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
天启十四年春,大地刚刚回暖,朱由校便立即下旨诏令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卢象升回京商议针对满清的战事。
与此同时,兵部左侍郎杨嗣昌已着手草拟调集分散在各地进行招募扩充训练的禁卫军各军云集关外。
而且,除禁卫军以外,北海舰队也开始被调离津门,其主力调往旅顺、丹东一线,随时准备运输禁卫军以及各类辎重通过海路运输到关外。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下旨给已升任三边总制的孙传庭和蓟辽总督王在晋,以加强九边防守力度,随时准备应对在大明对付建奴时,蒙古林丹汗部的不老实举动。
而军械司和皇家工业公司也被诏令继续加大生产蒸汽动力战车和四轮马车以及新式击发枪的生产产量。
总之,按照朱由校的要求,毕其功于一役,此次必须彻底解决建奴势力,无论是军员数量和军需数量各方面不能有任何差错。
锦衣卫也加强了对建奴势力的情报活动,并加大了将建奴的一切情报信息传递回大明的频率,以使得朝廷兵部确定最佳的战争发动时机。
而皇太极这边回到盛京后在嫉恨朱由校夺走自己心爱女人之余,也加大了军备的速度,几乎整个建奴国内的旗丁和农奴都被发动了起来,其军队再一次扩充,甚至装备了一支人数达万人的火器部队。
皇太极通过此次出使大明也感受得到自己与大明之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且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只是这里面的战略态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昔日的建奴已经从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御,而昔日因萨尔浒之战的失败而进入战略防御的大明此时已然转入了战略进攻。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因为战略态势的变化而失去与大明一战的决心。
相反,现在的他要与大明决战的心反而更加强烈,这不仅仅是基于他现在对朱由校的仇恨已经加深了一层,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中原之主的渴望又加深了一层,而是他要想持续获得建奴内部各大势力的支持,就必须通过对外战争证明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另外,皇太极不认为现在的大明比之前强大了,自己就一定会输。
在皇太极看来,自己父亲努尔哈赤以十三甲起兵,最后尚且能战胜大明,且连下其辽东数十城,而如今自己却有数十万雄兵,难不成还不能与大明一战乎?
虽然这二十万里,很多都是昔日从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以及土默特部等收集的蒙古残余势力以及昔日占领辽东时所抢掠的汉人人口。
但皇太极认为在历经如此久的训练后,自己的满蒙汉三旗是不惧与大明一战的!
更何况还有蒙古林丹汗部和罗刹国等为外援,以及自己这边主力依旧是骑兵,机动性强,依旧可以随时进行迂回作战。
朱由校自然也知道建奴此时尚且还有一战之力,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作为历史杰出人物或许真的在军事指挥方面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所以他这次也不得不准备周全,举全国之力发动对建奴的战争。
“陛下,如今建奴兵力主要集中在盛京和赫图阿拉这两个重镇,不过,其大清制造所和粮草等主要囤积在赫图阿拉,从某种意义上说,赫图阿拉比盛京城更为重要,虽说我夺回盛京在政治上是对我大明最具有意义的事,但从对于灭掉建奴势力的角度看,先占领赫图阿拉对建奴的破坏更大,可以使建奴数年养精蓄锐的物资毁于一旦,那建奴势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水。”
卢象升对着地图向朱由校说明着目前如何攻打建奴更为有利,而一旁的杨嗣昌也同时提议道:“陛下,微臣认为卢阁老所言甚是,但我们可以来个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可以先将部分兵力云集在广宁城一带,做出要兵围盛京城的样子,而同时通过海运将大部兵力运到朝鲜,以朝鲜为跳板直接进攻赫图阿拉,打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因为朱由校这个穿越者的到来,卢象升和杨嗣昌的政治命运发生了变化,直接调换了一下,卢象升成了内阁阁老,而杨嗣昌则是兵部堂官。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明末少有的几个能堪大用的帅才之一,朱由校不知道这两个人的能力能否与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个鞑子中的优秀人物有一比。
但在朱由校看来,即便是他们或许真的要比皇太极和多尔衮要差点,在接受了自己提供的超前军事理论知识培养后再加上新的军种出现,应该能让他们拥有比皇太极和多尔衮更睿智的眼光。
而且,作战除了讲究天时地利还有人和,现在的卢象升和杨嗣昌不是原本历史上的杨嗣昌和卢象升,两者之间基本没有什么矛盾,而相反,倒是建奴的皇太极和多尔衮是有矛盾和嫌隙的,所以,这也算是对大明有利的一面。
更何况,现在的事实是,即便在军事才能上比不上皇太极和多尔衮,单靠大明现在的军队实力已经完全可以碾压建奴的二十万大军。
建奴真正强悍的是他的八旗骑兵,但禁卫军通过与蒙古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骑兵以及哥萨克骑兵作战后的经验表明,现在的禁卫军的步炮协同以及飞行营和化学武器的加持,已经完全可以不惧怕任何骑兵力量。
所以,在朱由校看来,此战是有绝对的信心取得胜利的,现在的关键只是如何将建奴势力彻底铲除,不使其突围出去,他日之后又死灰复燃。
“这个提议不错,但皇太极和多尔衮等都不是简单之辈,两位爱卿有没有想过,如这两个家伙没有上当甚至也给我们来个将计就计该如何是好”,朱由校虽然在军事战略上没有这些历史人物那么有天赋,但耳濡目染之下,再加上通过后世历史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他也能看到不同的地方。
“陛下所言甚是,如果皇太极真的能堪破我们的动机,或者无论战势如何变幻,执意要保他的赫图阿拉,那倒也没什么,左右不过是在赫图阿拉的一仗由轻取变成了恶战而已,正好我军趁此将其主力一举歼灭,省得麻烦。”
杨嗣昌这么一说,倒让朱由校不由得暗自发笑,这正是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任何用了。
“综合来看,无论皇太极等人如何想,我们进军的重点就放在赫图阿拉,禁卫骑兵第二军和步炮混合第三军出山海关,由漠南走广宁城,向盛京方向进军,然后在石垭子一带绕道抄近路直趋赫图阿拉;禁卫步兵第一军和第四军则由北海舰队运输至铁山、皮岛、宣州、义州一带,兵指赫图阿拉!”
杨嗣昌最后看了朱由校和卢象升一眼,就拿起手里的木杆,将沙盘里的几处地理坐标指了指。
朱由校倒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杨嗣昌倒的确是个很好的参谋角色,记忆力惊人,理解力与统筹能力也很强,能很快的将讨论之事立即整理成最后的作战方案,虽说他同兵部右侍郎孙传庭和兵部尚书卢象升不一样常年带兵在外,虽是文臣却是一方统帅,实战经验丰富,但却能做到作战思路不呆板不僵化还有条理性。
……
军队开始陆续北调,辎重与粮草以及通过皇家医学院培训的临时战地医疗救护队等也开始陆续赶赴关外。
而此时的关外,也早已是战云密布,辽东的王在晋立即召见了其麾下各大总兵官,开始回收屯田兵力,进行战前训练,且加强了边镇防务,以备随时守好后方,使得承担作战主要任务的禁卫军无后顾之忧。
孙传庭也将太原、运城、西安等兵力陆续调往了大同一带,对蒙古林丹汗是严防死守。
不仅仅是各边镇,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织造局等皇家资本也开始陆陆续续减少或者直接取消与建奴的贸易往来,许多订单直接回调。
而户部也正式下达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令,不仅仅是盐铁和火器等被严禁出关售卖,粮食、布匹乃至可以促进肉食者消化的茶叶也被禁止。
并且,户部还下达通知,各大民间私营商人当在两月之内停止与关外的一切买卖,一旦过了这个时间,山海关等各大关口以及海关将实行戒严,到时候会禁止任何商业活动往来,若造成损失,朝廷概不负责等等。
战端还未开,打击就已经有了,大明这边因为停止与关外的贸易,而使得国库收入出现下滑趋势,但建奴则直接提前进入了严冬期。
许多商品开始滞销,但恩格尔系数却是大幅度提高,建奴的粮食价格陡然攀升,若不是皇太极还有点先见之明,囤积了大量粮食也开垦了不少荒地,要不然大明这一个停止贸易的活动就能让他直接失败。
“这场战是不得不打了,这就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朱由校压根就没想过让我们活,我大清要想立足在这个世上,就只能用我们手里的刀箭去掠夺,无论他大明现在是虎豹豺狼还是庞然走兽,只有打败了他,我们才能有活下去的机会!”
皇太极两眼中放射着仇恨的怒火,燃烧着不屈的斗志,他竭力的鼓动着各旗贝勒继续服从自己的指挥。
而各旗旗主贝勒倒也明白如今的局势是到了非打不可的境地,也就没有再和皇太极唱反调,皆言明全凭皇太极指挥,也都积极与皇太极一起商议着如何应对此次大明即将展开的进攻。
“万岁爷,依奴才看,这明廷只怕最先打的就是盛京城,在明狗人眼里,这原本叫沈阳的盛京城的丢失一直是他们的耻辱,据说,现在朱由校刻意蛊惑人心的话中就无数次强调沈阳被占的耻辱,许多大明禁卫军的军官都以收复沈阳为己任,很多文人墨客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无数次沈阳,所以,只怕此次明军会先打盛京城。”
济尔哈朗说后,多尔衮则站了出来,摇头道:“郑亲王可不要小瞧了那个叫朱由校的人,这人几年前或也没看出有多么强大的手段,虽说也能稳住朝纲但到底远见不够,但如今却不知为何如脱胎换骨了一般,或是得了什么机缘,竟将他大明从一个积重难返,百姓民不聊生的没落帝国拉了回来,重新振兴,如今更是占了漠南,收复了哈密卫,还南平了多年未平的巨寇郑芝龙的人;
所以,在奴才看来,朱由校此人绝不会不知道我们真正重要的据点还是赫图阿拉,更何况他还有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因而他若是要打,只怕也是同当年一样直接打我的赫图阿拉。”
对于多尔衮对朱由校的高度评价虽然让皇太极内心里很是不喜,但他不得不承认这多尔衮说得都对,对于朱由校此人,他是不敢再掉以轻心了,更何况,即便朱由校不懂其中真理,卢象升和那个叫杨嗣昌可都不是简单之辈。
“对于如何应对,朕看来还是遵循先帝的策略,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无论这朱由校是要先打我盛京城还是要先打我赫图阿拉,我们都不能坐以待毙,别忘了,我们是什么兵,我们是铁骑,纵横天下的铁骑,没必要要守在这里与这些明狗们拼谁的火器更厉害。
传朕旨意,除汉八旗步兵留守盛京和赫图阿拉两城外,其余各军立即集结攻打漠南的锡林郭勒,听说自从那个叫杨廷麟的来了以后,锡林郭勒已然成了丰收之地,牛羊已经多得数不过来,如此正好给我们打打牙祭,打完牙祭后直接绕道寻机或沿宣化或大同一线进关,他朱由校要在关外打我,朕偏偏要继续去关内打他!”
皇太极说后就站了起来,又道:“对于盛京城和赫图阿拉两城,丢了就丢了,我大清铁骑何曾因为一城一池的丢失而认输过,至于囤积之物,如今战事已凯,即便囤积再多也没用,倒不如直接向他大明的百姓们要粮,然后等他们占领赫图阿拉或盛京城后再从侧后袭扰之破坏之歼灭之!”
与此同时,兵部左侍郎杨嗣昌已着手草拟调集分散在各地进行招募扩充训练的禁卫军各军云集关外。
而且,除禁卫军以外,北海舰队也开始被调离津门,其主力调往旅顺、丹东一线,随时准备运输禁卫军以及各类辎重通过海路运输到关外。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下旨给已升任三边总制的孙传庭和蓟辽总督王在晋,以加强九边防守力度,随时准备应对在大明对付建奴时,蒙古林丹汗部的不老实举动。
而军械司和皇家工业公司也被诏令继续加大生产蒸汽动力战车和四轮马车以及新式击发枪的生产产量。
总之,按照朱由校的要求,毕其功于一役,此次必须彻底解决建奴势力,无论是军员数量和军需数量各方面不能有任何差错。
锦衣卫也加强了对建奴势力的情报活动,并加大了将建奴的一切情报信息传递回大明的频率,以使得朝廷兵部确定最佳的战争发动时机。
而皇太极这边回到盛京后在嫉恨朱由校夺走自己心爱女人之余,也加大了军备的速度,几乎整个建奴国内的旗丁和农奴都被发动了起来,其军队再一次扩充,甚至装备了一支人数达万人的火器部队。
皇太极通过此次出使大明也感受得到自己与大明之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且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只是这里面的战略态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昔日的建奴已经从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御,而昔日因萨尔浒之战的失败而进入战略防御的大明此时已然转入了战略进攻。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因为战略态势的变化而失去与大明一战的决心。
相反,现在的他要与大明决战的心反而更加强烈,这不仅仅是基于他现在对朱由校的仇恨已经加深了一层,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中原之主的渴望又加深了一层,而是他要想持续获得建奴内部各大势力的支持,就必须通过对外战争证明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另外,皇太极不认为现在的大明比之前强大了,自己就一定会输。
在皇太极看来,自己父亲努尔哈赤以十三甲起兵,最后尚且能战胜大明,且连下其辽东数十城,而如今自己却有数十万雄兵,难不成还不能与大明一战乎?
虽然这二十万里,很多都是昔日从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以及土默特部等收集的蒙古残余势力以及昔日占领辽东时所抢掠的汉人人口。
但皇太极认为在历经如此久的训练后,自己的满蒙汉三旗是不惧与大明一战的!
更何况还有蒙古林丹汗部和罗刹国等为外援,以及自己这边主力依旧是骑兵,机动性强,依旧可以随时进行迂回作战。
朱由校自然也知道建奴此时尚且还有一战之力,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作为历史杰出人物或许真的在军事指挥方面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所以他这次也不得不准备周全,举全国之力发动对建奴的战争。
“陛下,如今建奴兵力主要集中在盛京和赫图阿拉这两个重镇,不过,其大清制造所和粮草等主要囤积在赫图阿拉,从某种意义上说,赫图阿拉比盛京城更为重要,虽说我夺回盛京在政治上是对我大明最具有意义的事,但从对于灭掉建奴势力的角度看,先占领赫图阿拉对建奴的破坏更大,可以使建奴数年养精蓄锐的物资毁于一旦,那建奴势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水。”
卢象升对着地图向朱由校说明着目前如何攻打建奴更为有利,而一旁的杨嗣昌也同时提议道:“陛下,微臣认为卢阁老所言甚是,但我们可以来个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可以先将部分兵力云集在广宁城一带,做出要兵围盛京城的样子,而同时通过海运将大部兵力运到朝鲜,以朝鲜为跳板直接进攻赫图阿拉,打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因为朱由校这个穿越者的到来,卢象升和杨嗣昌的政治命运发生了变化,直接调换了一下,卢象升成了内阁阁老,而杨嗣昌则是兵部堂官。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明末少有的几个能堪大用的帅才之一,朱由校不知道这两个人的能力能否与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个鞑子中的优秀人物有一比。
但在朱由校看来,即便是他们或许真的要比皇太极和多尔衮要差点,在接受了自己提供的超前军事理论知识培养后再加上新的军种出现,应该能让他们拥有比皇太极和多尔衮更睿智的眼光。
而且,作战除了讲究天时地利还有人和,现在的卢象升和杨嗣昌不是原本历史上的杨嗣昌和卢象升,两者之间基本没有什么矛盾,而相反,倒是建奴的皇太极和多尔衮是有矛盾和嫌隙的,所以,这也算是对大明有利的一面。
更何况,现在的事实是,即便在军事才能上比不上皇太极和多尔衮,单靠大明现在的军队实力已经完全可以碾压建奴的二十万大军。
建奴真正强悍的是他的八旗骑兵,但禁卫军通过与蒙古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骑兵以及哥萨克骑兵作战后的经验表明,现在的禁卫军的步炮协同以及飞行营和化学武器的加持,已经完全可以不惧怕任何骑兵力量。
所以,在朱由校看来,此战是有绝对的信心取得胜利的,现在的关键只是如何将建奴势力彻底铲除,不使其突围出去,他日之后又死灰复燃。
“这个提议不错,但皇太极和多尔衮等都不是简单之辈,两位爱卿有没有想过,如这两个家伙没有上当甚至也给我们来个将计就计该如何是好”,朱由校虽然在军事战略上没有这些历史人物那么有天赋,但耳濡目染之下,再加上通过后世历史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他也能看到不同的地方。
“陛下所言甚是,如果皇太极真的能堪破我们的动机,或者无论战势如何变幻,执意要保他的赫图阿拉,那倒也没什么,左右不过是在赫图阿拉的一仗由轻取变成了恶战而已,正好我军趁此将其主力一举歼灭,省得麻烦。”
杨嗣昌这么一说,倒让朱由校不由得暗自发笑,这正是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任何用了。
“综合来看,无论皇太极等人如何想,我们进军的重点就放在赫图阿拉,禁卫骑兵第二军和步炮混合第三军出山海关,由漠南走广宁城,向盛京方向进军,然后在石垭子一带绕道抄近路直趋赫图阿拉;禁卫步兵第一军和第四军则由北海舰队运输至铁山、皮岛、宣州、义州一带,兵指赫图阿拉!”
杨嗣昌最后看了朱由校和卢象升一眼,就拿起手里的木杆,将沙盘里的几处地理坐标指了指。
朱由校倒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杨嗣昌倒的确是个很好的参谋角色,记忆力惊人,理解力与统筹能力也很强,能很快的将讨论之事立即整理成最后的作战方案,虽说他同兵部右侍郎孙传庭和兵部尚书卢象升不一样常年带兵在外,虽是文臣却是一方统帅,实战经验丰富,但却能做到作战思路不呆板不僵化还有条理性。
……
军队开始陆续北调,辎重与粮草以及通过皇家医学院培训的临时战地医疗救护队等也开始陆续赶赴关外。
而此时的关外,也早已是战云密布,辽东的王在晋立即召见了其麾下各大总兵官,开始回收屯田兵力,进行战前训练,且加强了边镇防务,以备随时守好后方,使得承担作战主要任务的禁卫军无后顾之忧。
孙传庭也将太原、运城、西安等兵力陆续调往了大同一带,对蒙古林丹汗是严防死守。
不仅仅是各边镇,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织造局等皇家资本也开始陆陆续续减少或者直接取消与建奴的贸易往来,许多订单直接回调。
而户部也正式下达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令,不仅仅是盐铁和火器等被严禁出关售卖,粮食、布匹乃至可以促进肉食者消化的茶叶也被禁止。
并且,户部还下达通知,各大民间私营商人当在两月之内停止与关外的一切买卖,一旦过了这个时间,山海关等各大关口以及海关将实行戒严,到时候会禁止任何商业活动往来,若造成损失,朝廷概不负责等等。
战端还未开,打击就已经有了,大明这边因为停止与关外的贸易,而使得国库收入出现下滑趋势,但建奴则直接提前进入了严冬期。
许多商品开始滞销,但恩格尔系数却是大幅度提高,建奴的粮食价格陡然攀升,若不是皇太极还有点先见之明,囤积了大量粮食也开垦了不少荒地,要不然大明这一个停止贸易的活动就能让他直接失败。
“这场战是不得不打了,这就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朱由校压根就没想过让我们活,我大清要想立足在这个世上,就只能用我们手里的刀箭去掠夺,无论他大明现在是虎豹豺狼还是庞然走兽,只有打败了他,我们才能有活下去的机会!”
皇太极两眼中放射着仇恨的怒火,燃烧着不屈的斗志,他竭力的鼓动着各旗贝勒继续服从自己的指挥。
而各旗旗主贝勒倒也明白如今的局势是到了非打不可的境地,也就没有再和皇太极唱反调,皆言明全凭皇太极指挥,也都积极与皇太极一起商议着如何应对此次大明即将展开的进攻。
“万岁爷,依奴才看,这明廷只怕最先打的就是盛京城,在明狗人眼里,这原本叫沈阳的盛京城的丢失一直是他们的耻辱,据说,现在朱由校刻意蛊惑人心的话中就无数次强调沈阳被占的耻辱,许多大明禁卫军的军官都以收复沈阳为己任,很多文人墨客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无数次沈阳,所以,只怕此次明军会先打盛京城。”
济尔哈朗说后,多尔衮则站了出来,摇头道:“郑亲王可不要小瞧了那个叫朱由校的人,这人几年前或也没看出有多么强大的手段,虽说也能稳住朝纲但到底远见不够,但如今却不知为何如脱胎换骨了一般,或是得了什么机缘,竟将他大明从一个积重难返,百姓民不聊生的没落帝国拉了回来,重新振兴,如今更是占了漠南,收复了哈密卫,还南平了多年未平的巨寇郑芝龙的人;
所以,在奴才看来,朱由校此人绝不会不知道我们真正重要的据点还是赫图阿拉,更何况他还有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因而他若是要打,只怕也是同当年一样直接打我的赫图阿拉。”
对于多尔衮对朱由校的高度评价虽然让皇太极内心里很是不喜,但他不得不承认这多尔衮说得都对,对于朱由校此人,他是不敢再掉以轻心了,更何况,即便朱由校不懂其中真理,卢象升和那个叫杨嗣昌可都不是简单之辈。
“对于如何应对,朕看来还是遵循先帝的策略,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无论这朱由校是要先打我盛京城还是要先打我赫图阿拉,我们都不能坐以待毙,别忘了,我们是什么兵,我们是铁骑,纵横天下的铁骑,没必要要守在这里与这些明狗们拼谁的火器更厉害。
传朕旨意,除汉八旗步兵留守盛京和赫图阿拉两城外,其余各军立即集结攻打漠南的锡林郭勒,听说自从那个叫杨廷麟的来了以后,锡林郭勒已然成了丰收之地,牛羊已经多得数不过来,如此正好给我们打打牙祭,打完牙祭后直接绕道寻机或沿宣化或大同一线进关,他朱由校要在关外打我,朕偏偏要继续去关内打他!”
皇太极说后就站了起来,又道:“对于盛京城和赫图阿拉两城,丢了就丢了,我大清铁骑何曾因为一城一池的丢失而认输过,至于囤积之物,如今战事已凯,即便囤积再多也没用,倒不如直接向他大明的百姓们要粮,然后等他们占领赫图阿拉或盛京城后再从侧后袭扰之破坏之歼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