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52节
“旗!”
伴随着巫医的祝祷声,代表国君和各氏族的旗帜立起。
虽然郅玄是主导,碍于身份,仍要将三地甲士后调,请国君派来的人站在队伍最前。好在带队的官员十分识相,没有表现出丁点傲慢,在祝祷结束后,作为领队的中大夫就让出队首的位置,让抬着箱子的三地甲士走到前列。
城头吹响号角,敲响皮鼓。
号角声苍凉悠长,鼓声犹如雷鸣,交织在一起,震撼人心。
郅玄站在马车上,身后跟着府令以及数名下大夫,一起送队伍启程。
按照巫医的叮嘱,郅玄将刻好的书简当众交给洛弓和纪高。
遵照历代传下的礼仪,呈送给人王的书简有固定要求,辞藻不求多么华丽,却也不能太过简单,开头结尾都有固定句式,还要刻有古文,不专门学习都很难看懂。
为防止郅玄出现疏忽,范绪特地从西都城派来擅长文书的属官,帮他完成这份文书。
书信篇幅有些长,刻好的竹简超过十卷,需要由专门的车辆运送。
遵循入贡的礼仪,车辆严格按照规制打造,全程以牛牵引,并在上方撑起伞盖,表明车中装有何物。
牛车停在队伍前,洛弓和纪高同时迈步上前,一左一右站定,象征性地接过缰绳,以示自己定不负使命。
同时,此次入贡的全部成员一同向郅玄行礼,属官弯腰,甲士撑戟单膝跪地。
“敬人王,贡中都!”
郅玄站在车上向众人还礼。
连续三礼之后,城头号角再起,鼓声更隆。
这是队伍启程的讯号。
负责带路的马车行到队伍两侧,属官们陆续登车,甲士们调转方向,在苍凉的号角和隆隆的鼓声中启程,踏上去往中都的道路。
千人的队伍行进,车轮和脚步压过土路,因夜间刚刚下过雨,并未掀起多大尘土,反而溅起不少泥点。
郅玄站在城门前,目送队伍逐渐远去,直至化为一个黑点,方才收回目光,下令返回城内。
解决一桩要紧事,不意味着他能马上轻松下来。
接下来他要处理的事情更多,也更加棘手。
入贡队伍离开,送粮队的其他人也陆续启程,先后返回西都城。随着人员离去,新城一下变得空旷,相比之前显得冷清,城内的居民都有些不太习惯。
活下来的刺客终于见到郅玄。
不同于他们的预想,郅玄没打算让他们指认密氏,而是要他们认下偷窃玉环的罪名,并派人送他们回西都城。
三人不算多聪明,倒也没蠢笨到底。
郅玄的目的摆明不是要扳倒密氏兄弟,而是要利用他们让密氏丢脸。
在一切遵循礼仪的时代,一氏一姓的名声有多么重要自然不必提。
如果密氏兄弟吞下这个苦果,就要背上无法管束从属的名声,家族也会蒙羞。
如果恼羞成怒杀了他们,凡是猜到内情的人,还有谁会继续死心塌地为他们效忠?或许有,但多数人心中都会打上问号,怀疑万一自己也有遇到相同情况的一天,会不会像他们一样被轻易舍弃。
三名刺客知道自己前路难测,回到西城城后,可能生也可能死。即使侥幸活下来,今后的日子也绝不会好过。
可他们有别的的选择吗?
显然没有。
公子玄没有将他们千刀万剐,没有让他们被雷劈死已经是大发慈悲。就算利用又如何,他们宁可被利用也不想被雷劈。
他们不怕死,但怎么死总有区别。
在亲眼目睹同伴被雷劈死的惨状后,三人面对郅玄时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
“罪人谨遵公子命令!”
想清楚之后,三人伏身在地,作出相同的选择。
郅玄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当日就下达命令,安排人手送他们回西都城。
“入城后大张旗鼓,务必令众人知晓。”
府令深谙郅玄的意图,召来的都是专精此道的属民。这些人能言善道唇齿伶俐,且对郅玄忠心耿耿,百分百能完成任务。
在离开之前,郅玄让人给三名刺客各送一金,并赏赐丰盛的饭食。
侍人摆出的器皿堆满桌子,明显超出三人能享用的规格,令三人受宠若惊,只觉一腔热血冲头,竟然伏身在地,大哭道:“公子玄这般待我,实是悔不当初,愿为公子效死!”
事实上,郅玄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看在三人很识时务,决定发一次善心,让厨下多准备一些菜,尽量丰盛一些。
负责厨房的侍人谨遵命令,公子让多准备就多准备,到最后超出数量,也只能一起送上。
虽说食器都是木盘木碗,没有逾越之处。但菜肴的数量之多,寻常国人都难得一见。
三人认为自己受到尊重,这比密纪的承诺更让他们感动,由此才出现以上举动。
郅玄听到侍人禀报,不是很明白三人的脑回路。
府令却深以为然,道:“其为罪人,受如此礼遇,感激公子理所应当。”
因为礼仪不周开打灭国战的时代,这就是常态。
郅玄挠挠下巴,见府令一副理应如此却对三人颇为嫌弃的样子,决定什么都不说,以沉默保持人设。
三人用过一餐饱饭,隔日就随队伍出发。
三人的行动不再是被迫,而是全部出于自愿。他们也不再想着设法保命,必要时,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血感激郅玄的礼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
他们不敢称士,但也是顶天立地的昂藏之躯。能以性命回报公子玄的礼遇,他们死得其所!
在被送出公子府时,三人跪地向郅玄叩首。这样的大礼,别说公子和氏族,连国君都很少领受。
看到三人脸上的激动和热切,郅玄愈发不明白他们的想法。
这是古代版的斯德哥尔摩?
好像又不对。
实在想不明白,郅玄索性不再去想,交代领队一切照计划进行,就转身返回书房,准备给赵颢写信,商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他已经想明白,不管今后有什么麻烦,眼前的筹码必须抓住。
密氏兄弟的行动提醒了他,无论明面还是潜在的敌人都不会给他充裕的时间,让他从容发展,直至壮大实力羽翼丰满。
要想破局,他唯有借势。
赵颢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铺开竹简,郅玄拿起刀笔,沉吟片刻开始落笔。
两人约定在秋收后会面,如今几件大事解决,开荒正在计划中,刚好有时间离开封地同对方见上一面。
和之前不同,郅玄不再想着解释清楚误会,而是准备向对方借势。他很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几桩人情没白送,正好用来联络感情。
郅玄在信中写明希望两人能尽快会面,地点可以定在两国交界,随地就很不错。
该处比邻郊地,曾为一小诸侯国都城。后遇战乱,城池在烈火中荡然无存,诸侯国灭亡,随就成为无主之地。
多年过去,随地仍是荒无人烟,连野人和草原部落都不愿意靠近。
对郅玄和赵颢来说,这里是个绝佳的会面地点。若有探子出现,马上就能抓获,根本无需担心消息走漏。
书信写完,郅玄从头至尾看过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就派人送去赵地。
算一算信使的脚程,只要赵颢没有离开驻地,应该能很快接到消息,回信也会很快送到。
思及此,郅玄召来府令,下令准备出行的仪仗。
此次会面非同小可,务必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一切都要遵循礼仪,不能有半点马虎。
“公子放心,仆一定尽心准备!”府令听到郅玄要去见赵颢,竟然比他还激动,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出错,还询问郅玄是否要裁制新衣,多佩几样玉饰。
“公子手握三地为国戍边,不同往日,不可堕半点威风!”
郅玄想说仪仗准备好,一切按规矩来,新衣服真的没必要。他还有挺多外袍没穿过,玉饰彩宝都不缺,根本没必要新制。
他的确很重视这次会面,但也不需要做到这般地步。
府令却压根听不进去,在郅玄的生活上,他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望着风风火火离开的背影,郅玄收回不自觉的尔康手,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自认是去谈合作,照府令的表现,怎么更像是要去相亲?
也罢,相亲就相亲,反正结果也差不多的……吧?
过了半晌,郅玄到底没撑住,趴在案上双头抱头。
路是自己选的,无论如何都要走完。
现在才哪到哪?
不管怎样他都能撑住,绝对没有问题!
第五十一章
郅玄的信使抵达赵地,熟门熟路来到赵颢常驻的县城,不想却扑了个空。
“公子不在城内。”
相熟的属官接待了信使,告知他公子颢前两日离城,前去会见漠侯派来的行人。
信使有心想问,但见对方神情凝重,貌似不是什么好事,到底压下好奇,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住处已安排,君暂且休息。”
属官明显不想多说,信使也不再多言,按照对方的安排暂时住下,等公子颢回城再说。
此时,赵颢已率军进驻一座小城,在城内见到携带漠侯国书的几名行人。
和送嫁时的官员不同,几人皆面带怒色,虽举止有礼,话里话外却没有半分客气,言辞都有些刺人。
不怪漠国行人如此表现,实在是这次的事情不容轻忽,涉及女公子和陪嫁氏族女,严重到关乎性命,无论如何都要向北安国讨个说法。
国家再弱也有尊严存在。
伴随着巫医的祝祷声,代表国君和各氏族的旗帜立起。
虽然郅玄是主导,碍于身份,仍要将三地甲士后调,请国君派来的人站在队伍最前。好在带队的官员十分识相,没有表现出丁点傲慢,在祝祷结束后,作为领队的中大夫就让出队首的位置,让抬着箱子的三地甲士走到前列。
城头吹响号角,敲响皮鼓。
号角声苍凉悠长,鼓声犹如雷鸣,交织在一起,震撼人心。
郅玄站在马车上,身后跟着府令以及数名下大夫,一起送队伍启程。
按照巫医的叮嘱,郅玄将刻好的书简当众交给洛弓和纪高。
遵照历代传下的礼仪,呈送给人王的书简有固定要求,辞藻不求多么华丽,却也不能太过简单,开头结尾都有固定句式,还要刻有古文,不专门学习都很难看懂。
为防止郅玄出现疏忽,范绪特地从西都城派来擅长文书的属官,帮他完成这份文书。
书信篇幅有些长,刻好的竹简超过十卷,需要由专门的车辆运送。
遵循入贡的礼仪,车辆严格按照规制打造,全程以牛牵引,并在上方撑起伞盖,表明车中装有何物。
牛车停在队伍前,洛弓和纪高同时迈步上前,一左一右站定,象征性地接过缰绳,以示自己定不负使命。
同时,此次入贡的全部成员一同向郅玄行礼,属官弯腰,甲士撑戟单膝跪地。
“敬人王,贡中都!”
郅玄站在车上向众人还礼。
连续三礼之后,城头号角再起,鼓声更隆。
这是队伍启程的讯号。
负责带路的马车行到队伍两侧,属官们陆续登车,甲士们调转方向,在苍凉的号角和隆隆的鼓声中启程,踏上去往中都的道路。
千人的队伍行进,车轮和脚步压过土路,因夜间刚刚下过雨,并未掀起多大尘土,反而溅起不少泥点。
郅玄站在城门前,目送队伍逐渐远去,直至化为一个黑点,方才收回目光,下令返回城内。
解决一桩要紧事,不意味着他能马上轻松下来。
接下来他要处理的事情更多,也更加棘手。
入贡队伍离开,送粮队的其他人也陆续启程,先后返回西都城。随着人员离去,新城一下变得空旷,相比之前显得冷清,城内的居民都有些不太习惯。
活下来的刺客终于见到郅玄。
不同于他们的预想,郅玄没打算让他们指认密氏,而是要他们认下偷窃玉环的罪名,并派人送他们回西都城。
三人不算多聪明,倒也没蠢笨到底。
郅玄的目的摆明不是要扳倒密氏兄弟,而是要利用他们让密氏丢脸。
在一切遵循礼仪的时代,一氏一姓的名声有多么重要自然不必提。
如果密氏兄弟吞下这个苦果,就要背上无法管束从属的名声,家族也会蒙羞。
如果恼羞成怒杀了他们,凡是猜到内情的人,还有谁会继续死心塌地为他们效忠?或许有,但多数人心中都会打上问号,怀疑万一自己也有遇到相同情况的一天,会不会像他们一样被轻易舍弃。
三名刺客知道自己前路难测,回到西城城后,可能生也可能死。即使侥幸活下来,今后的日子也绝不会好过。
可他们有别的的选择吗?
显然没有。
公子玄没有将他们千刀万剐,没有让他们被雷劈死已经是大发慈悲。就算利用又如何,他们宁可被利用也不想被雷劈。
他们不怕死,但怎么死总有区别。
在亲眼目睹同伴被雷劈死的惨状后,三人面对郅玄时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
“罪人谨遵公子命令!”
想清楚之后,三人伏身在地,作出相同的选择。
郅玄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当日就下达命令,安排人手送他们回西都城。
“入城后大张旗鼓,务必令众人知晓。”
府令深谙郅玄的意图,召来的都是专精此道的属民。这些人能言善道唇齿伶俐,且对郅玄忠心耿耿,百分百能完成任务。
在离开之前,郅玄让人给三名刺客各送一金,并赏赐丰盛的饭食。
侍人摆出的器皿堆满桌子,明显超出三人能享用的规格,令三人受宠若惊,只觉一腔热血冲头,竟然伏身在地,大哭道:“公子玄这般待我,实是悔不当初,愿为公子效死!”
事实上,郅玄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看在三人很识时务,决定发一次善心,让厨下多准备一些菜,尽量丰盛一些。
负责厨房的侍人谨遵命令,公子让多准备就多准备,到最后超出数量,也只能一起送上。
虽说食器都是木盘木碗,没有逾越之处。但菜肴的数量之多,寻常国人都难得一见。
三人认为自己受到尊重,这比密纪的承诺更让他们感动,由此才出现以上举动。
郅玄听到侍人禀报,不是很明白三人的脑回路。
府令却深以为然,道:“其为罪人,受如此礼遇,感激公子理所应当。”
因为礼仪不周开打灭国战的时代,这就是常态。
郅玄挠挠下巴,见府令一副理应如此却对三人颇为嫌弃的样子,决定什么都不说,以沉默保持人设。
三人用过一餐饱饭,隔日就随队伍出发。
三人的行动不再是被迫,而是全部出于自愿。他们也不再想着设法保命,必要时,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血感激郅玄的礼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
他们不敢称士,但也是顶天立地的昂藏之躯。能以性命回报公子玄的礼遇,他们死得其所!
在被送出公子府时,三人跪地向郅玄叩首。这样的大礼,别说公子和氏族,连国君都很少领受。
看到三人脸上的激动和热切,郅玄愈发不明白他们的想法。
这是古代版的斯德哥尔摩?
好像又不对。
实在想不明白,郅玄索性不再去想,交代领队一切照计划进行,就转身返回书房,准备给赵颢写信,商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他已经想明白,不管今后有什么麻烦,眼前的筹码必须抓住。
密氏兄弟的行动提醒了他,无论明面还是潜在的敌人都不会给他充裕的时间,让他从容发展,直至壮大实力羽翼丰满。
要想破局,他唯有借势。
赵颢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铺开竹简,郅玄拿起刀笔,沉吟片刻开始落笔。
两人约定在秋收后会面,如今几件大事解决,开荒正在计划中,刚好有时间离开封地同对方见上一面。
和之前不同,郅玄不再想着解释清楚误会,而是准备向对方借势。他很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几桩人情没白送,正好用来联络感情。
郅玄在信中写明希望两人能尽快会面,地点可以定在两国交界,随地就很不错。
该处比邻郊地,曾为一小诸侯国都城。后遇战乱,城池在烈火中荡然无存,诸侯国灭亡,随就成为无主之地。
多年过去,随地仍是荒无人烟,连野人和草原部落都不愿意靠近。
对郅玄和赵颢来说,这里是个绝佳的会面地点。若有探子出现,马上就能抓获,根本无需担心消息走漏。
书信写完,郅玄从头至尾看过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就派人送去赵地。
算一算信使的脚程,只要赵颢没有离开驻地,应该能很快接到消息,回信也会很快送到。
思及此,郅玄召来府令,下令准备出行的仪仗。
此次会面非同小可,务必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一切都要遵循礼仪,不能有半点马虎。
“公子放心,仆一定尽心准备!”府令听到郅玄要去见赵颢,竟然比他还激动,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出错,还询问郅玄是否要裁制新衣,多佩几样玉饰。
“公子手握三地为国戍边,不同往日,不可堕半点威风!”
郅玄想说仪仗准备好,一切按规矩来,新衣服真的没必要。他还有挺多外袍没穿过,玉饰彩宝都不缺,根本没必要新制。
他的确很重视这次会面,但也不需要做到这般地步。
府令却压根听不进去,在郅玄的生活上,他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望着风风火火离开的背影,郅玄收回不自觉的尔康手,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自认是去谈合作,照府令的表现,怎么更像是要去相亲?
也罢,相亲就相亲,反正结果也差不多的……吧?
过了半晌,郅玄到底没撑住,趴在案上双头抱头。
路是自己选的,无论如何都要走完。
现在才哪到哪?
不管怎样他都能撑住,绝对没有问题!
第五十一章
郅玄的信使抵达赵地,熟门熟路来到赵颢常驻的县城,不想却扑了个空。
“公子不在城内。”
相熟的属官接待了信使,告知他公子颢前两日离城,前去会见漠侯派来的行人。
信使有心想问,但见对方神情凝重,貌似不是什么好事,到底压下好奇,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住处已安排,君暂且休息。”
属官明显不想多说,信使也不再多言,按照对方的安排暂时住下,等公子颢回城再说。
此时,赵颢已率军进驻一座小城,在城内见到携带漠侯国书的几名行人。
和送嫁时的官员不同,几人皆面带怒色,虽举止有礼,话里话外却没有半分客气,言辞都有些刺人。
不怪漠国行人如此表现,实在是这次的事情不容轻忽,涉及女公子和陪嫁氏族女,严重到关乎性命,无论如何都要向北安国讨个说法。
国家再弱也有尊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