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69节
“其他的细枝末节,您人都死了,大人大度,就别计较了。”
“弟弟们会护着,法海和夸岱都很争气,你不用担心。你的妾室我会养着,但她们别想进祖坟膈应我娘。”
“还有啊,淑谨怀上了,车马劳顿,我没让她回来。我们聚少离多,我对不住她,现在才有了孩子。你本来能看到孙子,就差一点,就差一年……”
鄂伦岱狠狠一拳头捶在棺材板上,眼泪啪嗒啪嗒砸落。
“怎么连一年,你都撑不过吗!你说你是不是老废物!”
……
胤礽在隔壁都能听到鄂伦岱仿佛野兽般的哭声。
他早就知道鄂伦岱一定会非常非常伤心难过。
鄂伦岱从以前的堕落到现在的奋进,从以前对佟国纲的仰慕到见到必吵架打架,他对佟国纲的感情或许扭曲复杂,但绝对不浅。
只有太过在乎,他们才会互相伤害。
还好这些伤害,在鄂伦岱逐渐成熟、逐渐争气之后,就变成了两人吵吵闹闹互相嘴欠的习惯和默契,并不再是真的伤害。
而鄂伦岱对这位父亲的感情也更深了。
胤礽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世中的汗阿玛。
他以为自己会恨透了汗阿玛,但当得知汗阿玛去世的事后,他万念俱灰,居然没了生欲。
他是遗憾汗阿玛死后,再也不可能重返太子之位,还是单纯为不能见最后一面的汗阿玛而难过?
其实他心中有答案,但那答案太软弱,软弱得他不想承认。
鄂伦岱旅途劳顿,一直未合眼。
恸哭之后,他晕倒在灵堂上。
胤礽一直等到他苏醒,宽慰了他几句后,才离开佟府。
胤礽回宫向康熙报告在佟府的见闻后,康熙深深叹了一口气,再次落泪。
今年康熙落的泪,可能是之前好几年的总和了。
“汗阿玛……”胤礽小声道。
康熙看着也很难过的儿子,用袖子擦拭了一下眼睛,努力微笑道:“怎么了?”
胤礽双手握住康熙的手,把康熙的手放在了自己的头上。
康熙愣住。
胤礽声音颤抖道:“汗阿玛,儿子害怕。”
即使知道康熙还有很多很多年能活,但这个康熙,不是他第一世的康熙。
许多人的命运都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不可能一直一成不变。
所以胤礽听到鄂伦岱的恸哭,他害怕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胤礽这一世仍旧与母亲没有缘分,他不能失去这个治愈了他第一世心伤的父亲。
这个允许他和兄弟们亲密相处,给他盖了明亮的东煌宫,建了大花园的父亲。
“唉……”
康熙使劲揉了揉胤礽的头发,将已经长大的儿子拥入怀中。
“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和孩子一样?”
胤礽哽咽:“儿子在阿玛面前,永远都是孩子。”
康熙轻轻拍打着胤礽的背:“好,好,你永远都是我的宝贝儿子。”
“放心,放心,阿玛身体好得很,我身体好得很,还能陪你好几十年呢。”
“阿玛在这里,哪都不去。”
“嗯。”胤礽闭上眼,就像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一样,在康熙轻轻的拍背下,身体止住了颤抖。
胤礽这一世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记忆。
他记起在自己满地乱爬的时候,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脾气,无端哭泣。
那时候康熙立刻把他抱进怀里,一手奏折,一手轻轻拍打着他的背,哄着他睡着。
其实从一开始,他的人生就已经不同了。
第219章
康熙三十二年到康熙三十三年间的冬天非常冷。
这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许多老臣,康熙和胤礽主观感到的冷。
康熙三十三年就是欧洲大寒灾所发生的的1694年。虽然以大清的地理位置,受寒灾影响没有那么大。但这冬季,仍旧比寻常冷一些。
病弱的老人们每年冬天都是一个难过的坎,康熙三十二年到康熙三十三年间的冬天,更是一个犹如鬼门关一样的大坎。
于是,在这个冬季,康熙的老臣们去世了太多太多。
耳熟能详的,一面之缘的,记不起名字的……康熙耳边好像天天都能听到谁病逝,精气神肉眼可见的颓了。
这些人平时或许对康熙并不重要。但这些人加在一起,对康熙而言就是曾经、过往、青春等等代名词。
说矫情一点,康熙还活着,却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胤礽很赞同康熙这个说法。
现在去世的都是曾经随大清入关的老臣,是帮助顺治和康熙坐稳入关龙椅的大臣。他们接连离世,确实是一个时代落幕了。
康熙朝中剩下的人,就基本上是入关后培养的了。
康熙和胤礽心情再沉重,这朝中政务也得继续做。
因为老臣们逝去太多,新人们纷纷上位。朝中悲伤和喜悦交织,有人刚掉完几滴眼泪又笑出了声。
倒不是虚伪,只是人生本就是如此,有喜有悲,悲喜交加。
康熙看到东瀛国王接受册封,每年纳贡;看到琉球国主动要求大清海军保护,甚至希望皇室全迁到大清京城当一个闲散王爷,把琉球国土交给大清掌管;看到皇子们齐聚高丽,高丽国王恭敬迎接,愿与大清开边境互通有无,再不设贸易限制,并派使团来大清学习如何通商……
他也和胤礽一同笑出了声。
“好起来了,都好起来了。”康熙感叹,“周围稳住了,一切都好起来了,就剩安南。”
康熙能在高丽饥荒的时候,调集粮食帮高丽赈灾,他对周边藩属政权的善意比胤礽强多了。
听周围藩属都愿意跟随大清这个宗主国,大家一同出海赚钱,吃好玩好,不再搞事,康熙很满意。
能不打仗就别打仗,康熙不是好大喜功的人。
胤礽倒是有些不满,他嘀咕:“东瀛怎么这么怂?他之前不是很嚣张吗?我还以为他们会反抗,我们的大炮能朝着他们岸上打几炮,他们才屈服。”
为此,他专门让人把船漆成了金色。
黑色的船哪有金色的船好看,对吧?
康熙道:“东瀛之前的嚣张,都是来源于中原王朝没有打到过他们本土过。特别是成吉思汗远征东瀛时遇上了大风,他们便以为自己的岛屿被神灵保护。他们无论怎么在外面挑拨其他国家,他们都有退路。”
胤礽道:“现在咱们上岸了,他们发现神风护佑没用,就直接怂了?”
康熙失笑:“那不然呢?”
胤礽长叹一口气:“我明白了。”
是啊,明白了,他应该早就明白的。
看看以后东瀛那怂样,他就应该明白得不能再明白。
胤礽道:“不过东瀛是条卑劣的恶犬,在我们强大的时候,他们比任何狗都听话,一旦我们有空隙,他们立刻就会化身成恶狼,撕咬我们的血肉。”
康熙扬了扬手中的书:“朕明白,历史书中都写着呢。朕只能保证,在朕和你当皇帝的时候,大清不会被恶犬反噬。之后的事,朕可管不了了。”
胤礽叹气。话是这么说……
算了算了,想那么多干什么。他不如想想,没有老臣们帮忙,出版署和审计署要怎么办。
现在这两个部门全靠他一个人撑着,这可不行。
其实胤礽还有两个人选。
陈廷敬可以去审计处,徐元梦可以去出版署。
但陈廷敬现在根本不想回京,在伊犁干得热火朝天;徐元梦居然跟着唐甄跑到新大陆去学习了。
没错,跟着唐甄……
唐甄见太子无事之后,就带着一群优秀的学生,蹭着大清海军的大船以帮助大清和海外诸国谈判、交流的名义,环游世界去了。
徐元梦自从跟随胤礽两次后,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
他认为读万卷书很重要,行万里路很重要。所以他要读遍全世界的书,行遍全世界的路。
行吧。
徐元梦虽然汉姓是徐,但他是正儿八经的满洲正白旗老贵族舒穆禄氏。
一个老满洲贵族想成为这大清第一的学问人,康熙能不支持吗?于是徐元梦就成了唐甄的副手了。
胤礽又想了几个能用的人。
这些人要么自请去伊犁州、喀尔喀蒙古、东北边疆去建立新的城市,以增进边疆贸易;要么自请去大清的沿海和南洋,去完善海上贸易;要么干脆环游世界去了,为海外大清人带来秩序和保护。
天才都会有野心,也会有远见。他们清楚的看见,大清内部已经安定下来,只需要一些平庸但肯脚踏实地的人按部就班不扰民的工作,就能让大清顺利进入封建王朝的盛世。
混乱才会带来机遇。他们若想要实现更大的梦想,那就只能去这些大清的势力还未建立的地方。
无论是封侯拜相,还是青史留名,都不是在安全的地方按部就班的工作能得到的。
于是,四十岁左右的中流砥柱全跑了。康熙和胤礽坐在乾清宫内面面相觑。
“汗阿玛,叫几个人回来吧。”
“他们不肯啊。”
“弟弟们会护着,法海和夸岱都很争气,你不用担心。你的妾室我会养着,但她们别想进祖坟膈应我娘。”
“还有啊,淑谨怀上了,车马劳顿,我没让她回来。我们聚少离多,我对不住她,现在才有了孩子。你本来能看到孙子,就差一点,就差一年……”
鄂伦岱狠狠一拳头捶在棺材板上,眼泪啪嗒啪嗒砸落。
“怎么连一年,你都撑不过吗!你说你是不是老废物!”
……
胤礽在隔壁都能听到鄂伦岱仿佛野兽般的哭声。
他早就知道鄂伦岱一定会非常非常伤心难过。
鄂伦岱从以前的堕落到现在的奋进,从以前对佟国纲的仰慕到见到必吵架打架,他对佟国纲的感情或许扭曲复杂,但绝对不浅。
只有太过在乎,他们才会互相伤害。
还好这些伤害,在鄂伦岱逐渐成熟、逐渐争气之后,就变成了两人吵吵闹闹互相嘴欠的习惯和默契,并不再是真的伤害。
而鄂伦岱对这位父亲的感情也更深了。
胤礽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世中的汗阿玛。
他以为自己会恨透了汗阿玛,但当得知汗阿玛去世的事后,他万念俱灰,居然没了生欲。
他是遗憾汗阿玛死后,再也不可能重返太子之位,还是单纯为不能见最后一面的汗阿玛而难过?
其实他心中有答案,但那答案太软弱,软弱得他不想承认。
鄂伦岱旅途劳顿,一直未合眼。
恸哭之后,他晕倒在灵堂上。
胤礽一直等到他苏醒,宽慰了他几句后,才离开佟府。
胤礽回宫向康熙报告在佟府的见闻后,康熙深深叹了一口气,再次落泪。
今年康熙落的泪,可能是之前好几年的总和了。
“汗阿玛……”胤礽小声道。
康熙看着也很难过的儿子,用袖子擦拭了一下眼睛,努力微笑道:“怎么了?”
胤礽双手握住康熙的手,把康熙的手放在了自己的头上。
康熙愣住。
胤礽声音颤抖道:“汗阿玛,儿子害怕。”
即使知道康熙还有很多很多年能活,但这个康熙,不是他第一世的康熙。
许多人的命运都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不可能一直一成不变。
所以胤礽听到鄂伦岱的恸哭,他害怕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胤礽这一世仍旧与母亲没有缘分,他不能失去这个治愈了他第一世心伤的父亲。
这个允许他和兄弟们亲密相处,给他盖了明亮的东煌宫,建了大花园的父亲。
“唉……”
康熙使劲揉了揉胤礽的头发,将已经长大的儿子拥入怀中。
“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和孩子一样?”
胤礽哽咽:“儿子在阿玛面前,永远都是孩子。”
康熙轻轻拍打着胤礽的背:“好,好,你永远都是我的宝贝儿子。”
“放心,放心,阿玛身体好得很,我身体好得很,还能陪你好几十年呢。”
“阿玛在这里,哪都不去。”
“嗯。”胤礽闭上眼,就像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一样,在康熙轻轻的拍背下,身体止住了颤抖。
胤礽这一世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记忆。
他记起在自己满地乱爬的时候,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脾气,无端哭泣。
那时候康熙立刻把他抱进怀里,一手奏折,一手轻轻拍打着他的背,哄着他睡着。
其实从一开始,他的人生就已经不同了。
第219章
康熙三十二年到康熙三十三年间的冬天非常冷。
这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许多老臣,康熙和胤礽主观感到的冷。
康熙三十三年就是欧洲大寒灾所发生的的1694年。虽然以大清的地理位置,受寒灾影响没有那么大。但这冬季,仍旧比寻常冷一些。
病弱的老人们每年冬天都是一个难过的坎,康熙三十二年到康熙三十三年间的冬天,更是一个犹如鬼门关一样的大坎。
于是,在这个冬季,康熙的老臣们去世了太多太多。
耳熟能详的,一面之缘的,记不起名字的……康熙耳边好像天天都能听到谁病逝,精气神肉眼可见的颓了。
这些人平时或许对康熙并不重要。但这些人加在一起,对康熙而言就是曾经、过往、青春等等代名词。
说矫情一点,康熙还活着,却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胤礽很赞同康熙这个说法。
现在去世的都是曾经随大清入关的老臣,是帮助顺治和康熙坐稳入关龙椅的大臣。他们接连离世,确实是一个时代落幕了。
康熙朝中剩下的人,就基本上是入关后培养的了。
康熙和胤礽心情再沉重,这朝中政务也得继续做。
因为老臣们逝去太多,新人们纷纷上位。朝中悲伤和喜悦交织,有人刚掉完几滴眼泪又笑出了声。
倒不是虚伪,只是人生本就是如此,有喜有悲,悲喜交加。
康熙看到东瀛国王接受册封,每年纳贡;看到琉球国主动要求大清海军保护,甚至希望皇室全迁到大清京城当一个闲散王爷,把琉球国土交给大清掌管;看到皇子们齐聚高丽,高丽国王恭敬迎接,愿与大清开边境互通有无,再不设贸易限制,并派使团来大清学习如何通商……
他也和胤礽一同笑出了声。
“好起来了,都好起来了。”康熙感叹,“周围稳住了,一切都好起来了,就剩安南。”
康熙能在高丽饥荒的时候,调集粮食帮高丽赈灾,他对周边藩属政权的善意比胤礽强多了。
听周围藩属都愿意跟随大清这个宗主国,大家一同出海赚钱,吃好玩好,不再搞事,康熙很满意。
能不打仗就别打仗,康熙不是好大喜功的人。
胤礽倒是有些不满,他嘀咕:“东瀛怎么这么怂?他之前不是很嚣张吗?我还以为他们会反抗,我们的大炮能朝着他们岸上打几炮,他们才屈服。”
为此,他专门让人把船漆成了金色。
黑色的船哪有金色的船好看,对吧?
康熙道:“东瀛之前的嚣张,都是来源于中原王朝没有打到过他们本土过。特别是成吉思汗远征东瀛时遇上了大风,他们便以为自己的岛屿被神灵保护。他们无论怎么在外面挑拨其他国家,他们都有退路。”
胤礽道:“现在咱们上岸了,他们发现神风护佑没用,就直接怂了?”
康熙失笑:“那不然呢?”
胤礽长叹一口气:“我明白了。”
是啊,明白了,他应该早就明白的。
看看以后东瀛那怂样,他就应该明白得不能再明白。
胤礽道:“不过东瀛是条卑劣的恶犬,在我们强大的时候,他们比任何狗都听话,一旦我们有空隙,他们立刻就会化身成恶狼,撕咬我们的血肉。”
康熙扬了扬手中的书:“朕明白,历史书中都写着呢。朕只能保证,在朕和你当皇帝的时候,大清不会被恶犬反噬。之后的事,朕可管不了了。”
胤礽叹气。话是这么说……
算了算了,想那么多干什么。他不如想想,没有老臣们帮忙,出版署和审计署要怎么办。
现在这两个部门全靠他一个人撑着,这可不行。
其实胤礽还有两个人选。
陈廷敬可以去审计处,徐元梦可以去出版署。
但陈廷敬现在根本不想回京,在伊犁干得热火朝天;徐元梦居然跟着唐甄跑到新大陆去学习了。
没错,跟着唐甄……
唐甄见太子无事之后,就带着一群优秀的学生,蹭着大清海军的大船以帮助大清和海外诸国谈判、交流的名义,环游世界去了。
徐元梦自从跟随胤礽两次后,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
他认为读万卷书很重要,行万里路很重要。所以他要读遍全世界的书,行遍全世界的路。
行吧。
徐元梦虽然汉姓是徐,但他是正儿八经的满洲正白旗老贵族舒穆禄氏。
一个老满洲贵族想成为这大清第一的学问人,康熙能不支持吗?于是徐元梦就成了唐甄的副手了。
胤礽又想了几个能用的人。
这些人要么自请去伊犁州、喀尔喀蒙古、东北边疆去建立新的城市,以增进边疆贸易;要么自请去大清的沿海和南洋,去完善海上贸易;要么干脆环游世界去了,为海外大清人带来秩序和保护。
天才都会有野心,也会有远见。他们清楚的看见,大清内部已经安定下来,只需要一些平庸但肯脚踏实地的人按部就班不扰民的工作,就能让大清顺利进入封建王朝的盛世。
混乱才会带来机遇。他们若想要实现更大的梦想,那就只能去这些大清的势力还未建立的地方。
无论是封侯拜相,还是青史留名,都不是在安全的地方按部就班的工作能得到的。
于是,四十岁左右的中流砥柱全跑了。康熙和胤礽坐在乾清宫内面面相觑。
“汗阿玛,叫几个人回来吧。”
“他们不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