是为陶谦作说客,欲待不见,又灭不过旧恩,只得请入帐中相见。
陈宫见到昔日相交的曹操,却无半点往日的期待,他直接劝告曹操:“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某因此特来进言。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谦罪也。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杀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曹操取徐州之心已经决,岂可因为陈宫的一言而改变主意?他怒道:“陈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
陈宫劝说无果,辞出,叹谓:“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遂驰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陈宫满腔热情,立心济世救民,当初以为曹操是一个名主,却不想又是一个暴君。所以,不管曹操是否有着治世之能,他都不会再为曹操效力,他不想助纣为虐。
他投陈留太守张邈,无非就是想找机会到新汉朝,寻找一个见识刘易的机会。他这几年,转碾多处地方,暗暗观察过不少诸侯,发现都不是明主,所以,他就一直都没有决定辅助谁。
新汉朝刘易,他放在最后观察,如果刘易是一个值得他相投效力的明主,他可能就会结束他四处奔波的日子,正式辅助某人成就大业。
这些小细节,和历史上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出入,只是时间上不太对罢了。似乎,一切都不定时的发生一些历史上的事件,没有刘易所猜想的那般,时间仅只是提前少许的规律了。
现在,刘易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已经不能再轻易的提前预知何时发生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可是,陶谦没有想到,此举却给他带来了举顶之灾。
事实上,这事还真的怪不了陶谦,因为,这和曹嵩的性子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曹操觉得可气的原因。
曹嵩其人,特别贪财,为官多年,因权导利,其所谋之利,富可敌国,当初为官,曾花万金揖了一个太尉的官职,太尉可是三公之首啊,要比崔烈花钱买的司徒一职要更高一级,一度达到了其人生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当时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风头一时无俩。
所以说,曹操可以掘起得如此迅速,没有曹嵩当年所搜刮下来的富财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后世的时候,甚至有人为了想证明曹操的才能,居然拿曹操的身世来说事,大言不惭的说曹操出身寒门、身份低微什么的。有一个曾为太尉的父亲还说出身寒门,还真的怀疑某人的脑袋被门夹扁了。
出身名声不太好倒是真的,其祖上是室官出身是不假,可都已经隔了几代人的事了,再说,当时宦官在大汉,名声虽不好听,但身份权利绝对不低,仅只是受到一些士人的抵触鄙视罢了。
试想,刘易现在,也算是经过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才弄到一点发展基金,可是,发展到如今,新汉朝有多少产业?如此多产出的产业,去年还会遭受到钱粮缺口。可曹操同样也是供养几十万大军,统治数百万的百姓,何曾听闻曹操会因为钱粮不足的事犯愁?由此足可见曹操的财力之雄厚,当年曹嵩所搜刮的钱财之多。相比起当初大将军何进的老父何真。曹嵩搜刮钱财的能力,还真的是大巫见小巫,何真还真的拍马都赶不及。
嗯,不说这些,且说曹嵩。他也知道曹操刚刚向陶谦索取了一大批钱粮,而陶谦也爽快的给付了。曹嵩也相当喜爱金银珠宝古董珍玩之物,他本不欲节外生枝到访徐州的。可陶谦实在是太热情了,在隐隐暗示有礼物相送之下,曹嵩自然是见钱眼开,随陶谦到了徐州作客。
如此。也正如历史上所记述一样,陶谦出境迎接,再拜致敬,把曹嵩请到了徐州,随即,陶谦隆重其事。大设筵宴,款待两日。
其间,陶谦及徐州当地官绅,逐一来拜见曹嵩,并附送上无数钱财珠宝,让曹嵩喜得见牙不见眼,直觉不负徐州一行。
如此。曹嵩自然是满载而归,在徐州收得的钱财无数,用百余辆马车装载。
陶谦亲送出境,为表对曹嵩的关心,还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
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曹嵩见雨天不宜行走。除了曹操的妻儿早被曹操接到了许都之外,其次子曹德与妻妾儿子都还跟着他一起到了除州,一行几十人。加上百余辆满载财物的车辆,极容易陷于泥泞的道路当中,如此,曹嵩只得投一古寺歇宿。
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寺院两廊护卫。
曹嵩除了夫人妻妾、次子曹德的妻妾儿女一共几十人之外。亦有当时曹洪接引他们所留下护送的几十军士。因为曹嵩看到陶谦对其如此恭顺,所以,自然就有点沾沾自喜,常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待陶谦,当然,以前曹嵩亦一直身处高位,现在自己的儿子曹操又大有出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这个做父亲的,其地位又有多高尚?所以,他的身上,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颐指气使的性子那是必然的了。
自然,他不管如何对陶谦颐指气使都没有关系,因为陶谦正因为担心害怕曹操会出兵攻伐他而在刻意的讨好曹嵩。所以,哪怕曹嵩偶尔指责陶谦,陶谦都会忍着,不会和曹嵩计较。
可是,曹嵩却对陶谦派来护送他的人一样的颐指气使,当真的把陶谦派来护送他的人当作是奴役一般来看待。他担心百余辆辎重车辆有失,责令陶谦派来的严格看护着辎重,提防贼人光顾。
天降暴雨,护送他的军士,亦不能寻找避雨之处躲雨,这样一来,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军士同声嗟怨。
其实,作为军士,淋淋雨倒没什么,如果是曹操派来的那些军士,他们是没有任何怨言的,可是,陶谦派来的那些军士可不是曹操的人,更不是曹嵩的手下,曹嵩如此对待那些军士,不出乱子就怪了。
然而,护送曹嵩的这些军士,其实就算是没有下雨,没有遭受到曹嵩的刻薄,他们可能都会对曹嵩一行所带的钱财动了歪心思,现在受到了曹嵩的刻薄对待,他们就忍不住生出了歹念。
嗯,他们所贪图的,只是钱财,本来曹嵩等人不会有杀生之祸的,这就是怪他自己,不拿这些护送他的军士当人来看待,因此,这一伙人,就生出了杀人夺货的心。
张闿,本来就是贼人,是当年黄巾军的一个贼将,后来黄巾军被曹操打败,他饶幸逃走,没有成为被曹操所俘虏的几十万黄巾军当中的一员。他逃到了徐州,投靠了陶谦。
张闿只是一个三流的武将,可是,在徐州,一个三流的武将都可以独挡一面了,陶谦不缺钱不缺粮,也不缺人,就是缺将。所以,张闿来投他,他自然是喜不自胜,重用张闿。
但是贼就是贼,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投靠陶谦的,对于陶谦的忠诚度有限。现在,他见财起意了。
百余辆装满钱财的辎重车辆,这里面该有多少财富啊?张闿觉得,如果他夺得了这一批财富,那他就可以不用再依附陶谦,自己都可以占山为王,拉起一支队伍来。
现在,黄巾军虽然被灭,可是各地还有不少残余的力量。最多的,就是在青州了。尽管青州黄巾军被曹操收编了几十万,可是,在泰山,还有一支黄巾军最大的残余势力。其首领就是当初大贤良师张角的亲将管亥。另外还有数十股大小的黄巾军势力,聚集在泰山一带。
张闿毕竟是黄巾军出身,他早便想着要脱离陶谦,投到泰山去。因为,他也看到了陶谦太过软弱,他跟着陶谦在徐州。说不定哪一天徐州就会易主,被别人所占,到时候,他又何去何从?
所以,他早便与当时一众投到陶谦帐下来的手下商议好了,一旦看到时机不对。就脱离陶谦体系,远遁泰山,投靠管亥。
只不过,张闿也有一点小野心,他不想投到了泰山管亥所部之后不受重视,担心自己上了泰山之后没有一点话事权,所以。他一直都在等待机会。嗯,也就是说,要弄一点投名状再上泰山,以此来得到管亥的重视。
现在,他奉命护送曹嵩,百余辆车的财物,如果他夺得了这一大批财富,就算是不投泰山,他也可以凭着这些财物拉起一支队伍,占山为王。
所以。张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商议:“我们本是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未有好处。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欲得富贵不难,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计何如?”
张闿的说话,说到一众贼人的心窝里去,有张闿牵头,他们就更加的有把握了,所以,无有不从。
张闿所带来的五百军士,其中就有差不多上半人是黄巾贼,别的,也因为受到了曹嵩的刻薄而心生不满。所以,他们也都表示愿意追随张闿。
是夜,风雨未息。
曹嵩还不知道大祸临头,忽闻四壁喊声大举。其次子曹德亦被突起的喊杀声惊起,急忙提剑出看,却被涌蜂而入的贼兵搠死。曹嵩见状,大惊失色,忙引一妾奔入后院,欲越墙而走;但墙高不能出,妾肥胖亦不能逃,曹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但被乱军搜至所杀。
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曹嵩全家、寺庙寺僧,包括护卫曹嵩的几十亲卫,皆被凶残的贼兵所杀,一共百多口人,无一幸免。
本来,在此荒山野庙,曹嵩被杀之后,若没人把消息传出去,恐怕曹操很久都不知道其父已经遇害。
给曹操传递其父被害消息的,是拼命逃脱的应劭。
应劭,东汉学者,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人。灵帝时被推举为孝。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后世还存其著作,《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应劭是泰山太守,是曹操特遣其护送曹嵩到许都的官员。大将曹洪没有随曹嵩一起到徐州拜访,但应劭却跟着曹嵩到了徐州。
一路上,应劭多次劝阻曹嵩,莫要太刻薄护送军士。可是,曹嵩却不听,依然故我。
应劭早便心里不安,不想半夜果然发生了兵变,他见机不对,趁贼兵攻杀曹嵩亲卫的时候,他在手下亲将的护卫之下,悄悄的逃走,躲入山中。待贼兵夺了财物,放火烧了寺庙之后,他才与护卫,逃离这里,投袁绍去了。
应劭知道曹操的性格,待你好的时候,可以视你如亲爹一般,可是,一个不小心惹怒了曹操,那肯定是怎么样人头落地都不知道。他奉命护送曹嵩至许都,可是,曹嵩竟然被杀,他知道自己若再回许都见曹操,必然是免不了被曹操怒杀的下场,因此,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回许都的了。
他投了袁绍之后,觉得有必要把事情告诉曹操,才写了信送给了曹操,告诉了曹操其父遇害的事。
曹操收到其父被害的消息,他可气啊,悲痛啊,特别是提到了自己父亲竟然是被贼人乱刀斩死在如厕,死都伴着臭,他的心里不是滋味啊。
悲切的曹操,哭倒于地。众人救起。
醒来的曹操,咬牙切齿。冲其部下红着眼怒骂:“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
应劭已经把曹操父亲之死的事说得很详细。事实上,这事与陶谦还真的没有太大关系,要说有关系的话,那就是陶谦识人不明,居然会有张闿这样坑爹的部下。他居然还傻呼呼的让张闿作为护卫去护送曹嵩。这个,陶谦的确有着不少的责任。
可是,曹操现在,根本就没有计较张闿杀父的事实,而是直接把罪名按在陶谦的身上,直接视陶谦为杀父仇人。这个。明眼的人觉得还真的有点勉强。
曹操帐下的谋士将领,却有不少人觉得把罪名都按在曹操的身上不太合理。罪责是有,可曹操要直接起兵去攻伐陶谦,要把陶谦戮杀,洗荡徐州,这个。似乎也太过残暴一些。
不过,在这个时候,就算有不少明眼的人,也不可能在曹操暴怒的时候跳出来说什么。
曹操的父亲在被陶谦的人杀害了,曹操要报父仇雪恨,这个,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就算是摆明迁怒于陶谦。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再说了,曹操本来就是苦于没有借口出兵徐州,最近郁闷于没有扩张势力的借口。现在嘛,不是正好有一个很好的借口么?
父死自然是悲痛的,可是,这无疑也是曹操护张势力的好机会。
曹操荀攸、程昱领军三万守许都。又留下大军留守兖州各城要塞,以及留一部军马在陈留提防新汉军出关攻击。其余十多二十万大军,直接杀奔徐州。
夏侯惇、于禁、李典等将为先锋。曹操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鸡犬不留,以雪父仇。
一时间,徐州境内,烽烟四起,哀号遍野。百姓争相逃亡,尽皆惊惧于曹操的大军。
本来,曹操要报父仇,这个无可非议,但曹操正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刻,其父之死对他的打击也的确很大,一时失去了理智,竟然迁怒于徐州的百姓。
当然,曹操其实也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只是有点担心,如果他一旦率军攻击徐州,别的诸侯会乘机趁他大本营兖州的兵力空虚而攻伐他。亦担心他攻伐除州会引发众怒,会促使天下诸侯起兵攻伐他。所以,他就故意把这事搞大,打着为报父仇之名,攻伐徐州陶谦。
而他下令杀戮百姓,其实就是故意制造出一种氛围,制造出一种让天下诸侯都看得见的假象。
嗯,曹操是想说,各位,大家看吧,咱曹操现在攻伐徐州陶谦,其实就是为了报杀父之仇。因为仇恨,咱曹操已经有点失去了理智,现在已经杀红了眼睛,如果你们有谁敢在背后捅力,谁敢说自己只是想夺取徐州满足自己野心的话,那你们就来吧,咱曹操杀红了眼,已经不顾后果了,为了报仇,不管是谁,谁挡我就杀谁,遇神杀神!
其直接表现在,一是命令自己的军队所夺得的城镇,屠城!二,就是有个别诸侯,若敢声援支持陶谦,他就给予最猛烈的打击。把那些声援支持陶谦的诸侯都打怕,让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进而让他安然的夺取徐州。
当下有个例子,九江太守边让,他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兵五千来救。操闻之大怒,使夏侯惇于半路截杀之。
值得一提的是陈宫,当初非常看好曹操,却又因为曹操杀吕伯奢而让陈宫心寒,叛离了曹操。陈宫亦与陶谦交厚;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操。操知是为陶谦作说客,欲待不见,又灭不过旧恩,只得请入帐中相见。
陈宫见到昔日相交的曹操,却无半点往日的期待,他直接劝告曹操:“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某因此特来进言。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谦罪也。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杀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曹操取徐州之心已经决,岂可因为陈宫的一言而改变主意?他怒道:“陈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
陈宫劝说无果,辞出,叹谓:“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遂驰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陈宫满腔热情,立心济世救民,当初以为曹操是一个名主,却不想又是一个暴君。所以,不管曹操是否有着治世之能,他都不会再为曹操效力,他不想助纣为虐。
他投陈留太守张邈,无非就是想找机会到新汉朝,寻找一个见识刘易的机会。他这几年,转碾多处地方,暗暗观察过不少诸侯,发现都不是明主,所以,他就一直都没有决定辅助谁。
新汉朝刘易,他放在最后观察,如果刘易是一个值得他相投效力的明主,他可能就会结束他四处奔波的日子,正式辅助某人成就大业。
这些小细节,和历史上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出入,只是时间上不太对罢了。似乎,一切都不定时的发生一些历史上的事件,没有刘易所猜想的那般,时间仅只是提前少许的规律了。
现在,刘易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已经不能再轻易的提前预知何时发生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