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电影
  曾经新闻里领导下基层送温暖的活动,王越深以为然。
  荷香笑着拍手道:“好啊,好啊!”
  在工地上几个月,让荷香看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一面。
  农历新年从大年三十开始,起点城电影院正式对外开放,能容纳三千人的影院从早到晚循环播放电影《英雄》,门票很便宜只要一分银圆卷。
  对于电影,那些在起点城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并不陌生,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电化教学,最新奇的还是成年人们。
  壮观的战争场面和精彩的工夫画面,让起点城民众大开眼界,古装电影王越选了十几部,过年期间会陆续上演。
  第一场看电影者寥寥,一传十,十传百的的威力是无穷的。从第三场开始观看人数开始爆发,很快电影院外就人头攒动,一票难求了。
  一场电影满员三十两的收益也算聊胜于无,这是王越过年给大家的福利,一天十场电影,各项开销完全够了。
  石景山工业区到起点城的定点班车已经开通,所用的车辆为后世的公共汽车。每十五分钟一趟,在石景山设立了十个乘车点,方便了工业区人们的出行。
  城内和石景山工业区的有线喇叭里正在滚动播出贺年歌曲的唱片,一会是“财神来敲你家门”,一会是“恭喜恭喜恭喜你”,稍微有点俗气,也透着点热闹的年味。这个音乐时不时的还会被某个甜美做作的女声所打断:
  “顺天府兵备道王思华大人祝起点城全体百姓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也祝天策军全体官兵,节日快乐,再筑辉煌!”
  “天策军军长王卓代表天策军全体官兵,祝起点城全体百姓福气多多,快乐连连,万事圆圆,微笑甜甜。”
  “天策军海军司令员韦小亮从天津大沽口来电,祝全军战友和全体百姓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这样的祝词无形中拉近了军民关系,很多人这才知道起点城竟然已经有了海军。
  接着是起点城各部门的贺词,这些都是王越安排和要求的,倒是显的很热闹。
  起点城无线广播电台从除夕晚上八点开始,播放精心录制和剪辑的春节节目,有前世央视春晚节目,也有广播电台自演的节目,楼双儿在学习了几个月之后,于除夕正式亮相。
  晚八点之后,又一场电影散场。好似掐着这个点一样,突然城内驻军方向响起“通通通!”的声音,伴随着“哧哧!”声。刹时间,星光灿烂的夜幕,划过一道道尾焰的轨迹,电影院内外的人群,被这意外的节目所吸引,纷纷发出“啊,啊”的惊叹声。
  火箭越飞越高,瞬间在夜色中的爆炸。
  宛如闷雷振荡天空,鲜红的、五彩缤纷的、雪亮的、各种颜色的焰火四射迸散,交相辉映,这是这个时空的人们从未见过的烟火盛典。地面上的人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欢呼声。
  不仅是整个起点城,石景山工业区、整个京师城内的人们,都看到了这前所未有的壮观一幕,许多的居民纷纷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难得的西洋景。
  这是用迫击炮发射的现代焰火,一组二十个焰火被发射升空,射高五百米,数十里外都能看的到。
  焰火持续发射了一小时,绚丽的焰火把皇宫中的崇祯和他的大明第一家庭也惊动了。
  崇祯刚走出殿门口向起点城方向眺望,一件棉披风便搭在了他的肩上。他回头一看,正是周皇后,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父皇,父皇,我要站的高一点看。”一个粉雕玉琢的小萝莉在崇祯身边焦急地喊道。
  崇祯是个古板严肃的父亲,就连太子朱慈烺也很难在他身上看到慈父的一面。崇祯对诸皇子的教育方式本着严师出高徒,严父出明君的想法。
  但对各位公主却慈爱的多,尤其是快十岁的坤兴长公主朱媺娖最得他的宠爱。
  崇祯笑着摇头道:“坤兴,你过了年就十岁了,父皇抱不动喽。”
  也不是抱不动了,十岁的姑娘眼看就要懂事了,作为皇帝更要严谨。
  坤兴公主嘟着嘴道:“哼,我让母后抱我。”
  周皇后笑着把坤兴公主抱起来道:“哎呀,坤兴又重了不少呢,我都快抱不动了。”
  坤兴公主确系周皇后亲生,而不是传说中某选侍所出。
  崇祯看着远处的焰火摇头道:“这个王思华,真能折腾,弄的这个烟花又不知要花费几何。”
  女人都是喜欢漂亮的事物,周皇后道:“那起点城应该不缺这点钱吧?这烟花多漂亮,真喜庆。”
  看着焰火出神的坤兴公主突然道:“我想去起点城看看,听说那里好漂亮。”
  周皇后皱眉道:“你是天家的公主,怎能随意往那里跑。”
  坤兴公主撒娇地摇晃道:“母后!”
  可惜周皇后哪里会依她,只是不不肯。坤兴公主眼珠转了转,有了主意。她是会经常去外公家玩的,出宫又不是难事。
  崇祯却在想着朝中的事情,最近朝堂并不平静,反而相当热闹,起因是起点城办的那份《明报》。
  这份内容通俗印刷精美的报纸在这个时代,还是个新鲜的东西。通过免费的形式,这份报纸已经渐渐进入到了百姓的生活。
  首先注意到这份报纸价值的,是那些在茶社酒楼里的说书人。
  这些以故事为生的人对于一部有吸引力的话本和小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射雕英雄传只发布了两期四个章节,他们就立刻意识到这个话本的巨大价值。于是各茶社酒楼的说书人都说起了这部射雕英雄传,这个故事不出所料地受到了客人们的欢迎,这些说书人也就成了听众们的催更对象。
  这份报纸的优点是印刷精美,通俗易懂。在京师的发型量也逐渐增大,这就引起了士林的注意,他们看到后下的定论是“文字粗鄙不堪、哗众取宠”,然后就丢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