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73
或许是觉得宁佳书的姿态实在太咄咄逼人, 罗图当天晚上就叫车要从家里搬出去,罗父明显不情不愿,想阻止女儿打电话给搬家公司,留些还转的余地,只可惜宁佳书一直在场盯着, 他到最后也没来得及开口说什么。
他们父女搬进来时候是拎包入住,□□年过去了,仿佛还是那些东西,连半辆货车厢都没填满,罗图出门前还被宁佳书喊定:“东西留下。”
“宁佳书你不是吧, 这包阿姨早送我了,你缺这一个包吗?”罗图脱下臂弯里的包不敢置信。
那包是很多年前宁佳书两三万块在澳洲买的, 买回家觉得丑得不行,盒子都没拆就扔给宁母背,宁母每天除了呆在厨房就是菜市场, 用不上那么贵的包,就送给罗图背了。
“我是不缺这个包,但只要是我的东西你就不能带走。”
“还你就还你, 得意什么。”罗图把包一扯,稀里哗啦倒出里面的东西,扔回宁佳书面前,“一个破包而已, 谁稀罕。”
天色已经不晚了, 但宁家这一番折腾, 街坊邻居还是隐约听见了响动,从自己家窗户探头探脑看热闹,直到载着父女俩的大货车绝尘而去,宁佳书才神清气爽把门关上,将所有的视线隔绝在外。
一阵兵荒马乱后骤然安静,弟弟似乎是觉得求喂的时机合适了,张嘴哇哇嚎啕哭起来,宁母把孩子背身上,边哄边回到厨房里给他做辅食。
霍钦帮忙收拾凌乱的客厅,打扫木地板上搬家弄出来的脚印和灰尘。
好好的晚餐经历了那么一场变故,但他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充满好奇心或疑问,直到感觉宁佳书盯着他的时间或许太长了些,才抬起头来,漆黑的眼睛平和而安静。
“怎么了?为什么一直看我?”
“对不起。”宁佳书低头,小声道:“让你经历这些事情。”
“佳书,你不需要道歉,这本就不是你的错。”霍钦放下手上的东西,“你要知道,我们都是凡人,不能决定世上所有的事情。”
他的语气不像在安慰她,更像在陈述一件事实。
霍钦这样的反应,多少让宁佳书觉得好受了一些。其实她觉得很丢脸,吵架时的肾上腺素落下来后,像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现在人面前,尤其这个人还是她在意的人。
从很久以前宁佳书就认为,不和睦的家庭氛围比起贫穷是更能令自己羞耻的事情。
别看她在外头不可一世风头无两,事实上,她从来不对别人提起自己的家庭,认识的人通常相处很久之后才会偶然得知,原来是她离异家庭的孩子。宁佳书长这么大唯一羡慕过何西的地方,就是她有恩爱的父母。
*
霍钦第二次在宁佳书家里过夜了,但上次整夜都在哄孩子,逃跑时候还匆匆忙忙,这回终于正大光明在霍母的解说下,好好观察她从小住到大的地方。
进屋的玄关墙面处有宁佳书不同年级长高时候留下的划痕印记,二楼走廊挂着她小学拿到的xx文艺比赛、xx歌唱大赛奖状。
宁母甚至翻箱倒柜找佳书婴儿时期光屁股的相册给霍钦打发时间。
宁佳书开始还不想给霍钦看那些羞耻的童年照,后边觉得自己捂着相册的样子实在像极了那些扭捏的小女生,这才撒手,一边打预防针:“不许笑啊。”
“怎么会,你不是也看过我的。”霍钦极力按下唇角。
“偷笑也不准!”宁佳书打他,“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在心里笑了,婴儿长相不都是一样两只眼睛一个鼻子,有什么好笑的。”
“佳书,就算你是女孩儿也不能这样双标,上次看我的相册你明明笑到捂着肚子说疼,现在我竟然还需要为心里没发出来的笑声向你道歉吗?”
……
谁也没提刚刚发生的事情。
宁母隔着厨房玻璃门,看小情侣在外头打情骂俏,忽然觉得欣慰至极,无比庆幸自己今天晚上做出的决定。
她一生都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没有几次决定是真正凭心选择的,可是刚刚,在那个人走出那道门后,她忽然觉得邻里的议论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和佳书父亲离婚之后,为了躲避世俗的眼光,她迅速重新躲进另一端婚姻里。可事实上,这段婚姻对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她一个人也能做好所有的事情,一个可有可无的丈夫,只不过给了她一点聊胜于无的心理安慰罢了。
为了这一点安慰,她付出的实在太多,连自己的女儿也跟着受委屈。
她一直勉强维持的和睦的表象下,事实上早已经千疮百孔,佳书不喜欢他们,他们也讨厌佳书,只是她一直自欺欺人不愿意看清楚而已。
*
半路夫妻的财产分割起来很清晰,房是宁佳书名下,不存在争议,罗父这些年几乎没往家里给过家用,现金上也没有纠纷,孩子还不满两岁,由宁母一把屎一把尿带大,就算闹上法庭,也只会判给母亲。
在宁佳书的监督下,这个婚三下五除二就离了,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
直到亲眼看着宁母把绿本的离婚证收进抽屉,宁佳书才算有了一点现实感,仿佛压在胸口多年的大石头一下就搬开了,连喘息都轻盈起来。
她迫不及待打电话跟宁父分享了这个消息。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宁父的声音听起来比往日疲惫些。
“是不是弟弟夜里哭没睡好?”宁佳书忠实地履行作为小棉袄的义务出主意,“你把孩子扔给周映,请个保姆不就行了,爸爸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能跟年轻人一样不在乎身体。”
“没事儿,你弟弟和周映在月子中心还没回家,保姆已经请了,过段时间就会住进来。”宁父心中欣慰,但还是出言纠正:“佳书,你这话在爸爸这里说说也就算了,被别人听到是会闹矛盾的。”
“我怕什么,”宁佳书满不在乎,“喜欢我的人不会因为我这么说两句就讨厌我,讨厌我的人我直接不会和他们讲话。”
“我不是在说言行,而是在说你的想法,怎么可以把责任全然扔给另一半,两个人相处这样会很容易出问题。讲到这个,爸爸可听说你交男朋友了,怎么样,做什么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什么时候来澳洲,把他带来,爸爸帮你把把关……”
“行了行了,就是从前分手过的男朋友,现在和好了。”宁佳书敷衍,“他也是飞行员,人很好…啰嗦死了,你什么时候回来自己来看吧。”
佳书怕宁父纠缠,匆匆挂了电话,没有听到那边挂断后中年男人的一声喟叹。
宁父精神不济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老婆。
周映最近不知道是不是产后抑郁的原因,总找借口发脾气。开始宁父理解她刚刚生产,激素忽起忽落,总是忍下来,但随着时间推移,周映不再是简单的发脾气了,每次都需要付出代价才能让她开心起来,比如产权更名,存款过户,股权让渡……
说是这样才有安全感。
宁父本来体谅她年纪比自己小,确实要是自己以后先走一步,多少得留给他们母子一些保障。开头的小打小闹也就签给她了,但随着周映张口要的数额越来越多,他才有些为难了。
很多东西是他从前做好打算要留给佳书的,如果他一直予给予求,周映大概率永远也得不到满足,这也根本不是正常夫妻的相处模式。想明白这点后,周映再要东西,宁父也不搭腔了,只推以后再说。
于是周映便心态失衡了,说他偏心女儿,不管儿子,每天找理由借口吵架,与生孩子前简直判若两人。
也就是她人还在月子中心,再过几天,家里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修罗场。宁父上一段婚姻就是在争吵中结束的,实在厌烦极了这样的氛围,可周映毕竟还没出月子,再怎么难熬也只得忍受她这脾气,告诉自己出了月子会好的。
*
十二月开始,也就是申航年刊放进每一架飞机座位后方储物袋的时候,宁佳书也进入了a330放机长的资格训练。
在训练期间,局方和公司会随时考察她的能力和飞机实际运行情况,由教员带飞评估,直到宁佳书拿下机长执照,按照流程申航重新用新的劳动合同聘请她为止。
每次落地主动和宁佳书打招呼的乘客越来越多,毕竟她的大脸就印在每个座位背后的储物袋年刊封面上。
连远在昆士兰的宁父都好几次收到国内亲友坐飞机时发来的女儿封面照片,还有采访内页。
宁父万万没想到,自己从前望女成凤,对佳书百般培养这孩子也没成才,而在他彻底放弃奢求,撒手只希望女儿身体健康每天开开心心生活的时候,这颗小歪苗自己把自己掰直了。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堪称他几个月以来最值得开心的事。
申航年刊原本不对外售卖,为表庆祝,宁父愣是找关系买了几十本,数得过来的亲戚朋友人手发了一本。
他们父女搬进来时候是拎包入住,□□年过去了,仿佛还是那些东西,连半辆货车厢都没填满,罗图出门前还被宁佳书喊定:“东西留下。”
“宁佳书你不是吧, 这包阿姨早送我了,你缺这一个包吗?”罗图脱下臂弯里的包不敢置信。
那包是很多年前宁佳书两三万块在澳洲买的, 买回家觉得丑得不行,盒子都没拆就扔给宁母背,宁母每天除了呆在厨房就是菜市场, 用不上那么贵的包,就送给罗图背了。
“我是不缺这个包,但只要是我的东西你就不能带走。”
“还你就还你, 得意什么。”罗图把包一扯,稀里哗啦倒出里面的东西,扔回宁佳书面前,“一个破包而已, 谁稀罕。”
天色已经不晚了, 但宁家这一番折腾, 街坊邻居还是隐约听见了响动,从自己家窗户探头探脑看热闹,直到载着父女俩的大货车绝尘而去,宁佳书才神清气爽把门关上,将所有的视线隔绝在外。
一阵兵荒马乱后骤然安静,弟弟似乎是觉得求喂的时机合适了,张嘴哇哇嚎啕哭起来,宁母把孩子背身上,边哄边回到厨房里给他做辅食。
霍钦帮忙收拾凌乱的客厅,打扫木地板上搬家弄出来的脚印和灰尘。
好好的晚餐经历了那么一场变故,但他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充满好奇心或疑问,直到感觉宁佳书盯着他的时间或许太长了些,才抬起头来,漆黑的眼睛平和而安静。
“怎么了?为什么一直看我?”
“对不起。”宁佳书低头,小声道:“让你经历这些事情。”
“佳书,你不需要道歉,这本就不是你的错。”霍钦放下手上的东西,“你要知道,我们都是凡人,不能决定世上所有的事情。”
他的语气不像在安慰她,更像在陈述一件事实。
霍钦这样的反应,多少让宁佳书觉得好受了一些。其实她觉得很丢脸,吵架时的肾上腺素落下来后,像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现在人面前,尤其这个人还是她在意的人。
从很久以前宁佳书就认为,不和睦的家庭氛围比起贫穷是更能令自己羞耻的事情。
别看她在外头不可一世风头无两,事实上,她从来不对别人提起自己的家庭,认识的人通常相处很久之后才会偶然得知,原来是她离异家庭的孩子。宁佳书长这么大唯一羡慕过何西的地方,就是她有恩爱的父母。
*
霍钦第二次在宁佳书家里过夜了,但上次整夜都在哄孩子,逃跑时候还匆匆忙忙,这回终于正大光明在霍母的解说下,好好观察她从小住到大的地方。
进屋的玄关墙面处有宁佳书不同年级长高时候留下的划痕印记,二楼走廊挂着她小学拿到的xx文艺比赛、xx歌唱大赛奖状。
宁母甚至翻箱倒柜找佳书婴儿时期光屁股的相册给霍钦打发时间。
宁佳书开始还不想给霍钦看那些羞耻的童年照,后边觉得自己捂着相册的样子实在像极了那些扭捏的小女生,这才撒手,一边打预防针:“不许笑啊。”
“怎么会,你不是也看过我的。”霍钦极力按下唇角。
“偷笑也不准!”宁佳书打他,“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在心里笑了,婴儿长相不都是一样两只眼睛一个鼻子,有什么好笑的。”
“佳书,就算你是女孩儿也不能这样双标,上次看我的相册你明明笑到捂着肚子说疼,现在我竟然还需要为心里没发出来的笑声向你道歉吗?”
……
谁也没提刚刚发生的事情。
宁母隔着厨房玻璃门,看小情侣在外头打情骂俏,忽然觉得欣慰至极,无比庆幸自己今天晚上做出的决定。
她一生都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没有几次决定是真正凭心选择的,可是刚刚,在那个人走出那道门后,她忽然觉得邻里的议论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和佳书父亲离婚之后,为了躲避世俗的眼光,她迅速重新躲进另一端婚姻里。可事实上,这段婚姻对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她一个人也能做好所有的事情,一个可有可无的丈夫,只不过给了她一点聊胜于无的心理安慰罢了。
为了这一点安慰,她付出的实在太多,连自己的女儿也跟着受委屈。
她一直勉强维持的和睦的表象下,事实上早已经千疮百孔,佳书不喜欢他们,他们也讨厌佳书,只是她一直自欺欺人不愿意看清楚而已。
*
半路夫妻的财产分割起来很清晰,房是宁佳书名下,不存在争议,罗父这些年几乎没往家里给过家用,现金上也没有纠纷,孩子还不满两岁,由宁母一把屎一把尿带大,就算闹上法庭,也只会判给母亲。
在宁佳书的监督下,这个婚三下五除二就离了,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
直到亲眼看着宁母把绿本的离婚证收进抽屉,宁佳书才算有了一点现实感,仿佛压在胸口多年的大石头一下就搬开了,连喘息都轻盈起来。
她迫不及待打电话跟宁父分享了这个消息。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宁父的声音听起来比往日疲惫些。
“是不是弟弟夜里哭没睡好?”宁佳书忠实地履行作为小棉袄的义务出主意,“你把孩子扔给周映,请个保姆不就行了,爸爸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能跟年轻人一样不在乎身体。”
“没事儿,你弟弟和周映在月子中心还没回家,保姆已经请了,过段时间就会住进来。”宁父心中欣慰,但还是出言纠正:“佳书,你这话在爸爸这里说说也就算了,被别人听到是会闹矛盾的。”
“我怕什么,”宁佳书满不在乎,“喜欢我的人不会因为我这么说两句就讨厌我,讨厌我的人我直接不会和他们讲话。”
“我不是在说言行,而是在说你的想法,怎么可以把责任全然扔给另一半,两个人相处这样会很容易出问题。讲到这个,爸爸可听说你交男朋友了,怎么样,做什么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什么时候来澳洲,把他带来,爸爸帮你把把关……”
“行了行了,就是从前分手过的男朋友,现在和好了。”宁佳书敷衍,“他也是飞行员,人很好…啰嗦死了,你什么时候回来自己来看吧。”
佳书怕宁父纠缠,匆匆挂了电话,没有听到那边挂断后中年男人的一声喟叹。
宁父精神不济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老婆。
周映最近不知道是不是产后抑郁的原因,总找借口发脾气。开始宁父理解她刚刚生产,激素忽起忽落,总是忍下来,但随着时间推移,周映不再是简单的发脾气了,每次都需要付出代价才能让她开心起来,比如产权更名,存款过户,股权让渡……
说是这样才有安全感。
宁父本来体谅她年纪比自己小,确实要是自己以后先走一步,多少得留给他们母子一些保障。开头的小打小闹也就签给她了,但随着周映张口要的数额越来越多,他才有些为难了。
很多东西是他从前做好打算要留给佳书的,如果他一直予给予求,周映大概率永远也得不到满足,这也根本不是正常夫妻的相处模式。想明白这点后,周映再要东西,宁父也不搭腔了,只推以后再说。
于是周映便心态失衡了,说他偏心女儿,不管儿子,每天找理由借口吵架,与生孩子前简直判若两人。
也就是她人还在月子中心,再过几天,家里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修罗场。宁父上一段婚姻就是在争吵中结束的,实在厌烦极了这样的氛围,可周映毕竟还没出月子,再怎么难熬也只得忍受她这脾气,告诉自己出了月子会好的。
*
十二月开始,也就是申航年刊放进每一架飞机座位后方储物袋的时候,宁佳书也进入了a330放机长的资格训练。
在训练期间,局方和公司会随时考察她的能力和飞机实际运行情况,由教员带飞评估,直到宁佳书拿下机长执照,按照流程申航重新用新的劳动合同聘请她为止。
每次落地主动和宁佳书打招呼的乘客越来越多,毕竟她的大脸就印在每个座位背后的储物袋年刊封面上。
连远在昆士兰的宁父都好几次收到国内亲友坐飞机时发来的女儿封面照片,还有采访内页。
宁父万万没想到,自己从前望女成凤,对佳书百般培养这孩子也没成才,而在他彻底放弃奢求,撒手只希望女儿身体健康每天开开心心生活的时候,这颗小歪苗自己把自己掰直了。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堪称他几个月以来最值得开心的事。
申航年刊原本不对外售卖,为表庆祝,宁父愣是找关系买了几十本,数得过来的亲戚朋友人手发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