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8章 最安全的地方
山越人攻城不行,吴军如此稀松的防御,如果换作是魏国的军队,恐怕分分钟城池就得失守,但山越人并不擅长攻城,就连最为普通的云梯都建造不出来,所以他们根本就不能给守军带来了什么压力,吴军那怕在军心涣散几乎一盘散沙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守住城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华仇和洪基显然不会这么善罢干休,攻不破城池,他们就干脆放弃了攻城,在城外扎起了连营,死死地将建安团团围困住,打算长期地耗下去,城池里面又不能种粮,只要他们长久地围困住建安,城内的粮草迟早都会耗光的。
没有粮草,再坚固的城池也是形同虚设,华仇洪基他们则不会担心食物,因为山越人的士兵在这儿打仗,后方会有源源不断地食物给送过来,以保证他们的供应。
华仇相信,耗他们个一年半载的,不信吴人不出城投降。
果然还没有到两个月的时间,吴人就已经是扛不住了,孙皓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当然不会清楚建安城的存粮还能坚持多久,但做为建安太守的留平,却是再清楚不过了,如今的粮草,已经不再派给城内的居民和山越奴隶了,可就算是这样,也最多坚持不会再超过十天的时间了,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
军无粮自乱,那怕纪律再严明的军队,如果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军心涣散那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因为没有人能扛得过饥荒,没有衣穿,只要天气不太寒冷,那咬咬牙就可以坚持下去,但没有饭吃,那怕就是金刚转世,也扛不住啊!
勤王之师恐怕是所有人最后的期望了,如果等不来勤王的军队,凭借建安城的守军,迟早完蛋,留平打瞧这形势,暗忖这勤王之师恐怕是来不了。
孙皓称帝时日尚短,而且并非是直接从先帝孙休那儿继承来的皇位,而是丞相张布和濮阳兴在吴亡国之后才新立的,其合法性值得商榷。
而且孙皓称帝之后,并未得到各地官员的朝贺,虽然有路途遥远讯息不通的原因,但这么多的地方官员都不上贺表,这能说是正常吗?
所以,别看孙皓的诏书一封封地发了出去,但却是有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这么多天了,连半点的回音也没有得到,随着建安城内的粮草逐渐耗尽,这种悲观而绝望的情绪在建安城中蔓延着,坚信援兵会到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留平当然不敢把希望全部建立在虚无飘渺的勤王之师上面,他必须要组织人马,赶在粮尽之前实施突围,离开建安城,否则,一旦粮尽,城池陷落,所有的人都会落入到万劫不复当中。
山越人的残暴在黑风峡之战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吴军被困在黑风峡内的七千多人,尽遭山越人的屠戮,无一生还。可以想像的是,一旦建安城陷落,山越人便会进行屠城,城中无论男女老幼,恐怕是无一人可以幸免。
现在看来,只有突围才是上策,至于突围之后的去向,留平也已经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
前往交州?路途太远,他们又缺少粮草,恐怕到不了交州就得饿死;前往荆州?这恐怕也不太现实,毕竟荆州那边与魏国交壤,建业失守之后,魏军很可能会将战火燃向荆州,此刻他们再去荆州的话,无异于是引火烧身。
同样的道理,豫章、庐陵这些郡也都会被战火所波及,这些地方的安全程度远不及建安,迁都到这些地方,同样也是自取灭亡。
如此看来,真想找一个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留平显然是有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就是条件会稍微的艰苦一点,如果说建安郡已经算是荒凉偏僻了,那么那个地方只能用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来形容。
没错,这个地方就是夷洲,与建安郡隔海相望的一个岛屿,那个岛可比建安郡那些沿岸的岛屿大多了,差不多有半个建安郡或者是一个会稽郡那么大,岛上有不少的土著居民,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三十年前,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一支万余人的船队,前往夷洲和亶州,亶州没找到,但卫温和诸葛直却抵达了夷洲,并且在夷洲居住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和当地的土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后来因为疫病横行,士卒死亡无数,卫温和诸葛直才被迫返航,回到建业之后,孙权恼怒,以违诏无功的罪名将卫温和诸葛直下狱处死。
虽然这次征讨夷洲成为了一桩赔本的买卖,孙权此后也再没有派官方的人员前往夷洲,但民间和夷洲的联络却变得紧密起来,许多的商人似乎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便大陆这边贩运过去铁器、瓷器、陶器、衣料、药材等物品,从土著人手中换取珍珠、珊瑚等宝物以及岛内的土特产。
这几乎是一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一件铁制的农具锄头,在夷洲能换到一斛的珍珠,一件普通的衣服,也能换到半人高的一株珊瑚,更别说那些岛上俯首即拾的土特产了,廉价到让人无法想像的地步,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让那些往来与建安和夷洲之间的货商赚得是盆满钵满。
留平身为建安太守,自然知晓夷洲那边的情况,夷洲和建安郡隔海相望,有着几百里的路程,如果坐船的话,快则三五日,慢则十余日才能抵达。
吴国有着发达的造船业,所以往来于两岸之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今有无数商人开辟出来的航道,让前往夷洲也不再成为什么难事。
更为重要的是,夷洲远在海外,如果他们可以逃离建安,前往夷洲,别说是山越人了,就算是魏人,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所以前往夷洲,在留平看来,是最为安全的。
但华仇和洪基显然不会这么善罢干休,攻不破城池,他们就干脆放弃了攻城,在城外扎起了连营,死死地将建安团团围困住,打算长期地耗下去,城池里面又不能种粮,只要他们长久地围困住建安,城内的粮草迟早都会耗光的。
没有粮草,再坚固的城池也是形同虚设,华仇洪基他们则不会担心食物,因为山越人的士兵在这儿打仗,后方会有源源不断地食物给送过来,以保证他们的供应。
华仇相信,耗他们个一年半载的,不信吴人不出城投降。
果然还没有到两个月的时间,吴人就已经是扛不住了,孙皓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当然不会清楚建安城的存粮还能坚持多久,但做为建安太守的留平,却是再清楚不过了,如今的粮草,已经不再派给城内的居民和山越奴隶了,可就算是这样,也最多坚持不会再超过十天的时间了,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
军无粮自乱,那怕纪律再严明的军队,如果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军心涣散那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因为没有人能扛得过饥荒,没有衣穿,只要天气不太寒冷,那咬咬牙就可以坚持下去,但没有饭吃,那怕就是金刚转世,也扛不住啊!
勤王之师恐怕是所有人最后的期望了,如果等不来勤王的军队,凭借建安城的守军,迟早完蛋,留平打瞧这形势,暗忖这勤王之师恐怕是来不了。
孙皓称帝时日尚短,而且并非是直接从先帝孙休那儿继承来的皇位,而是丞相张布和濮阳兴在吴亡国之后才新立的,其合法性值得商榷。
而且孙皓称帝之后,并未得到各地官员的朝贺,虽然有路途遥远讯息不通的原因,但这么多的地方官员都不上贺表,这能说是正常吗?
所以,别看孙皓的诏书一封封地发了出去,但却是有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这么多天了,连半点的回音也没有得到,随着建安城内的粮草逐渐耗尽,这种悲观而绝望的情绪在建安城中蔓延着,坚信援兵会到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留平当然不敢把希望全部建立在虚无飘渺的勤王之师上面,他必须要组织人马,赶在粮尽之前实施突围,离开建安城,否则,一旦粮尽,城池陷落,所有的人都会落入到万劫不复当中。
山越人的残暴在黑风峡之战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吴军被困在黑风峡内的七千多人,尽遭山越人的屠戮,无一生还。可以想像的是,一旦建安城陷落,山越人便会进行屠城,城中无论男女老幼,恐怕是无一人可以幸免。
现在看来,只有突围才是上策,至于突围之后的去向,留平也已经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
前往交州?路途太远,他们又缺少粮草,恐怕到不了交州就得饿死;前往荆州?这恐怕也不太现实,毕竟荆州那边与魏国交壤,建业失守之后,魏军很可能会将战火燃向荆州,此刻他们再去荆州的话,无异于是引火烧身。
同样的道理,豫章、庐陵这些郡也都会被战火所波及,这些地方的安全程度远不及建安,迁都到这些地方,同样也是自取灭亡。
如此看来,真想找一个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留平显然是有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就是条件会稍微的艰苦一点,如果说建安郡已经算是荒凉偏僻了,那么那个地方只能用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来形容。
没错,这个地方就是夷洲,与建安郡隔海相望的一个岛屿,那个岛可比建安郡那些沿岸的岛屿大多了,差不多有半个建安郡或者是一个会稽郡那么大,岛上有不少的土著居民,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三十年前,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一支万余人的船队,前往夷洲和亶州,亶州没找到,但卫温和诸葛直却抵达了夷洲,并且在夷洲居住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和当地的土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后来因为疫病横行,士卒死亡无数,卫温和诸葛直才被迫返航,回到建业之后,孙权恼怒,以违诏无功的罪名将卫温和诸葛直下狱处死。
虽然这次征讨夷洲成为了一桩赔本的买卖,孙权此后也再没有派官方的人员前往夷洲,但民间和夷洲的联络却变得紧密起来,许多的商人似乎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便大陆这边贩运过去铁器、瓷器、陶器、衣料、药材等物品,从土著人手中换取珍珠、珊瑚等宝物以及岛内的土特产。
这几乎是一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一件铁制的农具锄头,在夷洲能换到一斛的珍珠,一件普通的衣服,也能换到半人高的一株珊瑚,更别说那些岛上俯首即拾的土特产了,廉价到让人无法想像的地步,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让那些往来与建安和夷洲之间的货商赚得是盆满钵满。
留平身为建安太守,自然知晓夷洲那边的情况,夷洲和建安郡隔海相望,有着几百里的路程,如果坐船的话,快则三五日,慢则十余日才能抵达。
吴国有着发达的造船业,所以往来于两岸之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今有无数商人开辟出来的航道,让前往夷洲也不再成为什么难事。
更为重要的是,夷洲远在海外,如果他们可以逃离建安,前往夷洲,别说是山越人了,就算是魏人,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所以前往夷洲,在留平看来,是最为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