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57节
  温晏然平躺在榻上,间或翻一下身,她穿越前就偶尔会出现“身体疲惫但精神亢奋所以无法入眠”一类的加班后遗症,今日又悲催地重温了一把旧梦。
  ——工作并不会随着加班的结束而告终,批阅奏折这件事已然暂时性地渗入了她的灵魂。
  过了一刻钟,实在无法进入梦想的温晏然终于认命睁开眼,安详地打开系统的舆图界面,并习惯性地将一只胳膊枕在头下,开始慢慢思索可能的隐患。
  她的运气一向不大好,所以在做决策时,需要慎之再慎。
  ——世界意志曾经告诉过温晏然,她运气不大好的根本原因是失去过小半拉灵魂,然而此刻温晏然还不知道,随着自身灵魂完整性的恢复,她的欧非程度与往日相比,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温晏然的目光停留在只有自己能看见的半透明舆图上,凝神细思,如今西地跟南地都在恢复当中,当地大族要么被拘束在流波渠附近,要么被打散迁走,横看竖看都不像有能力造反的模样,至于北地虽然不稳,但从此前试探的结果看,温鸿此人目前还处在默默发育的阶段,当地许多豪强大族又被师诸和给震慑了一下,应该也能安分些日子。
  至于边地……
  温晏然心中明白,大周边地的部族数量太多,其中既有乌流跟庆邑那样的大部,也有许多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的百人小部,虽然大部分都并不值得一提,但若是聚集在一起作乱,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想到此处,温晏然终于翻身坐起。
  在寝宫内值夜的内侍听见帐中有声响传来,急忙奉上漱口的茶水,温晏然漱口后,先喝了小半盏温开水,方才嘱咐左右:“明日记得提醒朕,给怀仁将军写信。”
  内侍们屏息而立,候着皇帝接下来的吩咐,但天子仿佛只是随意一说,也并未宣召池仪等人过来议事,很快就重新睡下。
  *
  建州附近的驰道经过一番修整之后,往来信使的赶路速度自然跟着大大提高,随后天子还传令各郡县,要求当地主官平时注意维护辖区内主要道路的平整情况,并将之纳入到政务考评的标准当中。
  清晨,宵禁方才解除,有两队人马同时自太启宫出发,其中一路往南,一路往北,往北的这一队由禁军校尉陈明亲自率领,她需要前往前营与宋南楼等人汇合,并给师诸和送上一份任命的文书。
  与陈明同行的还有内官休骓,此人乃是张络手下的小内侍,如今池张二人都被天子按照重臣的方式培养,原先属于他们的宫务自然得有人接手,休骓就是其中之一。
  陈明本人出身青州陈氏,此前杜道思等近臣还有些奇怪,既然禁中已经有了一个陈氏出身的将官,温晏然为什么还要另外再挑一个来护卫自己的安全,如今才明白,天子对陈明已有安排,既然此人不久后便要被外派到地方,自然需要在陈氏族中重新挑一人过来做接替。
  陈明带着五十多名禁军轻骑赶路,昼夜兼程抵达了前营,她将迁任师诸和为右营主将的调令交给对方,又使了个眼色,把师诸和单独喊出来,交代了几句话:“陛下有言,师将军接到任命之后,不必立刻动身。”
  ——温晏然从评论区中获得了错误讯息,直到现在也依旧认为师诸和是一个不会打仗的世家子,在本次的安排中,也仅仅把他当做明面上的诱饵,用来迷惑东部,实际事务则大多委任给陈明以及任飞鸿两人。
  师诸和目光微动,然后转向建平的方向,道:“微臣谨遵陛下之命。”
  陈明又道:“陛下有一封信交给师将军。”
  师诸和当即拆启阅读,等他看完私信后,又从陈明哪里收到了一个锦囊。
  其实将锦囊中的内容放在信封中,也不会对信息的传递造成任何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日常娱乐活动严重不足的昏君,温晏然需要在其它方面为自己创造一些乐趣。
  师诸和看见,天子这次布置战术的时候做了一些文字上的调整——字条上除了四个惯例的大字“顺水推舟”外,边上又用小字写了一行提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1”。
  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用一定的利益,将敌人引诱到己方希望他们前往的区域。
  温晏然本来没打算写那句注释,然而出于对“尸位素餐的好苗子还未长成就提前夭折在了办事不利上”的担忧,这才做了额外的提醒。
  师诸和目中浮现出惊叹之色,片刻后才低声道:“在下明白了。”整了整衣衫,笑道,“师某这便写一封信,请建平使者带回。”又托了宋南楼出面,招呼从建平过来的陈明跟休骓等人。
  对官员的调令需要经过原尚书台,现中书省的核准,然后通告天下,基本无法隐瞒,所以天子任命师诸和为右营主将的事情很快就被人所知,然而这位新出炉的师将军并没有立刻动身赴任,反倒写了一封回信,表示自己之前的剿匪工作没有完全收尾,希望天子能再宽容些时日。
  这封回信向外界传出了一个明确的讯号,就是师诸和目前并不愿意前往东部任职,他是世族出身,按这个时代的风气,确实有跟朝廷讨价还价的资历,哪怕昏暴如厉帝,刚登基的时候,对世家的态度也不像后来那般强横。
  至于师诸和不去上任的理由,大家也都能理解——东部豪强太多,邬堡林立,被派去的官吏在任职期间总是束手束脚,难以有所作为,他才在北地做了些成绩出来,肯定不愿轻易放手。
  朝廷这边也很快给了回复,天子体谅师将军资历不足,愿意让对方带着前营甚至禁军的精兵过去,但师诸和第二回的回复却没有半点变化,他依旧言辞恳切地表示,既然身为人臣,总归要善始善终才好,他能被升职是因为剿匪之功,若是不能将匪徒彻底剿灭,则无面目接受右营的调命。
  *
  太启宫内。
  今日不必上朝,温晏然一时兴起,外出闲逛,她隐约记得以前在哪看过一些结论,说是偶尔盯两眼游鱼对视力有好处,少府那边就在火墙边上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池子,往里面放了些鱼,因为火墙的部分热气会散逸于外的缘故,池水冬日也不会结冰,很适合天子闲时过来随意看看。
  放入池子里的鱼大部分时间都藏在湖石水草当中,被养了几天后,胆子终于大了些,敢浮到池水表面。
  天子立于池水之侧,注视水面,机灵的内侍立刻奉上喂鱼的饵料,温晏然摆了摆手,让人直接将饵料交给同样在此的十一皇女跟十三皇子。
  温缘生好奇:“陛下,只要臣将饵料丢入池中,那些鱼就会出来么?”
  温晏然笑:“朕以前没养过鱼,倒也不晓得。”然后看向边上的小内官
  内官苦着脸:“奴婢,奴婢也不懂得。”
  天冷了之后,鱼就变懒了,虽然池水还没有结冰,但他也委实不敢打包票说鱼一定会被食物诱出,若是给了错误的回答,让天子一家感到失望,岂不十分不妙。
  正在温缘生不知该怎么做的时候,就听到皇帝姐姐笑道:“既然不知道结果如何,那先撒一把看看就是。”
  温缘生试着洒了一些,又耐心地等了一段时间,才看见游鱼出来,两个小朋友觉得游鱼活泼可喜,还问内官们拿了根为儿童特制的小竹竿在边上垂钓。
  宫里的鱼不像外面的那么聪明,很快就上了钩,温缘生想把鱼拉起,却没料到那鱼的力量极大,自己反倒被带着往池子的方向滑了两步,幸亏边上的内侍看情况不对,将人及时拦腰抱住。
  侍奉在此的内侍们见到这一幕,刹那间面色发白,纷纷跪地请罪。
  温晏然先看了眼小朋友,发现对方状态还好,又顺便检查了一下两人的衣服,才吩咐道:“以后给他们丝履下面多加些花纹。”接着厚赐了那个出手救主的小内侍,并对小朋友道,“那鱼如此淘气,待会让人把它捞出来,明日给你们加餐。”
  温缘生却摇头道:“不怪那条鱼,就像臣想钓鱼一样,那些鱼自然也想将人扯进水里。”
  温晏然的目光在十一皇女身上停了一瞬,伸手轻轻拍了拍对方的小臂,然后笑道:“说来又快过年了,也该叫你二人读书进学。”
  正常来说,宫中的幼童多由父母或者内官帮着认一认字,等大一些后,才能正式开始读书。
  温晏然是个行动力很强的皇帝,说完后,当天便请了宋御史大夫过来,让他在族中选一个合适的俊才,过了年就到宫中教两位小殿下读书识字,又请陶驾进宫,托对方每隔四日进宫一趟,教授射箭骑马等武事。
  对此,温晏然的理由很充足,作为一个以昏君为最终目标的穿越者,在面对未来的皇位有力竞争者时,必须保持着宽容的态度,这样等有心人骑兵造反的时候,就可以用他二人做旗帜。
  至于宋御史大夫跟陶驾,则都认为皇帝爱护手足是好事,如今天子已经不需要故作仁义来收揽人心,所以必定是真的胸怀宽广,而且温氏嫡脉人数多一些,也有利于统治的稳固。
  戌时一刻,一只装着游鱼的水缸被送到了西雍宫内——或许是觉得水池边过于危险,做事风格写作谨慎读作从心的皇帝从池边回来后,就调整了看鱼的方式。
  灯火下,一身鸦青常服的天子站在陶缸边上,凝视着那些生机勃勃的游鱼,半晌后微微笑道:“倒是颇为活泼,其实这些鱼若是聪明一些,就该晓得,只要自己老实藏着不出来,就会有人主动抛下饵料。”
  第91章
  天子自从登基以来,行事风格一日比一日更为强横,师诸和连续两次写信推辞任命后,建平那边似乎是有些不悦,皇帝再度派了使者前去前营,还配置了不少兵马,一副决意如此的模样。
  或许是担心当真触怒天子,师诸和这一回态度总算松动,表示天气寒冷,希望能等到开春之后再动身。
  外界并没人以为师诸和当真能抵挡得住帝王的威权,不过现下已经到了初冬时节,加上军务交割以及整肃士卒本就需要一定时间,师诸和希望明年再离开,也不是不能接受。
  建平那边暂时没再派人去前营,似是不置可否,然而东部得知此事后,却有些坐立难安起来。
  东部盘东郡郡治所在的横平县内的一处私邸中,近日有不少文士打扮的人来来往往。
  私邸后院内,一位身量高大,面貌清秀的书生正跽坐于木案之后,他名叫典无恶,乃是田东阳的得力弟子之一,当初在董侯府上目睹老师被禁军外卫统领一刀枭首之后,他便潜逃回了南地,在温谨明向建平之前,又带着老师的其他弟子返回了东部。
  田东阳游历天下,信奉他的人数不胜数,昔年厉帝在位时,天下沧海横流,民不聊生,上至世家大族,下至平民黔首,多对建平离心离德——在朝廷不可依赖的情况下,人们就会转而去谋求外物,哪怕田东阳本人只是装神弄鬼的行骗之徒,也逐渐积累了数量极多的信众,他擅长言辞,一些官吏在见过面后,都纷纷弃职相从,按照弟子的礼节侍奉田东阳。
  随着个人实力的提升,田东阳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在接触温谨明之前,已经在东部诸郡积攒了一批听从自己命令的人马,如今他本人虽然身死,但信众们却还没有完全风流云散,典无恶等人素来受到田东阳信重,在老师身死后,一心报仇,恨不能立刻便攻破建平城,将温氏宗庙付之一炬。
  私邸后院中,一位素来受到典无恶信重的幕僚正在分析:“昏君做事一向锋锐强横,其人性情,从当日亲赴武安督战就可见一斑,如今知晓东部不安,未必不会亲自过来。”
  另一人闻言,冷笑了一声:“咱们本来也是如此想,可建平那边有消息传来,那昏君根本没有离开京城的意思,反倒是从前营那边调了兵将过来。”
  之前的幕僚摇了摇头:“昏君刚刚才从台州返回,就算有心东征,那些老顽固们也不会答允——当时诸位若是能依在下之言,迟几个月再动手,不怕那昏君不亲自过来右营。”
  边上的幕僚似乎还想出言反驳,典无恶已道:“诸位都是忠于玄阳上师之人,又何必为了这些小事互相争执?”接着道,“世事多有意外,既然昏君自己不来,咱们就先将那师氏小儿的人头收下便是,正好借此打击昏君的威望。”
  ——对典无恶等人而言,最好的情况自然是温晏然本人被骗到前营当中,其次则是将那些忠于朝廷的精兵良将被骗过来,一举杀灭,无论天子是否亲征,他们横竖不亏。
  典无恶道:“只是典某听到消息,师氏小儿如今依旧留在北地,说要开春后再动身。”
  “……”
  幕僚们陷入沉默,然后有人低低骂了一句:“竖子怯懦如是!”
  另一人恨恨道:“师诸和此人倒不是胆怯,此人刚与北地大族做过一场,自然舍不得那些剿匪的功劳。”
  典无恶虽然有些想法,还是先问了问身边幕僚:“既然如此,我等那又该如何是好?”
  他们已经陈兵于东部,磨刀霍霍以待,就算不提那些后勤消耗,士气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若是当真等到春暖花开,各地往来人员变多的时候,消息难保不会泄露于外,若是建平察觉不对,之前的以逸待劳之计便等于宣告失效。
  之前的幕僚道:“既然师诸和所图谋的不过是功劳而已,那咱们且送他一些功劳,把人诱来东地如何?”
  典无恶沉默片刻,然后轻轻点了点头,又按照幕僚的意思,吩咐了一遍手下的将士。
  “典师兄。”
  入夜时分,田东阳的另一位名叫孙天极从外间匆匆走来,先行了半礼,然后才有些激动地回禀道:“之前师兄吩咐的事情已经办妥,弟细细寻找,总算找到一个面目与泉陵侯有些相似之人。”
  典无恶闻言,面上倒是添了些真心实意的喜色,开口夸赞了师弟几句——他们现在固然有兵有粮,却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乏大义名分。
  大周立国三百多年,根基深厚,无法轻易撼动,若是昔日没被拆穿的田东阳,或许还能以玄阳上师的名义举事,然而他此刻已然身死,剩下那些弟子没一个有足够统领全局的名望,典无恶等人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打着泉陵侯温谨明的旗号起事。
  泉陵侯本人确实早已在北苑自刎,不过作为田东阳的徒弟,他们明显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无中生有的手段,决定对外宣称泉陵侯当日其实在甲士的护卫下成功逃脱,被建平发现的那具尸体只是她身边的小吏而已,至于泉陵侯本人也并非叛臣,而是厉帝指定的继承人,当日皇九女温晏然之所以能继位,都是因为温惊梅袁言时等人欺上瞒下,伪造诏书。
  在典无恶等人的计划里,他们先设计把朝廷的精兵骗进包围圈中,让建平兵力吃紧,然后携战胜之威,再将泉陵侯的旗号打出,必想来然能给温晏然造成极大的麻烦。
  末了,典无恶又笑道:“其实那‘泉陵侯’长得像不像温谨明,也碍不着什么,难道那昏君还能亲自过来看不成?”
  孙天极也笑:“这也说不定,等师兄攻破建平城,岂不正好能让昏君见一见咱们手上的‘泉陵侯’?”
  *
  建平。
  天子传下令来,召内廷待诏应经冬面圣。
  ——应氏是东部大族,族中俊才年纪到了后,自然会被送到京中待上一段时间,或外任,或留用,这也是中枢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应经冬接到旨意后,整理了下冠带,跟着内官往西雍宫走,在宫门前,正好看见一群少府那边的内侍正抬着个半人高的大水缸往宫里走。
  他听过些风声,说是少府那边如今正在琢磨该如何烧陶瓷。
  水缸里装着新的鱼——温晏然早在穿越前,就是个十分擅长养鱼的人:每天喂一次食,隔两天换一次水,再隔两天换一回鱼。
  连鱼带缸集体换过四回后,内官终于发现了先帝比新帝强的地方——厉帝当年也在园林里养过不少动物,而且都养得不错,当然这可能是对方没有亲自照顾的原因……
  应经冬被内侍带到侧殿外,殿内天子正在跟十一殿下跟十三殿下说话。
  “……食物自然是定量而喂,比如现在缸中的鱼少,鱼食便不该喂得太多。”
  温缘生看了看皇帝姐姐,欲言又止,左右侍从都提醒过她,平时若有机会面圣,千万莫要与天子对着干,便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如果她没弄错的话,今天被换下去的那缸鱼,暴毙的缘故据说正是摄食过量……
  见到应经冬过来,温晏然便让宫人把小朋友们带走,只留对方在此。
  宫中的供暖总是比外头更早一些,西雍宫又是天子日常起居之地,自然温暖如春,然而立身于此的应经冬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冷意。
  他行礼后,被天子赐了座,边上的内官用则木盘奉上一封文书。
  温晏然倚靠在凭几上,微笑:“应卿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