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骇世惊俗(一)
睦王李启平安无事地返回长安,轰动了朝野上下。在巴州的讯息传来之前,包括皇帝在内,几乎没有人怀疑睦王已被投靠叛军的江陵王暗中给杀害了。
因此,当皇帝一个多月来第一次走出后宫,在延英殿见到从殿外走进来的果真就是李启本人时,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颤抖着双手走近前,一把抱住李启,父子二人相拥而泣。
以“尚父”、晋国公、中书令李进忠为首,十几位奉旨前来迎接睦王回京的朝廷重臣见此情形,许多人也都陪着落了几行热泪。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些位朝廷重臣的记忆中,睦王李启本是位风流倜傥的皇子,不但骑射俱佳,而且饱读诗书,颇有辩才。而今数月不见,他竟变得内敛沉静了许多。
当皇帝拉着他的手,仔细询问起他从江陵城中脱险,以至后来流落到巴州的前后经过时,他只简略地答道:“父皇诏命李舒返京的旨意到达江陵之后,他便放儿子继续南下了,儿子独自一人,迷失了道路,故而误入巴州城。”说罢这话,便低下头再不肯多说一句。
李进忠不相信早蓄异志的江陵王会如此轻易地就放了睦王,呵呵笑着走到李启面前,伸手拍着他的肩头说道:“睦王殿下这一路受惊了,想必有什么隐情当着臣等的面儿不便明说。今天奉旨在延英殿迎候殿下的皆是陛下的股肱之臣,殿下不必心存顾虑,一切但说无妨,臣等都想亲耳听到殿下此番的传奇经历呢。”
李启在从巴州回京的路上已听汤宽详细介绍了如今朝中的情形,知道李进忠加“尚父”尊号,权倾朝野,并不以他当众对自己有失恭敬为非,反倒站起身,朝着李进忠躬身施了一礼,答道:“实情确乎如此,小王不敢欺瞒众位大人。”
高高坐于龙座上的皇帝听了他这话,想起两个多月前曾庆则孤身回京报信,称江陵王擅将睦王留置在江陵不放,朝堂之上主剿与主抚两派争执不下,自己遂到后宫景暄处商议应对之策,景暄向他献策,下旨如江陵王返京参加先皇百日祭仪,以观其行的一段往事来。当时景暄曾分析,江陵王接到朝廷要其返京的圣旨后,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多半会立即放了睦王。而今和李启的回答两相验证,果然如此。皇帝心中暗叹景暄不愧出身将门,若论起谋略来,丝毫不亚于其父。
李进忠讨了个没趣儿,讪讪地自己解嘲道:“殿下和亲大使的差使还未了。如今吐蕃使节就在长安,殿下这一次平安返回京城,老臣可要向陛下讨几天清闲了。”
李进忠之所以借睦王回京之机,要当面向皇帝辞去与吐蕃使节交涉的差使,多半出于为皇帝所逼。因为,近来他发现皇帝有将剑锋指向自己的势头。
近些日子,他忙于和央宗谈判,费尽心思地与其周旋,无形之中放松了对皇帝反常举动的关注。及至昨日回到府中,想起皇帝曾有过要自己举荐京兆尹人选的话,这才急忙派人把韦敞叫到府中。
韦敞奉命来到晋国公府,一见李进忠的面儿,就翻身扑倒在地,惶恐地哀求道:“恩相救我,恩相救我呀。”
李进忠见他如此惊慌,不由得惊讶地问道:“没来由得,何以致此?快说说,究竟出了什么事?”
韦敞跪在李进忠面前,也不起身,继续央求道:“烦请恩相禀明皇上,分派晚生个别的差使吧,这京兆衙门的事实非晚生所长啊。”
听到这话从韦敞嘴里说出来,李进忠心往下一沉:自己才要保举他接替曾庆则,执掌京兆府,还未曾来得及开口征询他是否乐意,他便先堵住了自己的嘴。无怪有人时时在自己耳边吹风,说这个韦敞最近到瑶华宫走得很勤,丽贵妃还开口求他做吉祥、如意两个娃儿的蒙师,原来是另攀上了高枝呀。
有了这个念想,李进忠决定先抻他一抻,好看看韦敞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他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单手拉起韦敞,笑着安抚他道:“先生大才,岂是一个小小的京兆衙门的差使能够羁勒得住的?老夫已准备向皇上举荐,由你接替曾庆则出任京兆尹,这可是从三品的官位呀,从此你就进入了服紫的阶级,怎么样,还满意否?”
韦敞前面的铺垫已经做足,只等着李进忠说出这话,好借故回绝他。
他摆出一副做错事前来领受责罚的可怜模样,痛心疾首地说道:“恩相的情谊晚生没齿不忘。京兆任重职繁,晚生情愿为恩相守此重地。只是望恩相明察,曾大人才调赴外任不足整月,晚生已屡屡失职犯过:且不说十几日前波斯胡商在西市群殴,害死多人性命,主凶至今没有捉拿归案,即便是曾大人临离任前才捉回的回鹘大盗波护,就在昨夜又被人从牢中劫走了。不瞒恩相说,晚生带人在长安城中搜查了整整一夜,连波护和其同伙的人影都没找到。晚生无能,实有负恩相提携,恩相纵有心栽培,晚生又岂能不自量力,徒令恩相失望呢。”
李进忠盯着韦敞那张带着无限自责和悔意的脸,暗自嗟叹道:此人虽负旷世奇才,奈何生就的一副奸佞心肠,既不能为已所用,千万也不能得罪了他,以免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后患。
这样想着,李进忠有意装做替韦敞感到惋惜的样子,轻叹一声,顺势说道:“波斯胡商群殴害人性命一案,一时间难以捉拿凶犯归案,其情似还有可说之处。只是这波护二次脱逃,祸患极大,你才升任四品少尹尚不足百日,老夫举荐你莅任大尹,实属超次擢拔,倘被皇上当面问起波护一事,的确难以解说。这个嘛......”
他沉吟着,偷眼观瞧韦敞的反应,却不见韦敞有任何失望的表情,心中暗恼他见异思迁,明明是新近攀附上了贵妃娘娘,说不准已为他安排好今后的前程,今日却还要在自己面前惺惺作态,假意奉迎。(未完待续。)
因此,当皇帝一个多月来第一次走出后宫,在延英殿见到从殿外走进来的果真就是李启本人时,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颤抖着双手走近前,一把抱住李启,父子二人相拥而泣。
以“尚父”、晋国公、中书令李进忠为首,十几位奉旨前来迎接睦王回京的朝廷重臣见此情形,许多人也都陪着落了几行热泪。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些位朝廷重臣的记忆中,睦王李启本是位风流倜傥的皇子,不但骑射俱佳,而且饱读诗书,颇有辩才。而今数月不见,他竟变得内敛沉静了许多。
当皇帝拉着他的手,仔细询问起他从江陵城中脱险,以至后来流落到巴州的前后经过时,他只简略地答道:“父皇诏命李舒返京的旨意到达江陵之后,他便放儿子继续南下了,儿子独自一人,迷失了道路,故而误入巴州城。”说罢这话,便低下头再不肯多说一句。
李进忠不相信早蓄异志的江陵王会如此轻易地就放了睦王,呵呵笑着走到李启面前,伸手拍着他的肩头说道:“睦王殿下这一路受惊了,想必有什么隐情当着臣等的面儿不便明说。今天奉旨在延英殿迎候殿下的皆是陛下的股肱之臣,殿下不必心存顾虑,一切但说无妨,臣等都想亲耳听到殿下此番的传奇经历呢。”
李启在从巴州回京的路上已听汤宽详细介绍了如今朝中的情形,知道李进忠加“尚父”尊号,权倾朝野,并不以他当众对自己有失恭敬为非,反倒站起身,朝着李进忠躬身施了一礼,答道:“实情确乎如此,小王不敢欺瞒众位大人。”
高高坐于龙座上的皇帝听了他这话,想起两个多月前曾庆则孤身回京报信,称江陵王擅将睦王留置在江陵不放,朝堂之上主剿与主抚两派争执不下,自己遂到后宫景暄处商议应对之策,景暄向他献策,下旨如江陵王返京参加先皇百日祭仪,以观其行的一段往事来。当时景暄曾分析,江陵王接到朝廷要其返京的圣旨后,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多半会立即放了睦王。而今和李启的回答两相验证,果然如此。皇帝心中暗叹景暄不愧出身将门,若论起谋略来,丝毫不亚于其父。
李进忠讨了个没趣儿,讪讪地自己解嘲道:“殿下和亲大使的差使还未了。如今吐蕃使节就在长安,殿下这一次平安返回京城,老臣可要向陛下讨几天清闲了。”
李进忠之所以借睦王回京之机,要当面向皇帝辞去与吐蕃使节交涉的差使,多半出于为皇帝所逼。因为,近来他发现皇帝有将剑锋指向自己的势头。
近些日子,他忙于和央宗谈判,费尽心思地与其周旋,无形之中放松了对皇帝反常举动的关注。及至昨日回到府中,想起皇帝曾有过要自己举荐京兆尹人选的话,这才急忙派人把韦敞叫到府中。
韦敞奉命来到晋国公府,一见李进忠的面儿,就翻身扑倒在地,惶恐地哀求道:“恩相救我,恩相救我呀。”
李进忠见他如此惊慌,不由得惊讶地问道:“没来由得,何以致此?快说说,究竟出了什么事?”
韦敞跪在李进忠面前,也不起身,继续央求道:“烦请恩相禀明皇上,分派晚生个别的差使吧,这京兆衙门的事实非晚生所长啊。”
听到这话从韦敞嘴里说出来,李进忠心往下一沉:自己才要保举他接替曾庆则,执掌京兆府,还未曾来得及开口征询他是否乐意,他便先堵住了自己的嘴。无怪有人时时在自己耳边吹风,说这个韦敞最近到瑶华宫走得很勤,丽贵妃还开口求他做吉祥、如意两个娃儿的蒙师,原来是另攀上了高枝呀。
有了这个念想,李进忠决定先抻他一抻,好看看韦敞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他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单手拉起韦敞,笑着安抚他道:“先生大才,岂是一个小小的京兆衙门的差使能够羁勒得住的?老夫已准备向皇上举荐,由你接替曾庆则出任京兆尹,这可是从三品的官位呀,从此你就进入了服紫的阶级,怎么样,还满意否?”
韦敞前面的铺垫已经做足,只等着李进忠说出这话,好借故回绝他。
他摆出一副做错事前来领受责罚的可怜模样,痛心疾首地说道:“恩相的情谊晚生没齿不忘。京兆任重职繁,晚生情愿为恩相守此重地。只是望恩相明察,曾大人才调赴外任不足整月,晚生已屡屡失职犯过:且不说十几日前波斯胡商在西市群殴,害死多人性命,主凶至今没有捉拿归案,即便是曾大人临离任前才捉回的回鹘大盗波护,就在昨夜又被人从牢中劫走了。不瞒恩相说,晚生带人在长安城中搜查了整整一夜,连波护和其同伙的人影都没找到。晚生无能,实有负恩相提携,恩相纵有心栽培,晚生又岂能不自量力,徒令恩相失望呢。”
李进忠盯着韦敞那张带着无限自责和悔意的脸,暗自嗟叹道:此人虽负旷世奇才,奈何生就的一副奸佞心肠,既不能为已所用,千万也不能得罪了他,以免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后患。
这样想着,李进忠有意装做替韦敞感到惋惜的样子,轻叹一声,顺势说道:“波斯胡商群殴害人性命一案,一时间难以捉拿凶犯归案,其情似还有可说之处。只是这波护二次脱逃,祸患极大,你才升任四品少尹尚不足百日,老夫举荐你莅任大尹,实属超次擢拔,倘被皇上当面问起波护一事,的确难以解说。这个嘛......”
他沉吟着,偷眼观瞧韦敞的反应,却不见韦敞有任何失望的表情,心中暗恼他见异思迁,明明是新近攀附上了贵妃娘娘,说不准已为他安排好今后的前程,今日却还要在自己面前惺惺作态,假意奉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