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1章 不敢质疑
正因为子午谷过于凶险,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才没有选择魏延的这个计划,此后不管是蜀军还是魏军,都没有成功从子午谷走出来的先例,所以王舍虽然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刻意加强对子午谷的巡查,但王舍自己也不一定就真得能断定魏军会从子午谷进军的。
而现在魏军真得从子午谷杀出来,乐城守军的诸将士皆是一片愕然,同时对王舍也是赞叹不已,王监军真是料事如神啊!
本来乐城的将领之中,有些人还是对王舍不服气的,因为论资历的话,王舍未必在他们的上面,但姜维却对王舍极为信任,对他委以重任,成为了乐城防御的一把手,这自然让那些资历深的偏将副将们有所不满,认为王舍担不起如此重要的职责来。
但这一次魏军从子午谷杀出来,王舍预判的非常准确,自然也就让蜀军诸将是心服口服,五体投地,以前的各种不服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
不过王舍并未对自己的预判准确而沾沾自喜,自己的预测就算是对了又当如何,魏军还是从子午谷杀进了汉中。
如果蜀军真得能在子午谷的出口午口一带驻守一支兵马的话,魏军又能焉能轻易地走出子午谷?
这支兵马甚至都不需要太多的人马,魏军就算能从子午谷通行,但险峻的山路也必然令其是人困马乏,兵疲将衰,蜀军只需要守在午口的险要之处,不敢说一定就能将魏军给全歼了,但至少也能保证他们无法走出子午谷。
但令人遗憾的是,蜀军采用的是放弃外围,坚守要塞的策略,如此一来,魏军不管走什么谷道,都是如入无人之境,很轻松地就踏足于汉中境内了,没有了外围的防御关隘,魏国本该是最为艰难的行程也变得异乎寻常的顺利了。
这时候,王舍内心之中不禁对姜维敛兵聚谷的计划产生了那么一丝丝的怀疑,这样的防御战略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不过王舍很快就放弃了这种质疑,自己虽然读过几年的兵书,但论真正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水平,他和久经善战的大将军姜维完全不是在一个层次上,有着天壤之别。
姜维制定的敛兵聚谷计划,那肯定是经过了姜维的深思熟虑的,不可能是姜维心血来潮的冲动之举,不管有什么缺点和弊端,姜维也肯定早就想好了,所以王舍根本就不必去质疑姜维的这个计划是对还是错,王舍现在需要做的,也只有认真地去执行姜维的防御方案,做好乐城的防守。
而且王舍就算是有些质疑,但他也不可能擅自去改变姜维的计划,如果按照姜维的计划去打,打输了,吃了败仗,王舍是没有责任的,而王舍如果擅自行动导致失败,那却是要掉脑袋的,这个责任,是他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
所以在子午谷埋伏的事,王舍也就想想罢了,而且现在魏军已经打到黄金赤阪了,距离乐城也只是很短的路程,很快就会兵临城下,王舍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想办法抵御魏军的进攻,而不是胡思乱想别的。
王舍当然也清楚此事的轻重缓急,他在黄金一带设下巡哨,也就是为了给乐城示警用的,现在王舍掌握了魏军的动向,对于乐城的防御而言,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否则的话,魏军兵临城下了,才后知后觉,仓促应战,又如何能保证乐城的防御质量?
王舍自从担任了乐城的守将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主持着乐城的防务,原本乐城的城墙是夯土而成的,这样的城墙自然是无法抵御魏军的投石车的,所以姜维要求王舍以及蒋斌、傅佥,要在乐城、汉城、阳平关这些城池关隘的城墙外面,用砖石进行砌筑,修建更为坚固的城墙,用来抵御投石车的攻击。
投石车和城墙的关系,也就是矛和盾的关系,矛的锐利等级提升了,自然盾的坚固等级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提升,否则的话,盾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魏军投石车的攻击能力比之前所应用的投石车要提升了数倍,普通的夯土城墙已经无法再适应新的战争需求了,所以对城墙的改造升级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想要升级改造南郑这类比较大的城池,需要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姜维选择了相对而言比较小一些的城池汉城和乐城和做为汉中防御要塞。
汉城原名沔阳,乐城原名成固,是汉中两个不并太大的县城,方圆皆是四里,也就是说这两座城池都是东南西北各一里城墙的小城。
城池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好处,大城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而小城则是要防御上面要占优势,可以花费不大的代价,将城池改建为要塞似的堡垒,只需要一定数量的兵马就可以守得住。
姜维不但要求汉乐二城重修城墙,而且修筑的城墙厚度和高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由于原本的夯土墙也不会拆除,而是里面进行了加固,城墙在厚度上面几乎提高了一倍,高度也相应地提高了至少五尺,这样汉乐二城的防御能力将会大幅度地进行提升,完全有对抗魏军投石车的能力。
汉城临近定军山,乐城背倚兴势山,可以比较方便地就近采石,亦可以挖土烧砖,在修筑城墙的原材料上,还有具有一些优势,否则以蜀军目前的运输能力,如此大规模的石料开采,运输本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所在。
南郑被放弃,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从各方面的条件来讲,南郑也确定很难打造成为防御要塞。
一个方十二里的城池,想要全面升级城墙,困难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南郑城大,一万人的防守兵力对于汉城乐城是足够了,但对南郑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姜维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去守南郑,所以自始至终,南郑都没有被姜维列入到汉中防御体系之中来。
而现在魏军真得从子午谷杀出来,乐城守军的诸将士皆是一片愕然,同时对王舍也是赞叹不已,王监军真是料事如神啊!
本来乐城的将领之中,有些人还是对王舍不服气的,因为论资历的话,王舍未必在他们的上面,但姜维却对王舍极为信任,对他委以重任,成为了乐城防御的一把手,这自然让那些资历深的偏将副将们有所不满,认为王舍担不起如此重要的职责来。
但这一次魏军从子午谷杀出来,王舍预判的非常准确,自然也就让蜀军诸将是心服口服,五体投地,以前的各种不服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
不过王舍并未对自己的预判准确而沾沾自喜,自己的预测就算是对了又当如何,魏军还是从子午谷杀进了汉中。
如果蜀军真得能在子午谷的出口午口一带驻守一支兵马的话,魏军又能焉能轻易地走出子午谷?
这支兵马甚至都不需要太多的人马,魏军就算能从子午谷通行,但险峻的山路也必然令其是人困马乏,兵疲将衰,蜀军只需要守在午口的险要之处,不敢说一定就能将魏军给全歼了,但至少也能保证他们无法走出子午谷。
但令人遗憾的是,蜀军采用的是放弃外围,坚守要塞的策略,如此一来,魏军不管走什么谷道,都是如入无人之境,很轻松地就踏足于汉中境内了,没有了外围的防御关隘,魏国本该是最为艰难的行程也变得异乎寻常的顺利了。
这时候,王舍内心之中不禁对姜维敛兵聚谷的计划产生了那么一丝丝的怀疑,这样的防御战略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不过王舍很快就放弃了这种质疑,自己虽然读过几年的兵书,但论真正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水平,他和久经善战的大将军姜维完全不是在一个层次上,有着天壤之别。
姜维制定的敛兵聚谷计划,那肯定是经过了姜维的深思熟虑的,不可能是姜维心血来潮的冲动之举,不管有什么缺点和弊端,姜维也肯定早就想好了,所以王舍根本就不必去质疑姜维的这个计划是对还是错,王舍现在需要做的,也只有认真地去执行姜维的防御方案,做好乐城的防守。
而且王舍就算是有些质疑,但他也不可能擅自去改变姜维的计划,如果按照姜维的计划去打,打输了,吃了败仗,王舍是没有责任的,而王舍如果擅自行动导致失败,那却是要掉脑袋的,这个责任,是他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
所以在子午谷埋伏的事,王舍也就想想罢了,而且现在魏军已经打到黄金赤阪了,距离乐城也只是很短的路程,很快就会兵临城下,王舍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想办法抵御魏军的进攻,而不是胡思乱想别的。
王舍当然也清楚此事的轻重缓急,他在黄金一带设下巡哨,也就是为了给乐城示警用的,现在王舍掌握了魏军的动向,对于乐城的防御而言,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否则的话,魏军兵临城下了,才后知后觉,仓促应战,又如何能保证乐城的防御质量?
王舍自从担任了乐城的守将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主持着乐城的防务,原本乐城的城墙是夯土而成的,这样的城墙自然是无法抵御魏军的投石车的,所以姜维要求王舍以及蒋斌、傅佥,要在乐城、汉城、阳平关这些城池关隘的城墙外面,用砖石进行砌筑,修建更为坚固的城墙,用来抵御投石车的攻击。
投石车和城墙的关系,也就是矛和盾的关系,矛的锐利等级提升了,自然盾的坚固等级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提升,否则的话,盾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魏军投石车的攻击能力比之前所应用的投石车要提升了数倍,普通的夯土城墙已经无法再适应新的战争需求了,所以对城墙的改造升级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想要升级改造南郑这类比较大的城池,需要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姜维选择了相对而言比较小一些的城池汉城和乐城和做为汉中防御要塞。
汉城原名沔阳,乐城原名成固,是汉中两个不并太大的县城,方圆皆是四里,也就是说这两座城池都是东南西北各一里城墙的小城。
城池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好处,大城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而小城则是要防御上面要占优势,可以花费不大的代价,将城池改建为要塞似的堡垒,只需要一定数量的兵马就可以守得住。
姜维不但要求汉乐二城重修城墙,而且修筑的城墙厚度和高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由于原本的夯土墙也不会拆除,而是里面进行了加固,城墙在厚度上面几乎提高了一倍,高度也相应地提高了至少五尺,这样汉乐二城的防御能力将会大幅度地进行提升,完全有对抗魏军投石车的能力。
汉城临近定军山,乐城背倚兴势山,可以比较方便地就近采石,亦可以挖土烧砖,在修筑城墙的原材料上,还有具有一些优势,否则以蜀军目前的运输能力,如此大规模的石料开采,运输本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所在。
南郑被放弃,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从各方面的条件来讲,南郑也确定很难打造成为防御要塞。
一个方十二里的城池,想要全面升级城墙,困难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南郑城大,一万人的防守兵力对于汉城乐城是足够了,但对南郑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姜维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去守南郑,所以自始至终,南郑都没有被姜维列入到汉中防御体系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