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楚腰 第95节
江晚芙依旧笑着,轻声问,“你说你是三房的人,刚才倒是没来得及问,你在三房领什么差事,伺候了几年了?”
那姓马的婆子看江晚芙笑着,柔柔弱弱的模样,实在不像什么有主见的当家主母。江晚芙虽主持中馈,但各房的事情,尤其是几位长辈那里,她的确是很少插手的,马嬷嬷心里便不免有些轻视,习惯性作出自己在三房摆谱的模样,答话道,“奴婢是隆顺十七年,跟着三太太到国公府的陪嫁,现如今也在太太身边服侍二十余年了。”
江晚芙点头,“听你这么说,倒是老资历了。”
马嬷嬷听这话,还以为自己把江晚芙给唬住了,正洋洋得意地想,果然拿三太太压一压她就好了,早就听人说过了,这位太太是小门小户出生的,估计也就是靠着张脸,讨了世子爷的喜欢,才进了门的。连孩子也没有一个,脚跟都没站稳,哪里敢得罪她这样的老人。
“太太您年轻,怕是不晓得咱们府里的规矩,各房的下人,都是各房各管各的。奴婢们皮糙肉厚,打一打,倒是无妨,就是您啊,可别为着这么点小事,坏了您跟三太太的情分,奴婢说句托大的话,您毕竟是晚辈呢。”
江晚芙淡笑听着,也不生气,“听你这话,自己挨打都不怕,倒是怕我跟三婶闹了不开心。乍一听,你倒真是个忠仆。”
马嬷嬷飘飘然,摆手还客气几句,“太太过誉了,这都是奴婢该做的。”
江晚芙摸了摸手腕上的镯子,沁凉油绿,她抬起头,继续道,“刚刚嬷嬷说我年纪轻,不懂得府里的规矩。那想必嬷嬷定然是很懂规矩的人了。那有件事,我可要请教请教嬷嬷了。妄议朝政,按府里的规矩,该怎么处置?”
马嬷嬷被问得一懵,府里哪有这条规矩,她正想着,江晚芙不会是在故意刁难她吧,便紧接着,就听江晚芙继续往下说了。
“噢,是我糊涂了。”江晚芙收起笑容,淡淡道,“府里没这样的规矩。不过,你也知道,世子爷在刑部任职,我平日耳濡目染,也胡乱学了几分,学得不好,不过恰好见过这条律法。《大梁律》第一卷,十三条,妄议朝政,以谋反罪论,轻者绞刑,重者凌迟。嬷嬷规矩学得好,不如自己算算,衙门定案的时候,是将你算作轻者,还是重者?”
江晚芙说得轻飘飘的,马嬷嬷跟几个婆子却吓得不轻,马婆婆还嘴硬辩解,“哪里就那样严重了,奴婢们忙了差事,凑在一处,胡言乱语说几句话罢了,当不得真的。太太可不要吓唬奴婢们!”
江晚芙轻声细语,“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如何当不得真?嬷嬷要喊冤,不如去衙门喊,跟我喊有什么用?你是三房的人,按规矩,我连罚你,都是不成的,还是送你们几个去见官,来得快些。也省得为了你们几个下人,坏了我跟三婶的感情,这还是嬷嬷刚才教我的呢,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马嬷嬷被吓得傻住,看江晚芙身边那个惠娘,真的出去叫人了,高大的侍卫腰间挎着刀走进来。内宅妇人身边带几个粗使婆子,都算正常,可这年轻的世子夫人身边,随身跟着的,居然是带刀侍卫?
其余几个婆子,却已经服软了,她们本来就没底气跟主子硬抗,不过是看马嬷嬷胡搅蛮缠,便觉得自己也能逃过一顿打,如今一看这情况,几人不约而同跪了下去。
七嘴八舌道,“奴婢知错,请太太责罚。”“奴婢多嘴多舌,甘愿领罚。”
常宁进了院子,一眼都没看撒泼的马嬷嬷,朝江晚芙拱手,“夫人可是有什么吩咐?”
江晚芙指了指马嬷嬷,常宁都不用她吩咐,看了眼马嬷嬷,挥了挥手,身后几个护卫走上来,硬生生把人给拖走了。马嬷嬷才知道怕了,拼命挣扎反抗,但护卫都是练家子,自然不会让她逃脱,三两下就把人给捆了,直接带了下去。
几个管事得了消息,才匆匆赶过来,还没进院子,就看见马嬷嬷被拖走了。平日里仗着自己是赵氏陪嫁,很有几分体面的婆子,被五花大绑捆着,鼻涕眼泪,狼狈得不行。别说那些吓人看了害怕,就是几个管事,也心有余悸,不由得正了脸色,小心翼翼跟门口的惠娘打听。
“这婆子可是冒犯了太太?”
惠娘一如既往的和气,微微一笑,开口道,“管不住嘴,便叫衙门管去。”
轻轻一句话,把几个管事都给吓住了。惠娘一副什么都没说的样子,朝众人笑笑,“既是都来了,便进去吧。”
众人进了院子。江晚芙扫了眼众人,才朝那几个婆子开口,“你们几个,搬弄是非,多嘴多舌,各打二十大棍,你们认是不认?”
几个婆子刚刚看马嬷嬷被拖下去,早就吓破胆了,一听只是二十板子,忙不迭就争着抢着道,“奴婢认罚!奴婢们认。”
江晚芙垂下眼,闭了闭眼,才道,“那便动手吧。”
这种事情,她也只要发话就行了。很快有人把长凳搬上来,几个拿着涂了黑漆的立威棍上来,一棍下去,那些婆子连叫都没敢叫一声。
一声一声,结结实实打在皮肉上的重响。管事还好些,一般的下人却都已经吓白了脸,有的丫鬟胆小,被吓得抽抽噎噎的哭了起来,捂着眼睛都不敢看了。
这画面的确是有些血腥的。
陆家的立威棍,是从军棍改过来的,比一般的棍子要更重更结实,七八棍下去,就皮开肉绽了,深色的膝裤染得更深,湿漉漉的。
江晚芙却坐着没走。一直等二十棍打完,几个婆子身子软下来,还要挣扎着起来,跟她磕头。她也只由着她们磕了头,才开口,“日后不要再犯,下去吧。”
她扫了眼院中观罚的人,不出意料地看见,不少人都惧怕地避开她的视线,还有十来个丫鬟眼睛都是红的,显然是吓得不轻。但她要的正是这样的效果,杀鸡儆猴,她这一顿罚,不到中午,就能在下人里传遍,至于他们私下会如何说她,江晚芙倒不在意了。
“你们也自去做活吧。”
江晚芙起身,带着惠娘回了立雪堂,一进屋,便去把衣裳换了,惠娘给她端茶进来,江晚芙喝了几口,好像还能闻到一股血腥味。
实在有些年没这么罚人了,上一回这么大动干戈,还是阿弟院里做事的妈妈,串通了守门的婆子,把她侄女送进阿弟屋里。她也是把所有下人都喊来了,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得她。
想到阿弟,江晚芙神情又淡了下来。这时,惠娘出去了片刻,很快回来了,低声道,“常侍卫长来问,那婆子要如何处置?”
婆子便是刚刚当着众人的面,被拖出去的马嬷嬷。
江晚芙当然不会蠢到送她去见官,她是国公府的下人,真要送官,牵连到府里怎么办,不过是吓唬马嬷嬷一下,做给那些人看的。一顿打,要是还不能让府里下人管住自己的罪,那掉脑袋、丢性命,总能让他们害怕了。
江晚芙想了片刻,才道,“等三叔回来,便送去三房给三叔。”
三婶实在有些太不管事了,这婆子又很是能言善辩,一张嘴很能胡搅蛮缠,三婶多半就那么让她糊弄过去了,倒是三叔,平日里温温和和,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很靠谱。
惠娘应下,出去传话。等到傍晚的时候,陆三爷回来,就听下人来报,说常宁过来了,他倒是认得常宁,知道他是侄儿的贴身侍卫,被他留在府里,给侄媳妇使唤。
“何事?”陆三爷看了眼常宁,儒雅问话道。
常宁一拱手,三言两语把话说了,然后示意护卫把马嬷嬷押进来。
陆三爷听罢,脸已经彻底沉下来了。亏他先前还特意去见母亲,让母亲约束好家里人,结果惹事的,竟是他院里的人。他是几个爷里,脾气最好的,但不代表他是个没脾气的,尤其是在三房,就是赵氏,都是怕他的。
陆三爷缓和面色,朝常宁点头,“是我没约束好,给你们太太添乱了。明日让她三婶登门道歉。”
常宁摇摇头,让护卫把马嬷嬷留下,几人便退了出去。
翌日,江晚芙刚起来,还没来得及用早膳,惠娘就匆匆进来传话,道,“三太太来了。”
长辈登门,她自然不敢耽搁,忙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正厅见客。赵氏坐在屋里,人还是很瘦,脸色也泛着一股不健康的黄,她真的是不大年轻了,跟陆三爷站在一起的时候,显得比他还老些。
江晚芙进去,主动打招呼,“三婶。”
赵氏也朝她笑了一下,很客气,喝了一口茶,就开门见山道,“昨儿我院里的人,给你添麻烦了。我来给你陪个不是,那婆子,三爷已经撵到别庄去了。”
说完,就没下一句了。像是来完成任务一样,连茶也不肯多喝一口,就找个理由回去了。
赵氏来得匆忙,走得更匆忙。江晚芙也知道,自己是把赵氏给得罪了,平日她虽话少,但也没有这么客气的,多少还是拿她当晚辈的。
但这事,她也想不出别的法子了。她这个位置,容易得罪人,尤其赵氏这样心思细腻的人。她一个晚辈,总不能劝她以大局为重,这种话,祖母可以说,三叔可以说,她是不能说的。
惠娘进来,看见茶都还是满的,就低声道,“奴婢打听到,那个姓马的婆子,是被三爷灌了哑药,本来要撵出去的,三太太求了情,才改成罚去别庄做活的。她男人跟儿子本来在三爷身边做事,也被捋下去了……”
江晚芙听了,一时没说话。其实她把人送去给三叔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就猜到了的,三叔一定会严惩。男子行事,和女子不一样,他们更不留情面,更狠得下心。
但她还是把人交给三叔了。
做了的事,江晚芙就不会后悔,她这一番杀鸡儆猴,府里果然一下子太平了,偌大个国公府,就像一个牢固的铁桶一样,什么风言风语都传不开了。
当然,江晚芙也不免被下人说了几句,翻来覆去的,无非就是那些话,什么“她做事太心狠”、“她对下人太严苛”之类的话。太过的,倒也没人敢说。
江晚芙没放在心上,也没大动干戈地再罚谁。
第127章
卫国公府里称得上风平浪静,外边却到处都是乱的。
储君的失德,在坊间传的沸沸扬扬,因为封城的缘故,京城本就动荡,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则日日担惊受怕,生怕瘟疫蔓延到内城,城门口处,巡城的士兵,一日能来来去去、带走不少闹事的人。
“强占人妻”、“失德招致灾祸”……这些消息,在坊间越传越广。顺天府外,大理寺,都察院,各处被围得水泄不通,今早都察院有位御史出门的时候,还被人群拦住了轿子,有个读过些书的秀才,指着那御史的鼻子就骂,说什么“身为言官,食君之禄,却庸庸碌碌,明知储君失德,却不敢直言劝谏,只知溜须拍马、歌功颂德……”
那监察御史一把年纪,胡子都花白了,没几年都要致仕的年纪,还只是个正七品的言官,可见并不是什么逢迎拍马的人,平日再介直敢言不过,被这么指着鼻子骂“昏官”,差点被气晕过去,还是都察院护院看情况不对,硬把人从里头救了出来。
饶是如此,这位御史也气得脸色漆黑,他倒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没把矛头指向围着他的百姓,进了号舍,下笔如有神,不过一刻钟,一篇言辞犀利、针砭时事的谏文,洋洋洒洒而成。
等墨稍干,便立即合上,带上折子,推门而出,步子迈得又快又急。
同样的场景,这几日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宫廷内,有言官已经捧着折子,跪了几日,且越跪越多,一个昏过去,被扶下去,便有好几个补上。
哪怕帝王龙颜大怒,也无一人退缩。
真正达到高潮,是谢纪的出现。他整整齐齐穿着朝服,一步一步沿着官道,越过跪着的官员,走到人群的最前面。
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跪得头晕眼花的老御史,初入官场的年轻言官,都在同一时刻,抬起头,凝视前方那个清癯刚直的背影。
谢纪闭目,伸手缓缓脱下官帽,直挺挺跪下去,再睁开眼时,一双苍老的眼睛,锐利而坚定,眼神里满是决绝。
“微臣谢纪,请求彻查太子刘兆强掳民妇一案。”
“微臣袁青……”
“微臣钟立良……”
整个宫廷之内,此起彼伏的声音,一声声地传开,有的嘶哑低沉,来自老者,有的清亮有力,来自青年。唯一的共通之处,是他们语气里的坚决和无畏。
一直到入夜时分,宫道上、走廊下,一盏盏宫灯被挂起。初夏的夜里,还有几分冷意,露水凝结在言官们的官袍上,寒意渗进膝盖里。
张元带着内阁的人,从文英阁一一迈出来,十几个阁臣,与这跪满一地的言官,擦身而过。他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淡淡地掠过跪着的众人,直直朝前走去。阁臣们相继跟上,快出宫门的时候,跟在张元身后的阁臣,觉得自己似乎听到了首辅大人的叹息。
很轻的一声,轻得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那人抬起头,探究地看向前方的首辅,却见首辅只是顿了顿步子,回头朝众人道,“明日卯时早会,请诸位同僚提前理顺手头事务。”顿了顿,他道了一句,“今日辛苦了。”
这些日子,最忙的肯定就是内阁了。陛下不管事,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内阁身上。
张元在内阁很有威望,其余阁臣们,一向以他唯首是瞻,忙应声道,“首辅尚且以身作则,我等谈不上什么辛苦。”
张元点点头,不欲多说什么,正想叫众人散去,还没开口,一个嘶哑的声音,打破了宫廷夜晚的宁静。
“微臣于忠书,山东潍州人士,蒙先帝不弃,于泰乾十五年取为进士。皇恩深泽,臣至今不敢稍忘。既作言官,便不可畏死。臣言已行,死有何憾?”
“请陛下彻查储君刘兆强掳民妇一案,以定民心,以正纲纪!”
这声音蓦地一顿,夜风呜咽了一声。仿佛是过了很久,又好像只是一瞬的功夫,就有几个太监,小心翼翼抬了个人出来,白色棉布被夜风吹开,露出半张脸。
张元看着,不曾挪开视线。
他认得这人。泰乾十五年的进士,他之所以认得他,是因为他与他同为老师的学生。老师学子众多,他们也不过点头之交,后来老师去世,他作了首辅,而于忠书不过区区一个七品御史,两人之间便更无往来了。
上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还是从老妻的口中。他在看书,妻子拿了剪子,替他剪去一截烧过的灯芯,话家常时说道,“前几日带琼姐儿赴宴的时候,于夫人也在,我记得她年纪比我小几岁,头发却比我白得还厉害,说话也小心翼翼的,像是怕得罪人。郑夫人还拿话挤兑她,她也忍了,我看不过去,替她解了围。”
他那时听了,也只随口道,“于忠书才弹劾了她侄子强抢民女。”
妻子便叹气,道,“原来是这样,我说郑夫人平时对人还蛮和善的,还拉着琼姐儿说话。”顿了顿,又道,“我看于夫人也是难做。”
……
张元闭了闭眼,叫住了他们。在一旁吩咐的太监一听是张元,忙殷勤上前,“首辅大人可是有什么吩咐?”
张元没说话,走上前去,轻轻将那被夜风吹开的白布,重新盖了回去。那太监见状,也忙连声道,“都怪这几个奴才办事笨手笨脚的……”
张元却也没说什么。
几人抬着于忠书的尸首,便朝外走去了。狭长的宫道,两旁红色宫墙,夜风吹过宫道,呜呜咽咽的,像是野兽的叫声,又像是什么人的哭声。
……
翌日,宫门外依旧跪了一地的言官。
天明了,天色又渐渐暗了下来。
高长海已经从劝说,到小心翼翼叫人给言官们送吃食和水了,看见有昏过去的,就手脚利索些,趁机硬灌几口水下去。真要饿死或者渴死在宫门外,他们这些伺候的,也一样要跟着倒霉。
那姓马的婆子看江晚芙笑着,柔柔弱弱的模样,实在不像什么有主见的当家主母。江晚芙虽主持中馈,但各房的事情,尤其是几位长辈那里,她的确是很少插手的,马嬷嬷心里便不免有些轻视,习惯性作出自己在三房摆谱的模样,答话道,“奴婢是隆顺十七年,跟着三太太到国公府的陪嫁,现如今也在太太身边服侍二十余年了。”
江晚芙点头,“听你这么说,倒是老资历了。”
马嬷嬷听这话,还以为自己把江晚芙给唬住了,正洋洋得意地想,果然拿三太太压一压她就好了,早就听人说过了,这位太太是小门小户出生的,估计也就是靠着张脸,讨了世子爷的喜欢,才进了门的。连孩子也没有一个,脚跟都没站稳,哪里敢得罪她这样的老人。
“太太您年轻,怕是不晓得咱们府里的规矩,各房的下人,都是各房各管各的。奴婢们皮糙肉厚,打一打,倒是无妨,就是您啊,可别为着这么点小事,坏了您跟三太太的情分,奴婢说句托大的话,您毕竟是晚辈呢。”
江晚芙淡笑听着,也不生气,“听你这话,自己挨打都不怕,倒是怕我跟三婶闹了不开心。乍一听,你倒真是个忠仆。”
马嬷嬷飘飘然,摆手还客气几句,“太太过誉了,这都是奴婢该做的。”
江晚芙摸了摸手腕上的镯子,沁凉油绿,她抬起头,继续道,“刚刚嬷嬷说我年纪轻,不懂得府里的规矩。那想必嬷嬷定然是很懂规矩的人了。那有件事,我可要请教请教嬷嬷了。妄议朝政,按府里的规矩,该怎么处置?”
马嬷嬷被问得一懵,府里哪有这条规矩,她正想着,江晚芙不会是在故意刁难她吧,便紧接着,就听江晚芙继续往下说了。
“噢,是我糊涂了。”江晚芙收起笑容,淡淡道,“府里没这样的规矩。不过,你也知道,世子爷在刑部任职,我平日耳濡目染,也胡乱学了几分,学得不好,不过恰好见过这条律法。《大梁律》第一卷,十三条,妄议朝政,以谋反罪论,轻者绞刑,重者凌迟。嬷嬷规矩学得好,不如自己算算,衙门定案的时候,是将你算作轻者,还是重者?”
江晚芙说得轻飘飘的,马嬷嬷跟几个婆子却吓得不轻,马婆婆还嘴硬辩解,“哪里就那样严重了,奴婢们忙了差事,凑在一处,胡言乱语说几句话罢了,当不得真的。太太可不要吓唬奴婢们!”
江晚芙轻声细语,“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如何当不得真?嬷嬷要喊冤,不如去衙门喊,跟我喊有什么用?你是三房的人,按规矩,我连罚你,都是不成的,还是送你们几个去见官,来得快些。也省得为了你们几个下人,坏了我跟三婶的感情,这还是嬷嬷刚才教我的呢,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马嬷嬷被吓得傻住,看江晚芙身边那个惠娘,真的出去叫人了,高大的侍卫腰间挎着刀走进来。内宅妇人身边带几个粗使婆子,都算正常,可这年轻的世子夫人身边,随身跟着的,居然是带刀侍卫?
其余几个婆子,却已经服软了,她们本来就没底气跟主子硬抗,不过是看马嬷嬷胡搅蛮缠,便觉得自己也能逃过一顿打,如今一看这情况,几人不约而同跪了下去。
七嘴八舌道,“奴婢知错,请太太责罚。”“奴婢多嘴多舌,甘愿领罚。”
常宁进了院子,一眼都没看撒泼的马嬷嬷,朝江晚芙拱手,“夫人可是有什么吩咐?”
江晚芙指了指马嬷嬷,常宁都不用她吩咐,看了眼马嬷嬷,挥了挥手,身后几个护卫走上来,硬生生把人给拖走了。马嬷嬷才知道怕了,拼命挣扎反抗,但护卫都是练家子,自然不会让她逃脱,三两下就把人给捆了,直接带了下去。
几个管事得了消息,才匆匆赶过来,还没进院子,就看见马嬷嬷被拖走了。平日里仗着自己是赵氏陪嫁,很有几分体面的婆子,被五花大绑捆着,鼻涕眼泪,狼狈得不行。别说那些吓人看了害怕,就是几个管事,也心有余悸,不由得正了脸色,小心翼翼跟门口的惠娘打听。
“这婆子可是冒犯了太太?”
惠娘一如既往的和气,微微一笑,开口道,“管不住嘴,便叫衙门管去。”
轻轻一句话,把几个管事都给吓住了。惠娘一副什么都没说的样子,朝众人笑笑,“既是都来了,便进去吧。”
众人进了院子。江晚芙扫了眼众人,才朝那几个婆子开口,“你们几个,搬弄是非,多嘴多舌,各打二十大棍,你们认是不认?”
几个婆子刚刚看马嬷嬷被拖下去,早就吓破胆了,一听只是二十板子,忙不迭就争着抢着道,“奴婢认罚!奴婢们认。”
江晚芙垂下眼,闭了闭眼,才道,“那便动手吧。”
这种事情,她也只要发话就行了。很快有人把长凳搬上来,几个拿着涂了黑漆的立威棍上来,一棍下去,那些婆子连叫都没敢叫一声。
一声一声,结结实实打在皮肉上的重响。管事还好些,一般的下人却都已经吓白了脸,有的丫鬟胆小,被吓得抽抽噎噎的哭了起来,捂着眼睛都不敢看了。
这画面的确是有些血腥的。
陆家的立威棍,是从军棍改过来的,比一般的棍子要更重更结实,七八棍下去,就皮开肉绽了,深色的膝裤染得更深,湿漉漉的。
江晚芙却坐着没走。一直等二十棍打完,几个婆子身子软下来,还要挣扎着起来,跟她磕头。她也只由着她们磕了头,才开口,“日后不要再犯,下去吧。”
她扫了眼院中观罚的人,不出意料地看见,不少人都惧怕地避开她的视线,还有十来个丫鬟眼睛都是红的,显然是吓得不轻。但她要的正是这样的效果,杀鸡儆猴,她这一顿罚,不到中午,就能在下人里传遍,至于他们私下会如何说她,江晚芙倒不在意了。
“你们也自去做活吧。”
江晚芙起身,带着惠娘回了立雪堂,一进屋,便去把衣裳换了,惠娘给她端茶进来,江晚芙喝了几口,好像还能闻到一股血腥味。
实在有些年没这么罚人了,上一回这么大动干戈,还是阿弟院里做事的妈妈,串通了守门的婆子,把她侄女送进阿弟屋里。她也是把所有下人都喊来了,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得她。
想到阿弟,江晚芙神情又淡了下来。这时,惠娘出去了片刻,很快回来了,低声道,“常侍卫长来问,那婆子要如何处置?”
婆子便是刚刚当着众人的面,被拖出去的马嬷嬷。
江晚芙当然不会蠢到送她去见官,她是国公府的下人,真要送官,牵连到府里怎么办,不过是吓唬马嬷嬷一下,做给那些人看的。一顿打,要是还不能让府里下人管住自己的罪,那掉脑袋、丢性命,总能让他们害怕了。
江晚芙想了片刻,才道,“等三叔回来,便送去三房给三叔。”
三婶实在有些太不管事了,这婆子又很是能言善辩,一张嘴很能胡搅蛮缠,三婶多半就那么让她糊弄过去了,倒是三叔,平日里温温和和,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很靠谱。
惠娘应下,出去传话。等到傍晚的时候,陆三爷回来,就听下人来报,说常宁过来了,他倒是认得常宁,知道他是侄儿的贴身侍卫,被他留在府里,给侄媳妇使唤。
“何事?”陆三爷看了眼常宁,儒雅问话道。
常宁一拱手,三言两语把话说了,然后示意护卫把马嬷嬷押进来。
陆三爷听罢,脸已经彻底沉下来了。亏他先前还特意去见母亲,让母亲约束好家里人,结果惹事的,竟是他院里的人。他是几个爷里,脾气最好的,但不代表他是个没脾气的,尤其是在三房,就是赵氏,都是怕他的。
陆三爷缓和面色,朝常宁点头,“是我没约束好,给你们太太添乱了。明日让她三婶登门道歉。”
常宁摇摇头,让护卫把马嬷嬷留下,几人便退了出去。
翌日,江晚芙刚起来,还没来得及用早膳,惠娘就匆匆进来传话,道,“三太太来了。”
长辈登门,她自然不敢耽搁,忙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正厅见客。赵氏坐在屋里,人还是很瘦,脸色也泛着一股不健康的黄,她真的是不大年轻了,跟陆三爷站在一起的时候,显得比他还老些。
江晚芙进去,主动打招呼,“三婶。”
赵氏也朝她笑了一下,很客气,喝了一口茶,就开门见山道,“昨儿我院里的人,给你添麻烦了。我来给你陪个不是,那婆子,三爷已经撵到别庄去了。”
说完,就没下一句了。像是来完成任务一样,连茶也不肯多喝一口,就找个理由回去了。
赵氏来得匆忙,走得更匆忙。江晚芙也知道,自己是把赵氏给得罪了,平日她虽话少,但也没有这么客气的,多少还是拿她当晚辈的。
但这事,她也想不出别的法子了。她这个位置,容易得罪人,尤其赵氏这样心思细腻的人。她一个晚辈,总不能劝她以大局为重,这种话,祖母可以说,三叔可以说,她是不能说的。
惠娘进来,看见茶都还是满的,就低声道,“奴婢打听到,那个姓马的婆子,是被三爷灌了哑药,本来要撵出去的,三太太求了情,才改成罚去别庄做活的。她男人跟儿子本来在三爷身边做事,也被捋下去了……”
江晚芙听了,一时没说话。其实她把人送去给三叔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就猜到了的,三叔一定会严惩。男子行事,和女子不一样,他们更不留情面,更狠得下心。
但她还是把人交给三叔了。
做了的事,江晚芙就不会后悔,她这一番杀鸡儆猴,府里果然一下子太平了,偌大个国公府,就像一个牢固的铁桶一样,什么风言风语都传不开了。
当然,江晚芙也不免被下人说了几句,翻来覆去的,无非就是那些话,什么“她做事太心狠”、“她对下人太严苛”之类的话。太过的,倒也没人敢说。
江晚芙没放在心上,也没大动干戈地再罚谁。
第127章
卫国公府里称得上风平浪静,外边却到处都是乱的。
储君的失德,在坊间传的沸沸扬扬,因为封城的缘故,京城本就动荡,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则日日担惊受怕,生怕瘟疫蔓延到内城,城门口处,巡城的士兵,一日能来来去去、带走不少闹事的人。
“强占人妻”、“失德招致灾祸”……这些消息,在坊间越传越广。顺天府外,大理寺,都察院,各处被围得水泄不通,今早都察院有位御史出门的时候,还被人群拦住了轿子,有个读过些书的秀才,指着那御史的鼻子就骂,说什么“身为言官,食君之禄,却庸庸碌碌,明知储君失德,却不敢直言劝谏,只知溜须拍马、歌功颂德……”
那监察御史一把年纪,胡子都花白了,没几年都要致仕的年纪,还只是个正七品的言官,可见并不是什么逢迎拍马的人,平日再介直敢言不过,被这么指着鼻子骂“昏官”,差点被气晕过去,还是都察院护院看情况不对,硬把人从里头救了出来。
饶是如此,这位御史也气得脸色漆黑,他倒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没把矛头指向围着他的百姓,进了号舍,下笔如有神,不过一刻钟,一篇言辞犀利、针砭时事的谏文,洋洋洒洒而成。
等墨稍干,便立即合上,带上折子,推门而出,步子迈得又快又急。
同样的场景,这几日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宫廷内,有言官已经捧着折子,跪了几日,且越跪越多,一个昏过去,被扶下去,便有好几个补上。
哪怕帝王龙颜大怒,也无一人退缩。
真正达到高潮,是谢纪的出现。他整整齐齐穿着朝服,一步一步沿着官道,越过跪着的官员,走到人群的最前面。
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跪得头晕眼花的老御史,初入官场的年轻言官,都在同一时刻,抬起头,凝视前方那个清癯刚直的背影。
谢纪闭目,伸手缓缓脱下官帽,直挺挺跪下去,再睁开眼时,一双苍老的眼睛,锐利而坚定,眼神里满是决绝。
“微臣谢纪,请求彻查太子刘兆强掳民妇一案。”
“微臣袁青……”
“微臣钟立良……”
整个宫廷之内,此起彼伏的声音,一声声地传开,有的嘶哑低沉,来自老者,有的清亮有力,来自青年。唯一的共通之处,是他们语气里的坚决和无畏。
一直到入夜时分,宫道上、走廊下,一盏盏宫灯被挂起。初夏的夜里,还有几分冷意,露水凝结在言官们的官袍上,寒意渗进膝盖里。
张元带着内阁的人,从文英阁一一迈出来,十几个阁臣,与这跪满一地的言官,擦身而过。他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淡淡地掠过跪着的众人,直直朝前走去。阁臣们相继跟上,快出宫门的时候,跟在张元身后的阁臣,觉得自己似乎听到了首辅大人的叹息。
很轻的一声,轻得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那人抬起头,探究地看向前方的首辅,却见首辅只是顿了顿步子,回头朝众人道,“明日卯时早会,请诸位同僚提前理顺手头事务。”顿了顿,他道了一句,“今日辛苦了。”
这些日子,最忙的肯定就是内阁了。陛下不管事,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内阁身上。
张元在内阁很有威望,其余阁臣们,一向以他唯首是瞻,忙应声道,“首辅尚且以身作则,我等谈不上什么辛苦。”
张元点点头,不欲多说什么,正想叫众人散去,还没开口,一个嘶哑的声音,打破了宫廷夜晚的宁静。
“微臣于忠书,山东潍州人士,蒙先帝不弃,于泰乾十五年取为进士。皇恩深泽,臣至今不敢稍忘。既作言官,便不可畏死。臣言已行,死有何憾?”
“请陛下彻查储君刘兆强掳民妇一案,以定民心,以正纲纪!”
这声音蓦地一顿,夜风呜咽了一声。仿佛是过了很久,又好像只是一瞬的功夫,就有几个太监,小心翼翼抬了个人出来,白色棉布被夜风吹开,露出半张脸。
张元看着,不曾挪开视线。
他认得这人。泰乾十五年的进士,他之所以认得他,是因为他与他同为老师的学生。老师学子众多,他们也不过点头之交,后来老师去世,他作了首辅,而于忠书不过区区一个七品御史,两人之间便更无往来了。
上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还是从老妻的口中。他在看书,妻子拿了剪子,替他剪去一截烧过的灯芯,话家常时说道,“前几日带琼姐儿赴宴的时候,于夫人也在,我记得她年纪比我小几岁,头发却比我白得还厉害,说话也小心翼翼的,像是怕得罪人。郑夫人还拿话挤兑她,她也忍了,我看不过去,替她解了围。”
他那时听了,也只随口道,“于忠书才弹劾了她侄子强抢民女。”
妻子便叹气,道,“原来是这样,我说郑夫人平时对人还蛮和善的,还拉着琼姐儿说话。”顿了顿,又道,“我看于夫人也是难做。”
……
张元闭了闭眼,叫住了他们。在一旁吩咐的太监一听是张元,忙殷勤上前,“首辅大人可是有什么吩咐?”
张元没说话,走上前去,轻轻将那被夜风吹开的白布,重新盖了回去。那太监见状,也忙连声道,“都怪这几个奴才办事笨手笨脚的……”
张元却也没说什么。
几人抬着于忠书的尸首,便朝外走去了。狭长的宫道,两旁红色宫墙,夜风吹过宫道,呜呜咽咽的,像是野兽的叫声,又像是什么人的哭声。
……
翌日,宫门外依旧跪了一地的言官。
天明了,天色又渐渐暗了下来。
高长海已经从劝说,到小心翼翼叫人给言官们送吃食和水了,看见有昏过去的,就手脚利索些,趁机硬灌几口水下去。真要饿死或者渴死在宫门外,他们这些伺候的,也一样要跟着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