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光明与黑暗(下)
原本世界充满光明,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不会有人被饿死,也不会有人被冻死,人们过着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黑暗降临了,它让人们吃不饱饭,它让人们只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它让无数人家破人亡。
它就是世家。
世家好逸恶劳,不事农桑,却依靠压榨剥削普通人来聚敛海量财富,普通却没有反抗的力量,被迫接受世家的压榨与剥削,一生都在死亡线上徘徊着。
太阳真君怜悯世人,特降下一尊化身,建立光明教,欲带领世人消灭黑暗,让光明重现世间……
这就是光明教的教义,在众多光明教传教士的传诵下,滨州和蔡州的老百姓们都知道光明教,了解光明教,自身的处境更让他们明白自己一直生活在黑暗中,而光明教可以带领他们走出消灭黑暗,重现光明。
在滨州和蔡州,无数人争着抢着想要加入到光明教中,想要为消灭黑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光明教的确带有一丝蛊惑人心的味道,但是更多的却是现实,现世就是这种情况,光明教并没有说假话,才会得到无数人的认可,才会有无数人加入到光明教中一起努力让光明重现。
这也是当初光明教在大黎帝国掀起惊涛骇浪的缘故,光明教在大黎帝国可以掀起惊涛骇浪,在大梁帝国帝国同样可以,神州大地上除了大秦帝国以外,其他国家内部的情况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世家在压榨剥削普通老百姓,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世家丝毫不在乎,世家更在乎己身的发展和传承。
如今光明教在大梁帝国再起,光明教要欲将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黑暗驱散,光明教刚刚将滨州和蔡州土地上的黑暗驱散,却面临黑暗的大规模反击。
黑暗实在是太多了,而光明只有那区区一团。
光明与黑暗的战争,胜利了,光明会继续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失败了,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会继续被黑暗剥削与压榨,每天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虽然光明只有那区区一团,但是光明不会放弃,他们会顽强的与黑暗做斗争,他们心中有着总有一天黑暗会被全部驱散的梦想。
在滨州和蔡州的土地上,光明教在快速收缩兵力,光明教主要兵力已经聚集在蔡州境内,而滨州境内大半区域已经被程辉率领的五十万梁军占领。
梁军每占领一座城池,都会分兵驻守,一座县城一个镇五百余人,一座郡城一个师六千余人,滨州城驻守一个军一万两千五百余人,不断分兵下去,程辉率领的梁军总兵力已经下降到四十万。
在梁军占领滨州后,程辉率领四十万梁军继续向蔡州进发,原本程辉以为,在自己率领的四十万梁军进入到蔡州后,光明军依旧会望风而逃,现实却狠狠打了程辉一耳光。
为了快速占领蔡州,程辉将手中的四十万梁军兵分五路,齐头并进,尽快完成对蔡州的占领,就算光明教不和梁军交战,光明教也被梁军赶出大梁帝国,让光明教去别的国家祸害一下那是最好不过了。
于阗郡是蔡州境内与滨州相邻的一郡,程辉亲自率领八万梁军准备进占已经被光明军放弃的于阗郡城。
就在八万梁军毫无防备的来到于阗郡城前时,于阗郡城城墙上无数光明军士卒突然占了起来,弓兵不断将手中的箭矢射向梁军。
箭如雨下,毫无防备的八万梁军在箭雨下损失惨重,这还没有完,于阗郡城中一万重装步兵从城门源源不断涌出来,一万重装步兵仿若一道坚固的城墙,将还活着的梁军“撞死”。
程辉发现自家遭受到光明军埋伏,且无力扭转局势,当即想要命令大军撤退,等到程辉见大军无法撤退时,程辉便想要带领亲卫队逃走。
只是光明军会让程辉轻易逃走吗?
袁畅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在于阗郡城两侧埋伏四万人马,在战斗打响后,这四万人马会迅速出发,将梁军包围,即使程辉是先天三阶武道宗师,也难以逃出光明军的包围。
半天后,于阗郡城外的战斗结束,还活着的梁军士卒全部投降,八万梁军死三万伤两万,而光明军死伤数字不超过五千,光明军大胜。
不单单是程辉率领的这一路梁军被歼,其他四路梁军中还有两路梁军被光明军围歼,即使有小意外发生,光明军死伤数字也不会超过两万。
三路梁军被灭,其他两路梁军惊恐的向滨州撤退,然而其中一路梁军撤退的太慢了,在未撤出蔡州前就被堵住,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人全部成为光明军俘虏。
程辉率领四十万梁军进攻蔡州,最终只有八万梁军逃回滨州,这八万梁军根本不敢停留,直接撤到滨州城才停下,随后程辉和三十二万梁军在蔡州境内覆灭的消息被迅速传递出去。
就在那八万梁军撤往滨州城的时候,光明军也重返滨州,光明军分成数队,准备将那些被梁军占领的城池重新攻占。
光明军在撤出滨州前就在各个城池做好准备,比如挖暗道,留下一支精锐小队等等。
在这些准备下,光明军迅速将各座梁军控制的滨州城池攻占,而光明军自身的损失却不到梁军的六分之一。
即使是滨州最坚固高大的城池,城内还有十万梁军,光明军在后手下,只花费三天时间就将滨州城攻占,光明军自身损失只有一万五千多一些,城中的梁军已经吓破胆子了,到了最后,大批大批的梁军向光明军投降。
人命只有一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光明军没有杀俘虏的习惯,除非这个俘虏之前作恶多端。
就在光明军收服滨州的时候,一条条惊恐的败绩传回到大梁帝国帝都,一时间大梁帝国高层们都懵了。
败了?
五十万大军败了?
五十万大军怎么会被光明教打败?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由不得他们不相信,随后一种恐惧笼罩在不少人心中。
直到有一天,黑暗降临了,它让人们吃不饱饭,它让人们只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它让无数人家破人亡。
它就是世家。
世家好逸恶劳,不事农桑,却依靠压榨剥削普通人来聚敛海量财富,普通却没有反抗的力量,被迫接受世家的压榨与剥削,一生都在死亡线上徘徊着。
太阳真君怜悯世人,特降下一尊化身,建立光明教,欲带领世人消灭黑暗,让光明重现世间……
这就是光明教的教义,在众多光明教传教士的传诵下,滨州和蔡州的老百姓们都知道光明教,了解光明教,自身的处境更让他们明白自己一直生活在黑暗中,而光明教可以带领他们走出消灭黑暗,重现光明。
在滨州和蔡州,无数人争着抢着想要加入到光明教中,想要为消灭黑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光明教的确带有一丝蛊惑人心的味道,但是更多的却是现实,现世就是这种情况,光明教并没有说假话,才会得到无数人的认可,才会有无数人加入到光明教中一起努力让光明重现。
这也是当初光明教在大黎帝国掀起惊涛骇浪的缘故,光明教在大黎帝国可以掀起惊涛骇浪,在大梁帝国帝国同样可以,神州大地上除了大秦帝国以外,其他国家内部的情况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世家在压榨剥削普通老百姓,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世家丝毫不在乎,世家更在乎己身的发展和传承。
如今光明教在大梁帝国再起,光明教要欲将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黑暗驱散,光明教刚刚将滨州和蔡州土地上的黑暗驱散,却面临黑暗的大规模反击。
黑暗实在是太多了,而光明只有那区区一团。
光明与黑暗的战争,胜利了,光明会继续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失败了,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会继续被黑暗剥削与压榨,每天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虽然光明只有那区区一团,但是光明不会放弃,他们会顽强的与黑暗做斗争,他们心中有着总有一天黑暗会被全部驱散的梦想。
在滨州和蔡州的土地上,光明教在快速收缩兵力,光明教主要兵力已经聚集在蔡州境内,而滨州境内大半区域已经被程辉率领的五十万梁军占领。
梁军每占领一座城池,都会分兵驻守,一座县城一个镇五百余人,一座郡城一个师六千余人,滨州城驻守一个军一万两千五百余人,不断分兵下去,程辉率领的梁军总兵力已经下降到四十万。
在梁军占领滨州后,程辉率领四十万梁军继续向蔡州进发,原本程辉以为,在自己率领的四十万梁军进入到蔡州后,光明军依旧会望风而逃,现实却狠狠打了程辉一耳光。
为了快速占领蔡州,程辉将手中的四十万梁军兵分五路,齐头并进,尽快完成对蔡州的占领,就算光明教不和梁军交战,光明教也被梁军赶出大梁帝国,让光明教去别的国家祸害一下那是最好不过了。
于阗郡是蔡州境内与滨州相邻的一郡,程辉亲自率领八万梁军准备进占已经被光明军放弃的于阗郡城。
就在八万梁军毫无防备的来到于阗郡城前时,于阗郡城城墙上无数光明军士卒突然占了起来,弓兵不断将手中的箭矢射向梁军。
箭如雨下,毫无防备的八万梁军在箭雨下损失惨重,这还没有完,于阗郡城中一万重装步兵从城门源源不断涌出来,一万重装步兵仿若一道坚固的城墙,将还活着的梁军“撞死”。
程辉发现自家遭受到光明军埋伏,且无力扭转局势,当即想要命令大军撤退,等到程辉见大军无法撤退时,程辉便想要带领亲卫队逃走。
只是光明军会让程辉轻易逃走吗?
袁畅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在于阗郡城两侧埋伏四万人马,在战斗打响后,这四万人马会迅速出发,将梁军包围,即使程辉是先天三阶武道宗师,也难以逃出光明军的包围。
半天后,于阗郡城外的战斗结束,还活着的梁军士卒全部投降,八万梁军死三万伤两万,而光明军死伤数字不超过五千,光明军大胜。
不单单是程辉率领的这一路梁军被歼,其他四路梁军中还有两路梁军被光明军围歼,即使有小意外发生,光明军死伤数字也不会超过两万。
三路梁军被灭,其他两路梁军惊恐的向滨州撤退,然而其中一路梁军撤退的太慢了,在未撤出蔡州前就被堵住,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人全部成为光明军俘虏。
程辉率领四十万梁军进攻蔡州,最终只有八万梁军逃回滨州,这八万梁军根本不敢停留,直接撤到滨州城才停下,随后程辉和三十二万梁军在蔡州境内覆灭的消息被迅速传递出去。
就在那八万梁军撤往滨州城的时候,光明军也重返滨州,光明军分成数队,准备将那些被梁军占领的城池重新攻占。
光明军在撤出滨州前就在各个城池做好准备,比如挖暗道,留下一支精锐小队等等。
在这些准备下,光明军迅速将各座梁军控制的滨州城池攻占,而光明军自身的损失却不到梁军的六分之一。
即使是滨州最坚固高大的城池,城内还有十万梁军,光明军在后手下,只花费三天时间就将滨州城攻占,光明军自身损失只有一万五千多一些,城中的梁军已经吓破胆子了,到了最后,大批大批的梁军向光明军投降。
人命只有一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光明军没有杀俘虏的习惯,除非这个俘虏之前作恶多端。
就在光明军收服滨州的时候,一条条惊恐的败绩传回到大梁帝国帝都,一时间大梁帝国高层们都懵了。
败了?
五十万大军败了?
五十万大军怎么会被光明教打败?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由不得他们不相信,随后一种恐惧笼罩在不少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