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6章 左右车骑将军
这一次的会面,大家的心情都很好,互诉离情,谈笑风声。
这次刘禅将司马伦、宗预和廖化派来,让姜维这边更是如虎添翼,以前姜维的北伐,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支持,甚至在背后总有人扯后腿,姜维不仅仅要面对狡猾而强大的敌人,还得时刻提防着自己人在背后暗算,可谓是心神俱疲。
而这次刘禅却是全力相助,不但赋予了姜维全权行事的大权,而且还给他增派了援兵,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显然这次姜维出兵荆州,是得到了朝廷上下尤其是荆襄派系的全力支持的,相对于北伐雍凉,蜀人还是更加倾心于收复荆州,所以才会出现朝廷上下如此和谐的一幕。
此次刘禅同时将司马伦、宗预和廖化派出来,也可见刘禅对荆州是志在必得,大力支持的。
司马伦本身就是姜维极为看好的后起之秀,蜀国的人才断档很严重,想当年五虎大将叱咤天下,关张马黄赵,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堪称是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但近些年来却是后继乏力,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可见其一斑了。
当然,说廖化平庸无能确实有些过了,廖化的实力其实还是杠杠的,不过他终究是和五虎上将一个时代的人,就算再能打,也是廉颇老矣,而且和五虎上将相比,当年的廖化确实也只是一个小跟班的,实力当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人才竞争不得不说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说当年蜀汉名将辈起,人才迭出,和曹魏方面也是不相上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一代的名将逐渐老去,在后起之秀上面,蜀国和魏国之间,差距却是越来越大了。
人才出现的概率固然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最不可忽略的便是人口的基数,如果说产生大将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十万人之中才可能出现一个,那么产生名将的概率几乎是百万分之一,一百万人之中,才会产生一个,人口的基数越大,产生的概率越大,反之,自然是越小。
其实蜀汉前期的大将,大部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比如关羽是司州河东人,张飞是幽州涿郡人,赵云是冀州常山人,马超雍州扶风人,黄忠是荆州南阳人,五虎大将来自于不同的五个地方,而且没有一个是出身于益州的,如今蜀汉立足于益州,几乎没有了从其他州郡招揽人才的机会(姜维是一个例外),所以出现人才匮乏的状况自然是在所难免的。
益州人口百万,以单州来论,人口已经算不少了,但蜀国只有这么一个州,狭隘的地域自然严重地降低了人才产生的概率,蜀汉的开国大将已经是尽皆逝去,像姜维这样中生代的大将也已经步入花甲,而姜维之后,可堪大用的人才越发的凋零,谁来接替姜维的班,这无疑成为一个最为现实也最为棘手的问题。
姜维在培养后继人才方面,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像傅佥、蒋舒、王舍、蒋斌这些年轻的将领,都是姜维一手提拨起来的,不过姜维清楚,这些人撑死也就是一个将才,想当统御全局的帅才,还真是差得太远。
司马伦的出现,倒是让姜维有一种惊才绝艳的感觉,司马伦出身于司马世家,有着司马懿司马师的熏陶,他的起点就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再加上司马伦本身就极具天赋,其战略观大局观让姜维都叹为观止,如果司马伦真得能为蜀汉朝廷所用的话,无疑是姜维最为心仪的接班人了。
司马伦虽然年轻,但论战争阅历,在蜀中诸将之中,却也是无人能及的,十三岁之时,就曾为司马师出谋划策,制定冀州防御计划,淮南平乱,一举拿下宿将诸葛诞,威震东南,逼退吴国十万大军,在和曹亮的交手方面,司马伦至今还保留着全歼并州军一个步兵营的战绩,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曾做到的。
从东南方向的淮南豫州一直到西北方向的雍凉之地,司马伦转战了大半个天下,只可惜司马氏早已是兵败如山倒无力再回天,所以才会出现一败再败的局面,但这其实恰恰能反应司马伦的能力,他虽然做不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但能在这纷攘的乱世之中,全身而退,亦可以体现其睿智和胆识。
就连刘禅都迫不及待地招他为驸马,拉拢之心昭然若揭,足可见刘禅对他的赏识程度了。
这次刘禅派来增援的兵马,也是以司马伦为首的,宗预和廖化这两位老将则是给他打下手,也足见现在司马伦在蜀国的地位了。
不过让姜维感到疑惑的是,宗预和廖化这次居然升了官,当上了左右车骑将军。
由于顶级的将军之位就那么几个: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自然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虽然后来朝廷会变通一些,设立诸如辅国大将军,讨虏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之类的官职,但论渊源和名号,还是比不过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将军,所以才会出现拆分的现象,将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分设左右两级,称之为左骠骑将军、右骠骑将军、左车骑将军、右车骑将军、左卫将军,右卫将军,这无形之中又多了三个高级编制。
现在宗预和廖化分任左车骑将军和右车骑将军,显然正是出于这个思路的,不过司马伦是骠骑将军,诸葛瞻是卫将军,目前还没有分设左右二职的。
姜维对两人的升职并没有感到意外,宗预和廖化都是年过七旬的老将了,征战一生,现在能升到车骑将军的位置上,也算得上是劳苦功高,实至名归的。
但有一点疑问那就是既然二人当上了车骑将军,那原先的车骑将军夏侯霸去哪里儿了,难不成在左右车骑将军的位置上,还有一个车骑将军的存在?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这次刘禅将司马伦、宗预和廖化派来,让姜维这边更是如虎添翼,以前姜维的北伐,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支持,甚至在背后总有人扯后腿,姜维不仅仅要面对狡猾而强大的敌人,还得时刻提防着自己人在背后暗算,可谓是心神俱疲。
而这次刘禅却是全力相助,不但赋予了姜维全权行事的大权,而且还给他增派了援兵,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显然这次姜维出兵荆州,是得到了朝廷上下尤其是荆襄派系的全力支持的,相对于北伐雍凉,蜀人还是更加倾心于收复荆州,所以才会出现朝廷上下如此和谐的一幕。
此次刘禅同时将司马伦、宗预和廖化派出来,也可见刘禅对荆州是志在必得,大力支持的。
司马伦本身就是姜维极为看好的后起之秀,蜀国的人才断档很严重,想当年五虎大将叱咤天下,关张马黄赵,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堪称是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但近些年来却是后继乏力,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可见其一斑了。
当然,说廖化平庸无能确实有些过了,廖化的实力其实还是杠杠的,不过他终究是和五虎上将一个时代的人,就算再能打,也是廉颇老矣,而且和五虎上将相比,当年的廖化确实也只是一个小跟班的,实力当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人才竞争不得不说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说当年蜀汉名将辈起,人才迭出,和曹魏方面也是不相上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一代的名将逐渐老去,在后起之秀上面,蜀国和魏国之间,差距却是越来越大了。
人才出现的概率固然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最不可忽略的便是人口的基数,如果说产生大将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十万人之中才可能出现一个,那么产生名将的概率几乎是百万分之一,一百万人之中,才会产生一个,人口的基数越大,产生的概率越大,反之,自然是越小。
其实蜀汉前期的大将,大部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比如关羽是司州河东人,张飞是幽州涿郡人,赵云是冀州常山人,马超雍州扶风人,黄忠是荆州南阳人,五虎大将来自于不同的五个地方,而且没有一个是出身于益州的,如今蜀汉立足于益州,几乎没有了从其他州郡招揽人才的机会(姜维是一个例外),所以出现人才匮乏的状况自然是在所难免的。
益州人口百万,以单州来论,人口已经算不少了,但蜀国只有这么一个州,狭隘的地域自然严重地降低了人才产生的概率,蜀汉的开国大将已经是尽皆逝去,像姜维这样中生代的大将也已经步入花甲,而姜维之后,可堪大用的人才越发的凋零,谁来接替姜维的班,这无疑成为一个最为现实也最为棘手的问题。
姜维在培养后继人才方面,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像傅佥、蒋舒、王舍、蒋斌这些年轻的将领,都是姜维一手提拨起来的,不过姜维清楚,这些人撑死也就是一个将才,想当统御全局的帅才,还真是差得太远。
司马伦的出现,倒是让姜维有一种惊才绝艳的感觉,司马伦出身于司马世家,有着司马懿司马师的熏陶,他的起点就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再加上司马伦本身就极具天赋,其战略观大局观让姜维都叹为观止,如果司马伦真得能为蜀汉朝廷所用的话,无疑是姜维最为心仪的接班人了。
司马伦虽然年轻,但论战争阅历,在蜀中诸将之中,却也是无人能及的,十三岁之时,就曾为司马师出谋划策,制定冀州防御计划,淮南平乱,一举拿下宿将诸葛诞,威震东南,逼退吴国十万大军,在和曹亮的交手方面,司马伦至今还保留着全歼并州军一个步兵营的战绩,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曾做到的。
从东南方向的淮南豫州一直到西北方向的雍凉之地,司马伦转战了大半个天下,只可惜司马氏早已是兵败如山倒无力再回天,所以才会出现一败再败的局面,但这其实恰恰能反应司马伦的能力,他虽然做不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但能在这纷攘的乱世之中,全身而退,亦可以体现其睿智和胆识。
就连刘禅都迫不及待地招他为驸马,拉拢之心昭然若揭,足可见刘禅对他的赏识程度了。
这次刘禅派来增援的兵马,也是以司马伦为首的,宗预和廖化这两位老将则是给他打下手,也足见现在司马伦在蜀国的地位了。
不过让姜维感到疑惑的是,宗预和廖化这次居然升了官,当上了左右车骑将军。
由于顶级的将军之位就那么几个: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自然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虽然后来朝廷会变通一些,设立诸如辅国大将军,讨虏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之类的官职,但论渊源和名号,还是比不过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将军,所以才会出现拆分的现象,将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分设左右两级,称之为左骠骑将军、右骠骑将军、左车骑将军、右车骑将军、左卫将军,右卫将军,这无形之中又多了三个高级编制。
现在宗预和廖化分任左车骑将军和右车骑将军,显然正是出于这个思路的,不过司马伦是骠骑将军,诸葛瞻是卫将军,目前还没有分设左右二职的。
姜维对两人的升职并没有感到意外,宗预和廖化都是年过七旬的老将了,征战一生,现在能升到车骑将军的位置上,也算得上是劳苦功高,实至名归的。
但有一点疑问那就是既然二人当上了车骑将军,那原先的车骑将军夏侯霸去哪里儿了,难不成在左右车骑将军的位置上,还有一个车骑将军的存在?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