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狂澜再起
何天很快就晓得皇后的“后手”是什么了。
皇太后车队一离开宫城,弘训宫一个叫东翠的宫女便发举:
大变之夜,我亲眼看见皇太后在一裂帛上书“救太傅者,赏钱三百万、绢三千匹”字样,然后交与陶韬。
这个东翠算是皇太后的身边人,但不晓得为什么未被带去永宁宫?
当然,以目下情势,若本人不乐意随侍,皇太后亦无法强迫。
至于东翠是真看见还是假看见,是被威逼还是受诱惑,区别都不大。
关键是——
原先只有物证,现在人证也有了。
狂澜再起!
左仆射荀恺上奏:
“皇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绝于天。鲁侯绝文姜,《春秋》所许。盖奉祖宗,任至公于天下,陛下虽怀无已之情,臣下何敢奉诏?”
何天破口大骂,“奴才!”
这个荀恺,从兄过世,自表赴丧,诏听之,但他启程之前,居然造访杨骏,为其庆生,被傅咸严劾,斥其为“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要求对之“宜加显贬,以隆风教”。
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不然,杨骏的脸面就太难看了。
杨骏被诛,荀恺左仆射的位子,却安然不动,除了其母是宣皇帝女南阳公主外,荀恺观望风色的本事,更是一流,他第一时间转向,纾尊降贵,献策于后辈贾模,行“末位淘汰”之法,入武茂于逆党,族诛之。
而他同武茂,其实有很深的旧怨。
一石二鸟,这手段!
现在,又拿皇太后来巴结皇后了!
哦,对了,太极殿东堂的朝会上,举荐卫瓘参政的,就是此君。
瞧人家这嗅觉——简直是狗鼻子!
荀恺私德不堪,但位份显隆,又出身天下一等一名族的颍川荀氏,奏章里的话,也说的头头是道,极具杀伤力!
那个“鲁侯绝文姜”的典故,用的极狠!
文姜,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夫人,鲁庄公之母。
文姜与其兄齐襄公乱伦而为鲁桓公知晓,齐襄公即杀鲁桓公灭口。
鲁国人拥立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文姜乃长期留居齐国,不敢返回鲁国。
此所谓“鲁侯绝文姜”。
何天立即求见皇后。
但是,他第一次吃了皇后的闭门羹。
董常侍脸上,一团和熙,“皇后偶感风寒——唉,都是那天累着了!太医千叮万嘱,必须静摄,这一两天,是不能见人啦,何常侍,过得两天,再请见,可好?”
何常侍瞪着董常侍,心说,过得两天,皇太后的臻首,还在不在她的玉颈上?
贾谧则将何天拉到一个僻静处,语气诚恳:
“云鹤,你现在见皇后,你们两个,铁定吵了起来,究竟于事何补?——只有把事情弄的更糟!你稍安勿躁,容我居中替你缓颊,可好?”
贾谧的“缓颊”,似乎有效,第二天,对荀恺上书的批复下来了:
“此大事,更详之。”
但何天不以为这代表皇后回心转意——这不过是“三推三让”一类的把戏罢了!
果然,有司“更详之”的结论是,“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
武皇帝的陵墓曰“峻阳陵”。
就是说,废去皇太后尊号,赶去给先帝守陵。
可是,若真成了“峻阳庶人”,其结局,绝不止于“守陵”!
对于有司的“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满朝朱紫,默无一言。
而何天虽急怒攻心,却不能上书反驳,贾谧一再警告,若他真这样做了,就是等同将他和皇后的分歧公之于众——且是严重的、不可调和的分歧!
何天只能私下“上书”——给皇后写信,请贾谧代呈。
同阿舞讲的那些大道理,信中一切欠奉,他晓得,这个时候同皇后讲“大义”,根本是对牛弹琴。
再如何自白“俺真是对您好”,收信人也不会相信。
不能讲“大义”,只好讲利益——讨价还价。
信中最重要的是这样几句话:
“皇太后非得罪于先帝,今党其所亲,为不母于圣世,臣以为,宜依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故事,贬皇太后之号,还称武皇后,居异宫,以全始终之恩。”
何天的策略是,以“党其所亲”模糊“从逆”“谋反”的指控,彼此相让一步——
理智告诉何天,照眼前的情势,杨芷“皇太后”的尊号,一定是保不住的了,那么,不得已求其次,努力替她保住一个“皇后”的尊号!
尊号和反逆不相容,保住尊号,就是保住性命!
对何天的“讨价还价”,皇后没有任何回应。
对有司的“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皇后则及时回应:
“更详之!”
于是,太极殿东堂,再次举行朝会。
这次朝会,两个关键的人物都不会出现——一个是皇后,一个是何天。
皇后不必说,还在“静摄”之中。
何天呢?
贾谧拦着,不许他与会。
也是,何常侍与会,说啥呀?
何天一开口,只能是反对废皇太后,如是,如前所述,他和皇后的“不一条心”,可就天下皆知啦。
何天以为,主持朝会的,必是卫瓘——
汝南王既尚未入京,卫瓘就是事实上的、唯一的宰相。
不管主持朝会的是不是卫瓘,只要他反对废皇太后——哪怕只是隐晦的反对,而皇后不管喜欢还是讨厌卫瓘,都不能不尊重新鲜出炉的宰相的意见。
目下,宰相——汝南王和卫瓘,是“唯二”可以从正面救皇太后的人。
直接造访卫瓘,劝其维护皇太后吗?
卫氏、杨氏深仇大恨,卫瓘对皇太后,不可能有一丝好感。
讲大道理?
尊尊亲戚、存亡继绝这些道理,阿舞或许不大懂,卫瓘怎可能不懂?
再者说了,自己的辈分以及在士林中的闻望,较卫瓘天悬地隔,也不可以像对阿舞那样,对卫瓘长篇大论呀!
还有,从卫瓘谗害邓艾那段黑历史看,他也不会是那种“正色立朝”的人。
何天踌躇难定。
若一开口就被挡了回来,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于是,自然而然,想到了卫瑾。
飞书握瑜娘子,请即相见。
自举大事进入倒计时以来,二人就没有再见过面,卫瑾很自觉的不来分何天的神,何天也没有精力和心思向卫老师请教法书了。
今天见面,本该把酒言欢、乃至“庆功”的:
共同的大敌已去,男方和女方的尊君都高升,今后,二人相会,也再不必顾虑为政敌所窥,暴露行迹。
但是,气氛很快就变的尴尬了。
何天提出要求之后,卫瑾默然良久,檀口微开微阖三四,面色亦微微涨红了。
终于开口,语气艰涩:
“你……真的喜欢她?”
何天愕然:连你也这样说?!
气血上涌,努力抑止,“握瑜,这个说法,你相信吗?”
卫瑾臻首低垂,过了好一会儿,轻声说道,“我自然是不信的,可是,现在,外头……都这样传。”
都这样传?!
“你……打哪里听说了这个说法?”
“风起于何处,也难说……不过,总是打宫里头吹出来的了。”
这样说来,你是听繁昌公主说的。
繁昌公主又是听谁说的?
何天对“风起于何处”,心中大致有谱了。
特么不是不能“将我和皇后的分歧公之于众”吗?
你们特么的还主动播谣?
你们特么打的什么算盘?
何天都头疼了!
而卫瑾——
她对何天的怀疑,虽然不是不能理解,但依旧叫何天深深失望,他甚至没有自我辩解的欲望。
事实上,这种无根无萍的事情,就要分辨,原也无从着力。
至于“尊尊亲戚、存亡继绝”的大道理——
卫瑾的学识,并不在何天之下,何天懂的,她也懂,她和她老爹所欠缺者,感性认识而已。
但这个“感性认识”,无法强加,毕竟,她和她老爹,都不晓得南朝的宋、齐、梁、陈,唐朝的藩镇,以及之后的五代十国,是个什么样子?!
二人之间,陷入了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沉默。
还是卫瑾先受不了这种压抑尴尬的气氛,“云鹤,家君那里,我一定为你……为皇太后进言……这个,请你放心……”
“可是,这一次不比上一次,家君若已经有了成见……呃,定论,那是谁也动摇不了的……
“如果……我进言无效,云鹤,你不要怪我……好不好?
说到最后,语气中已带出了哀求的口吻。
何天心中长叹,温言说道,“我怎会怪你?永远也不会的!”
皇太后车队一离开宫城,弘训宫一个叫东翠的宫女便发举:
大变之夜,我亲眼看见皇太后在一裂帛上书“救太傅者,赏钱三百万、绢三千匹”字样,然后交与陶韬。
这个东翠算是皇太后的身边人,但不晓得为什么未被带去永宁宫?
当然,以目下情势,若本人不乐意随侍,皇太后亦无法强迫。
至于东翠是真看见还是假看见,是被威逼还是受诱惑,区别都不大。
关键是——
原先只有物证,现在人证也有了。
狂澜再起!
左仆射荀恺上奏:
“皇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绝于天。鲁侯绝文姜,《春秋》所许。盖奉祖宗,任至公于天下,陛下虽怀无已之情,臣下何敢奉诏?”
何天破口大骂,“奴才!”
这个荀恺,从兄过世,自表赴丧,诏听之,但他启程之前,居然造访杨骏,为其庆生,被傅咸严劾,斥其为“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要求对之“宜加显贬,以隆风教”。
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不然,杨骏的脸面就太难看了。
杨骏被诛,荀恺左仆射的位子,却安然不动,除了其母是宣皇帝女南阳公主外,荀恺观望风色的本事,更是一流,他第一时间转向,纾尊降贵,献策于后辈贾模,行“末位淘汰”之法,入武茂于逆党,族诛之。
而他同武茂,其实有很深的旧怨。
一石二鸟,这手段!
现在,又拿皇太后来巴结皇后了!
哦,对了,太极殿东堂的朝会上,举荐卫瓘参政的,就是此君。
瞧人家这嗅觉——简直是狗鼻子!
荀恺私德不堪,但位份显隆,又出身天下一等一名族的颍川荀氏,奏章里的话,也说的头头是道,极具杀伤力!
那个“鲁侯绝文姜”的典故,用的极狠!
文姜,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夫人,鲁庄公之母。
文姜与其兄齐襄公乱伦而为鲁桓公知晓,齐襄公即杀鲁桓公灭口。
鲁国人拥立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文姜乃长期留居齐国,不敢返回鲁国。
此所谓“鲁侯绝文姜”。
何天立即求见皇后。
但是,他第一次吃了皇后的闭门羹。
董常侍脸上,一团和熙,“皇后偶感风寒——唉,都是那天累着了!太医千叮万嘱,必须静摄,这一两天,是不能见人啦,何常侍,过得两天,再请见,可好?”
何常侍瞪着董常侍,心说,过得两天,皇太后的臻首,还在不在她的玉颈上?
贾谧则将何天拉到一个僻静处,语气诚恳:
“云鹤,你现在见皇后,你们两个,铁定吵了起来,究竟于事何补?——只有把事情弄的更糟!你稍安勿躁,容我居中替你缓颊,可好?”
贾谧的“缓颊”,似乎有效,第二天,对荀恺上书的批复下来了:
“此大事,更详之。”
但何天不以为这代表皇后回心转意——这不过是“三推三让”一类的把戏罢了!
果然,有司“更详之”的结论是,“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
武皇帝的陵墓曰“峻阳陵”。
就是说,废去皇太后尊号,赶去给先帝守陵。
可是,若真成了“峻阳庶人”,其结局,绝不止于“守陵”!
对于有司的“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满朝朱紫,默无一言。
而何天虽急怒攻心,却不能上书反驳,贾谧一再警告,若他真这样做了,就是等同将他和皇后的分歧公之于众——且是严重的、不可调和的分歧!
何天只能私下“上书”——给皇后写信,请贾谧代呈。
同阿舞讲的那些大道理,信中一切欠奉,他晓得,这个时候同皇后讲“大义”,根本是对牛弹琴。
再如何自白“俺真是对您好”,收信人也不会相信。
不能讲“大义”,只好讲利益——讨价还价。
信中最重要的是这样几句话:
“皇太后非得罪于先帝,今党其所亲,为不母于圣世,臣以为,宜依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故事,贬皇太后之号,还称武皇后,居异宫,以全始终之恩。”
何天的策略是,以“党其所亲”模糊“从逆”“谋反”的指控,彼此相让一步——
理智告诉何天,照眼前的情势,杨芷“皇太后”的尊号,一定是保不住的了,那么,不得已求其次,努力替她保住一个“皇后”的尊号!
尊号和反逆不相容,保住尊号,就是保住性命!
对何天的“讨价还价”,皇后没有任何回应。
对有司的“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皇后则及时回应:
“更详之!”
于是,太极殿东堂,再次举行朝会。
这次朝会,两个关键的人物都不会出现——一个是皇后,一个是何天。
皇后不必说,还在“静摄”之中。
何天呢?
贾谧拦着,不许他与会。
也是,何常侍与会,说啥呀?
何天一开口,只能是反对废皇太后,如是,如前所述,他和皇后的“不一条心”,可就天下皆知啦。
何天以为,主持朝会的,必是卫瓘——
汝南王既尚未入京,卫瓘就是事实上的、唯一的宰相。
不管主持朝会的是不是卫瓘,只要他反对废皇太后——哪怕只是隐晦的反对,而皇后不管喜欢还是讨厌卫瓘,都不能不尊重新鲜出炉的宰相的意见。
目下,宰相——汝南王和卫瓘,是“唯二”可以从正面救皇太后的人。
直接造访卫瓘,劝其维护皇太后吗?
卫氏、杨氏深仇大恨,卫瓘对皇太后,不可能有一丝好感。
讲大道理?
尊尊亲戚、存亡继绝这些道理,阿舞或许不大懂,卫瓘怎可能不懂?
再者说了,自己的辈分以及在士林中的闻望,较卫瓘天悬地隔,也不可以像对阿舞那样,对卫瓘长篇大论呀!
还有,从卫瓘谗害邓艾那段黑历史看,他也不会是那种“正色立朝”的人。
何天踌躇难定。
若一开口就被挡了回来,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于是,自然而然,想到了卫瑾。
飞书握瑜娘子,请即相见。
自举大事进入倒计时以来,二人就没有再见过面,卫瑾很自觉的不来分何天的神,何天也没有精力和心思向卫老师请教法书了。
今天见面,本该把酒言欢、乃至“庆功”的:
共同的大敌已去,男方和女方的尊君都高升,今后,二人相会,也再不必顾虑为政敌所窥,暴露行迹。
但是,气氛很快就变的尴尬了。
何天提出要求之后,卫瑾默然良久,檀口微开微阖三四,面色亦微微涨红了。
终于开口,语气艰涩:
“你……真的喜欢她?”
何天愕然:连你也这样说?!
气血上涌,努力抑止,“握瑜,这个说法,你相信吗?”
卫瑾臻首低垂,过了好一会儿,轻声说道,“我自然是不信的,可是,现在,外头……都这样传。”
都这样传?!
“你……打哪里听说了这个说法?”
“风起于何处,也难说……不过,总是打宫里头吹出来的了。”
这样说来,你是听繁昌公主说的。
繁昌公主又是听谁说的?
何天对“风起于何处”,心中大致有谱了。
特么不是不能“将我和皇后的分歧公之于众”吗?
你们特么的还主动播谣?
你们特么打的什么算盘?
何天都头疼了!
而卫瑾——
她对何天的怀疑,虽然不是不能理解,但依旧叫何天深深失望,他甚至没有自我辩解的欲望。
事实上,这种无根无萍的事情,就要分辨,原也无从着力。
至于“尊尊亲戚、存亡继绝”的大道理——
卫瑾的学识,并不在何天之下,何天懂的,她也懂,她和她老爹所欠缺者,感性认识而已。
但这个“感性认识”,无法强加,毕竟,她和她老爹,都不晓得南朝的宋、齐、梁、陈,唐朝的藩镇,以及之后的五代十国,是个什么样子?!
二人之间,陷入了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沉默。
还是卫瑾先受不了这种压抑尴尬的气氛,“云鹤,家君那里,我一定为你……为皇太后进言……这个,请你放心……”
“可是,这一次不比上一次,家君若已经有了成见……呃,定论,那是谁也动摇不了的……
“如果……我进言无效,云鹤,你不要怪我……好不好?
说到最后,语气中已带出了哀求的口吻。
何天心中长叹,温言说道,“我怎会怪你?永远也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