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臣妾做不到啊
“当年我们研究杂交水稻,做到亩产600公斤时,就有人提要求,明年产量再增加20%。我说不行,这不科学,那些人就说,要人我们给人,要钱给钱,老袁你抓紧干,多努力。”
袁老回忆道:“然后我们过了两年,确实做到亩产750公斤,破了全国纪录,各种赞誉都来了。于是那些人就说,老袁你看看这是什么?你不是做到了嘛,你要有信心啊。”
杨顺正听的津津有味呢,袁老停下来,问他:“你猜他们下一句话是什么?”
“这个……”
杨顺大着胆子问道:“明年产量再涨20%?”
大家都在轻笑,这不明摆着嘛,人有多大x,地有多大x,亩产750公斤怎么可能满足人们无止境的欲网?
袁老道:“农村的田也分上中下三等,有的贫瘠,有的肥沃,超级稻试验田那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上等良田,讲究科学种植,插秧要用人工,全程高施肥,而且高用水,打药除草必须勤快,不计成本,因为这是试验田。”
老人家再次陷入到回忆中,叹着气:“我们最开始推广的第一批超级杂交稻,那时候农民种出来平均亩产650公斤,最高不超过800公斤,而我们几个专家天天在实验田里吃住,精心照顾,最终收获926公斤。”
“原来是这样啊……”
杨顺有点惊了,这种培优尖子生的做法,怎么说呢,他没法评价好坏。
袁老道:“接着我们回去研究,重新育种,更改种植方式,我们选择了更好的一块地,在雲南俪江的小县城永胜,这地方你听说过吗?”
杨顺当然听说过永胜,说道:“我还去过呢,滇西北粮仓嘛,温带气候,海拔2000多米,挺适合种水稻的,您别说,我东南亚的代理人就给我发来了雲南的水稻种子,包括永胜的。”强牺 zuqiuxiaoshuo.com 读牺
“你知道就好,永胜那个地方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全年2400小时,非常丰富,水稻生长周期很长,我们在两湖平原种植的水稻长130天,在永胜就长270天,高山地段又没有多少病虫害,简直就是最理想的位置。那一年实验田大丰收了,你记得数据吧?”这候 zuqiuxiao s*h uo .co m 章汜
杨顺想起来了,拍着大腿道:“亩产1287公斤!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来的。”
袁老很无奈:“生态环境这么好的位置,当然能种出好稻子,但没办法推广,你让老百姓怎么种?老百姓看到宣传,冲着我的名头来,从种子店里买了我的超级稻种子,回去发现只收了700公斤,他们会骂谁?是不是骂我袁窿平?”
看到袁老一脸痛心的样子,情绪激动时,又开始咳嗽起来,痰也生了,表情很难受,助理连忙上前轻抚,杨顺也趁机在搀扶袁老时,传送了一些能量过去,只能说帮忙调理身体,希望不会那么痛苦。
或许是异能的原因,袁老感觉肺部舒服多了,不再咳嗽,但还是气不过,又追问:“我袁窿平只是一个搞科研的,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事,都要怪在我的头上?我该去怪谁?我又能怪谁?”
杨顺无言以对,四周几人也是沉默,大家都能理解这位老者的痛苦,有些话,杨顺不敢说啊,真的如鲠在喉。
“收完这1287公斤永胜实验田后,电视宣传了,报纸报道了,那些人又说,老袁,你再辛苦一下,明年再加20%吧。”
袁老说完,长叹一声,声音中的万般无奈,真的不需要再说一个字。
那些人,究竟是哪些人,明白人一看就懂。
杨顺心里好堵,这每次20%的往上加,要不了几次,亩产1万斤还真不是吹牛逼啊。
但科学还真不能吹牛逼,这世上哪有亩产1万斤的技术啊?估计只有和云天明一样,用核能提供种地的能量,说不定能达到。
“我们在2016年,又获得了一次巨大成功,做到了双季稻年产量1537公斤的记录,确实比1287公斤,又增加了20%,这个就是你说的世界纪录,这些年只增长了一点点,到1600公斤,我们还没脸对外宣布,因为远未达标20%。”
“还要保增长,怎么办?2017年,我又担当了海水稻项目组的组长,经过几年试验,盐碱地和海岸线上的实验田,可以达到亩产600公斤。”
“2018年,我的超级稻又实现了单季亩产1149公斤的历史记录,一年双季加起来,超过1800公斤,终于增加20%,可以宣布喜讯了。”
“但是从2018到现在,我已经5年没有新成果了,下一个目标是亩产2100公斤,谁能达到?”
袁老的数据越来越恐怖,杨顺都说不出话来了,难道水稻真的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和房价一样,永远上涨吗?
正好说起海水稻,杨顺有一个疑问:“从2017年海水稻开始,到现在已经6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大规模上市?是因为口感不好吗,还是经济价值不高?”制大制枭
袁老嘴角露出苦笑:“你自己不就是育种专家吗?”
袁定洋和助理他们也在苦笑,杨顺还是不知道原因,但他懂了,何必再去纠缠这个问题?
袁老感叹道:“虽然我一直说,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前几年我还能事必躬亲,但一过90岁,我就不行了,这两年我实在是干不动了,各种病,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定洋。小杨啊,未来的华夏超级稻,就交给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老回忆道:“然后我们过了两年,确实做到亩产750公斤,破了全国纪录,各种赞誉都来了。于是那些人就说,老袁你看看这是什么?你不是做到了嘛,你要有信心啊。”
杨顺正听的津津有味呢,袁老停下来,问他:“你猜他们下一句话是什么?”
“这个……”
杨顺大着胆子问道:“明年产量再涨20%?”
大家都在轻笑,这不明摆着嘛,人有多大x,地有多大x,亩产750公斤怎么可能满足人们无止境的欲网?
袁老道:“农村的田也分上中下三等,有的贫瘠,有的肥沃,超级稻试验田那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上等良田,讲究科学种植,插秧要用人工,全程高施肥,而且高用水,打药除草必须勤快,不计成本,因为这是试验田。”
老人家再次陷入到回忆中,叹着气:“我们最开始推广的第一批超级杂交稻,那时候农民种出来平均亩产650公斤,最高不超过800公斤,而我们几个专家天天在实验田里吃住,精心照顾,最终收获926公斤。”
“原来是这样啊……”
杨顺有点惊了,这种培优尖子生的做法,怎么说呢,他没法评价好坏。
袁老道:“接着我们回去研究,重新育种,更改种植方式,我们选择了更好的一块地,在雲南俪江的小县城永胜,这地方你听说过吗?”
杨顺当然听说过永胜,说道:“我还去过呢,滇西北粮仓嘛,温带气候,海拔2000多米,挺适合种水稻的,您别说,我东南亚的代理人就给我发来了雲南的水稻种子,包括永胜的。”强牺 zuqiuxiaoshuo.com 读牺
“你知道就好,永胜那个地方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全年2400小时,非常丰富,水稻生长周期很长,我们在两湖平原种植的水稻长130天,在永胜就长270天,高山地段又没有多少病虫害,简直就是最理想的位置。那一年实验田大丰收了,你记得数据吧?”这候 zuqiuxiao s*h uo .co m 章汜
杨顺想起来了,拍着大腿道:“亩产1287公斤!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来的。”
袁老很无奈:“生态环境这么好的位置,当然能种出好稻子,但没办法推广,你让老百姓怎么种?老百姓看到宣传,冲着我的名头来,从种子店里买了我的超级稻种子,回去发现只收了700公斤,他们会骂谁?是不是骂我袁窿平?”
看到袁老一脸痛心的样子,情绪激动时,又开始咳嗽起来,痰也生了,表情很难受,助理连忙上前轻抚,杨顺也趁机在搀扶袁老时,传送了一些能量过去,只能说帮忙调理身体,希望不会那么痛苦。
或许是异能的原因,袁老感觉肺部舒服多了,不再咳嗽,但还是气不过,又追问:“我袁窿平只是一个搞科研的,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事,都要怪在我的头上?我该去怪谁?我又能怪谁?”
杨顺无言以对,四周几人也是沉默,大家都能理解这位老者的痛苦,有些话,杨顺不敢说啊,真的如鲠在喉。
“收完这1287公斤永胜实验田后,电视宣传了,报纸报道了,那些人又说,老袁,你再辛苦一下,明年再加20%吧。”
袁老说完,长叹一声,声音中的万般无奈,真的不需要再说一个字。
那些人,究竟是哪些人,明白人一看就懂。
杨顺心里好堵,这每次20%的往上加,要不了几次,亩产1万斤还真不是吹牛逼啊。
但科学还真不能吹牛逼,这世上哪有亩产1万斤的技术啊?估计只有和云天明一样,用核能提供种地的能量,说不定能达到。
“我们在2016年,又获得了一次巨大成功,做到了双季稻年产量1537公斤的记录,确实比1287公斤,又增加了20%,这个就是你说的世界纪录,这些年只增长了一点点,到1600公斤,我们还没脸对外宣布,因为远未达标20%。”
“还要保增长,怎么办?2017年,我又担当了海水稻项目组的组长,经过几年试验,盐碱地和海岸线上的实验田,可以达到亩产600公斤。”
“2018年,我的超级稻又实现了单季亩产1149公斤的历史记录,一年双季加起来,超过1800公斤,终于增加20%,可以宣布喜讯了。”
“但是从2018到现在,我已经5年没有新成果了,下一个目标是亩产2100公斤,谁能达到?”
袁老的数据越来越恐怖,杨顺都说不出话来了,难道水稻真的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和房价一样,永远上涨吗?
正好说起海水稻,杨顺有一个疑问:“从2017年海水稻开始,到现在已经6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大规模上市?是因为口感不好吗,还是经济价值不高?”制大制枭
袁老嘴角露出苦笑:“你自己不就是育种专家吗?”
袁定洋和助理他们也在苦笑,杨顺还是不知道原因,但他懂了,何必再去纠缠这个问题?
袁老感叹道:“虽然我一直说,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前几年我还能事必躬亲,但一过90岁,我就不行了,这两年我实在是干不动了,各种病,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定洋。小杨啊,未来的华夏超级稻,就交给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