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灵机一动
这让曹亮有些郁闷,本来他是试图籍此机会交好裴秀的,但两个人的志趣不一,谈不拢也就没啥奇怪的。
现在上流社会的士子服药成风,曹亮却不敢苟同,自然也不愿意同流合污,毕竟服药有利于交好裴秀,但实打实地却是对自己身体是一种伤害。
别人不说,裴秀将来就是死于五石散,难道自己要和他一样殊途同归?
曹亮下了酒楼,等候在一楼的阿福和方布一脸莫名,小侯爷不就是上楼吃了一顿饭么,怎么脸拉得跟长白山似的。
不过曹亮不吭气,他们也不敢去问,悄然地跟在曹亮的身后,径直回了高陵侯府。
今天曹亮特意地前往一品居,就是想踅摸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可是看了半天,曹亮才发现,一品居的经营模式根本就不适合他,一来投资成本太大,二来回报周期太长,想照搬一品居的经营模式,完全是死路一条。
可搞什么项目才是短平快的赚钱项目呢,曹亮搜索枯肠,也还是一愁莫展。
受到交通、物流、资金以及世俗观念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三国时代的商业并不发达,曹亮本来以为凭着自己前世的混迹于商场搞销售的经验,随随便便就能赚钱发大财。
但事实上,离开了现代商业社会的那一片土壤,曹亮发现无论自己干什么,都是举步维艰的。
首先,是世俗的观念,如今社会士农工商的定位,将商人归入末等,商者乃是贱业,别说是像曹亮这般侯爵家庭身份的,就算是普通的士家子弟,那是不屑为之的。
其次,就是交通运输的困难,曹亮倒是设想着跨区域贸易,把蜀国知名的蜀锦,江南的茶叶,西域的玉石运到洛阳来卖,利用地域间的价位差赚钱。
但现实是,魏国和蜀吴连年交战,虽然有民间贸易私下进行,但风险奇高,搞不好人财两空。
而交通的不便利,也严重迟滞了贸易的发展,比如从洛阳出发,前往蜀国,往返一趟,没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根本就回不来。
别看洛阳城里商铺林立,一派繁荣之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商铺,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利润虽然不低,但是朝不保夕,每天关门倒闭的商铺比比皆是。
只有一品居是一个例外,因为它走得是高端路线,迎合了上流贵族群的消费需求,所以才能在洛阳城里独树一帜。
但一品居的成功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没有庞大的资金投入,没有深厚的背景后台,没有树立起品牌信誉,那怕你砸进去再多的钱,也有可能血本无归。
这条路堵死之后,曹亮是计无所出,愁眉不展。
今天出门没看黄历,还真是诸事不顺,到一品居没取到经不说,就连交好裴秀的机会都失之交臂了,运气真是衰到家了。
五石散!
就这么个害人的玩意,居然让魏晋的士子名流们是趋之若鹜,你说他们是不是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念及此处,曹亮不禁是心中一动,对呀,魏晋这么多的士子名流都喜欢这玩意,自己何不投其所好,经营点五石散,一来可以赚钱,二来也可以结交名士,何乐而不为呢?
这确实是一条快捷致富的路径,曹亮知道,五石散故名思义,就是用五种矿石研磨成粉后按比例调配而成的,成本算下来并不昂贵,而售价奇高,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说实在的,让曹亮去卖五石散,多少还是有些心理负担的,毕竟那是一种有害身体的毒品,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就算曹亮不去卖,那些士子名流们就不服用了吗?
他们还是照吃不误,只不过钱却是进了别人的口袋,与其让别人来赚这个钱,倒不如自己来赚,如果真有一天自己有机会执掌天下,也可以象林则徐那样来个虎门销烟,禁绝五石散,才算是真正帮了这些名流士子们。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了,曹亮又如何能想不通。
现在可不是自己当圣母婊的时候,掘不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曹亮的理想和抱负就没法实现,就没法在那个风雨欲来的高平陵事变中和司马家一决雌雄。
曹亮是一个极有主意的人,一旦想好的,立马就会付诸行动,比如建造投石车,或许别人还会去权衡一下利害得失,但曹亮不同,他说干就干,根本就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建造投石车或恐触犯朝廷律法,而生产销售五石散则全无这个禁忌,曹亮也无需去顾忌什么,完全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曹亮将阿福阿贵唤了进来,吩咐阿福去寻可以配制五石散的术士,那怕是高薪聘请,也在所不惜。
曹亮虽然知道五石散的五种药石,但配方比例却不甚了然,其实到了后代,。五石散的配方早已失传,没有配方,根本就不可能造成出五石散来。
阿福领命而去,曹亮又吩咐阿贵去购买五石散的原料,即配制五石散的那五种药石。
其实五石散的配方有很多种,魏时多用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这五种药石来配制,后来不断改进,采用了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这五种药石,以后历代所用的五石散,大多都是由此五味药石构成。
曹亮吩咐阿贵去买的,就是这五种药石,每样先买回一百斤来。
药石倒是不缺,一般药店里都可以买得到,阿贵出去了两个时辰,便把曹亮交待的这五种药石全部都买了回来,价格果然也不太贵,五百斤的药石,只花费了不到一万钱。
阿福那边却显得不太顺利,会配制五石散的术士,大多被经营五石散的商号给养起来,比如一品居就雇用了四五个术士,专门研制五石散的配方,在京城洛阳售卖的五石散,也数一品居的品相最好。
尽管一品居的五石散卖价是其他商号的几倍之多,但由于质量上乘,购者甚众,其五石散的销量,一直独占洛阳市场的八成左右。
现在上流社会的士子服药成风,曹亮却不敢苟同,自然也不愿意同流合污,毕竟服药有利于交好裴秀,但实打实地却是对自己身体是一种伤害。
别人不说,裴秀将来就是死于五石散,难道自己要和他一样殊途同归?
曹亮下了酒楼,等候在一楼的阿福和方布一脸莫名,小侯爷不就是上楼吃了一顿饭么,怎么脸拉得跟长白山似的。
不过曹亮不吭气,他们也不敢去问,悄然地跟在曹亮的身后,径直回了高陵侯府。
今天曹亮特意地前往一品居,就是想踅摸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可是看了半天,曹亮才发现,一品居的经营模式根本就不适合他,一来投资成本太大,二来回报周期太长,想照搬一品居的经营模式,完全是死路一条。
可搞什么项目才是短平快的赚钱项目呢,曹亮搜索枯肠,也还是一愁莫展。
受到交通、物流、资金以及世俗观念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三国时代的商业并不发达,曹亮本来以为凭着自己前世的混迹于商场搞销售的经验,随随便便就能赚钱发大财。
但事实上,离开了现代商业社会的那一片土壤,曹亮发现无论自己干什么,都是举步维艰的。
首先,是世俗的观念,如今社会士农工商的定位,将商人归入末等,商者乃是贱业,别说是像曹亮这般侯爵家庭身份的,就算是普通的士家子弟,那是不屑为之的。
其次,就是交通运输的困难,曹亮倒是设想着跨区域贸易,把蜀国知名的蜀锦,江南的茶叶,西域的玉石运到洛阳来卖,利用地域间的价位差赚钱。
但现实是,魏国和蜀吴连年交战,虽然有民间贸易私下进行,但风险奇高,搞不好人财两空。
而交通的不便利,也严重迟滞了贸易的发展,比如从洛阳出发,前往蜀国,往返一趟,没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根本就回不来。
别看洛阳城里商铺林立,一派繁荣之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商铺,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利润虽然不低,但是朝不保夕,每天关门倒闭的商铺比比皆是。
只有一品居是一个例外,因为它走得是高端路线,迎合了上流贵族群的消费需求,所以才能在洛阳城里独树一帜。
但一品居的成功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没有庞大的资金投入,没有深厚的背景后台,没有树立起品牌信誉,那怕你砸进去再多的钱,也有可能血本无归。
这条路堵死之后,曹亮是计无所出,愁眉不展。
今天出门没看黄历,还真是诸事不顺,到一品居没取到经不说,就连交好裴秀的机会都失之交臂了,运气真是衰到家了。
五石散!
就这么个害人的玩意,居然让魏晋的士子名流们是趋之若鹜,你说他们是不是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念及此处,曹亮不禁是心中一动,对呀,魏晋这么多的士子名流都喜欢这玩意,自己何不投其所好,经营点五石散,一来可以赚钱,二来也可以结交名士,何乐而不为呢?
这确实是一条快捷致富的路径,曹亮知道,五石散故名思义,就是用五种矿石研磨成粉后按比例调配而成的,成本算下来并不昂贵,而售价奇高,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说实在的,让曹亮去卖五石散,多少还是有些心理负担的,毕竟那是一种有害身体的毒品,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就算曹亮不去卖,那些士子名流们就不服用了吗?
他们还是照吃不误,只不过钱却是进了别人的口袋,与其让别人来赚这个钱,倒不如自己来赚,如果真有一天自己有机会执掌天下,也可以象林则徐那样来个虎门销烟,禁绝五石散,才算是真正帮了这些名流士子们。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了,曹亮又如何能想不通。
现在可不是自己当圣母婊的时候,掘不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曹亮的理想和抱负就没法实现,就没法在那个风雨欲来的高平陵事变中和司马家一决雌雄。
曹亮是一个极有主意的人,一旦想好的,立马就会付诸行动,比如建造投石车,或许别人还会去权衡一下利害得失,但曹亮不同,他说干就干,根本就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建造投石车或恐触犯朝廷律法,而生产销售五石散则全无这个禁忌,曹亮也无需去顾忌什么,完全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曹亮将阿福阿贵唤了进来,吩咐阿福去寻可以配制五石散的术士,那怕是高薪聘请,也在所不惜。
曹亮虽然知道五石散的五种药石,但配方比例却不甚了然,其实到了后代,。五石散的配方早已失传,没有配方,根本就不可能造成出五石散来。
阿福领命而去,曹亮又吩咐阿贵去购买五石散的原料,即配制五石散的那五种药石。
其实五石散的配方有很多种,魏时多用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这五种药石来配制,后来不断改进,采用了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这五种药石,以后历代所用的五石散,大多都是由此五味药石构成。
曹亮吩咐阿贵去买的,就是这五种药石,每样先买回一百斤来。
药石倒是不缺,一般药店里都可以买得到,阿贵出去了两个时辰,便把曹亮交待的这五种药石全部都买了回来,价格果然也不太贵,五百斤的药石,只花费了不到一万钱。
阿福那边却显得不太顺利,会配制五石散的术士,大多被经营五石散的商号给养起来,比如一品居就雇用了四五个术士,专门研制五石散的配方,在京城洛阳售卖的五石散,也数一品居的品相最好。
尽管一品居的五石散卖价是其他商号的几倍之多,但由于质量上乘,购者甚众,其五石散的销量,一直独占洛阳市场的八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