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167节
  下等府州的刺史官职为正四品下。(1)
  安州这地方,虽是中等府州。说实话,它却是中等府州里的下品。当初刚知晓要被外放到这里时,田刺史可是愁眉苦脸了好久。
  他们这种外放到一地的主官跟旁的官职不同,尤其是作为一府州的刺史这个等级的主官来讲。所外放地的好坏,不仅仅跟他们的前程,钱途等挂钩。更要紧的是,一个做不好,他们还要被问罪追责的。
  这个做不好,最为要紧的便表现在税收上。
  有时候,封建社会下的朝廷便是这般的直接。
  这种直接有好也有坏,好的便是能逼迫一些官员们不得不努力提升当地的政绩。但坏处也很明显,就好比前朝时期,一些官员会为了避免自己被问罪追责,便会想出各种名目去多征收来税收。
  尤其是在这种封建社会,税收的主要来源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所征收的国情下。如这般的主官,给当地百姓带去的灾难便可想而知。
  皇朝新建后,在这一块虽做了些许的改进,但原则上却还是对各地的主官们延续了税收排第一的考核标准。
  所以林立文在过去,别管外放到哪个地方,都能受到当地官员们的欢迎和喜爱,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朝廷把税收摆在第一位,这些官员们别管是不是真心为民的那种好官。对于能帮助自己提升政绩,多收来税收的人,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不过田刺史虽然是愁着脸来的安州,但事实上,安州这地方的情况也比他来之前所预料的要好些。或者准确一点的来讲,皇朝各地的情况都好转了不少。
  首先便是粮食上的大幅度增长。
  尽管在粮食增长这一块,林立文一直都并不满意。但实际上,各地的老百姓却很满意了。
  而粮食的增长,便意味着百姓能吃饱饭。
  吃饱饭后,人的营养能跟得上来。再加上皇朝建设算起来也才第二代君王,对人口的增长这一块还保持着各种鼓励的政策。因此人口这些年也在跟着增长,尤其是近五年,各地人口增长速度更是急速加快。
  在如今这种国情下,有了人口,便直接跟税收挂钩。再者安州距离京城不远,有时候不免也受到京城那边的影响。
  如这几年,安州这地的百姓不仅跟着种植了不少经济农作物。一些京城那地的商者,为了节约成本,也会在安州选择一些地方开设作坊。
  这些作坊的开设,不仅能使得安州这地方的农作物有了销售,还能解决不少当地百姓的做工问题。
  再有这次茶树试种的人选分配一事,田刺史便觉得,他这运气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太糟糕。
  田刺史对茶树种植上的事情也完全不懂,因此姜旭来了后,田刺史便热情的面见了对方。然后田刺史便对姜旭表示,需要多少钱和人,让姜旭直接报数,他这边想办法尽全力去支持。
  也亏得姜旭在益州时跟了林立文五年,对这种情况,姜旭也是有过经验了的。要不然的话,姜旭指定得吓一跳。
  姜旭便言道,他初来安州,对此地的情况暂且还不了解。具体的种植计划和所需人力银钱等,还需得他先探查一番,再制定出初步的种植计划才可。
  “果然不愧是跟着林大郎最久的学生。”待到姜旭离去后,田刺史便这般说道。
  田刺史是不懂茶树种植上的事,但他敢这般支持姜旭,也是不怕对方乱动什么歪心思。那姜旭过来时就一人,然而在安州这地界上,做主的可是他这个刺史。
  所以姜旭这种负责种地的小官,对于田刺史来说,他只需得在姜旭身边好生的安置一两人看着便行了。
  因着田刺史在姜旭身边安置了人,姜旭的动静便时常有人来汇报。
  前些日子,姜旭在探查完辖下各县城的情况,又选定了第一年试种的地点后,还与田刺史言道,虽安州较为靠北,但一样是适宜茶籽冬播的。毕竟茶籽冬播不仅比春播更有助于出苗,最要紧的也是冬播茶籽可直接选择当年新得的。而春播的话,茶籽就需得先做好整个冬季的存储事宜。
  至于安州冬季较为寒冷一事,姜旭言道后面只需做好茶籽保暖保湿便可。
  田刺史听闻后,便忙表示一切按照姜旭说的来。
  事实上,早在姜旭来找田刺史之前,他安排在姜旭身边的人便把这些事情汇报过来了。这其中,还包括了姜旭对适宜种植茶树的山地选拔。
  “那姜旭在选酸性土壤……就颜色看起来黑色的,摸着松软些的……是酸的。那白,黄色的,摸着比较硬一些的,是碱的。”
  “酸的适合栽种茶树,那碱的适合种植谷子,高粱……”
  “呀,今日那姜旭还寻了好些匠人们过来帮忙,说是在测什么坡度……”
  前面的那些,因着林立文当初所作《农学》上,有对各种土壤做了一些简单的区分。而被田刺史派去的人本身对农事上就较为了解,因此倒也很容易便弄明白了。但是后面这个测量坡度,他并不十分清楚,当时还好生的询问了姜旭一番。
  茶园开垦所选地又多选山地,测量坡度是必要的一步。而且除了坡度需要测量外,后面还有各支干道路设计,各梯层的构建,还有各蓄水排水上的设置,都是需要经过仔细测量的。
  “种个茶树,竟这般麻烦?”田刺史对此表示极度的震惊。
  第203章 叛国
  然而勘察和测量还只是最前面的两步,之后姜旭便又按照规划,对山地茶园进行开辟和构筑。
  这并非是短期能完成的事,而且整个工期不仅时间长,还很是辛苦。在开辟和构建的这段时间里,姜旭便如当初跟着林立文在益州双县时那般,整个人几乎日日都泡在那山地上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等到天气从春季进入到秋季时,山地茶园的进程终于从开辟进入到了整地阶段。
  整地阶段其实也包含了整理梯面和内侧修建蓄水沟。一般情况下,蓄水沟修建为横向,内侧高度也要略低梯面的土梗。(1)
  待到这一步完成后,才算是能进入到茶树种植的前期阶段——规划茶行以及开沟施基肥。
  而如姜旭这般辛苦在山地里忙活的,还有那些同样通过春季特制科选□□后,被分派到不同府州去的农学班学子们。
  这些农学班的学子们能经过特制科的选拔,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都是一些家境苦寒,且能吃苦耐劳的人。
  因为种地这一行本就十分的辛苦,想种好地不仅更辛苦,还需要比一般的人具备更坚韧的品性。所以林立文也从来就没担心过,那些贵人们会往农学班里塞人的事。
  毕竟农业不比别的行业,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掌握技巧便行了的。
  就好比田刺史,田刺史一直以来都有听闻茶树不易种植,但他却从未想过,种植茶树之前竟还需做这么多的事。甚至田刺史还只想着,那位林大郎在农事上或许有些旁人不知晓的技艺,因此茶树才能种植得这般好。
  但随着他所派去的人不停的汇报着姜旭那边的动作后,渐渐的,田刺史再听闻来人汇报时,表情便越来越肃然了。
  等到茶行规划好,也开沟施好了基肥后,时间便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前期最辛苦的阶段终于过去,茶园也从规划,开垦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到了播种阶段了。
  因着也是大面积种植茶树,姜旭他们便也如林立文之前在益州时那般,选择了茶籽直播的种植方式。
  田刺史听闻茶园终于进入到播种阶段了的时候,立刻便赶了过去,想亲眼瞧瞧他这安州第一个大茶园的茶树播种。
  开垦好的茶园,即便还没有长成满园的茶树,也如益州时震惊到刘刺史那般,此刻也狠狠震惊了田刺史一把。
  之后田刺史便又见着那姜旭带着茶农们开始直播茶籽时,还很耐心的告诉大家:“茶籽播种时不宜覆土太深,一般一寸多到一寸半为最佳。不过我们这次是秋冬季的播种,土壤又偏沙土……所以覆土深度是要比春季播种时略高些许的。”
  其实除了春秋冬季节和土壤的土质会对播种深度有影响外,干旱程度对播种也有影响。比如干旱季节的情况下,播种也需要略深些。
  ……
  一直待到傍晚,姜旭才跟着那些茶农们一起从山上下来。
  田刺史白日虽没有如姜旭这般在山上待了这么久,但他也并没有就这般返回安州府城。而是在山上巡查完了后,田刺史又去到了山下的茶叶加工厂等地去仔细查看了一番。
  同时针对茶园开垦上的一些事情,田刺史也跟一些人询问了下。
  “那姜主事每次都这般的细心教授你们?”若说今日还要什么给田刺史带来震惊的话,那便是姜旭在山上教授那些茶农们的态度。
  被田刺史询问的附近村子里一汉子,虽说有些畏惧田刺史,但听他问起姜旭,汉子便好似也没那么害怕了:“姜大人可好了!他教了我们好多东西呢……”
  田刺史来了兴趣:“哦,他还教了你们什么?”
  “其实也都是一些地里的事……”汉子说道:“不过姜大人人真的很好,只要我们去问了的,他都肯教……”
  对于所询问到的一些回答,田刺史表示十分的满意。
  这位跟随林大郎最久的徒弟确实是有几分本事的,更为难得的是,姜旭这人在品性上也学了那位林大郎。
  京城这边,直到年底方才陆续将各地茶树试种的文书收到。
  对于茶树各地同时开展的试种一事,永兴帝也是十分的上心。待到各地的文书都送达来了后,他还派内侍去将林立文召进宫来。
  林立文对茶树试种的事也一直记挂在心里,只是苦于时下一来交通不便,二来又无各种方便通讯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林立文便是再如何记挂这事的,也是无济于事。
  此刻一听闻内侍寻来,林立文便隐约猜到了可能是各地茶树试种一事,于是他是急急忙忙赶来的宫中。
  待到拜见完永兴帝,又得了永兴帝的话,让他查看各地送来的文书后,林立文便沉浸到这些文书所汇报的内容里去了。
  那些学子们去到各府州后,都是先选取一县城一面进行试种,一面也将种植茶树相关的技艺教授给那些茶农们。
  如这般先选地试种既比较稳妥,那些茶农们被教授了种植技巧后,待到后面推广时大家因为也有了相关的经验,后续进程也能加快许多。
  ……
  林立文这一看,便看了好长的时间。
  等到林立文终于从文书中抬起头来时,才发觉永兴帝正定定的看着自己,便忙朝着永兴帝躬身:“臣一时过于投入,还请圣上恕罪。”
  永兴帝显然并没有任何要怪罪林立的意思,他当即便摆了摆手:“无妨。”
  然很显然,永兴帝今日的情绪并不佳。
  但这种不佳,才刚看过各地呈上来的茶树试种文书汇报的林立文知晓,它并非来自于这些。
  再者,这文书是为了呈给永兴帝看的,因此很多数据书写的都比较直观。使人只需仔细瞧了,便能知晓目前各地茶树试种都比较的顺利。
  这时,永兴帝突然悠悠的说道:“这么多年了,朕身边好似也就大郎你未曾变过了。”
  这句话一出来,林立文心中便跟着紧了一下。
  朝堂上的那些事情,林立文是从未参与进去。但林立文毕竟做着这个官,且从益州回来后的这两年里,林立文又一直被留在了京中。
  因此对于朝堂上发生的许多大事,这两年只一心教授农事的林立文便是无心去打探,他也还是知晓了不少。
  比如林立文刚从益州回来时的那个冬季里,因上早朝而摔死的户部度支司的金员外郎,当时经由大理寺调查,最终还是定义为意外。可前些日子,却又因另外一起事件再次被牵扯了出来。
  林立文能听到的消息,其实基本上已经是到达结案的地步了。
  那位金员外郎确实非意外摔死,而是被谋害的。至于他为什么被谋害,是因为他牵扯到了一桩茶叶走私案件里。
  对于时下来说,茶叶所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丰厚了。
  尤其是茶叶在与游民民族交易时的优势,使得即便朝廷对此制定了严律,可还是有那等不怕死的胆大包天的去干起了茶叶走私。
  做了这等茶叶走私之事的也并非别人,正是当初安排杨姓商者送了美人来给林立文,然后被永兴帝褫夺了官职,永不录用的那位郡公之孙李茂。
  李茂被永兴帝褫夺官职后,便注定往后无法再站立在朝堂上,只能在这京中做一闲散之人。然而出身郡公府这般高门大户,生来更是天子骄子的李茂又怎么能甘心呢?
  再者这些年又正值皇位争夺的关键时刻,作为身来就为大皇子一党的李茂,不管是为了家族利益,还是自身,都想拼上一把。
  李家当初靠的又是开国之功,才得了如今这等显赫地位的。如李茂那郡公的封号,便是开国郡公。
  因此李家在边境是有不少旧部的……就这般,李茂借助李家在边境的势力,暗中干起了茶叶走私之事。
  这些年来,李茂靠着茶叶走私也确实挣来了不少的银钱。
  只是走私茶叶这事在败露之后,不仅牵连到了李茂背后的郡公李家,便是大皇子也摆脱不了干系。
  因为稽查部门在调查李茂走私茶叶所获取的银钱走向后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大皇子府上。
  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的轰动自是不小。
  要知道按照皇朝现有律令,凡走私茶叶者,不论官职高低,身份如何尊贵,一律判处死刑。