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杯弓蛇影(二)
景暄见她在自已宫中仍这样小心谨慎,心中自然有些不悦,站起来走到吉祥、如意身边,俯身逗弄着两个孩子,说道:“吉祥、如意都饿了吧,两个小馋猫待会儿可要多吃点儿,你们的父皇专门叫尚膳房为你们做的红枣栗子糕和酥皮奶酪,好吃得很呢。”
小吉祥听说有好吃的,喜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拍手叫道:“景娘娘,好吃的是不是都在雪晴姐姐那儿,不会被她都吃光了吧。”
旁边的妹妹如意立即站出来替雪晴申辩道:“雪晴姐姐才不像你这样馋嘴呢,有了好东西,一准儿会给咱们留着。景娘娘,你说是不是?”
景暄用手指轻轻点着小吉祥的脑门,笑道:“你呀,倒不如妹妹记着姐姐的好。雪晴就在东阁,待会儿和妹妹一起见过父皇,就跟她一块儿吃好吃的去吧。”
正说着,只听殿外传来皇帝的声音:“王保儿,你家娘娘来得好快,朕估摸着她要迟些来,不想却赶到了朕的前面。吉祥、如意也一起来了吧?”
景暄急忙直起身,和婉容联袂迎出了殿,吉祥、如意也紧跟着一摇一摆地跑了出来。
皇帝摆手示意两位嫔妃不必施礼,快步走上前去,一手一个,把吉祥、如意抱了起来,笑着问道:“你们着急着跑出来,是想父亲了,还是来迎接君上啊?”
吉祥一下子被皇帝问住了,扑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犹在发呆,如意已亲昵地揽住皇帝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道:“景娘娘说,父皇一到,就可以找雪睛姐姐一起吃红枣栗子糕和酥皮奶酪啦。”
皇帝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边大步朝殿内走去,边朝跟随在身后的谢良臣吩咐道:“就按景娘娘说的,马上传膳吧。”
待樱儿带着吉祥、如意两个娃儿退下,到东阁与雪晴一起吃饭,尚膳房的值事们走马灯似地端上一盘盘珍馐佳肴,皇帝举起酒樽,向景暄和婉容说道:“朕自登极以来,一直忙于国事,不曾与两位爱妃像今日这样团圆过,朕先饮一樽,算是向两位爱妃赔个不是。”说罢,举樽一饮而尽,不等景暄二人起身还礼,接着又说道:“朕既已为天子,而两位爱妃依然还是太子嫔的身份,虽说是因先帝大丧期间,后宫不宜行册封之礼的缘故,但总归是叫两位爱妃受委屈了,朕再自罚一樽。”
景暄、婉容急忙离席施礼道:“嫔妾断无怨望之心,垦请皇上莫要多饮,保重龙体为重。”
景暄更是走上前,从皇帝手中拿过酒樽,轻轻放在案上,问道:“请恕臣妾冒昧,皇上今日驾临毓秀宫,不单只是为了一家团圆吧?皇上如有差遣,敬请下旨,我们姐妹皆愿为皇上分忧。”
婉容不甘落于景暄身后,也走至近前说道:“是啊,皇上,嫔妾与姐姐一样的心思,心甘情愿受皇上驱使,为皇上解忧。”
皇帝看看景暄,又瞅瞅婉容,见二人都是粉面挂霜,一副朝堂领旨的架势,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们这是做什么!现下国是、宫事虽然丛脞繁杂,也还远未到要劳烦两位爱妃出马的地步,两位爱妃请先归座,听朕慢慢说来。
朕今天来此与两位爱妃共进午膳,除致歉外,确有一件事要与两位爱妃商量。既然你们都急着从朕这儿领差事去做,俗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那朕就先从册立你们的名号说起。
再过十几日先帝大丧之期将出,后宫册封之事已刻不容缓。自国朝太宗时起,后宫即施行一后四夫人之制,中宫之下分封贵、淑、德、贤四妃辅助皇后共治后宫。
及至到了高宗时,以为一后四夫人不合古礼,遂改为一后三夫人,皇后之下设封惠、丽、华三位一品妃。
朕居东宫储位多年,其间内室凋零,屡遭人祸,至今只有两位爱妃陪伴在朕身边,朕欲追赠已故太子妃杨氏为皇后,又恐两位爱妃受了委屈……”
皇帝说到此,有意停了下来,举箸夹了片春笋,边放入口中细细地咀嚼着,边观察着景暄、婉容的表情、反应。
景暄端坐在食几前,神色轻松、泰然,仿佛皇帝所说的一切与自己并无多大关涉。而婉容却面露红润,显然心绪已开始荡漾起来。
“谢良臣,你来说与两位娘娘听吧。”皇帝对景暄的淡然处之感到有些失望,一时竟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兴致。
谢良臣首先走至景暄面前,躬身说道:“皇上有意晋封娘娘为惠贵妃。”又走至婉容面前,施礼道:“皇上有意晋封娘娘为丽贵妃。”
景暄、婉容依礼起身向皇帝谢恩。景暄虽觉皇帝破例晋自己二人为贵妃有些意外,但她一向对名号封位并不怎么看重,因此,除谢恩外并没有别的话说。
而婉容却小声嘀咕了一句:“宫里不是还住着位丽贵妃吗?”
“今日不算正式的册封,朕只是被两位爱妃方才踊跃任事办差的忠心所感动,先将拟册封之名号说与你们知晓罢了。”
皇帝盯着婉容,解说道,“待你们受封前,朕会下一道旨,夺去先帝丽贵妃的封号,只称其为太妃,婉容无需多虑。”
婉容面色一红,她素来受太子宠爱,自谓名号封位不当居于景暄之后,又心恼自己的名号竟与刚刚遭贬外放的颖王之生母相同,颇有拾人牙惠之嫌,遂乍着胆子向皇帝问道:“皇上方才向嫔妾们提及前朝后宫故事,又提前告知欲封之名号,可有咨询嫔妾心愿之意?”
皇帝笑道:“婉容不必有所顾忌,有话但讲无妨。”
“嫔妾想请皇上重赐封号。即便是位份更低的华妃,嫔妾也心甘情愿。”
皇帝情知她心结所在,遂耐着性子劝道:“《尔雅广言》有云:丽,两也;朕赐此封号于爱妃,正取其有夫妻结伴之意。景暄年长于你,清明那晚亲率军士到闲厩院迎朕入宫,又有护驾之功,位份列于你之前,也是应有之义。况且你二人品秩相埒,并无尊卑之分,共同替朕执掌后宫,遇事有个商量,岂不更好?”
小吉祥听说有好吃的,喜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拍手叫道:“景娘娘,好吃的是不是都在雪晴姐姐那儿,不会被她都吃光了吧。”
旁边的妹妹如意立即站出来替雪晴申辩道:“雪晴姐姐才不像你这样馋嘴呢,有了好东西,一准儿会给咱们留着。景娘娘,你说是不是?”
景暄用手指轻轻点着小吉祥的脑门,笑道:“你呀,倒不如妹妹记着姐姐的好。雪晴就在东阁,待会儿和妹妹一起见过父皇,就跟她一块儿吃好吃的去吧。”
正说着,只听殿外传来皇帝的声音:“王保儿,你家娘娘来得好快,朕估摸着她要迟些来,不想却赶到了朕的前面。吉祥、如意也一起来了吧?”
景暄急忙直起身,和婉容联袂迎出了殿,吉祥、如意也紧跟着一摇一摆地跑了出来。
皇帝摆手示意两位嫔妃不必施礼,快步走上前去,一手一个,把吉祥、如意抱了起来,笑着问道:“你们着急着跑出来,是想父亲了,还是来迎接君上啊?”
吉祥一下子被皇帝问住了,扑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犹在发呆,如意已亲昵地揽住皇帝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道:“景娘娘说,父皇一到,就可以找雪睛姐姐一起吃红枣栗子糕和酥皮奶酪啦。”
皇帝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边大步朝殿内走去,边朝跟随在身后的谢良臣吩咐道:“就按景娘娘说的,马上传膳吧。”
待樱儿带着吉祥、如意两个娃儿退下,到东阁与雪晴一起吃饭,尚膳房的值事们走马灯似地端上一盘盘珍馐佳肴,皇帝举起酒樽,向景暄和婉容说道:“朕自登极以来,一直忙于国事,不曾与两位爱妃像今日这样团圆过,朕先饮一樽,算是向两位爱妃赔个不是。”说罢,举樽一饮而尽,不等景暄二人起身还礼,接着又说道:“朕既已为天子,而两位爱妃依然还是太子嫔的身份,虽说是因先帝大丧期间,后宫不宜行册封之礼的缘故,但总归是叫两位爱妃受委屈了,朕再自罚一樽。”
景暄、婉容急忙离席施礼道:“嫔妾断无怨望之心,垦请皇上莫要多饮,保重龙体为重。”
景暄更是走上前,从皇帝手中拿过酒樽,轻轻放在案上,问道:“请恕臣妾冒昧,皇上今日驾临毓秀宫,不单只是为了一家团圆吧?皇上如有差遣,敬请下旨,我们姐妹皆愿为皇上分忧。”
婉容不甘落于景暄身后,也走至近前说道:“是啊,皇上,嫔妾与姐姐一样的心思,心甘情愿受皇上驱使,为皇上解忧。”
皇帝看看景暄,又瞅瞅婉容,见二人都是粉面挂霜,一副朝堂领旨的架势,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们这是做什么!现下国是、宫事虽然丛脞繁杂,也还远未到要劳烦两位爱妃出马的地步,两位爱妃请先归座,听朕慢慢说来。
朕今天来此与两位爱妃共进午膳,除致歉外,确有一件事要与两位爱妃商量。既然你们都急着从朕这儿领差事去做,俗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那朕就先从册立你们的名号说起。
再过十几日先帝大丧之期将出,后宫册封之事已刻不容缓。自国朝太宗时起,后宫即施行一后四夫人之制,中宫之下分封贵、淑、德、贤四妃辅助皇后共治后宫。
及至到了高宗时,以为一后四夫人不合古礼,遂改为一后三夫人,皇后之下设封惠、丽、华三位一品妃。
朕居东宫储位多年,其间内室凋零,屡遭人祸,至今只有两位爱妃陪伴在朕身边,朕欲追赠已故太子妃杨氏为皇后,又恐两位爱妃受了委屈……”
皇帝说到此,有意停了下来,举箸夹了片春笋,边放入口中细细地咀嚼着,边观察着景暄、婉容的表情、反应。
景暄端坐在食几前,神色轻松、泰然,仿佛皇帝所说的一切与自己并无多大关涉。而婉容却面露红润,显然心绪已开始荡漾起来。
“谢良臣,你来说与两位娘娘听吧。”皇帝对景暄的淡然处之感到有些失望,一时竟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兴致。
谢良臣首先走至景暄面前,躬身说道:“皇上有意晋封娘娘为惠贵妃。”又走至婉容面前,施礼道:“皇上有意晋封娘娘为丽贵妃。”
景暄、婉容依礼起身向皇帝谢恩。景暄虽觉皇帝破例晋自己二人为贵妃有些意外,但她一向对名号封位并不怎么看重,因此,除谢恩外并没有别的话说。
而婉容却小声嘀咕了一句:“宫里不是还住着位丽贵妃吗?”
“今日不算正式的册封,朕只是被两位爱妃方才踊跃任事办差的忠心所感动,先将拟册封之名号说与你们知晓罢了。”
皇帝盯着婉容,解说道,“待你们受封前,朕会下一道旨,夺去先帝丽贵妃的封号,只称其为太妃,婉容无需多虑。”
婉容面色一红,她素来受太子宠爱,自谓名号封位不当居于景暄之后,又心恼自己的名号竟与刚刚遭贬外放的颖王之生母相同,颇有拾人牙惠之嫌,遂乍着胆子向皇帝问道:“皇上方才向嫔妾们提及前朝后宫故事,又提前告知欲封之名号,可有咨询嫔妾心愿之意?”
皇帝笑道:“婉容不必有所顾忌,有话但讲无妨。”
“嫔妾想请皇上重赐封号。即便是位份更低的华妃,嫔妾也心甘情愿。”
皇帝情知她心结所在,遂耐着性子劝道:“《尔雅广言》有云:丽,两也;朕赐此封号于爱妃,正取其有夫妻结伴之意。景暄年长于你,清明那晚亲率军士到闲厩院迎朕入宫,又有护驾之功,位份列于你之前,也是应有之义。况且你二人品秩相埒,并无尊卑之分,共同替朕执掌后宫,遇事有个商量,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