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班师
李晔此时根本不知道洛阳城外发生的事,他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着接管占领区,以及潼关的城防事宜。
经过数日的苦战,潼关的城防有一部分已经被摧毁,需要重新修葺。
这次李晔不再顾及,他根据自己后世的知识,对潼关进行了重新设计,当然这些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完成的。
毕竟如果全部推倒重建,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太大,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首先,李晔在潼关南侧的山上,修建了前后十八做城堡,作为潼关城的策应地,同时,在潼关东西两侧也修建了数个地堡,以地道与潼关外城相连。
这样不管从哪方面进攻潼关,不扫除关城外的地堡和建在山崖上的城堡,除非你能飞过去,或者从黄河逆流而上,不然谁都无法全力展开进攻。
其次,李晔任命杨峥为潼关防御使,领兵一万驻扎潼关,李晔任命李茂贞为为葱岭节度使,王行瑜为定西节度使,带兵出征西域。
第三,李晔从长安等地抽调大量官员,对新占领的凤翔、泾原、邠宁、陇州、同州、华州、鄜州、坊州等地推行变法。
然后,李晔率军班师回朝。
一时间天下震动。
多少年来,朝廷大军都没有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战绩。一举清除凤翔、邠宁、同州、华州、鄜坊几大节度使。
尤其是凤翔的李茂贞、邠宁的王行瑜,号称天下强藩,华州更是扼守关中门户,自立王国多年。
经此一战,李晔彻底将关中平原收归朝廷。
长安城在接到前方战报的第一时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他们终于重新找回了大唐首民的骄傲和自豪,大家奔走相告,喜悦的气氛充斥着整个长安城。
当李晔率领大军抵达长安近郊之时,早有热情的长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在大道两侧迎接得胜而归的大军。
孔纬更是率领内阁及满朝文武,在十里长亭外恭迎大军得胜还朝。
李晔看到,站在百官队伍最前面的一个个小身影的时候,心中也是一阵阵暖流。
而此时的李裕,满脸激动地看着由远及近的大军,强忍着冲上前的冲动。
等大军来到长亭外不足一里的时候,李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手撩着袍服,向着李晔跑来。
“儿臣李裕,恭迎父皇得胜还朝!”
文武百官见状,也纷纷下跪施礼。
在大唐,没有跪拜上位者的规矩,但对得胜的大军是个例外。
只是这个传统已经很多年未曾出现过了。
此时,有被推举出来的宿老,颤巍巍地走到李晔近前,“此次出征,可曾获胜?”
李晔也是跳下战马,走到宿老近前,拳锤胸甲,高声答道,“大唐万胜!”
如此三声,却是长安百年未见的盛景。
“万胜!”之声一时间,直冲云霄。
“如此,当受我等一拜。”宿老激动地跪倒在李晔面前,从身后结果一个托盘,高举道李晔面前。
李晔毫不犹豫地从盘中取过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他搀扶起宿老,走到百官近前,“平身吧。朕出征这些日子,多亏众卿家勤劳国事。”
孔纬带头起身,连称不敢。
然后,李晔拉着李裕,来到大军最前方的车队,“记住,这些将士,都是为了大唐浴血厮杀阵亡的,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安享这太平盛世。”
“是。”李裕极其懂事地说道。
然后郑重其事地对着车队深施一礼。
百官和百姓,也对着车队大礼参拜。
话说,自打李裕第一次出征兴元的时候开始,就将阵亡将士尸骨放在大军队伍的最前方。
让他们第一个感受这份荣光,然后是伤残将士,再之后是出征大军的队伍,李晔则是率领出征将领走在最后。
来到长安城前,大军开始向着禁卫军大营走去,李晔则是带着众将以及一部分近卫,护送阵亡将士前往白云观停放。
在李晔出征兴元之后,就在白云观设立忠烈祠,整个忠烈祠全部由巨石组建,在忠烈祠里设有碑林,上面镌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主要事迹。
忠烈祠有退伍的伤残老兵打理,真个忠烈祠,纤尘不染。那些老兵还会给有兴趣的人,介绍当年战事的激烈,以及一些感人的事迹。
当初李克用初见此阁的时候,就激动地不能自已,李存孝更是将名列其中作为终极目标。
不同于光武帝的云台阁和本朝太宗的凌烟阁,这处忠烈祠,不仅记载了阵亡将领,还对每一个因出征阵亡的普通士兵,都尽最大可能地记录详实。
这是多大的一份荣耀,也是对每一个从军之人最大的肯定。
忠烈祠前有一块李晔亲书的石碑,“凡为国征战者,当与国同休,与国同享万年火食。”
很简单的话,很一般的字,但在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士看来,却是这世上贴心的话,最美的字。
一切安排妥当,李晔带着李裕回后宫去了。
孔纬等人知道,他出征日久,需要休息,也就各自回衙门办公了。
只是整个长安,还都继续沉浸在大军得胜带来的喜悦之中,李晔更是传旨,长安城大庆三天。
联络阵亡将士家属领会尸骨,给出征将士运送犒劳,这些自然不需要李晔亲力亲为。
他此时最关心的是眼前的两大一小。
大人还好说,可以放在后边,现在他要处理的这个小孩,才是他急匆匆赶回后宫的主要原因。
话说,当初和李克用商定好之后,李克用“阵前反水”,潜逃会河东,这些事,只有少数几个核心成员知道。
为了保密起见,李克用即使是在和李存勖话别,都没有提及此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前线传来李克用叛逃回河东的时候,年幼的李存勖深受打击。
何皇后为了安抚李存勖,将他接到皇宫,李裕更是每天陪着李存勖,希望化解他心中的情绪。
此时,东宫的后花园,李存勖正坐在那发呆。
经过数日的苦战,潼关的城防有一部分已经被摧毁,需要重新修葺。
这次李晔不再顾及,他根据自己后世的知识,对潼关进行了重新设计,当然这些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完成的。
毕竟如果全部推倒重建,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太大,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首先,李晔在潼关南侧的山上,修建了前后十八做城堡,作为潼关城的策应地,同时,在潼关东西两侧也修建了数个地堡,以地道与潼关外城相连。
这样不管从哪方面进攻潼关,不扫除关城外的地堡和建在山崖上的城堡,除非你能飞过去,或者从黄河逆流而上,不然谁都无法全力展开进攻。
其次,李晔任命杨峥为潼关防御使,领兵一万驻扎潼关,李晔任命李茂贞为为葱岭节度使,王行瑜为定西节度使,带兵出征西域。
第三,李晔从长安等地抽调大量官员,对新占领的凤翔、泾原、邠宁、陇州、同州、华州、鄜州、坊州等地推行变法。
然后,李晔率军班师回朝。
一时间天下震动。
多少年来,朝廷大军都没有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战绩。一举清除凤翔、邠宁、同州、华州、鄜坊几大节度使。
尤其是凤翔的李茂贞、邠宁的王行瑜,号称天下强藩,华州更是扼守关中门户,自立王国多年。
经此一战,李晔彻底将关中平原收归朝廷。
长安城在接到前方战报的第一时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他们终于重新找回了大唐首民的骄傲和自豪,大家奔走相告,喜悦的气氛充斥着整个长安城。
当李晔率领大军抵达长安近郊之时,早有热情的长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在大道两侧迎接得胜而归的大军。
孔纬更是率领内阁及满朝文武,在十里长亭外恭迎大军得胜还朝。
李晔看到,站在百官队伍最前面的一个个小身影的时候,心中也是一阵阵暖流。
而此时的李裕,满脸激动地看着由远及近的大军,强忍着冲上前的冲动。
等大军来到长亭外不足一里的时候,李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手撩着袍服,向着李晔跑来。
“儿臣李裕,恭迎父皇得胜还朝!”
文武百官见状,也纷纷下跪施礼。
在大唐,没有跪拜上位者的规矩,但对得胜的大军是个例外。
只是这个传统已经很多年未曾出现过了。
此时,有被推举出来的宿老,颤巍巍地走到李晔近前,“此次出征,可曾获胜?”
李晔也是跳下战马,走到宿老近前,拳锤胸甲,高声答道,“大唐万胜!”
如此三声,却是长安百年未见的盛景。
“万胜!”之声一时间,直冲云霄。
“如此,当受我等一拜。”宿老激动地跪倒在李晔面前,从身后结果一个托盘,高举道李晔面前。
李晔毫不犹豫地从盘中取过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他搀扶起宿老,走到百官近前,“平身吧。朕出征这些日子,多亏众卿家勤劳国事。”
孔纬带头起身,连称不敢。
然后,李晔拉着李裕,来到大军最前方的车队,“记住,这些将士,都是为了大唐浴血厮杀阵亡的,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安享这太平盛世。”
“是。”李裕极其懂事地说道。
然后郑重其事地对着车队深施一礼。
百官和百姓,也对着车队大礼参拜。
话说,自打李裕第一次出征兴元的时候开始,就将阵亡将士尸骨放在大军队伍的最前方。
让他们第一个感受这份荣光,然后是伤残将士,再之后是出征大军的队伍,李晔则是率领出征将领走在最后。
来到长安城前,大军开始向着禁卫军大营走去,李晔则是带着众将以及一部分近卫,护送阵亡将士前往白云观停放。
在李晔出征兴元之后,就在白云观设立忠烈祠,整个忠烈祠全部由巨石组建,在忠烈祠里设有碑林,上面镌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主要事迹。
忠烈祠有退伍的伤残老兵打理,真个忠烈祠,纤尘不染。那些老兵还会给有兴趣的人,介绍当年战事的激烈,以及一些感人的事迹。
当初李克用初见此阁的时候,就激动地不能自已,李存孝更是将名列其中作为终极目标。
不同于光武帝的云台阁和本朝太宗的凌烟阁,这处忠烈祠,不仅记载了阵亡将领,还对每一个因出征阵亡的普通士兵,都尽最大可能地记录详实。
这是多大的一份荣耀,也是对每一个从军之人最大的肯定。
忠烈祠前有一块李晔亲书的石碑,“凡为国征战者,当与国同休,与国同享万年火食。”
很简单的话,很一般的字,但在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士看来,却是这世上贴心的话,最美的字。
一切安排妥当,李晔带着李裕回后宫去了。
孔纬等人知道,他出征日久,需要休息,也就各自回衙门办公了。
只是整个长安,还都继续沉浸在大军得胜带来的喜悦之中,李晔更是传旨,长安城大庆三天。
联络阵亡将士家属领会尸骨,给出征将士运送犒劳,这些自然不需要李晔亲力亲为。
他此时最关心的是眼前的两大一小。
大人还好说,可以放在后边,现在他要处理的这个小孩,才是他急匆匆赶回后宫的主要原因。
话说,当初和李克用商定好之后,李克用“阵前反水”,潜逃会河东,这些事,只有少数几个核心成员知道。
为了保密起见,李克用即使是在和李存勖话别,都没有提及此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前线传来李克用叛逃回河东的时候,年幼的李存勖深受打击。
何皇后为了安抚李存勖,将他接到皇宫,李裕更是每天陪着李存勖,希望化解他心中的情绪。
此时,东宫的后花园,李存勖正坐在那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